谢晏眼里闪过惊喜,没想到李晚月给他准备了礼物。

  他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支青玉簪。

  李晚月道:“和我头上这支是一对,皇上赏的,我让人在上面刻了字,跟你送我的玉佩刻了同样的字。”

  谢晏一看,果然簪子的首端刻着‘晏月’二字。

  “我很喜欢。”他眼中的笑意都要溢出来,看向她:“月月可以帮我戴上吗?”

  李晚月颔首,站起身,扶住他头的玉冠,拿出银簪子,把玉簪戴上。

  “很适合你。”

  两人相视而笑。

  窗外寒风呼啸,花厅内热气腾腾,香喷喷的饺子上桌,配上美味的羊汤,几碟小菜,满足的笑意在每个人脸上绽放。

  翌日,李晚月和谢晏去了佑安寺,马车内铺了厚厚的毛毯,暖手铜炉,和小火炉,一点也不冷。

  佑安寺在山上,通往山上的路都是青石台阶,马车只能到山脚下。

  下了马车,李晚月看向眼前的山,薄雾环绕,青石阶上的雪已经被人清扫过了。

  谢晏看着她,红色斗篷为她添了几分明艳,小脸被白色狐毛包裹,更加娇俏。

  两人携手往山上走,清风和青绮拎着食盒跟在后面。

  路边翠绿的松柏覆着白雪,山里很静,偶尔有雪坠落地面的声音。

  爬了一柱香的时间,李晚月身上都热了,小脸红扑扑的,她想把斗篷解下来。

  谢晏弯身在她面前,说道:“我背你。”

  “我不累。”李晚月摇头,每天都锻炼身体,经常往山上跑,这点路程对她来说不算什么。

  “还要一柱香才到呢。”

  李晚月笑了笑,趴到他背上。

  谢晏故作吃力的起身:“哎呀,有点重,是不是冬日里吃多了,长了不少肉吧。”

  “你怎么不说你自己身体虚?我这么瘦你背的都这么吃力,回去好好锻炼,练到两只手能把我捧起来才行,现在想反悔不背我,我可不下来走路。”

  淡雅香气萦绕,温热呼吸洒在耳畔,谢晏不由的紧了紧手臂。

  笑着应声:“是,听夫人的,一定好好锻炼身体。”

  清风和青绮相视一眼,默默吃狗粮。

  路上偶然遇到几位去寺庙的人,有年轻书生,有一对年轻夫妇,看到两人,女子一脸羡慕,却不好意思让丈夫背她。

  一柱香后,一所寺庙出现在眼前。

  李晚月忙拍了拍谢晏:“可以放下来了。”

  “你不是说不下来走路吗?”

  “你要一直背着我吗?方才不是还说我重?”

  “再重,只要你不想走路,我就背。”

  李晚月心里甜甜的,漂亮话谁不爱听。

  “放我下去吧。”

  谢晏这才把人放下来。

  走进寺庙,香烟袅袅,院子里一棵粗壮的老槐树,地上铺着青石板,院子里穿着僧服的僧人,安静地做自己的事。

  可能因为下雪,庙里的人并不多。

  两人去正殿里拜了拜,添了些香油钱。

  然后去了后山。

  远远的,就看到一片黄色的海洋。

  走近些,腊梅的香气扑面而来。

  结伴的书生在梅林中吟诗作赋,好不风雅。

  梅林中有几处凉亭供人休憩,赏花。

  谢晏选的这处凉亭,既可以赏腊梅,也可以赏红梅,只是不远处的红梅只冒出一点花骨朵,还没开。

  清风和青绮用小炉子煮上茶,点心果子茶盏摆好。

  李晚月转了一圈,回到凉亭,问谢晏:“这梅花可以摘吗?能摘的话就摘几枝回去。”

  “可以,只要不把整棵树挖走,就随你摘。”

  “你别说,我还真想挖一棵走,种在我家后院里。”

  谢晏往她杯子里添了些茶,笑道:“我让人在庄园里僻出一处园子,里面移栽了一些梅树,腊梅,红梅都有,你若喜欢,以后每年冬日,天天都可以看到。”

  李晚月眼前一亮:“这么好啊。”

  “是啊,成婚礼你是想在京中办还是在这里办?”

  李晚月问:“你觉得呢?”

  “在京中办,见证的亲友较多,你是直接抬进谢府大门,只是我对那里没有多少感情,而且你家里这边去京中,也要受累,我是想着,不如在这里办,婚后去京中办场答谢宴,让那边的亲友认认你,不过我父母和舅舅他们这些亲人会来这里。”

  “好,听你的。”

  谢晏拿出箫,一曲《空山静》缓缓响起。

  薄雾散去,洒下暖阳,梅花白雪,青松翠竹,箫声在林间回响。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到了腊八就是年。

  临近年关,谢晏和沈昱带着沈老夫妇回京。

  稻花村家家都在筹备过年的东西,腊月二十,学堂放假,李晚月也让铺子关了门,根据销售情况,和开业时间长短,给每个员工都发了年终奖,多的十两,少的也有一二两。

  店铺伙计没想到还有这么好的事,以前他们顶多得到主家给点米面啥的。

  这下直接发这么多钱,心里高兴极了。

  二十三,糖官粘,二十四扫房子……

  李家上下打扫的干干净净,年货备的很足,还炸了不少东西,酥肉,豆腐片,肉丸子,萝卜丸子,炸鱼……

  赵满仓和赵满粮特意来了一趟,送了些吃的玩的。

  然后把上次李有山借给他们的钱还了。

  李有山推拒,赵家两兄弟却很坚持。

  赵满仓感激道:“大山,素英,若不是你们帮忙,我们眼下还不知是什么样子呢,多亏了你们借给我们钱,又**两个臭小子,还让我们种土豆,卖糕点,光种土豆,就挣了几十两,再加上卖糕点,家里人现在都不吵架了,每个人做了新的细棉袄子。

  文亮两人也回家了,有周管事的关照,两人学了不少东西,以前的臭毛病也改了,他们说他们在努力干活攒钱,争取早点挣够钱,赎身契,这都多亏了月月和你们,不然这两人怕是早被赌坊的人打残了。

  现在外面没了欠债,这心里头松快多了。”

  赵素英问:“秀英怎么样?”

  “她挺好的,自从上次来你家参加暖房宴,张家就不敢怠慢了,后来听说月月封了县君,更是不敢说一句重话,连带着穗穗在张家的日子都好过不少。”

  “那就好。”

  娘家人日子过的好,她也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