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个人来到河南士敏土厂,拐到东沙街,砂石路变成了水泥路,原来是孙大元帅府到了。
灰蒙蒙的天色下,**被朔风扯得猎猎作响。
茉莉问:“东北还挂‘花旗’吗?”
唐枭点了点头。
东三省毕竟名义上归属北洋**,因此悬挂的是北洋**的五色旗,颜色分别是红、黄、蓝、白、黑五道横条,象征着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因为颜色多,百姓大多戏称‘花旗’。
一些百姓也习惯称其为‘官旗’,代表着正统**。
事实上,普通百姓对挂什么旗帜并不太关心,更多是‘谁来了听谁的’的心态。
所以常说:甭管挂啥旗,能吃饱饭就是好旗。
知识分子和商人则不然,他们更关注南北对峙,知道南方**的‘青天白日’是另一派。
“我看这孙大炮挺能折腾的,你说……有一天,东北会不会挂上这边的旗?”茉莉问。
唐枭仰头看着杆上的旗,怔怔出神好半天才说:“甭管挂‘花旗’还是‘**’,只要不挂‘膏药旗’和‘老俄旗’就好……”
他想起了郝义三曾经说过的话:这个旗,那个旗,哪一面不是插在百姓的血泪上?包括那面红黄蓝白黑的横条旗,曾经寄托了多少人对五族共和的期盼,如今却成了军阀割据的遮羞布……
那时唐枭还听不太懂,到了响马哨以后,才渐渐感悟到了一些什么。
东三省的旗帜非常多。
南满铁路沿线,日本人悬挂其日章旗,因红圆像膏药,老百姓都叫它‘膏药旗’。
‘老俄旗’指的是旧俄白军的旗帜,上有白、蓝、红三色横条旗,象征着沙俄传统,老百姓也叫它‘白蓝红’或‘沙皇旗’。
早先旧俄白军的残部活跃于中东铁路沿线,但到今年上秋前已基本溃散。
老百姓对白军旗帜还有很深的印象,对那些所有反苏维埃的俄国势力的旗帜,统称‘白俄旗’或‘白毛旗’。
因白军节节败退,又称‘败兵旗’,百姓认为,挂这旗的,迟早得**跑路!
另外还有哥萨克旗,因其颜色杂乱,都叫它‘老毛子花布’。
随着苏联红军的获胜,东北境内的白军旗帜已经不多见了,取而代之是苏联的红旗,百姓称其为‘红毛旗’。
就像黑山军士兵称军法处为白姑子,称宪兵队为红姑子,一样的道理。
白毛,红毛,简单明了。
老百姓甭管是白是红,都是俄国老毛子!
茉莉叹了口气,悠悠道:“明明一个国家,却被分得七零八落,啥时候是个头儿呢?”
“义三兄弟说过,这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说到这儿,唐枭停了下来。
街边几个衣衫褴褛的孩童正在争抢半个窝头,他的目光在他们身上停留了片刻,语气坚定起来:“可终有一天,我们的子孙会走在真正的国旗下!那面旗帜下没有租界,没有列强,每个孩子都能捧着热腾腾的白馍馍……”
茉莉眼眶红了,用力捏了捏他的手。
那手掌粗糙却温暖,像是黑暗里唯一的火种。
远处,大元帅府的钟声敲了六下,惊起一群灰鸽,它们扑棱棱飞过**,消失在铅灰色的天际。
两个人继续往前走。
杜小山等人三人在前,三人在后,远远跟着。
一群剪着短发穿学生装的青年,胳膊上缠着‘工人纠察队’的布条,在往骑楼柱子上张贴‘打倒列强’的标语。
有队士兵扛着汉阳造**列队走过,刺刀映着光。
唐枭拉着茉莉躲在了一旁。
中午,他们没回去吃,带着杜小山他们去了成珠楼。
这是家高档的老字号茶楼,创立于乾隆年间,拿手菜叫小凤饼,也**仔饼,用冰肉、南乳、芝麻制成,咸甜酥脆,远近闻名。
茉莉又点了五柳鲩鱼和荔浦芋头扣肉,还有一屉清蒸海鲜,味道都不错。
等菜时,外面落了小雨,唐枭歪头往外看,报童挥舞着《广州民国日报》号外:“粤军大捷!陈炯明败退东江,孙大元帅下令乘胜追击!”
过完元旦,唐枭和陈卫熊离开了广州。
2月4日就是除夕了,唐枭在长春下了火车,回了观台山。
陈卫熊他们到响马哨时,已经是1924年的一月底。
他们走后不久,某天茉莉哇哇大哭,三姐慌忙跑进书房问怎么了。
“呜呜呜——姐,咋又、又没怀上呢?”茉莉泣不成声。
三姐笑道:“这傻丫头,哪能说有就有,能不能是那小子有什么问题?”
“不可能,他、他都有儿子啦!”
“也是……要不,要不明天我带你去找个中医,好好调理调理?”
“好吧!”茉莉眼泪成双成对儿,“呜呜呜——没闲着呀,拥护啥呀?”
三姐被她气笑了:“完蛋货,哭啥呀,再回来再折腾……”
不等她说完,茉莉起身就往外跑。
“干啥去呀?”三姐喊。
“换张床,破床吱吱呀呀,太耽误事儿……”话没说完,已经跑出了院子。
“疯丫头!”三姐笑骂。
小世宗跑了过来,稚声稚气道:“娘,我要炮,大炮……”
“我看你像大炮,先去把百家姓背完去!”三姐立了眉毛,这孩子也不知道像谁,一天天不是枪就是炮。
转念想了起来,儿子出产房以后,第一眼看到的是唐枭。
难道随了他?
呸!
俗话说得好,不怕没好事儿,就怕没好人!黑山军被收编以后,取得的成绩让驻守依兰县的守备旅旅长李少白,羡慕得直流口水。
刚出正月不久,他憋不住使了一次坏,给吉林督军孙烈臣写了一封检举信,
不料这封信还没到吉林,孙烈臣就因肺痨加重,回了奉天。
按理说,这种来历不明的匿名信件,很难到督军桌上。
可因为孙烈臣病重,吉林督军公署就有些乱,于是这封信鬼使神差地混在了其他公务信件中,一起辗转送去了奉天的孙烈臣家中。
三月中旬,张作霖来到了位于大南门里的孙公馆,看望病重的孙烈臣。
见他病重还卧在榻上批阅公文,气得张大帅上前将其抢下,摔在了地上,把着他的小臂泣涕:“赞尧啊,这都什么时候了,还看这些干什么?”
孙烈臣笑笑说:“大帅呀,我现在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不许胡说,我已经联系了满铁医院,他们推荐了内科主任稻叶逸好,此人专门研究热带病与结核病,你肯定没事儿!”张作霖怒道。
孙烈臣苦笑着摇了摇头:“不折腾了……哦,对了,这里有封信,你给汉卿看看,也让他约束一下,避免日后出乱子……”
两个人来到河南士敏土厂,拐到东沙街,砂石路变成了水泥路,原来是孙大元帅府到了。
灰蒙蒙的天色下,**被朔风扯得猎猎作响。
茉莉问:“东北还挂‘花旗’吗?”
唐枭点了点头。
东三省毕竟名义上归属北洋**,因此悬挂的是北洋**的五色旗,颜色分别是红、黄、蓝、白、黑五道横条,象征着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因为颜色多,百姓大多戏称‘花旗’。
一些百姓也习惯称其为‘官旗’,代表着正统**。
事实上,普通百姓对挂什么旗帜并不太关心,更多是‘谁来了听谁的’的心态。
所以常说:甭管挂啥旗,能吃饱饭就是好旗。
知识分子和商人则不然,他们更关注南北对峙,知道南方**的‘青天白日’是另一派。
“我看这孙大炮挺能折腾的,你说……有一天,东北会不会挂上这边的旗?”茉莉问。
唐枭仰头看着杆上的旗,怔怔出神好半天才说:“甭管挂‘花旗’还是‘**’,只要不挂‘膏药旗’和‘老俄旗’就好……”
他想起了郝义三曾经说过的话:这个旗,那个旗,哪一面不是插在百姓的血泪上?包括那面红黄蓝白黑的横条旗,曾经寄托了多少人对五族共和的期盼,如今却成了军阀割据的遮羞布……
那时唐枭还听不太懂,到了响马哨以后,才渐渐感悟到了一些什么。
东三省的旗帜非常多。
南满铁路沿线,日本人悬挂其日章旗,因红圆像膏药,老百姓都叫它‘膏药旗’。
‘老俄旗’指的是旧俄白军的旗帜,上有白、蓝、红三色横条旗,象征着沙俄传统,老百姓也叫它‘白蓝红’或‘沙皇旗’。
早先旧俄白军的残部活跃于中东铁路沿线,但到今年上秋前已基本溃散。
老百姓对白军旗帜还有很深的印象,对那些所有反苏维埃的俄国势力的旗帜,统称‘白俄旗’或‘白毛旗’。
因白军节节败退,又称‘败兵旗’,百姓认为,挂这旗的,迟早得**跑路!
另外还有哥萨克旗,因其颜色杂乱,都叫它‘老毛子花布’。
随着苏联红军的获胜,东北境内的白军旗帜已经不多见了,取而代之是苏联的红旗,百姓称其为‘红毛旗’。
就像黑山军士兵称军法处为白姑子,称宪兵队为红姑子,一样的道理。
白毛,红毛,简单明了。
老百姓甭管是白是红,都是俄国老毛子!
茉莉叹了口气,悠悠道:“明明一个国家,却被分得七零八落,啥时候是个头儿呢?”
“义三兄弟说过,这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说到这儿,唐枭停了下来。
街边几个衣衫褴褛的孩童正在争抢半个窝头,他的目光在他们身上停留了片刻,语气坚定起来:“可终有一天,我们的子孙会走在真正的国旗下!那面旗帜下没有租界,没有列强,每个孩子都能捧着热腾腾的白馍馍……”
茉莉眼眶红了,用力捏了捏他的手。
那手掌粗糙却温暖,像是黑暗里唯一的火种。
远处,大元帅府的钟声敲了六下,惊起一群灰鸽,它们扑棱棱飞过**,消失在铅灰色的天际。
两个人继续往前走。
杜小山等人三人在前,三人在后,远远跟着。
一群剪着短发穿学生装的青年,胳膊上缠着‘工人纠察队’的布条,在往骑楼柱子上张贴‘打倒列强’的标语。
有队士兵扛着汉阳造**列队走过,刺刀映着光。
唐枭拉着茉莉躲在了一旁。
中午,他们没回去吃,带着杜小山他们去了成珠楼。
这是家高档的老字号茶楼,创立于乾隆年间,拿手菜叫小凤饼,也**仔饼,用冰肉、南乳、芝麻制成,咸甜酥脆,远近闻名。
茉莉又点了五柳鲩鱼和荔浦芋头扣肉,还有一屉清蒸海鲜,味道都不错。
等菜时,外面落了小雨,唐枭歪头往外看,报童挥舞着《广州民国日报》号外:“粤军大捷!陈炯明败退东江,孙大元帅下令乘胜追击!”
过完元旦,唐枭和陈卫熊离开了广州。
2月4日就是除夕了,唐枭在长春下了火车,回了观台山。
陈卫熊他们到响马哨时,已经是1924年的一月底。
他们走后不久,某天茉莉哇哇大哭,三姐慌忙跑进书房问怎么了。
“呜呜呜——姐,咋又、又没怀上呢?”茉莉泣不成声。
三姐笑道:“这傻丫头,哪能说有就有,能不能是那小子有什么问题?”
“不可能,他、他都有儿子啦!”
“也是……要不,要不明天我带你去找个中医,好好调理调理?”
“好吧!”茉莉眼泪成双成对儿,“呜呜呜——没闲着呀,拥护啥呀?”
三姐被她气笑了:“完蛋货,哭啥呀,再回来再折腾……”
不等她说完,茉莉起身就往外跑。
“干啥去呀?”三姐喊。
“换张床,破床吱吱呀呀,太耽误事儿……”话没说完,已经跑出了院子。
“疯丫头!”三姐笑骂。
小世宗跑了过来,稚声稚气道:“娘,我要炮,大炮……”
“我看你像大炮,先去把百家姓背完去!”三姐立了眉毛,这孩子也不知道像谁,一天天不是枪就是炮。
转念想了起来,儿子出产房以后,第一眼看到的是唐枭。
难道随了他?
呸!
俗话说得好,不怕没好事儿,就怕没好人!黑山军被收编以后,取得的成绩让驻守依兰县的守备旅旅长李少白,羡慕得直流口水。
刚出正月不久,他憋不住使了一次坏,给吉林督军孙烈臣写了一封检举信,
不料这封信还没到吉林,孙烈臣就因肺痨加重,回了奉天。
按理说,这种来历不明的匿名信件,很难到督军桌上。
可因为孙烈臣病重,吉林督军公署就有些乱,于是这封信鬼使神差地混在了其他公务信件中,一起辗转送去了奉天的孙烈臣家中。
三月中旬,张作霖来到了位于大南门里的孙公馆,看望病重的孙烈臣。
见他病重还卧在榻上批阅公文,气得张大帅上前将其抢下,摔在了地上,把着他的小臂泣涕:“赞尧啊,这都什么时候了,还看这些干什么?”
孙烈臣笑笑说:“大帅呀,我现在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不许胡说,我已经联系了满铁医院,他们推荐了内科主任稻叶逸好,此人专门研究热带病与结核病,你肯定没事儿!”张作霖怒道。
孙烈臣苦笑着摇了摇头:“不折腾了……哦,对了,这里有封信,你给汉卿看看,也让他约束一下,避免日后出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