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翌日,东宫,承庆殿。
殿内的气氛,透着一股子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亢奋。
李承乾高坐主位,下方,马周、房遗爱、李丽质三人正襟危坐,神情肃穆。在他们面前的桌案上,铺着一张巨大的堪舆图,上面用朱笔,圈出了长安周边的几处要地。
“时间紧,任务重。昨日在甘露殿,孤已经向陛下立下军令状。此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李承乾的目光扫过三人,开门见山。
“孤决定,成立两个专司衙门,独立于三省六部之外,直接向孤负责。”
他伸出两根手指。
“其一,‘格物院’。主司蒸汽机及各类新式器械的研发与制造。由孤亲任院长,丽质任副院长,总领技术事宜。”李承乾看向李丽质,后者立刻挺直了小腰板,一脸的与有荣焉。
“其二,‘堪舆司’。主司天下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采。马周,你来做这个司长。”
“臣?”马周愣了一下,随即起身,躬身道:“殿下,臣……于此道一窍不通,恐难当大任。”
“无妨。”李承乾摆了摆手,“孤要的,不是一个懂技术的工头,而是一个懂管理、懂统筹、懂人心的帅才。你只需将孤交代下去的法子,一丝不苟地执行便可。”
“孤会给你一份《寻矿总纲》,里面详细记述了如何通过山脉走向、岩石颜色、地表植被等特征,来判断地下矿藏的种类与储量。你只需以此为蓝本,组建一支探矿队。”
李承乾顿了顿,继续道:“这支队伍,人员要混杂。既要有能看懂总纲的读书人,也要有经验丰富的老矿工,还要有熟悉山川地理的猎户,更要有一队精锐的百骑司锐士随行护卫。记住,这些矿藏,是我大唐未来的命脉,其机密等级,等同于军国大事,绝不容有失。”
“臣,遵旨!”马周不再推辞,郑重领命,这可又是一份足以改变大唐国运的重担。
“那我呢?那我呢?”一旁的房遗爱急了,见好事都让马周和公主占了,自己却被晾在一边,顿时有些沉不住气,“殿下,这么热闹的事,您可不能把我落下啊!探矿寻宝,听着就刺激!要不,让我也去堪舆司给马大人打打下手?”
李承乾斜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道:“你去?你去寻矿还是去寻花问柳?堪舆司风餐露宿,跋山涉水,你这身子骨受得了吗?”
“殿下,您这就小瞧人了不是?”房遗爱拍着胸脯,不服气地嚷嚷。
“行了,你也有你的差事。”李承乾敲了敲桌子,将他的话头打断,“格物院和堪舆司,都是烧钱的无底洞。皇家银行那边,你要给孤盯紧了。‘大唐宝钞’的发行,要秘密进行筹备。还有,‘西部建设债券’的第二期,也该提上日程了。你就是咱们这场工业革命的钱袋子,后勤大总管,责任比谁都重,明白吗?”
一听自己是“后勤大总管”,房遗爱顿时眉开眼笑,觉得这个名头比什么司长、院长都威风,连忙拍着胸脯保证:“殿下放心!钱的事,包在我身上!谁敢拖后腿,我房遗爱第一个不答应!”
分派完任务,李承乾便带着李丽质,直奔城南的一处皇家别院。此地已被百骑司团团围住,列为禁区,作为格物院的临时院址。
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最顶尖的一批工匠,近百人,早已在此等候。为首的,正是将作大匠阎立德。
这些人,都是大唐最宝贵的财富,是这个时代技术水平的巅峰。此刻,他们却都像待考的学子一般,忐忑不安地看着那位缓步走来的太子殿下。
然而,李承乾的工业革命,刚迈出第一步,就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钉子。
“殿下,恕老臣直言,此事……于理不合。”
说话的,是闻讯赶来的工部尚书,段纶。
这位段尚书,是李世民的表叔,也是大唐开国功臣,为人方正,素以严守规矩著称。
他站在李承乾面前,不卑不亢,拱手道:“殿下,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皆有定制。其工匠、物料、经费,均需由工部统一调配,上报政事堂,陛下朱批方可动用。如今殿下仅凭一道口谕,便要将这三监之精华尽数抽调,另立新衙,此举……置工部于何地?置朝廷法度于何地?”
他这话说的有理有据,滴水不漏。
阎立德等一众工匠,闻言也是面面相觑,不敢做声。一边是权柄滔天的太子,一边是自己的顶头上司,神仙打架,他们这些凡人可遭不住。
李丽质柳眉一竖,就要发作:“段尚书,你这是何意?此乃父皇钦准之事,你敢阻挠?”
“公主殿下息怒。”段纶微微躬身,却依旧不退让,“老臣并非阻挠,只是就事论事。无规矩不成方圆,若是今日太子殿下可以随意抽调工部之人,那明日,兵部尚书是不是也能去户部随意支取钱粮?长此以往,朝廷纲纪何存?”
好家伙!
李承乾心中冷笑,这老头,还真是一块又臭又硬的石头。明面上句句不离规矩法度,实际上,就是在捍卫他工部的一亩三分地。
这是官僚体系的本能反应,任何想要打破旧有权力格局的新生事物,都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抵制。
“段尚书,说完了吗?”李承乾看着他,脸上看不出喜怒。
“老臣说完了。”段纶梗着脖子。
“好。”李承乾点了点头,转头对身旁的三宝说道:“三宝,去,备马,孤要去面见父皇。就说,工部尚书段纶,抗旨不遵,阻挠军国重器之研发,致使我大唐错失强国良机。请父皇,依律处置。”
此言一出,段纶的脸色“唰”的一下就白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太子殿下居然不跟他讲道理,不跟他辩规矩,而是直接掀了桌子,要去找皇帝告状!
而且,扣的还是“抗旨不遵”、“阻挠军国重器”这么大一顶帽子!
这罪名要是坐实了,别说他一个工部尚书,就是三公来了,也得脱层皮!
“殿下!殿下!万万不可!”段纶慌了,再也顾不上什么规矩体面,一个箭步冲上来,几乎就要抱住李承乾的大腿,“老臣……老臣绝无此意啊!老臣只是……只是想请殿下补一道政事堂的文书,全了规矩……”
他的声音都在发抖,后背已是冷汗涔涔。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可以任由他拿捏规矩的普通皇子。而是一个手握圣眷,说一不二,而且行事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的......逆子啊!李世民我都不怕,我会怕你?
“哦?是吗?”李承乾停下脚步,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孤还以为,段尚书是觉得孤年轻,担不起这格物院的担子呢?”
“不敢!不敢!老臣万万不敢!”段纶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殿下乃天纵奇才,文成武德,这格物院由您来执掌,实乃我大唐之幸,工匠之幸!老臣……老臣这就回去,亲自挑选最好的工匠,最好的物料,送到格物院来!保证不误了殿下的大事!”
“这还差不多。”李承乾满意地点了点头,“段尚书,你要记住。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有些时候,效率,比规矩更重要。尤其是在孤这里。”
“是,是,殿下教训的是,老臣……受教了。”段纶擦着额头的冷汗,连连称是,那模样,比阎立德等工匠还要恭敬。
李承乾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了第一个麻烦。
看着段纶灰溜溜离去的背影,李丽质崇拜地看着自己的皇兄,小声嘀咕道:“大锅,你刚刚好威风!”
李承乾却没理会她,他的目光,重新落回到了那张巨大的堪舆图上。
他的手指,从内陆的山川河流,缓缓滑过,最终,停在了那片广阔无垠的蔚蓝色之上。
工业革命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但这,还远远不够。
陆地上的霸权,终有极限。
而那片占了世界七成的海洋,才是真正等待被征服的**地。
一个更加疯狂,更加宏伟的计划,在他的脑海中,悄然成型。
翌日,东宫,承庆殿。
殿内的气氛,透着一股子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亢奋。
李承乾高坐主位,下方,马周、房遗爱、李丽质三人正襟危坐,神情肃穆。在他们面前的桌案上,铺着一张巨大的堪舆图,上面用朱笔,圈出了长安周边的几处要地。
“时间紧,任务重。昨日在甘露殿,孤已经向陛下立下军令状。此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李承乾的目光扫过三人,开门见山。
“孤决定,成立两个专司衙门,独立于三省六部之外,直接向孤负责。”
他伸出两根手指。
“其一,‘格物院’。主司蒸汽机及各类新式器械的研发与制造。由孤亲任院长,丽质任副院长,总领技术事宜。”李承乾看向李丽质,后者立刻挺直了小腰板,一脸的与有荣焉。
“其二,‘堪舆司’。主司天下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采。马周,你来做这个司长。”
“臣?”马周愣了一下,随即起身,躬身道:“殿下,臣……于此道一窍不通,恐难当大任。”
“无妨。”李承乾摆了摆手,“孤要的,不是一个懂技术的工头,而是一个懂管理、懂统筹、懂人心的帅才。你只需将孤交代下去的法子,一丝不苟地执行便可。”
“孤会给你一份《寻矿总纲》,里面详细记述了如何通过山脉走向、岩石颜色、地表植被等特征,来判断地下矿藏的种类与储量。你只需以此为蓝本,组建一支探矿队。”
李承乾顿了顿,继续道:“这支队伍,人员要混杂。既要有能看懂总纲的读书人,也要有经验丰富的老矿工,还要有熟悉山川地理的猎户,更要有一队精锐的百骑司锐士随行护卫。记住,这些矿藏,是我大唐未来的命脉,其机密等级,等同于军国大事,绝不容有失。”
“臣,遵旨!”马周不再推辞,郑重领命,这可又是一份足以改变大唐国运的重担。
“那我呢?那我呢?”一旁的房遗爱急了,见好事都让马周和公主占了,自己却被晾在一边,顿时有些沉不住气,“殿下,这么热闹的事,您可不能把我落下啊!探矿寻宝,听着就刺激!要不,让我也去堪舆司给马大人打打下手?”
李承乾斜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道:“你去?你去寻矿还是去寻花问柳?堪舆司风餐露宿,跋山涉水,你这身子骨受得了吗?”
“殿下,您这就小瞧人了不是?”房遗爱拍着胸脯,不服气地嚷嚷。
“行了,你也有你的差事。”李承乾敲了敲桌子,将他的话头打断,“格物院和堪舆司,都是烧钱的无底洞。皇家银行那边,你要给孤盯紧了。‘大唐宝钞’的发行,要秘密进行筹备。还有,‘西部建设债券’的第二期,也该提上日程了。你就是咱们这场工业革命的钱袋子,后勤大总管,责任比谁都重,明白吗?”
一听自己是“后勤大总管”,房遗爱顿时眉开眼笑,觉得这个名头比什么司长、院长都威风,连忙拍着胸脯保证:“殿下放心!钱的事,包在我身上!谁敢拖后腿,我房遗爱第一个不答应!”
分派完任务,李承乾便带着李丽质,直奔城南的一处皇家别院。此地已被百骑司团团围住,列为禁区,作为格物院的临时院址。
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最顶尖的一批工匠,近百人,早已在此等候。为首的,正是将作大匠阎立德。
这些人,都是大唐最宝贵的财富,是这个时代技术水平的巅峰。此刻,他们却都像待考的学子一般,忐忑不安地看着那位缓步走来的太子殿下。
然而,李承乾的工业革命,刚迈出第一步,就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钉子。
“殿下,恕老臣直言,此事……于理不合。”
说话的,是闻讯赶来的工部尚书,段纶。
这位段尚书,是李世民的表叔,也是大唐开国功臣,为人方正,素以严守规矩著称。
他站在李承乾面前,不卑不亢,拱手道:“殿下,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皆有定制。其工匠、物料、经费,均需由工部统一调配,上报政事堂,陛下朱批方可动用。如今殿下仅凭一道口谕,便要将这三监之精华尽数抽调,另立新衙,此举……置工部于何地?置朝廷法度于何地?”
他这话说的有理有据,滴水不漏。
阎立德等一众工匠,闻言也是面面相觑,不敢做声。一边是权柄滔天的太子,一边是自己的顶头上司,神仙打架,他们这些凡人可遭不住。
李丽质柳眉一竖,就要发作:“段尚书,你这是何意?此乃父皇钦准之事,你敢阻挠?”
“公主殿下息怒。”段纶微微躬身,却依旧不退让,“老臣并非阻挠,只是就事论事。无规矩不成方圆,若是今日太子殿下可以随意抽调工部之人,那明日,兵部尚书是不是也能去户部随意支取钱粮?长此以往,朝廷纲纪何存?”
好家伙!
李承乾心中冷笑,这老头,还真是一块又臭又硬的石头。明面上句句不离规矩法度,实际上,就是在捍卫他工部的一亩三分地。
这是官僚体系的本能反应,任何想要打破旧有权力格局的新生事物,都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抵制。
“段尚书,说完了吗?”李承乾看着他,脸上看不出喜怒。
“老臣说完了。”段纶梗着脖子。
“好。”李承乾点了点头,转头对身旁的三宝说道:“三宝,去,备马,孤要去面见父皇。就说,工部尚书段纶,抗旨不遵,阻挠军国重器之研发,致使我大唐错失强国良机。请父皇,依律处置。”
此言一出,段纶的脸色“唰”的一下就白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太子殿下居然不跟他讲道理,不跟他辩规矩,而是直接掀了桌子,要去找皇帝告状!
而且,扣的还是“抗旨不遵”、“阻挠军国重器”这么大一顶帽子!
这罪名要是坐实了,别说他一个工部尚书,就是三公来了,也得脱层皮!
“殿下!殿下!万万不可!”段纶慌了,再也顾不上什么规矩体面,一个箭步冲上来,几乎就要抱住李承乾的大腿,“老臣……老臣绝无此意啊!老臣只是……只是想请殿下补一道政事堂的文书,全了规矩……”
他的声音都在发抖,后背已是冷汗涔涔。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可以任由他拿捏规矩的普通皇子。而是一个手握圣眷,说一不二,而且行事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的......逆子啊!李世民我都不怕,我会怕你?
“哦?是吗?”李承乾停下脚步,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孤还以为,段尚书是觉得孤年轻,担不起这格物院的担子呢?”
“不敢!不敢!老臣万万不敢!”段纶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殿下乃天纵奇才,文成武德,这格物院由您来执掌,实乃我大唐之幸,工匠之幸!老臣……老臣这就回去,亲自挑选最好的工匠,最好的物料,送到格物院来!保证不误了殿下的大事!”
“这还差不多。”李承乾满意地点了点头,“段尚书,你要记住。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有些时候,效率,比规矩更重要。尤其是在孤这里。”
“是,是,殿下教训的是,老臣……受教了。”段纶擦着额头的冷汗,连连称是,那模样,比阎立德等工匠还要恭敬。
李承乾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了第一个麻烦。
看着段纶灰溜溜离去的背影,李丽质崇拜地看着自己的皇兄,小声嘀咕道:“大锅,你刚刚好威风!”
李承乾却没理会她,他的目光,重新落回到了那张巨大的堪舆图上。
他的手指,从内陆的山川河流,缓缓滑过,最终,停在了那片广阔无垠的蔚蓝色之上。
工业革命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但这,还远远不够。
陆地上的霸权,终有极限。
而那片占了世界七成的海洋,才是真正等待被征服的**地。
一个更加疯狂,更加宏伟的计划,在他的脑海中,悄然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