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禧年,2000年元旦这天,宋友庚结婚了,今天是他大喜的日子。新娘子是他初中时的同班同学张美兰,如今是一名人民教师,在兰水县城西关小学教一年级语文。
婚礼就在嘉禾村家里举行,他家在穿村而过的国道对面石竹冲湾里。
宋友庚起了个大早,村子里静悄悄的,唯有远处几声零星的狗吠。宋家小院早已热火朝天,院子里弥漫着一股子腾腾的热气,混合着扣肉的香味、蒸屉里白面馒头甜丝丝的麦香,还有熬煮大锅菜那种浓郁醇厚的肉汤气息。帮忙操办喜事的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一个个都裹着厚厚的棉袄,嘴上哈着白气,手脚麻利地穿梭忙碌着。吆喝声、铁勺碰锅沿的叮当声、临时拉来的电线灯泡发出的滋滋电流声,还有厨房里锅碗瓢盆的交响,让这寒冷的冬日清晨变得温暖又热闹。
新郎官宋友庚站在堂屋穿衣镜前,一身笔挺的藏青色西装,左胸口袋别着一朵大红绸花,底下垂着两条金色飘带。头发打了摩丝。他看着镜中的自己,今天,他要去接他的美兰了。那个在兰溪中学教室里,坐在他前排,总爱把乌黑油亮的辫子甩到他课桌上的姑娘;那个在他当兵三年里,因为误会和距离,曾让他以为永远失去了的姑娘。前年冬天,在同学刘威那飘着奶油甜香的蛋糕店开业仪式上,那猝不及防的久别重逢,眉眼弯弯的笑容……这两年里他们重新牵手,终于走到了今天。
院子里,那辆作为主婚车的黑色桑塔纳引擎盖上扎着一团心型的的玫瑰花,后视镜上也缠着红绸。伴郎韦勇和刘威正弓着腰,小心翼翼地在车尾车牌处贴上红喜字。张择贤,则正和宋友庚汽车修理店的两个小徒弟一起,忙着把一箱箱接亲的礼品搬到旁边一辆五菱面包车里。
“哟嗬,新郎官亮相了。”刘威看见宋友庚出来,开玩笑道:“瞧瞧这派头,真有范,等下到了荷花村,可别被新娘子那边的阵仗吓住了咯。”
韦勇走过来,把手里一大叠红包塞进宋友庚西装内口袋里,“糖、烟、红包管够,放心,兄弟几个给你开道。”他指指刘威,“论嘴皮子,他哄小姑娘买蛋糕的本事你是知道的。”又指指张择贤,“论力气,择贤这身板,关键时刻能顶门板。”最后一拍宋友庚肩膀,“你呢,就负责帅,负责把新娘子顺顺当当抱回家。”
众人一阵大笑。
“吉时到,出发接亲去!”
瞬间鞭炮齐鸣,“噼里啪啦——砰砰砰”。
迎亲车队缓缓启动,桑塔纳打头,后面跟着三辆五菱面包车,再后面是几辆摩托车,车把上都系着红绸,浩浩荡荡,在村道上碾过一层薄薄的晨霜,朝着二十里外的荷花村驶去。
车队沿着国道行驶了一段,拐入通往荷花村的乡村砂石路。路不宽,两边是收割后略显萧瑟的稻田。车里播放着喜庆的歌曲,韦勇,刘威,张择贤三人坐在后排,宋友庚坐在副驾位,他一直望着车窗外飞掠而过的熟悉又陌生的景色。这条路,他当年骑着自行车载着张美兰上学放学,那些田埂、水渠、小石板桥,都藏着少年时懵懂的心跳和欢笑。如今,他要从这里把他的新娘接回家。
荷花村快到了,汽车沿着村里弯弯曲曲的马路前行,离张美兰家越来越近,空气中似乎已经能闻到那边隐隐传来的热闹气息。
张美兰家的小院坐落在村子南边,院墙外种着两棵叶子碧绿的柚子树。此刻,院门口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大多是年轻的大姑娘小媳妇,还有不少看热闹的村民。人群后面院门紧闭,几个穿着鲜艳羽绒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年轻女子正手挽着手,牢牢地堵在门前,一脸兴奋的笑容。
主婚车刚一在院门口不远处停稳,还没等宋友庚下车,那群堵门的姑娘们就爆发出更加响亮的哄笑声和起哄声:
“新郎官来啦,红包开路,红包不厚,门不开缝。”
“……”
韦勇作为“开路先锋”,立刻笑嘻嘻地迎上去,手里变戏法似的掏出几个事先准备好的小红包,隔着人群就往堵门的姑娘们那边塞:“有有有!各位姐姐妹妹,辛苦了辛苦了,一点小意思,沾沾喜气,沾沾喜气哈。”他动作麻利,红包塞得飞快。
姑娘们接过红包,捏了捏,互相传递着看了看,脸上笑意更浓,但脚下纹丝不动。“哟这‘小意思’也太‘小’了点吧,不行不行,诚意不足,门不开。”
“就是就是,打发告花子呢。”
“新郎官你别躲后面,亲自发红包来个大的咯。”
姑娘们跟着起哄,齐刷刷看向新郎官。
宋友庚被看得头脸通红,韦勇赶紧塞给他一把鼓囊囊些的红包。宋友庚脸上堆着笑,一个一个往堵门的姑娘手里塞红包。
这第二轮红包明显比第一轮厚实不少,姑娘们接过去,脸上的笑容灿烂了许多。“嗯,这还差不多,不过嘛光红包还不行,我们美兰可是十里八乡的大美人,哪能这么轻易就被你接走,还得过这关。”
一个圆脸姑娘变戏法似的从身后拿出一个粗瓷大碗,里面盛满了酒,酒香扑鼻。她旁边另一个姑娘则端出一个盘子,上面放着三只小碗。
“我们荷花村的规矩,新郎官,这三杯‘入门酒’,你得干了,一杯表诚心,二杯表决心,三杯表忠心,少一杯,这院门啊,它就不认识你。”
宋友庚看着那三碗白酒,头皮不由一紧,他酒量很一般。韦勇见状,立刻挺身而出,“我来,我替新郎官喝。”
“这可不行,这酒必须新郎官亲自喝,不能替喝。”
“对,必须新郎官喝!”
“喝喝喝!”姑娘们和围观的村民都跟着有节奏地起哄。
宋友庚看着那三碗酒,又看看紧闭的院门,仿佛能透过门板感受到里面那双**笑意的眼睛。他一咬牙,豁出去了。“好,我喝。”他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对着碗沿,咕咚咕咚喝了下去。冰凉的酒液顺着喉咙火烧火燎地往下冲,呛得他直咳嗽,眼泪都快出来了。一碗下去,脸上立刻飞起两团红云。
“好,够痛快。”
“还有两杯呢,喝呀。”
第二碗,第三碗接连下肚,宋友庚只觉得一股热气从胃里直冲头顶,眼前都有点发花,脚下发飘,全靠旁边的韦勇和刘威一左一右架着才没晃悠。
“好,过关。”
姑娘们终于笑嘻嘻地让开了一条通道。
“吱呀——”院门缓缓打开。
院子里更是热闹,张家的亲戚朋友挤满了小院,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气。屋檐下挂着大红灯笼,窗户上贴着精巧的剪纸窗花。正屋的门敞开着,能看见里面人影晃动。然而,通往新娘所在的东厢房的那条窄窄的走廊,却成了新的“战场”。
东厢房那扇刷着绿漆的木门紧闭着,门缝底下,隐约可见里面有人影晃动。
堵在走廊这头的是韦勇、刘威、张择贤和宋友庚,后面还挤着几个迎亲的小伙子。走廊那头,隔着紧闭的房门,是新娘闺蜜团的最后一道防线。
门里传出声音:“新郎官听好了,想接新娘子,要回答几个问题。”
“第一题,新娘张美兰最爱吃的水果是什么?……”
“菠萝。”宋友庚脱口而出。
“答对了,第二题,结婚以后,家里谁说了算?”
这问题一出,外面顿时一片哄笑。宋友庚脸更红了,借着酒劲,大声喊道:“美兰说了算,我听她的。”
“哈哈哈!”里里外外笑声一片。
“算你识相,”门里的姑娘似乎还算满意,“不过嘛……光说不行,空口无凭,立字为据,要签个保证书。”
话音刚落,门缝里塞出来一张折叠好的红纸。刘威眼疾手快,一把抽了出来,展开一看,顿时乐不可支,大声念了出来:
“宋友庚同志新婚保证书:
第一条:工资奖金全数上交,不得私藏一分一毛!
第二条:剩饭剩菜主动承包,不得浪费一粒粮食!
第三条:老婆生气立刻哄好,不得拖延一秒半刻!
第四条:家务劳动抢着干好,不得偷懒一丝一毫!
第五条:老婆永远都是对的,如果错了参照前四条!
签字画押,终生有效。”
念完,整个院子都笑翻了天。连站在堂屋门口观望的张美兰父母都忍俊不禁。宋友庚听得哭笑不得,脸上热辣辣的,但心里却像泡在蜜罐里。
“快签,快签,签了就能接新娘子啦!”门里的姑娘们催促。
“好,我签。”
宋友庚接过刘威递过来的笔,就在那张红纸保证书的落款处,龙飞凤舞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签好了,”韦勇把签好字的保证书从门缝里塞了回去。
门里一阵嬉笑声,过了一会儿,门开了。
房间里挤满了人,房间中央那张铺着崭新大红龙凤被的床上,端坐着一个身影,新娘张美兰。她穿着一身大红的传统中式嫁衣,金线绣制的凤凰牡丹图案在衣料上熠熠生辉,繁复而华美。乌黑的秀发被精心盘起,戴着金色的凤冠,垂下的流苏轻轻晃动。一方同样绣着鸳鸯戏水的大红盖头,严严实实地遮住了她的面容。
“美兰……”宋友庚深情的喊了一声。
张美兰的唇角微微向上弯起,略显羞涩,却很甜蜜,宋友庚看呆了。
韦勇在后面推了他一把:“还傻站着干嘛,快背媳妇儿回家呀。”
宋友庚如梦初醒,深吸一口气,大步上前,在满屋祝福和笑闹的目光中,走到他的新娘面前。他微微屈膝,在她面前蹲下身。
张美兰看着眼前这熟悉的、此刻却承载着完全不同意义的背影,脸上红霞更盛。她微微倾身,带着嫁衣上淡淡的馨香和暖意,伏在了宋友庚坚实的背上。宋友庚稳稳地托住她的腿弯,腰背发力,一下子站了起来。她的身体很轻,伏在他背上,温软而真实。他背着他的整个世界,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唢呐声和亲友们震天的欢呼喝彩声中,一步一步,稳稳地走出了房间,穿过热闹的小院。
按照规矩,新娘子脚不能沾娘家的地。宋友庚就这样背着她,一直走到院门口那辆扎着大红花的桑塔纳旁。张择贤早已拉开了后车门,宋友庚小心翼翼地将张美兰放进车里,自己也跟着坐了进去。宋友庚侧过头,看着身旁穿着大红嫁衣、低垂着眼帘、脸颊绯红的美兰,心里被一种巨大的幸福填满。他伸出手,轻轻握住了她放在膝上的手。她的手柔软微凉。她微微颤了一下,瞬间脸上一片红霞。
“美兰,你好美。”
张美兰抬起眼帘,飞快地瞥了他一眼,眼中水光潋滟,**无限的羞意和情意,轻轻“嗯”了一声。这一声轻应,像羽毛拂过心尖,让宋友庚整颗心都酥软了。
鞭炮声震天动地,迎亲车队满载着喜悦和祝福,调转车头,踏上了返回嘉禾村的路程。阳光正好,洒在车头的大红花球上,红得耀眼夺目。
车队回到嘉禾村宋家小院时,已近中午。小院内外早已是人的海洋,红色的海洋。鞭炮声从村口一路炸响到家门口,经久不息。宋友庚先下车,然后绕到另一边,打开车门,再次弯下腰。
张美兰扶着他的手臂,小心翼翼地探身下车。她的脚刚落地,旁边早有准备的宋家一位全福婶子(父母公婆丈夫子女俱全的妇人)立刻撑开一把崭新的大红伞,稳稳地遮在了新娘子的头顶上方。这是规矩,新娘子进门,红伞护顶,辟邪挡煞,也寓意着生活红火圆满。
“新娘子进门喽——!”有人高声唱喏。
院门口早已摆好了一个烧得正旺的小小火盆,炭火红彤彤的。张美兰在宋友庚的搀扶和全福婶子的指引下,提起大红嫁衣的下摆,稳稳地、轻盈地从那跳跃的火焰上迈了过去。火红的炭火映着她同样火红的嫁衣,寓意着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在震天的欢呼和鞭炮声中,宋友庚牵着张美兰的手,终于走进了自家堂屋。堂屋里红烛高烧,香烟缭绕。正面的墙上贴着巨大的红双喜字。喜字下面,两张太师椅上,端坐着宋友庚的父母。宋父穿着簇新的深蓝色中山装,宋母则是一身暗红色的绸缎袄子,头发梳得一丝不乱,两人脸上都洋溢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喜悦,眼角眉梢都是笑。
堂屋里挤满了至亲好友,人人脸上都带着祝福的笑容。临时请来的司仪,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支书,声音洪亮,带着一种天然的仪式感。
“吉时已到,新郎新娘就位!”
宋友庚和张美兰在司仪的指引下,并肩站到了堂屋中央,面对着双喜字和父母。
“一拜天地!”
两人深深一拜,感谢天地作证,赐此良缘。
“二拜高堂!”
两人对着坐在太师椅上的宋父宋母,深深一拜。
“夫妻对拜!”
宋友庚和张美兰面对面站定。隔着一步的距离,宋友庚能清晰地看到她低垂的眼睫,微微颤抖的唇瓣,以及脸上那抹动人心魄的红晕。他心中激荡着难以言喻的情感,郑重地弯下腰去。张美兰也盈盈下拜。两人的头在俯仰间轻轻一碰。这一拜,许下的是相守一生的诺言。堂屋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好声。
“礼成,送入洞房!”司仪拖长了声音高喊。
在一片更加热烈的哄闹和祝福声中,宋友庚再次牵起张美兰的手,在全福婶子等人的簇拥下,走向后院已经布置一新的新房。新房门上贴着喜字,窗户上挂着红帘。推开门,里面同样是一片喜庆的红色,新床、新被、新家具,空气里飘散着新木器和脂粉混合的淡淡香气。
按照习俗,新娘子要在新房里稍坐片刻,张美兰被扶着在铺着大红被褥的床边坐下。立刻就有亲近的女眷端着托盘进来,托盘上放着红枣、花生、桂圆、莲子。
“来来来,新娘子,吃颗枣,早生贵子!”
“吃个花生,花着生,儿女双全!”
“桂圆,团团圆圆!”
“莲子,连生贵子!”
张美兰羞得满脸通红,在众人的哄笑和催促下,每样都象征性地拈起一小点吃了下去。
新房里的仪式告一段落,外面的喜宴早已摆开。院子里摆满了一桌桌丰盛的酒席。鸡鸭鱼肉,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帮忙的乡亲们穿梭着上菜。
宋友庚和张美兰这对新人,自然要出来挨桌敬酒。韦勇和刘威作为伴郎,义不容辞地充当了“酒保”和“护法”的角色。韦勇拎着酒壶负责斟酒,刘威则负责打圆场、插科打诨,必要时替宋友庚挡酒。
“各位亲朋好友!各位高邻长辈!今天是我宋友庚和张美兰大喜的日子,”宋友庚和张美兰端起酒杯。宋友庚环视着满院子的笑脸,看着那些熟悉或不太熟悉的面孔上洋溢的真挚祝福,心中暖流涌动。他朗声说道:“谢谢大家,我和美兰敬大家!”说完,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张美兰也浅抿了一口。
“好!”
“新婚快乐!”
“白头偕老!”
……
众人纷纷举杯相贺,每一桌都是欢声笑语,祝福声不断。
“友庚啊,娶了美兰这么好的姑娘,你小子有福气,来,叔叔再跟你喝一个。”
“哥,嫂子,祝你们百年好合,早生贵子!”宋小梅祝福哥哥嫂嫂。
……
阳光暖洋洋的洒在每一张喜悦的笑脸上,小院里弥漫着酒香、菜香,人们喝着喜酒,欢声笑语不断。
千禧年,2000年元旦这天,宋友庚结婚了,今天是他大喜的日子。新娘子是他初中时的同班同学张美兰,如今是一名人民教师,在兰水县城西关小学教一年级语文。
婚礼就在嘉禾村家里举行,他家在穿村而过的国道对面石竹冲湾里。
宋友庚起了个大早,村子里静悄悄的,唯有远处几声零星的狗吠。宋家小院早已热火朝天,院子里弥漫着一股子腾腾的热气,混合着扣肉的香味、蒸屉里白面馒头甜丝丝的麦香,还有熬煮大锅菜那种浓郁醇厚的肉汤气息。帮忙操办喜事的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一个个都裹着厚厚的棉袄,嘴上哈着白气,手脚麻利地穿梭忙碌着。吆喝声、铁勺碰锅沿的叮当声、临时拉来的电线灯泡发出的滋滋电流声,还有厨房里锅碗瓢盆的交响,让这寒冷的冬日清晨变得温暖又热闹。
新郎官宋友庚站在堂屋穿衣镜前,一身笔挺的藏青色西装,左胸口袋别着一朵大红绸花,底下垂着两条金色飘带。头发打了摩丝。他看着镜中的自己,今天,他要去接他的美兰了。那个在兰溪中学教室里,坐在他前排,总爱把乌黑油亮的辫子甩到他课桌上的姑娘;那个在他当兵三年里,因为误会和距离,曾让他以为永远失去了的姑娘。前年冬天,在同学刘威那飘着奶油甜香的蛋糕店开业仪式上,那猝不及防的久别重逢,眉眼弯弯的笑容……这两年里他们重新牵手,终于走到了今天。
院子里,那辆作为主婚车的黑色桑塔纳引擎盖上扎着一团心型的的玫瑰花,后视镜上也缠着红绸。伴郎韦勇和刘威正弓着腰,小心翼翼地在车尾车牌处贴上红喜字。张择贤,则正和宋友庚汽车修理店的两个小徒弟一起,忙着把一箱箱接亲的礼品搬到旁边一辆五菱面包车里。
“哟嗬,新郎官亮相了。”刘威看见宋友庚出来,开玩笑道:“瞧瞧这派头,真有范,等下到了荷花村,可别被新娘子那边的阵仗吓住了咯。”
韦勇走过来,把手里一大叠红包塞进宋友庚西装内口袋里,“糖、烟、红包管够,放心,兄弟几个给你开道。”他指指刘威,“论嘴皮子,他哄小姑娘买蛋糕的本事你是知道的。”又指指张择贤,“论力气,择贤这身板,关键时刻能顶门板。”最后一拍宋友庚肩膀,“你呢,就负责帅,负责把新娘子顺顺当当抱回家。”
众人一阵大笑。
“吉时到,出发接亲去!”
瞬间鞭炮齐鸣,“噼里啪啦——砰砰砰”。
迎亲车队缓缓启动,桑塔纳打头,后面跟着三辆五菱面包车,再后面是几辆摩托车,车把上都系着红绸,浩浩荡荡,在村道上碾过一层薄薄的晨霜,朝着二十里外的荷花村驶去。
车队沿着国道行驶了一段,拐入通往荷花村的乡村砂石路。路不宽,两边是收割后略显萧瑟的稻田。车里播放着喜庆的歌曲,韦勇,刘威,张择贤三人坐在后排,宋友庚坐在副驾位,他一直望着车窗外飞掠而过的熟悉又陌生的景色。这条路,他当年骑着自行车载着张美兰上学放学,那些田埂、水渠、小石板桥,都藏着少年时懵懂的心跳和欢笑。如今,他要从这里把他的新娘接回家。
荷花村快到了,汽车沿着村里弯弯曲曲的马路前行,离张美兰家越来越近,空气中似乎已经能闻到那边隐隐传来的热闹气息。
张美兰家的小院坐落在村子南边,院墙外种着两棵叶子碧绿的柚子树。此刻,院门口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大多是年轻的大姑娘小媳妇,还有不少看热闹的村民。人群后面院门紧闭,几个穿着鲜艳羽绒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年轻女子正手挽着手,牢牢地堵在门前,一脸兴奋的笑容。
主婚车刚一在院门口不远处停稳,还没等宋友庚下车,那群堵门的姑娘们就爆发出更加响亮的哄笑声和起哄声:
“新郎官来啦,红包开路,红包不厚,门不开缝。”
“……”
韦勇作为“开路先锋”,立刻笑嘻嘻地迎上去,手里变戏法似的掏出几个事先准备好的小红包,隔着人群就往堵门的姑娘们那边塞:“有有有!各位姐姐妹妹,辛苦了辛苦了,一点小意思,沾沾喜气,沾沾喜气哈。”他动作麻利,红包塞得飞快。
姑娘们接过红包,捏了捏,互相传递着看了看,脸上笑意更浓,但脚下纹丝不动。“哟这‘小意思’也太‘小’了点吧,不行不行,诚意不足,门不开。”
“就是就是,打发告花子呢。”
“新郎官你别躲后面,亲自发红包来个大的咯。”
姑娘们跟着起哄,齐刷刷看向新郎官。
宋友庚被看得头脸通红,韦勇赶紧塞给他一把鼓囊囊些的红包。宋友庚脸上堆着笑,一个一个往堵门的姑娘手里塞红包。
这第二轮红包明显比第一轮厚实不少,姑娘们接过去,脸上的笑容灿烂了许多。“嗯,这还差不多,不过嘛光红包还不行,我们美兰可是十里八乡的大美人,哪能这么轻易就被你接走,还得过这关。”
一个圆脸姑娘变戏法似的从身后拿出一个粗瓷大碗,里面盛满了酒,酒香扑鼻。她旁边另一个姑娘则端出一个盘子,上面放着三只小碗。
“我们荷花村的规矩,新郎官,这三杯‘入门酒’,你得干了,一杯表诚心,二杯表决心,三杯表忠心,少一杯,这院门啊,它就不认识你。”
宋友庚看着那三碗白酒,头皮不由一紧,他酒量很一般。韦勇见状,立刻挺身而出,“我来,我替新郎官喝。”
“这可不行,这酒必须新郎官亲自喝,不能替喝。”
“对,必须新郎官喝!”
“喝喝喝!”姑娘们和围观的村民都跟着有节奏地起哄。
宋友庚看着那三碗酒,又看看紧闭的院门,仿佛能透过门板感受到里面那双**笑意的眼睛。他一咬牙,豁出去了。“好,我喝。”他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对着碗沿,咕咚咕咚喝了下去。冰凉的酒液顺着喉咙火烧火燎地往下冲,呛得他直咳嗽,眼泪都快出来了。一碗下去,脸上立刻飞起两团红云。
“好,够痛快。”
“还有两杯呢,喝呀。”
第二碗,第三碗接连下肚,宋友庚只觉得一股热气从胃里直冲头顶,眼前都有点发花,脚下发飘,全靠旁边的韦勇和刘威一左一右架着才没晃悠。
“好,过关。”
姑娘们终于笑嘻嘻地让开了一条通道。
“吱呀——”院门缓缓打开。
院子里更是热闹,张家的亲戚朋友挤满了小院,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气。屋檐下挂着大红灯笼,窗户上贴着精巧的剪纸窗花。正屋的门敞开着,能看见里面人影晃动。然而,通往新娘所在的东厢房的那条窄窄的走廊,却成了新的“战场”。
东厢房那扇刷着绿漆的木门紧闭着,门缝底下,隐约可见里面有人影晃动。
堵在走廊这头的是韦勇、刘威、张择贤和宋友庚,后面还挤着几个迎亲的小伙子。走廊那头,隔着紧闭的房门,是新娘闺蜜团的最后一道防线。
门里传出声音:“新郎官听好了,想接新娘子,要回答几个问题。”
“第一题,新娘张美兰最爱吃的水果是什么?……”
“菠萝。”宋友庚脱口而出。
“答对了,第二题,结婚以后,家里谁说了算?”
这问题一出,外面顿时一片哄笑。宋友庚脸更红了,借着酒劲,大声喊道:“美兰说了算,我听她的。”
“哈哈哈!”里里外外笑声一片。
“算你识相,”门里的姑娘似乎还算满意,“不过嘛……光说不行,空口无凭,立字为据,要签个保证书。”
话音刚落,门缝里塞出来一张折叠好的红纸。刘威眼疾手快,一把抽了出来,展开一看,顿时乐不可支,大声念了出来:
“宋友庚同志新婚保证书:
第一条:工资奖金全数上交,不得私藏一分一毛!
第二条:剩饭剩菜主动承包,不得浪费一粒粮食!
第三条:老婆生气立刻哄好,不得拖延一秒半刻!
第四条:家务劳动抢着干好,不得偷懒一丝一毫!
第五条:老婆永远都是对的,如果错了参照前四条!
签字画押,终生有效。”
念完,整个院子都笑翻了天。连站在堂屋门口观望的张美兰父母都忍俊不禁。宋友庚听得哭笑不得,脸上热辣辣的,但心里却像泡在蜜罐里。
“快签,快签,签了就能接新娘子啦!”门里的姑娘们催促。
“好,我签。”
宋友庚接过刘威递过来的笔,就在那张红纸保证书的落款处,龙飞凤舞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签好了,”韦勇把签好字的保证书从门缝里塞了回去。
门里一阵嬉笑声,过了一会儿,门开了。
房间里挤满了人,房间中央那张铺着崭新大红龙凤被的床上,端坐着一个身影,新娘张美兰。她穿着一身大红的传统中式嫁衣,金线绣制的凤凰牡丹图案在衣料上熠熠生辉,繁复而华美。乌黑的秀发被精心盘起,戴着金色的凤冠,垂下的流苏轻轻晃动。一方同样绣着鸳鸯戏水的大红盖头,严严实实地遮住了她的面容。
“美兰……”宋友庚深情的喊了一声。
张美兰的唇角微微向上弯起,略显羞涩,却很甜蜜,宋友庚看呆了。
韦勇在后面推了他一把:“还傻站着干嘛,快背媳妇儿回家呀。”
宋友庚如梦初醒,深吸一口气,大步上前,在满屋祝福和笑闹的目光中,走到他的新娘面前。他微微屈膝,在她面前蹲下身。
张美兰看着眼前这熟悉的、此刻却承载着完全不同意义的背影,脸上红霞更盛。她微微倾身,带着嫁衣上淡淡的馨香和暖意,伏在了宋友庚坚实的背上。宋友庚稳稳地托住她的腿弯,腰背发力,一下子站了起来。她的身体很轻,伏在他背上,温软而真实。他背着他的整个世界,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唢呐声和亲友们震天的欢呼喝彩声中,一步一步,稳稳地走出了房间,穿过热闹的小院。
按照规矩,新娘子脚不能沾娘家的地。宋友庚就这样背着她,一直走到院门口那辆扎着大红花的桑塔纳旁。张择贤早已拉开了后车门,宋友庚小心翼翼地将张美兰放进车里,自己也跟着坐了进去。宋友庚侧过头,看着身旁穿着大红嫁衣、低垂着眼帘、脸颊绯红的美兰,心里被一种巨大的幸福填满。他伸出手,轻轻握住了她放在膝上的手。她的手柔软微凉。她微微颤了一下,瞬间脸上一片红霞。
“美兰,你好美。”
张美兰抬起眼帘,飞快地瞥了他一眼,眼中水光潋滟,**无限的羞意和情意,轻轻“嗯”了一声。这一声轻应,像羽毛拂过心尖,让宋友庚整颗心都酥软了。
鞭炮声震天动地,迎亲车队满载着喜悦和祝福,调转车头,踏上了返回嘉禾村的路程。阳光正好,洒在车头的大红花球上,红得耀眼夺目。
车队回到嘉禾村宋家小院时,已近中午。小院内外早已是人的海洋,红色的海洋。鞭炮声从村口一路炸响到家门口,经久不息。宋友庚先下车,然后绕到另一边,打开车门,再次弯下腰。
张美兰扶着他的手臂,小心翼翼地探身下车。她的脚刚落地,旁边早有准备的宋家一位全福婶子(父母公婆丈夫子女俱全的妇人)立刻撑开一把崭新的大红伞,稳稳地遮在了新娘子的头顶上方。这是规矩,新娘子进门,红伞护顶,辟邪挡煞,也寓意着生活红火圆满。
“新娘子进门喽——!”有人高声唱喏。
院门口早已摆好了一个烧得正旺的小小火盆,炭火红彤彤的。张美兰在宋友庚的搀扶和全福婶子的指引下,提起大红嫁衣的下摆,稳稳地、轻盈地从那跳跃的火焰上迈了过去。火红的炭火映着她同样火红的嫁衣,寓意着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在震天的欢呼和鞭炮声中,宋友庚牵着张美兰的手,终于走进了自家堂屋。堂屋里红烛高烧,香烟缭绕。正面的墙上贴着巨大的红双喜字。喜字下面,两张太师椅上,端坐着宋友庚的父母。宋父穿着簇新的深蓝色中山装,宋母则是一身暗红色的绸缎袄子,头发梳得一丝不乱,两人脸上都洋溢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喜悦,眼角眉梢都是笑。
堂屋里挤满了至亲好友,人人脸上都带着祝福的笑容。临时请来的司仪,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支书,声音洪亮,带着一种天然的仪式感。
“吉时已到,新郎新娘就位!”
宋友庚和张美兰在司仪的指引下,并肩站到了堂屋中央,面对着双喜字和父母。
“一拜天地!”
两人深深一拜,感谢天地作证,赐此良缘。
“二拜高堂!”
两人对着坐在太师椅上的宋父宋母,深深一拜。
“夫妻对拜!”
宋友庚和张美兰面对面站定。隔着一步的距离,宋友庚能清晰地看到她低垂的眼睫,微微颤抖的唇瓣,以及脸上那抹动人心魄的红晕。他心中激荡着难以言喻的情感,郑重地弯下腰去。张美兰也盈盈下拜。两人的头在俯仰间轻轻一碰。这一拜,许下的是相守一生的诺言。堂屋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好声。
“礼成,送入洞房!”司仪拖长了声音高喊。
在一片更加热烈的哄闹和祝福声中,宋友庚再次牵起张美兰的手,在全福婶子等人的簇拥下,走向后院已经布置一新的新房。新房门上贴着喜字,窗户上挂着红帘。推开门,里面同样是一片喜庆的红色,新床、新被、新家具,空气里飘散着新木器和脂粉混合的淡淡香气。
按照习俗,新娘子要在新房里稍坐片刻,张美兰被扶着在铺着大红被褥的床边坐下。立刻就有亲近的女眷端着托盘进来,托盘上放着红枣、花生、桂圆、莲子。
“来来来,新娘子,吃颗枣,早生贵子!”
“吃个花生,花着生,儿女双全!”
“桂圆,团团圆圆!”
“莲子,连生贵子!”
张美兰羞得满脸通红,在众人的哄笑和催促下,每样都象征性地拈起一小点吃了下去。
新房里的仪式告一段落,外面的喜宴早已摆开。院子里摆满了一桌桌丰盛的酒席。鸡鸭鱼肉,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帮忙的乡亲们穿梭着上菜。
宋友庚和张美兰这对新人,自然要出来挨桌敬酒。韦勇和刘威作为伴郎,义不容辞地充当了“酒保”和“护法”的角色。韦勇拎着酒壶负责斟酒,刘威则负责打圆场、插科打诨,必要时替宋友庚挡酒。
“各位亲朋好友!各位高邻长辈!今天是我宋友庚和张美兰大喜的日子,”宋友庚和张美兰端起酒杯。宋友庚环视着满院子的笑脸,看着那些熟悉或不太熟悉的面孔上洋溢的真挚祝福,心中暖流涌动。他朗声说道:“谢谢大家,我和美兰敬大家!”说完,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张美兰也浅抿了一口。
“好!”
“新婚快乐!”
“白头偕老!”
……
众人纷纷举杯相贺,每一桌都是欢声笑语,祝福声不断。
“友庚啊,娶了美兰这么好的姑娘,你小子有福气,来,叔叔再跟你喝一个。”
“哥,嫂子,祝你们百年好合,早生贵子!”宋小梅祝福哥哥嫂嫂。
……
阳光暖洋洋的洒在每一张喜悦的笑脸上,小院里弥漫着酒香、菜香,人们喝着喜酒,欢声笑语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