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天,清南市委书记何群的办公室。

  汪明远坐在何群对面,手里端着一杯茶,水汽氤氲。

  清南市关于省里税费改革的试点方案,已经讨论了大半个月,依然没有定论。

  这事没有先例,整个清江省,云岭乡是第一个。

  全国范围内,也只有徽省在进行尝试。

  市里的态度很明确,求稳。

  宁可慢,不能错。

  派去徽省学习的考察团已经走了大半个月,还没有返回。

  因此,对于要如何改革,市里始终无法形成统一意见。

  又如何实行?

  “明远市长,这事急不得。”何群不紧不慢地说道,“试点嘛,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一步走错,好事就可能变成坏事。”

  汪明远点头:“书记说的是。不过,时间不等人。省里看着我们,拖得太久,总归不好。”

  何群呷了口茶,没有接话。

  他清楚汪明远的风格。

  这位年轻的市长,背景深厚,能力出众,来清南市也许是为了镀金。

  汪明远也在打量对方。

  接触的这段时间,汪明远基本摸清了他的脉。

  这位市委书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唯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顺风顺水的政绩,他乐于接受。

  可一旦需要担责任,他就会立刻缩回去。

  汪明远要做的,就是让他确信,跟着自己,只有政绩,没有风险。

  “何书记,省里这次组织的欧洲经贸考察团,成果斐然。”汪明远话锋一转。

  何群来了兴趣:“哦?有什么好消息?”

  “总贸易额超过两亿美金。”汪明远抛出一个数字。

  何群的身体微微前倾。

  “我们清南市,能不能争取一下?”汪明远继续说,“哪怕只有两百万美元的订单,也足够引进一两个像样的工厂了。”

  何群的心跳快了几分。

  汪明远上任市长,他就有所期待,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实绩。

  他不禁有些心动。

  “汪市长有把握吧?”

  “现在还不能肯定。”汪明远说得很保守,“报告递上去,省里虽然没有明确答案,但也没有拒绝。这就是态度。”

  汪明远心里想的,是一千万美元。

  苏家对他有亏欠,不如直接变现。

  说两百万,是先拉低何群的期望值。

  到时候,超出的部分,就是惊喜。

  “清南有清南的优势。”汪明远说,“这次出国,省里也向欧洲客商推介了我们清南。”

  “省里真为我们做了推介?”何群有些意外。

  “我得到的消息是这样。”汪明远笑了笑,“效果应该会有,但现在不好说究竟有多少。”

  “那太好了!”何群搓了搓手,“要是真能拿下订单,市里那几个半死不活的厂子,是不是要提前整顿一下?我听说,外贸订单的要求,非常严格。”

  “我打算联系一下沿海的关系,请他们和我市的厂子搞合资。”汪明远抛出自己的方案,“这样既能解决资金问题,也能快速提升我们的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

  “这个办法好!”何群表示肯定,“合资,也算招商引资的成绩!”

  “是的。”汪明远补充道,“厂房都是现成的,只要订单敲定,生产线设备可以直接搬过来。工人在本地招,培训一个月就能上岗。对于投资方来说,土地和人力成本都大大降低了。”

  何群越听越有门,汪明远能给他说出这么多的细节,说明工作已经做在了前面。

  “有什么困难?”他问。

  “大问题没有。”汪明远说,“就是政策。为了吸引投资,我们市里能给出的优惠政策,最好能达到林城的水平。否则,同样的条件,人家为什么不选林城,要选我们清南?”

  何群立刻领会。

  这是要他去找上级要政策。

  为了实打实的政绩,这个险,值得冒。

  “没问题!”何群爽快地答应,“只要你能把投资拉来,优惠政策,我去找老书记要!”

  汪明远要的就是这句话。

  “没有书记您的支持,我也不敢跟人家打包票。”汪明远说,“现在,我可以放心去谈了。”

  何群很受用,摆了摆手:“我说过,只要市长需要,我全力支持。”

  话说到这个份上,两人都达到了目的。

  汪明远准备起身告辞。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何群的秘书一脸焦急地走了进来。

  “书记,市长。”秘书先打了声招呼。

  “什么事,慌慌张张的。”何群有些不悦。

  秘书凑到何群耳边,低声汇报了几句。

  何群的脸色变了。

  “汪市长,你先别走。”他叫住了已经起身的汪明远。

  汪明远停下脚步,有些不解。

  何群的表情很严肃:“云岭乡的刘清明来市里了。他在财政局门口,被省报的记者拍到了。这事,市长知道吗?”

  汪明远皱眉:“我没有接到报告。出了什么事?”

  秘书赶紧解释:“我刚打听了一下。刘乡长是来市里要工资拨款的。财政局那边说,因为云岭乡是税费改革试点,市里还没拿出具体的财政方案,为了规避风险,按流程暂停了对云岭乡的所有拨款。”

  “胡闹!”汪明远脱口而出,“税费改革,基本财政拨款怎么能停?云岭乡是贫困乡,免了农业税,收入大减,只会更加困难。这是雪上加霜!”

  何群的脸色也不好看:“财政局也是出于慎重。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哪有什么误会。”汪明远冷哼一声,“无非就是有人对云岭乡的做法不满意,想拿捏他们一下罢了。”

  “什么事不满意?”何群追问。

  “还能有什么事。”汪明远说,“省里给的那五个教师编制指标。市里不少人把电话都打到我这里来了。书记您那里,想必也有吧?”

  何群的表情有些尴尬。

  确实有,而且不止一个。

  他有几个老部下,都为了这事找过他。

  “原来是这件事。”何群摆了摆手,“我也有亲戚、朋友,不过都被我回绝了。你不用考虑我的因素。”

  “那就好办了。”汪明远说,“省里戴帽子下来的指标,有明确的文件规定。他们想让别人拿编制,又不愿意去乡下吃苦。如果最后这五个指标一个都落实不了,省里追查下来,我们市委市**,怎么交待?”

  何群叹了口气:“谁说不是呢。也不知道省里怎么想的,给我们出这种难题。”

  “话虽如此,眼下的事情还是要解决。”汪明远说,“任由记者这么报道下去,对我们清南市的形象,会有不小的影响。到时候,恐怕也会影响到招商引资的成果。”

  何群听出了弦外之音。

  “那就请市长出面协调一下吧。”他把皮球踢了回去,“我的态度,你是清楚的。”

  汪明远心领神会。

  “好,我去看看。”

  ……

  第五天,清晨。

  市财政局大院的门卫,又看到了那辆熟悉的拉达车。

  这辆在清南市都算古董的进口老车,这几天已经成了财政局的一道风景线。

  车门打开,刘清明和会计老陈下了车。

  他们还没走到办公楼门口,就被一个人拦住了。

  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文质彬彬,胸前挂着相机,手中拿着采访本。

  “请问,是云岭乡的刘清明乡长吗?”男人问道。

  刘清明停下脚步:“我是。你是?”

  “我是省报驻林城记者站的记者,我叫孙毅。”男人伸出手,“刘乡长,能耽误您几分钟,做个简单的采访吗?”

  刘清明看了一眼办公楼三楼的窗户。

  他能感觉到,有好几个人正在那里往下看。

  “好吧。”他点了点头。

  老陈站在一旁,手心全是汗。

  他没想到,事情会闹到这一步。

  记者孙毅打开了采访本。

  “刘乡长,我听说,为了云岭乡这个月的工资拨款,你已经连续来了四天,这是第五天了,是这样吗?”

  “我们是来向市局领导汇报工作的。”刘清明回答得很官方,“上级部门有他们的工作流程和考虑,我们作为下级单位,能做的就是严格按照程序来。我相信,问题最终会得到解决。”

  孙毅的笔尖在纸上划过。

  “那财政局方面,有没有给出明确的原因,为什么这笔关乎几十个干部职工生计的钱,迟迟不能到账?”

  刘清明迟疑了一下。

  “我们清南市经济不发达,云岭乡更是贫困乡中的贫困乡。也正因为如此,省里才格外关注我们,把我们乡列为全省农村税费改革的第一个试点地区。”

  他的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很清晰。

  “这意味着,我们乡今年开始,可能收不上一粒公粮,‘三提五统’也被严格限制。乡财政本来就困难,现在更是断了唯一的收入来源,只能完全依靠上级部门的财政拨款。”

  “我们理解市财政局领导的慎重,也希望,上级部门能够体谅我们基层干部的难处,加快这个过程。”

  孙毅的问题更尖锐了。

  “刘乡长,你觉得,这其中有没有人为设置障碍的因素?”

  “绝不可能。”刘清明回答得斩钉截铁,“我相信我们的上级部门,他们都是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

  “可是一件看似简单的拨款事宜,你跑了四五趟还没有结果。这是否说明,我们的某些办事程序,本身就存在问题?”

  “制度就是制度。在新的制度没有出台之前,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现有的制度。”刘清明说。

  “你今天说的这些话,有没有受到来自某些方面的压力?”

  “没有。”刘清明断然说道,“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我的心里话。我们云岭乡的干部职工,也都能理解暂时的困难,大家愿意勒紧裤腰带,支持市里的工作。”

  采访结束。

  这一幕,被三楼窗边的几个人看得清清楚楚。

  财政局的几个领导中,张副局长的脸色,已经相当难看了。

  其他几个正副局长,也都不自在。

  “局长,这……怎么办?”

  “程序上不要让人挑出错,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要是传到上头,会不会有负面看法?”

  “放心吧,上头对这个云岭乡,也未必没看法。”

  在他们的注视中,刘清明的身影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