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清明走进财政局大楼时,所有人都看着他。
来来往往的工作人员,对着他指指点点。
这几天,这张年轻英俊的面孔,已经成了局里无人不晓的符号。
他代表着执拗,代表着不屈。
一个乡长,为了下面几十号人的工资,连续五天来市里报到。
明知有人故意刁难,他却不吵不闹,不解释不抱怨。
每天准时出现,客客气气地走流程,跟每一个见到的人点头示意。
风向在悄悄地变。
起初的轻视和嘲讽,渐渐变成了窃窃私语的同情,甚至有了一丝敬佩。
就连跟在他身后的会计老陈,都感觉到了这种微妙的变化。
人们的反应不再那么冷漠,有些人甚至会对他俩投来一个复杂的表情。
还是三楼,预算科办公室。
刘清明礼貌地敲了敲门。
开门的工作人员看到他,脸上闪过一丝不知所措。“刘……刘乡长,你怎么又来了。”
“张股长在吗?”刘清明问,“我想问一下,事情研究得怎么样了?”
“张股……他去开会研究了。”工作人员的回答有些尴尬。
刘清明点点头,平静地问:“那我是在这里等,还是去外面等?”
工作人员看了一眼走廊上那些探头探脑的同事,无奈地侧过身子。“你还是……进来吧。”
刘清明和老陈在一旁的长椅上坐下。
他随手拿起书报架上的一份《清江日报》,习惯性地翻到第二版。
一个熟悉的标题映入眼帘:《秩序带来的社会安全》。
署名是苏清璇。
这篇文章的题目很大。刘清明认真地读了起来。
苏清璇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客观描述了清江省近期反黑、反腐行动后,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她指出,在消除了欺行霸市的毒瘤后,市场的活跃度不降反升。更多的普通群众敢于参与到商业活动中,因为他们的合法行为受到了**的保护。这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良性发展。
文章列举了一组数据。近三个月,清江省的外来投资同比增长三成,比去年同期的增长率高出百分之五十。
这个变化,充分说明了社会环境的改善,给了投资者更多的信心。事实证明,资本天然地倾向于流入更安全的地区。
对于普通人而言,社会安全带来的好处更加直接。犯罪率的降低,让人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家庭是社会的基础,一个安宁的环境,让无数家庭免于破碎。
文章最后总结,法治社会,应当成为共和国的标志。建设和完善法治,我们的未来才会更好。
刘清明放下报纸。
他能感觉到,这篇文章是对省里之前所有铁腕举措的一次阶段性总结,是从舆论上进行盖棺定论。
他注意到,苏清璇的署名前缀,已经从“特约记者”变成了“特约撰稿人”。
他的女友虽然离开了记者岗位,但她的心,依然牵挂着这片土地,这支笔,也从未停下。
或许,连她自己都未曾发觉,她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个行业。
一张报纸刚看完,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
预算科的张股长走了进来,脸上堆出一个夸张的惊讶表情。
“哎呀,刘乡长!”他快步上前,主动伸出手,“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刚才一直在开会,怠慢你了。”
刘清明起身与他握手:“理解,领导们都忙。”
张股长回头瞪了一眼旁边的下属:“怎么回事?刘乡长来了,连杯水都没有?太不懂事了!”
“我们是来办事的,张股长太客气了。”刘清明说,“不知道事情……有结果了吗?”
张股长脸上立刻换上为难的神情:“这个事,局党委专门开了会研究。大家一致决定,云岭乡的情况比较特殊,还是先形成书面报告,向市领导请示。等市领导给了具体的指示,我们才好办。”
刘清明脸上没有任何失望的表情。
“让各位领导费心了。”他说,“那我明天再来。”
张股长把他送到门口,状似无意地压低了声音:“刘乡长,其实你没必要天天来跑。有消息了,我们肯定会第一时间通知你们乡里。”
刘清明也压低了声音,语气里带着一丝疲惫和无奈:“乡里的几十个干部职工,还有学校的老师,都等着这笔钱发工资。钱拿不到,我这个乡长,没脸回去见他们啊。”
张股长的话锋一转:“那也没必要找记者嘛。你这样做,让局里的同志们怎么看?影响不好,容易激化矛盾。”
刘清明看着他:“张股长,你不会真的以为,那个记者是我找来的吧?”
他顿了顿,继续说:“我如果真想那么做,就不会在记者面前,句句都说咱们局里的好话了。”
张股长一时语塞。
刘清明的话,合情合理。
“我知道刘乡长是个明白人。”张股长干咳一声,决定摊开说,“其实这件事,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哦?”刘清明做出感兴趣的样子,“愿闻其详。”
张股长凑近一步:“你们乡不是缺老师吗?市里也是好心,想帮你们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你们又何必拒人于千里之外呢?”
图穷匕见。
刘清明心里冷笑一声,面上却不动声色:“原来是这件事。张股长,你也清楚,我只是个乡长,二把手。这种事,我一个人可拍不了板。”
他话锋一转,甚至带上了一丝请教的意味:“要不,你给我提点提点,我也好回去跟我们赵书记汇报。”
张股长见他态度松动,心中一喜,刚要开口说出具体的名字和条件。
就在这时,走廊另一头,几个身影快步走了过来。
其中一人正是财政局的张副局长。
张副局长看到张股长和刘清明在交头接耳,立刻喊了一声:“汪市长到了,都愣着干什么?赶紧下去!”
张股长吓了一跳,也顾不上跟刘清明说什么,赶紧转身跟着几位局领导快步下楼。
刘清明站在原地,轻轻叹了口气。
只差一点啊。
***
汪明远走进财政局大楼,身后跟着一群局领导。
他摆了摆手,只说自己随便来看看。
众人簇拥着他走上三楼。
在楼梯口,汪明远停下脚步。他看到了站在那里的刘清明。
他主动伸出手:“刘乡长,你怎么在这里?”
刘清明立刻进入状态,无奈地与他握手,配合着演戏:“汪市长好。我来市里办点事。”
身后的几个局领导,脸色瞬间都变得不好看。
“什么事,还要你这个乡长亲自来跑一趟?”汪明远追问了一句。
这句话,让那几个局领导的后背渗出了冷汗。
刘清明却很懂分寸:“没什么大事。就是来市里开会,想着顺便把乡里的一点小事给办了。”
汪明远转过身,对着财政局的领导们说:“如果没什么问题,就抓紧给人家办了。云岭乡是改革试点,工作很忙,不要因为这些小事耽误了他们的正事。”
市长亲自发了话,谁还敢有二话。
“是是是,市长说的是。”
“我们马上办,特事特办!”
张副局长立刻给张股长使了个眼色。
张股长心领神会,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刘清明面前,脸上堆满了笑容:“刘乡长,你看这事闹的。其实手续早就走完了,我正准备给您打电话呢。款项今天下午就能打到你们乡的账户上。”
刘清明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喜色:“那真是太感谢了,太感谢各位领导了!”
事情解决得异常顺利。
在市长的亲自干预下,云岭乡的工资拨款很快到账。
刘清明和老陈正准备开车回乡,他的手机响了。
是汪明远打来的。
“到市府路的路口等我。”汪明远只说了一句就挂了。
几分钟后,一辆黑色的桑塔纳停在路边。
刘清明拉开车门,坐了进去。
车里只有汪明远一个人。
连个司机都没带。
“说吧。”汪明远开门见山,“是不是我不来,你今天就准备把事情彻底搞大?”
“没有这个打算。”刘清明说,“而且,记者真不是我叫来的。”
汪明远发动了车子,车子平稳地汇入车流。
“你天天像上班一样去财政局打卡,记者不来才怪。”
刘清明摊了摊手,一脸无辜:“那我能怎么办?汪市长,你教教我。”
“办法有很多。”汪明远说,“看你想不想用而已。”
“找你?”刘清明反问,“那不合适吧?为了这点事惊动市长,传出去像什么话。”
汪明远沉默片刻。
“你这么干,会让上级很被动。”他说。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刘清明的声音冷了下来,“汪市长,老百姓对某些部门的怨气,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我一个乡长,办一件完全合法合规的事情,他们就敢让我白跑五天,浪费这么多时间。你可以想象,一个普通老百姓去办事,会是什么样子?”
“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这样的风气,不行。”
汪明远没有反驳。
“我当然明白。”他说,“但我们身在这个体制里,很多时候,只能先适应它,而不是让它来适应我们。你想改变,可以,等你坐到一把手的位置上,再想办法去改变。”
车内的空气安静下来。
许久,刘清明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缓缓开口。
“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这么想要进步。”
汪明远握着方向盘的手紧了紧,他侧头看了刘清明一眼。
“我也一样。”
刘清明走进财政局大楼时,所有人都看着他。
来来往往的工作人员,对着他指指点点。
这几天,这张年轻英俊的面孔,已经成了局里无人不晓的符号。
他代表着执拗,代表着不屈。
一个乡长,为了下面几十号人的工资,连续五天来市里报到。
明知有人故意刁难,他却不吵不闹,不解释不抱怨。
每天准时出现,客客气气地走流程,跟每一个见到的人点头示意。
风向在悄悄地变。
起初的轻视和嘲讽,渐渐变成了窃窃私语的同情,甚至有了一丝敬佩。
就连跟在他身后的会计老陈,都感觉到了这种微妙的变化。
人们的反应不再那么冷漠,有些人甚至会对他俩投来一个复杂的表情。
还是三楼,预算科办公室。
刘清明礼貌地敲了敲门。
开门的工作人员看到他,脸上闪过一丝不知所措。“刘……刘乡长,你怎么又来了。”
“张股长在吗?”刘清明问,“我想问一下,事情研究得怎么样了?”
“张股……他去开会研究了。”工作人员的回答有些尴尬。
刘清明点点头,平静地问:“那我是在这里等,还是去外面等?”
工作人员看了一眼走廊上那些探头探脑的同事,无奈地侧过身子。“你还是……进来吧。”
刘清明和老陈在一旁的长椅上坐下。
他随手拿起书报架上的一份《清江日报》,习惯性地翻到第二版。
一个熟悉的标题映入眼帘:《秩序带来的社会安全》。
署名是苏清璇。
这篇文章的题目很大。刘清明认真地读了起来。
苏清璇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客观描述了清江省近期反黑、反腐行动后,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她指出,在消除了欺行霸市的毒瘤后,市场的活跃度不降反升。更多的普通群众敢于参与到商业活动中,因为他们的合法行为受到了**的保护。这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良性发展。
文章列举了一组数据。近三个月,清江省的外来投资同比增长三成,比去年同期的增长率高出百分之五十。
这个变化,充分说明了社会环境的改善,给了投资者更多的信心。事实证明,资本天然地倾向于流入更安全的地区。
对于普通人而言,社会安全带来的好处更加直接。犯罪率的降低,让人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家庭是社会的基础,一个安宁的环境,让无数家庭免于破碎。
文章最后总结,法治社会,应当成为共和国的标志。建设和完善法治,我们的未来才会更好。
刘清明放下报纸。
他能感觉到,这篇文章是对省里之前所有铁腕举措的一次阶段性总结,是从舆论上进行盖棺定论。
他注意到,苏清璇的署名前缀,已经从“特约记者”变成了“特约撰稿人”。
他的女友虽然离开了记者岗位,但她的心,依然牵挂着这片土地,这支笔,也从未停下。
或许,连她自己都未曾发觉,她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个行业。
一张报纸刚看完,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
预算科的张股长走了进来,脸上堆出一个夸张的惊讶表情。
“哎呀,刘乡长!”他快步上前,主动伸出手,“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刚才一直在开会,怠慢你了。”
刘清明起身与他握手:“理解,领导们都忙。”
张股长回头瞪了一眼旁边的下属:“怎么回事?刘乡长来了,连杯水都没有?太不懂事了!”
“我们是来办事的,张股长太客气了。”刘清明说,“不知道事情……有结果了吗?”
张股长脸上立刻换上为难的神情:“这个事,局党委专门开了会研究。大家一致决定,云岭乡的情况比较特殊,还是先形成书面报告,向市领导请示。等市领导给了具体的指示,我们才好办。”
刘清明脸上没有任何失望的表情。
“让各位领导费心了。”他说,“那我明天再来。”
张股长把他送到门口,状似无意地压低了声音:“刘乡长,其实你没必要天天来跑。有消息了,我们肯定会第一时间通知你们乡里。”
刘清明也压低了声音,语气里带着一丝疲惫和无奈:“乡里的几十个干部职工,还有学校的老师,都等着这笔钱发工资。钱拿不到,我这个乡长,没脸回去见他们啊。”
张股长的话锋一转:“那也没必要找记者嘛。你这样做,让局里的同志们怎么看?影响不好,容易激化矛盾。”
刘清明看着他:“张股长,你不会真的以为,那个记者是我找来的吧?”
他顿了顿,继续说:“我如果真想那么做,就不会在记者面前,句句都说咱们局里的好话了。”
张股长一时语塞。
刘清明的话,合情合理。
“我知道刘乡长是个明白人。”张股长干咳一声,决定摊开说,“其实这件事,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哦?”刘清明做出感兴趣的样子,“愿闻其详。”
张股长凑近一步:“你们乡不是缺老师吗?市里也是好心,想帮你们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你们又何必拒人于千里之外呢?”
图穷匕见。
刘清明心里冷笑一声,面上却不动声色:“原来是这件事。张股长,你也清楚,我只是个乡长,二把手。这种事,我一个人可拍不了板。”
他话锋一转,甚至带上了一丝请教的意味:“要不,你给我提点提点,我也好回去跟我们赵书记汇报。”
张股长见他态度松动,心中一喜,刚要开口说出具体的名字和条件。
就在这时,走廊另一头,几个身影快步走了过来。
其中一人正是财政局的张副局长。
张副局长看到张股长和刘清明在交头接耳,立刻喊了一声:“汪市长到了,都愣着干什么?赶紧下去!”
张股长吓了一跳,也顾不上跟刘清明说什么,赶紧转身跟着几位局领导快步下楼。
刘清明站在原地,轻轻叹了口气。
只差一点啊。
***
汪明远走进财政局大楼,身后跟着一群局领导。
他摆了摆手,只说自己随便来看看。
众人簇拥着他走上三楼。
在楼梯口,汪明远停下脚步。他看到了站在那里的刘清明。
他主动伸出手:“刘乡长,你怎么在这里?”
刘清明立刻进入状态,无奈地与他握手,配合着演戏:“汪市长好。我来市里办点事。”
身后的几个局领导,脸色瞬间都变得不好看。
“什么事,还要你这个乡长亲自来跑一趟?”汪明远追问了一句。
这句话,让那几个局领导的后背渗出了冷汗。
刘清明却很懂分寸:“没什么大事。就是来市里开会,想着顺便把乡里的一点小事给办了。”
汪明远转过身,对着财政局的领导们说:“如果没什么问题,就抓紧给人家办了。云岭乡是改革试点,工作很忙,不要因为这些小事耽误了他们的正事。”
市长亲自发了话,谁还敢有二话。
“是是是,市长说的是。”
“我们马上办,特事特办!”
张副局长立刻给张股长使了个眼色。
张股长心领神会,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刘清明面前,脸上堆满了笑容:“刘乡长,你看这事闹的。其实手续早就走完了,我正准备给您打电话呢。款项今天下午就能打到你们乡的账户上。”
刘清明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喜色:“那真是太感谢了,太感谢各位领导了!”
事情解决得异常顺利。
在市长的亲自干预下,云岭乡的工资拨款很快到账。
刘清明和老陈正准备开车回乡,他的手机响了。
是汪明远打来的。
“到市府路的路口等我。”汪明远只说了一句就挂了。
几分钟后,一辆黑色的桑塔纳停在路边。
刘清明拉开车门,坐了进去。
车里只有汪明远一个人。
连个司机都没带。
“说吧。”汪明远开门见山,“是不是我不来,你今天就准备把事情彻底搞大?”
“没有这个打算。”刘清明说,“而且,记者真不是我叫来的。”
汪明远发动了车子,车子平稳地汇入车流。
“你天天像上班一样去财政局打卡,记者不来才怪。”
刘清明摊了摊手,一脸无辜:“那我能怎么办?汪市长,你教教我。”
“办法有很多。”汪明远说,“看你想不想用而已。”
“找你?”刘清明反问,“那不合适吧?为了这点事惊动市长,传出去像什么话。”
汪明远沉默片刻。
“你这么干,会让上级很被动。”他说。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刘清明的声音冷了下来,“汪市长,老百姓对某些部门的怨气,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我一个乡长,办一件完全合法合规的事情,他们就敢让我白跑五天,浪费这么多时间。你可以想象,一个普通老百姓去办事,会是什么样子?”
“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这样的风气,不行。”
汪明远没有反驳。
“我当然明白。”他说,“但我们身在这个体制里,很多时候,只能先适应它,而不是让它来适应我们。你想改变,可以,等你坐到一把手的位置上,再想办法去改变。”
车内的空气安静下来。
许久,刘清明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缓缓开口。
“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这么想要进步。”
汪明远握着方向盘的手紧了紧,他侧头看了刘清明一眼。
“我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