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建国的事并没有影响到陈兰芝,她算了算日子,正打算再次去往广城的时候,收到了广城来的信。

  “陈兰芝!有你的信!广城来的!”

  广城来的信?

  周建军正在院里晒被子,闻言动作一顿,心里有些好奇。

  陈兰芝从屋里走出来,接过那封厚厚的牛皮纸信封,入手沉甸甸的。

  寄信人地址写的是高第街,落款是一个龙飞凤舞的九字。

  “妈,是你说的那个九爷?”周建军走过来问。

  陈兰芝这次回来以后,把广城的见闻都告诉周建军,所以他知道。

  “嗯。”陈兰芝点点头,没急着拆,而是先打发了满脸好奇的邮递员老王。

  她拿着信,回到屋里,在桌边坐下。

  周建军也跟着坐了过来。

  陈兰芝不紧不慢地找来剪刀,小心地沿着信封的边缘剪开,从里面抽出一叠信纸。

  信是王浩代笔写的,字迹工整,但语气却透着九爷那种江湖人的爽利和客气。

  信的前半部分,是些场面上的问候,问她近来可好,一切可还顺利。

  陈兰芝的目光直接略过,翻到了第二页。

  她的目光,在一行字上停了下来。

  她的嘴角,慢慢地,抑制不住地,向上扬起。

  那是一种如释重负,又尽在掌握的笃定笑意。

  “妈,信上说什么?”周建军看她表情,知道是好事。

  陈兰芝没说话,只是把信纸递给了他。

  周建军接过信,目光落在母亲刚才看的那一行。

  “阿婆神机妙算,远见卓识,九某佩服之至,您嘱托的那五十亩滩涂地,前日已接到市里正式通知,因兴建经济特区需要,已被全部征收,补偿方案已初步拟定,九某已代为接洽,只等阿婆您一句话……”

  征收?补偿?

  周建军的脑子“嗡”的一声。

  他知道母亲用那块价值连城的田黄石,换了金条和一个院子,还换了宝安县那一片没人要的烂泥地。

  当时他还觉得奇怪,想不通母亲为什么要那么做。

  现在,他好像有点明白了。

  “妈,这……这是怎么回事?”他的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震惊。

  “就是信上写的意思。”陈兰芝从他手里拿回信纸,指着上面那几个字,慢悠悠地念,“兴建经济特区,土地征收。”

  她抬起头,看着儿子震惊的脸,笑了笑,“建军,你还记不记得,妈跟你说过,咱们脚下的这片土地,马上要迎来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

  周建军点点头。

  “风,是从南边吹过来的。”陈兰芝的目光,望向窗外亮的发光,“我呀,从报纸上看到的,去了广城也听了不少相关的知识,就做了大胆的决定。”

  她不能说自己是重生回来的,只能把一切,都归结于自己的观察和判断。

  周建军听得目瞪口呆。

  他一直以为,母亲只是凭着一股孤勇,去广城闯荡,为他挣来了学费。

  他从没想过,在这一切的背后,竟然还藏着这样深远的谋划和布局。

  看几张报纸,听几句闲聊,就能洞察先机,做出这样精准到可怕的判断。

  这需要何等的智慧和魄力!

  他看着眼前的母亲,那张熟悉的脸上,仿佛笼罩着一层他从未看透过也无法看透的光。

  他第一次发现,自己的母亲,是这样一个深不可测的人。

  “那……那补偿……”周建军的喉咙有些发干。

  “九爷在信里说了。”陈兰芝翻到信的最后一页,上面用毛笔写着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应该是九爷亲笔。

  “初步核算,现金补偿,不少于六位数。”

  六位数!

  周建军的心脏,被这个数字狠狠地撞了一下。

  十万块!

  在这个万元户都还是传说的年代,十万块,是一笔足以让任何人疯狂的巨款。

  他看着母亲平静的脸,忽然觉得,那块田黄石,换来的不是钱,不是地。

  而是未来。

  是一个崭新的,可以由他们亲手去创造的世界。

  “妈……”他想说什么,却发现任何语言,在这一刻都显得苍白。

  “建军。”陈兰芝把信纸仔仔细细地叠好,收了起来。

  她站起身,走到儿子面前,伸手帮他理了理衣领,眼神里是前所未有的明亮和坚定。

  “钱的事,你不用管,安心准备去上学。”

  “等你开学,妈跟你一起去首都,这笔钱,妈有用处。”

  她看着儿子,一字一句,清晰地道:“妈要用这笔钱,给你,给咱们家,铺一条谁也夺不走,谁也踩不烂的金光大道。”

  ……

  “有人吗?请问周建军同学在家吗?”

  是一个清脆的女声。

  周建军手里的动作一顿,听出了来人的声音,是宋老师。

  他连忙放下手里的东西,快步过去开了门。

  门外站着的,正是宋老师。

  她穿了件浅蓝色的确良衬衫,两条辫子整齐地垂在胸前,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手里,拿着一个牛皮纸文件袋。

  “宋老师,您怎么来了?”周建军有些意外,耳朵根不自觉地有点发热。

  “我来给你送东西。”宋老师笑着扬了扬手里的文件袋,“你的户口迁移证明下来了,我怕邮局送得慢,正好顺路,就给你带来了。”

  “快请进,快请进!”周建军赶紧侧身让开路。

  “宋老师快请坐,喝口水。”陈兰芝也是热情地搬了条板凳过来,又转身进屋去倒水。

  “不了,婶子,我把东西送到就走。”宋老师有些拘谨,将文件袋递给周建军,“你点一点,看东西齐不齐。”

  周建军接过文件袋,入手温热,还带着一股淡淡的墨香,“好。”

  宋老师看着他,眼睛里有真切的欢喜和欣赏,“建军,恭喜你,你是我们学校今年考得最好的学生,老师为你骄傲。”

  周建军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他挠了挠头,嘴唇动了动,半天才说出一句:“谢谢老师,都是您教得好。”

  陈兰芝端着水出来,正好看到这一幕。

  宋老师跟周建军说话时,脸颊微微泛红,目光明亮,像是盛着一汪清泉。

  而自家这个闷葫芦儿子,对着人家老师,虽然话不多,但那副手足无措的模样,却是她从未见过的。

  她心里那杆秤,已经开始拨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