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饭喽!开饭喽!开始吃年夜饭喽!”
“开饭喽!七饭喽!开始七年夜饭喽!”三妹王安慧像只欢快的小麻雀,拍着手蹦跳着,清脆的童音在充满肉香的堂屋里回荡。
那张擦得锃亮的八仙桌上,此刻摆得满满当当,简直像个小型的年货展!
红烧大公鸡油亮亮,红烧鸭酱香扑鼻,红烧排骨色泽**,厚墩墩的红烧五花肉颤巍巍的,红烧鲫鱼寓意“年年有余”,圆滚滚的肉丸子堆得像小山,凉拌香菜拌着咸香的花生米清爽解腻,蒸咸牛肉纹理分明,油豆腐丝炒肉丝热气腾腾,还有那碗用山芋粉细细捶打、薄如纸片、入口即化的捶肉汤(这是本地过年必备的敬老菜),配上翠绿的青菜叶子,光是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再加上象征团团圆圆的大圆子,翠绿鲜嫩的蒜苗炒干子——整整十二道硬菜,把一张桌子挤得满满当当,丰盛得让几个孩子眼睛都看直了。
王安平家还没正式开席呢!但村子里早已此起彼伏地响起了鞭炮声,噼里啪啦,远远近近,像是提前敲响了新年的锣鼓。
有些心急的人家,甚至已经吃上了。
王安平瞄了眼窗外灰蒙蒙的天色,估摸着也就下午两点多。
他摇摇头,心里嘀咕:吃个年夜饭还抢什么呢?没想到这年头也兴这个。不过那时的鞭炮可金贵,不像后世动辄千响万响,大多是一百响、二百响的小挂鞭,“噼里啪啦”几下热闹就没了,短暂得像孩子们的笑声。
最后一盘菜端上桌,王安平从堂屋茶几上拿起那挂特意准备的鞭炮。
“大哥!大哥!让我来点!让我来!”二弟王安东兴奋地蹿了过来,小脸激动得通红。
“行,你来!小心点,别炸着手。”王安平把鞭炮递给他,又从兜里掏出香烟点了一根,塞进小弟手里,“用烟头点,稳当点,火柴风一吹就灭了。”
“炮仗要响喽!炮仗要响喽!”几个妹妹捂着小耳朵,又怕又兴奋地尖叫着,眼睛却紧紧盯着蹲在门口空地上的王安东。
“嗤——”烟头凑近引线。
“**!”几声急促的爆响!
王安东像只受惊的兔子,捂着耳朵飞快地蹿回王安平身边,小胸脯一起一伏,脸上是兴奋又紧张的红晕。
那挂鞭炮也确实“争气”,热闹了没几秒,就偃旗息鼓,只留下一地红纸屑和淡淡的硝烟味。小弟看着那瞬间的绚烂归于平静,小脸上满是意犹未尽。
“老大,你坐这儿。”母亲陈秀红指着方桌最上首的位置,脸上带着难得的、发自内心的淡淡笑意,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您坐上面,我坐这算怎么回事?”王安平连忙推辞。
“你现在是家里的顶梁柱,是一家之主!就该你坐上面!妈坐这边就行。”陈秀红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推让了几次,王安平只好无奈地在那象征着“主位”的条凳上坐下。
他拿起一瓶白酒,先给母亲面前的杯子斟满,又给自己倒了一杯。
年夜饭嘛,自家人,不讲那些虚礼了。
陈秀红看着三妹王安慧一**就挨着王安平坐下,脸色微微一沉,语气严肃起来:“三妮儿!今儿过年妈不想打你手心,可这位置是你坐的吗?记住了,不管是在自家还是去别人家,那上首位子,永远轮不到你个小辈坐!除非将来你熬成了长辈!别让人背后戳脊梁骨,说咱家孩子没规矩、有娘生没娘教!”她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
王安平看着撅起小嘴、满脸委屈的三妹,笑着打圆场:“好了好了,妈说得对,平时坐坐没事,今儿过年,规矩不能乱。去,跟二哥坐一块儿去。”三妹不情不愿地挪到王安东旁边的条凳上。
“草儿,来,你坐婶子边上。”陈秀红招呼着,又看向怯生生的小草儿,“小草儿,你跟二妮儿姐姐坐一起。”
“准备开饭!吃年夜饭喽!”王安平脸上带着笑,目光扫过全家,最后在草儿脸上停留了一瞬——她眼神里有一丝掩饰不住的失落。王
安平心里明白那是什么,但此刻也只能装作不见。有些话,说了反而更添堵。
“开吃前,我说几句。”王安平端起酒杯,声音温和却清晰,“首先,咱得谢谢妈!”他看着母亲,眼神真挚,“谢谢妈生养了我们,辛辛苦苦把咱拉扯大!在老宅那些年,妈受了多少委屈,忍了多少气,就盼着咱们能早点长大**,挺直腰杆做人。”
“今年,咱们终于从老宅搬出来了,有了自己的家!你们几个小的,现在可能还不全明白,妈做出这个决定,是下了多大的决心,顶了多大的压力!”他顿了顿,声音有些低沉,“等你们将来自己有了孩子,当了爹娘,就能懂了。多余的话不说了,就希望你们几个,将来一定要好好孝顺妈!记住了吗?”
母亲陈秀红怀里抱着懵懂的小妹王安青,听着大儿子的话,眼圈瞬间就红了。
她慌忙低下头,用粗糙的手指飞快地抹去眼角滚下的泪珠,声音微微哽咽:“妈……妈不苦……只要你们几个都好好的,平平安安长大,妈……做什么都愿意……”
“妈,大过年的,高兴点!”王安平劝道。
“哎,哎!妈高兴,妈这是高兴的……”陈秀红连忙用袖子擦了擦脸,努力挤出笑容。
“然后呢,就是希望弟弟妹妹们,”王安平看向几个小的,“好好念书,用功!将来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最后!”他声音扬起来,带着轻松的笑意,“开吃!今儿晚上都给我敞开了吃!能吃多少吃多少!就算把这一桌子菜全扫光了,大哥也高兴!”
“好耶!”三妹王安慧的眼睛瞬间亮得像小灯泡,筷子已经瞄准了那盘油光锃亮的红烧肉。
王安平率先拿起筷子,端起酒杯,夹了一筷子油豆腐丝炒肉丝,宣布:“吃饭!”他用筷子点了点桌子中央那碗象征“圆满”的肉圆子和那条代表“有余”的红烧鲫鱼,“这两样,图个吉利,今儿晚上谁都不准动筷子!其他的,随便造!”
这是本地过年的老规矩,肉圆子和特定的鱼碗要留到年初一,寓意团团圆圆、年年有余。当然,如果还有多的鱼,那是可以吃的。
“妈,您也吃,别光顾着小的。给小妹夹块肉,让她自己慢慢啃就行。”王安平对母亲说。
陈秀红点点头,看着眼前这满满当当、热气腾腾的一桌子菜,脸上那点愁绪终于被真切的幸福笑意取代:“老大,妈……妈这辈子都没敢想过,能坐在自己家的桌子上,吃上这么一桌子的好菜……”她的声音带着感慨和满足。
“哎哟,妈,这算什么!”王安平爽朗一笑,端起酒杯站起来,“放心,往后啊,年年都让您吃上比这更好的!妈,我敬您一杯,您辛苦了!”他郑重地举起杯。
“妈不辛苦,老大你快坐下喝……”陈秀红也连忙端杯,话说到一半,她的目光忽然越过王安平的肩头,定在了院子门口,脸上的笑意瞬间凝固了。
王安平顺着母亲的目光看去,心头“咯噔”一下,一股无名火猛地窜起——只见父亲王兴贵,正缩着脖子,像个灰暗的影子般,孤零零地杵在院门口,眼神复杂地朝里面张望。
他**!
大年三十,阖家团圆吃年夜饭的时候!
这糟心玩意儿跑过来干什么?
存心给人添堵,恶心人是不是?
“老大……”陈秀红有些无措地喊了一声,看着门口那熟悉又陌生的身影,眼神里交织着复杂难言的情绪。
她端起酒杯,将里面辛辣的白酒一口闷了下去,喉头滚动了一下,放下杯子,再看向王安平时,眼中满是询问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祈求。
王安平也仰头把自己那杯酒干了,辛辣感直冲喉咙。他重重地坐下,脸色沉了下来,声音硬邦邦的:“您……看着办吧!”他实在说不出“爹”这个字。
陈秀红“嗯”了一声,默默把怀里的小妹放到地上。她深吸一口气,像是鼓足了莫大的勇气,慢慢走到堂屋门口。
看着那个在寒风中显得格外瑟缩的身影,她张了张嘴,一时竟不知该如何称呼。做饭时老大那斩钉截铁的话还在耳边——他们已经没关系了。
最终,一个带着时代烙印和无奈疏离的称呼,还是从她干涩的喉咙里挤了出来:“孩子他爹……有事吗?”她顿了顿,看着对方依旧僵在原地,眼神里似乎有愧疚,又似乎有期盼。陈秀红的心软了一下,终究不忍心在大年夜将人彻底拒之门外,低声补了一句:“要不……你进来……吃点?”
PS:别说主角没有给机会,什么随便人都往家里面带,对待自己老子却这样!人家不乐意,你说能怎么办呢?
“开饭喽!开饭喽!开始吃年夜饭喽!”
“开饭喽!七饭喽!开始七年夜饭喽!”三妹王安慧像只欢快的小麻雀,拍着手蹦跳着,清脆的童音在充满肉香的堂屋里回荡。
那张擦得锃亮的八仙桌上,此刻摆得满满当当,简直像个小型的年货展!
红烧大公鸡油亮亮,红烧鸭酱香扑鼻,红烧排骨色泽**,厚墩墩的红烧五花肉颤巍巍的,红烧鲫鱼寓意“年年有余”,圆滚滚的肉丸子堆得像小山,凉拌香菜拌着咸香的花生米清爽解腻,蒸咸牛肉纹理分明,油豆腐丝炒肉丝热气腾腾,还有那碗用山芋粉细细捶打、薄如纸片、入口即化的捶肉汤(这是本地过年必备的敬老菜),配上翠绿的青菜叶子,光是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再加上象征团团圆圆的大圆子,翠绿鲜嫩的蒜苗炒干子——整整十二道硬菜,把一张桌子挤得满满当当,丰盛得让几个孩子眼睛都看直了。
王安平家还没正式开席呢!但村子里早已此起彼伏地响起了鞭炮声,噼里啪啦,远远近近,像是提前敲响了新年的锣鼓。
有些心急的人家,甚至已经吃上了。
王安平瞄了眼窗外灰蒙蒙的天色,估摸着也就下午两点多。
他摇摇头,心里嘀咕:吃个年夜饭还抢什么呢?没想到这年头也兴这个。不过那时的鞭炮可金贵,不像后世动辄千响万响,大多是一百响、二百响的小挂鞭,“噼里啪啦”几下热闹就没了,短暂得像孩子们的笑声。
最后一盘菜端上桌,王安平从堂屋茶几上拿起那挂特意准备的鞭炮。
“大哥!大哥!让我来点!让我来!”二弟王安东兴奋地蹿了过来,小脸激动得通红。
“行,你来!小心点,别炸着手。”王安平把鞭炮递给他,又从兜里掏出香烟点了一根,塞进小弟手里,“用烟头点,稳当点,火柴风一吹就灭了。”
“炮仗要响喽!炮仗要响喽!”几个妹妹捂着小耳朵,又怕又兴奋地尖叫着,眼睛却紧紧盯着蹲在门口空地上的王安东。
“嗤——”烟头凑近引线。
“**!”几声急促的爆响!
王安东像只受惊的兔子,捂着耳朵飞快地蹿回王安平身边,小胸脯一起一伏,脸上是兴奋又紧张的红晕。
那挂鞭炮也确实“争气”,热闹了没几秒,就偃旗息鼓,只留下一地红纸屑和淡淡的硝烟味。小弟看着那瞬间的绚烂归于平静,小脸上满是意犹未尽。
“老大,你坐这儿。”母亲陈秀红指着方桌最上首的位置,脸上带着难得的、发自内心的淡淡笑意,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您坐上面,我坐这算怎么回事?”王安平连忙推辞。
“你现在是家里的顶梁柱,是一家之主!就该你坐上面!妈坐这边就行。”陈秀红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推让了几次,王安平只好无奈地在那象征着“主位”的条凳上坐下。
他拿起一瓶白酒,先给母亲面前的杯子斟满,又给自己倒了一杯。
年夜饭嘛,自家人,不讲那些虚礼了。
陈秀红看着三妹王安慧一**就挨着王安平坐下,脸色微微一沉,语气严肃起来:“三妮儿!今儿过年妈不想打你手心,可这位置是你坐的吗?记住了,不管是在自家还是去别人家,那上首位子,永远轮不到你个小辈坐!除非将来你熬成了长辈!别让人背后戳脊梁骨,说咱家孩子没规矩、有娘生没娘教!”她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
王安平看着撅起小嘴、满脸委屈的三妹,笑着打圆场:“好了好了,妈说得对,平时坐坐没事,今儿过年,规矩不能乱。去,跟二哥坐一块儿去。”三妹不情不愿地挪到王安东旁边的条凳上。
“草儿,来,你坐婶子边上。”陈秀红招呼着,又看向怯生生的小草儿,“小草儿,你跟二妮儿姐姐坐一起。”
“准备开饭!吃年夜饭喽!”王安平脸上带着笑,目光扫过全家,最后在草儿脸上停留了一瞬——她眼神里有一丝掩饰不住的失落。王
安平心里明白那是什么,但此刻也只能装作不见。有些话,说了反而更添堵。
“开吃前,我说几句。”王安平端起酒杯,声音温和却清晰,“首先,咱得谢谢妈!”他看着母亲,眼神真挚,“谢谢妈生养了我们,辛辛苦苦把咱拉扯大!在老宅那些年,妈受了多少委屈,忍了多少气,就盼着咱们能早点长大**,挺直腰杆做人。”
“今年,咱们终于从老宅搬出来了,有了自己的家!你们几个小的,现在可能还不全明白,妈做出这个决定,是下了多大的决心,顶了多大的压力!”他顿了顿,声音有些低沉,“等你们将来自己有了孩子,当了爹娘,就能懂了。多余的话不说了,就希望你们几个,将来一定要好好孝顺妈!记住了吗?”
母亲陈秀红怀里抱着懵懂的小妹王安青,听着大儿子的话,眼圈瞬间就红了。
她慌忙低下头,用粗糙的手指飞快地抹去眼角滚下的泪珠,声音微微哽咽:“妈……妈不苦……只要你们几个都好好的,平平安安长大,妈……做什么都愿意……”
“妈,大过年的,高兴点!”王安平劝道。
“哎,哎!妈高兴,妈这是高兴的……”陈秀红连忙用袖子擦了擦脸,努力挤出笑容。
“然后呢,就是希望弟弟妹妹们,”王安平看向几个小的,“好好念书,用功!将来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最后!”他声音扬起来,带着轻松的笑意,“开吃!今儿晚上都给我敞开了吃!能吃多少吃多少!就算把这一桌子菜全扫光了,大哥也高兴!”
“好耶!”三妹王安慧的眼睛瞬间亮得像小灯泡,筷子已经瞄准了那盘油光锃亮的红烧肉。
王安平率先拿起筷子,端起酒杯,夹了一筷子油豆腐丝炒肉丝,宣布:“吃饭!”他用筷子点了点桌子中央那碗象征“圆满”的肉圆子和那条代表“有余”的红烧鲫鱼,“这两样,图个吉利,今儿晚上谁都不准动筷子!其他的,随便造!”
这是本地过年的老规矩,肉圆子和特定的鱼碗要留到年初一,寓意团团圆圆、年年有余。当然,如果还有多的鱼,那是可以吃的。
“妈,您也吃,别光顾着小的。给小妹夹块肉,让她自己慢慢啃就行。”王安平对母亲说。
陈秀红点点头,看着眼前这满满当当、热气腾腾的一桌子菜,脸上那点愁绪终于被真切的幸福笑意取代:“老大,妈……妈这辈子都没敢想过,能坐在自己家的桌子上,吃上这么一桌子的好菜……”她的声音带着感慨和满足。
“哎哟,妈,这算什么!”王安平爽朗一笑,端起酒杯站起来,“放心,往后啊,年年都让您吃上比这更好的!妈,我敬您一杯,您辛苦了!”他郑重地举起杯。
“妈不辛苦,老大你快坐下喝……”陈秀红也连忙端杯,话说到一半,她的目光忽然越过王安平的肩头,定在了院子门口,脸上的笑意瞬间凝固了。
王安平顺着母亲的目光看去,心头“咯噔”一下,一股无名火猛地窜起——只见父亲王兴贵,正缩着脖子,像个灰暗的影子般,孤零零地杵在院门口,眼神复杂地朝里面张望。
他**!
大年三十,阖家团圆吃年夜饭的时候!
这糟心玩意儿跑过来干什么?
存心给人添堵,恶心人是不是?
“老大……”陈秀红有些无措地喊了一声,看着门口那熟悉又陌生的身影,眼神里交织着复杂难言的情绪。
她端起酒杯,将里面辛辣的白酒一口闷了下去,喉头滚动了一下,放下杯子,再看向王安平时,眼中满是询问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祈求。
王安平也仰头把自己那杯酒干了,辛辣感直冲喉咙。他重重地坐下,脸色沉了下来,声音硬邦邦的:“您……看着办吧!”他实在说不出“爹”这个字。
陈秀红“嗯”了一声,默默把怀里的小妹放到地上。她深吸一口气,像是鼓足了莫大的勇气,慢慢走到堂屋门口。
看着那个在寒风中显得格外瑟缩的身影,她张了张嘴,一时竟不知该如何称呼。做饭时老大那斩钉截铁的话还在耳边——他们已经没关系了。
最终,一个带着时代烙印和无奈疏离的称呼,还是从她干涩的喉咙里挤了出来:“孩子他爹……有事吗?”她顿了顿,看着对方依旧僵在原地,眼神里似乎有愧疚,又似乎有期盼。陈秀红的心软了一下,终究不忍心在大年夜将人彻底拒之门外,低声补了一句:“要不……你进来……吃点?”
PS:别说主角没有给机会,什么随便人都往家里面带,对待自己老子却这样!人家不乐意,你说能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