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兴贵站在院门口,目光落在穿着崭新靛蓝色棉袄的陈秀红身上,一时竟有些恍惚,心头涌上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慌乱。
老宅在村尾,王安平的新家却在村子中间。自从她们娘几个搬出来,这么长时间,两人几乎没照过面。偶尔远远瞧见,陈秀红也是立刻低下头,匆匆绕道走开。
王兴贵完全没料到,短短几个月不见,陈秀红竟像是脱胎换骨变了一个人!再也不是记忆中那个整日低着头、缩着肩、唯唯诺诺、大气不敢喘的可怜样。
她站直了腰板,脸上有了血色,眼神里也多了几分过去从未见过的沉静和……疏离。
听到陈秀红那句“孩子他爹……有事吗?”以及后面那句带着迟疑的邀请,王兴贵像是抓住了什么,连忙点了点头,有些局促地挪了进来。他下意识地搓了搓粗糙的手掌,那双手在老宅的操劳下显得更加黝黑皲裂。
“草儿,你去和你平哥哥坐一起。”陈秀红轻声吩咐,自己转身走进厨房。
碗橱打开又关上,她拿出一只干净的粗瓷大碗,又从筷子筒里抽出一双竹筷,默默放在桌子空出来的一边。
王安平自始至终都垂着眼,仿佛门口进来的只是一阵无关紧要的风。
他夹起一筷子凉拌花生米,嚼得咯嘣作响,那声音在突然有些凝滞的空气里格外清晰。
对这个所谓的“父亲”,他心里只有一片冰冷的漠然。
这种男人,骨子里的懦弱和愚孝,根本不配称为男人!也就是生在这个年代,捆绑着婚姻的枷锁格外沉重。
若是在他“后来”的世界,就算家里有金山银山,哪个有骨气的女人愿意嫁给这种打老婆的“妈宝男”?简直是火坑!
三妹王安慧毫不掩饰地翻了个大白眼,小鼻子“哼”了一声,赌气似的夹了一大块红烧肉放进自己碗里,端起碗就跳下凳子,“噔噔噔”跑进了厨房——眼不见为净!她对这爹的厌恶,直接写在了脸上。
二妹王安琴也只是飞快地瞥了一眼,便立刻低下头,专注地盯着自己碗里的饭菜,仿佛那米粒里藏着金子。
小弟王安东更是头都没抬,满心满眼都是眼前这难得一见的丰盛菜肴,正努力地和一块油亮的排骨较劲——天大地大,吃饭最大!爹是什么?能吃吗?
陈秀红坐回原位,面无表情地拿起桌上那瓶白酒,直接对着王兴贵面前的大碗,“咕咚咕咚”倒了小半碗,酒液晃荡着,散发出辛辣的气息。“吃饭吧。”她的声音平淡无波,听不出喜怒。
王兴贵低低地“哎”了一声,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他端起碗,却没立刻动筷,目光不由自主地扫过几个孩子。
崭新的衣服衬得孩子们气色红润,脸上也明显圆润了些,再也不是在老宅时那副面黄肌瘦的模样。
眼前这满满一桌子鸡鸭鱼肉,油光锃亮,香气扑鼻,是他活了大半辈子,在老宅过年都从未见过的排场!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和懊悔猛地冲上心头,堵得他喉咙发紧。
这滋味,比碗里的白酒还要烧心,让他坐立难安。
“吃吧。”陈秀红像是没看见他的窘迫,自己夹起一块颤巍巍、油汪汪的五花肉,张口就咬了下去,故意吃得很大声,仿佛在宣泄着什么。“老大,你还真别说,”她咽下肉,脸上挤出一点笑,对着王安平说,“你烧的这肉,就是比妈烧得香!入味!就是太费糖了,放了那么多冰糖,金贵着呢。”
她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种刻意的轻松和满足,却又像针一样扎在王兴贵心上,“妈活了快四十年,还是跟着儿子以后,才能这么敞开了大口吃肉!真香!真好吃!”
“好吃您就多吃点。”王安平笑着应道,又夹了一块软烂的排骨放到母亲碗里。
“嗯!”陈秀红点点头,却把碗里的排骨夹回给王安平,“妈不爱啃骨头,就爱吃这肥嘟嘟的肉,解馋!”她又转向草儿和小草儿,声音温和了些,“草儿,小草儿,别光看着,想吃什么自己夹,就当在自己家一样,千万别客气,知道不?”
“知道了,婶子。”草儿乖巧地应着,好奇的目光在王兴贵身上转了一圈。
她和小草儿来王家时间不长,大部分日子都拘在院子里剥板栗,很少出门,对这个突然出现的“孩子他爹”充满了陌生和不解。
她小小的脑袋瓜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放着王安平家这样顿顿有肉、其乐融融的好日子不过,要去老宅受罪?在她看来,这简直是天底下最傻的事!
“大哥哥,哥哥!七肉肉!要大肉肉!”小妹王安青在母亲怀里扭动着,小手指着桌上的菜,急得直跺小脚丫。
“你碗里的吃完啦?”王安平笑着问。
小妹用力地点着小脑袋,嘴巴还油汪汪的。
王安平宠溺地笑笑,夹起一个肥硕的鸡腿递给她:“喏,拿着慢慢啃,啃完了再跟大哥要。”
在母亲陈秀红刻意维持的、带着一丝表演性质的“平和”气氛下,王安平顺从了她的意思,没有再给王兴贵难堪。
一家人(至少在表面上)说说笑笑,继续吃着这顿滋味复杂的年夜饭。
只是,自始至终,王兴贵就像个哑巴,或者说像个影子,低着头默默地扒拉着碗里的饭,偶尔夹一筷子眼前的菜,一句话也没有说。
他的存在,让原本欢快的气氛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尴尬和隔膜。
王安平冷眼旁观,心里对“人”的下限认知再次被刷新。
他知道,王兴贵今天踏进这个门,绝非本意。
他太了解老宅那两个老东西了,这肯定是他们指使的,想看看这边过得多好,想探探口风,甚至想沾点光。
王兴贵?他不过是个被那根无形的“孝”字绳索牢牢捆住、任由老宅拿捏的木偶罢了。
这种懦弱到骨子里的男人,连反抗的念头都不敢有,只配让人鄙夷。
一顿饭,吃得天色彻底黑透。
屋外,零星的鞭炮声还在远处响起,映得窗户纸忽明忽暗。
收拾了碗筷,陈秀红搬出一个土制的小灶子。这小灶子是用淡紫色的耐火泥糊的,中间有个圆孔,可以放烧红的煤块,上面架个小小的铁锅或者陶盆。
这就是这年月冬天里家家户户必备的“烫锅子”,没有它,饭菜刚端上桌没一会儿就冰凉了。他们这边不兴叫“火锅”,就叫“烫锅子”或者“暖锅”,王安平记得,直到很久以后,“火锅”这个词才慢慢流行开来。
陈秀红默默地看着王兴贵那有些佝偻的背影消失在院门口浓重的夜色里,倚着门框,长长地、无声地叹了一口气。
那叹息里,有释然,有无奈,或许也有一丝残留的、连她自己都不愿深究的牵挂。
“妈,别想那么多了。”王安平走到母亲身边,声音温和却坚定,“一个人一个命数。咱们现在,只管把自己的日子过好,过得红红火火、舒舒坦坦,比什么都强。其他的,多想无益。”
陈秀红微微点了点头,眼神在昏暗的油灯下显得有些黯淡和迷茫。“老大,”她声音很轻,带着一丝自嘲和难以言说的苦涩,“你说……妈当初是不是眼瞎心也盲了?怎么就……怎么就找了这么个男人?看着当初挺老实巴交的一个人,妈以为……以为是个能依靠的,可谁成想……”后面的话,她哽在喉咙里,化作一声更深的叹息。
“确实挺眼瞎的!”站在一旁剥花生的三妹王安慧立刻脆生生地接了一句,小脸上满是鄙夷。
陈秀红抬手,不轻不重地给了三妹一个板栗:“就你话多!”
“哎哟!”三妹抱着脑袋夸张地叫起来,满屋子乱蹦。
王安平看着这一幕,忍不住“呵呵”笑出了声,屋里的沉闷气氛被冲淡了些。
“老大,”陈秀红犹豫了一下,看向王安平,眼神里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试探,“你说你爹他要是……要是真知道错了,跟老宅那边……”
王安平脸上的笑意瞬间敛去,没有丝毫犹豫地直接摇头,斩钉截铁:“妈,我跟您把话说透。只要老宅那两个老东西还在一天,还在那兴风作浪一天,他,我是绝对不会让他进这个家门一步的!”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他看着母亲的眼睛,语气加重:“您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弟弟妹妹们想想!就他那个性子,那个脑子,这么多年了,您还没看透吗?”他冷笑一声,“您信不信,他今儿要是敢登堂入室住进来,明儿个,老宅就能打着他的旗号,把我们这个家给搬空了!到时候,咱们娘几个好不容易挣来的这点安稳日子,就得全毁了!”
陈秀红被儿子的话震了一下,随即缓缓地点了点头,眼神里的那点犹豫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醒的沉重。“妈……知道了。”
她低声道。一日夫妻百日恩,那点残留的情分和怜悯,终究敌不过对孩子们未来安稳的守护。老大说得对,那是个无底洞,填不满的。
“老大,你守岁不?要是不守,就带弟弟妹妹们先去洗洗睡吧。”陈秀红打起精神,转移了话题,“明儿个一早,你得带着他们去给族里的长辈们拜年磕头,可不能晚了,礼数不能缺。”
王安平点点头:“嗯,我知道的。”他们王家村的规矩,大年初一上午是给本村同族长辈拜年的正日子。从大年初二开始,才轮得到走亲戚,一直要走到正月十五,这年才算真正过完。新年的序幕,就在这复杂难言的情绪中,悄然拉开了。
王兴贵站在院门口,目光落在穿着崭新靛蓝色棉袄的陈秀红身上,一时竟有些恍惚,心头涌上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慌乱。
老宅在村尾,王安平的新家却在村子中间。自从她们娘几个搬出来,这么长时间,两人几乎没照过面。偶尔远远瞧见,陈秀红也是立刻低下头,匆匆绕道走开。
王兴贵完全没料到,短短几个月不见,陈秀红竟像是脱胎换骨变了一个人!再也不是记忆中那个整日低着头、缩着肩、唯唯诺诺、大气不敢喘的可怜样。
她站直了腰板,脸上有了血色,眼神里也多了几分过去从未见过的沉静和……疏离。
听到陈秀红那句“孩子他爹……有事吗?”以及后面那句带着迟疑的邀请,王兴贵像是抓住了什么,连忙点了点头,有些局促地挪了进来。他下意识地搓了搓粗糙的手掌,那双手在老宅的操劳下显得更加黝黑皲裂。
“草儿,你去和你平哥哥坐一起。”陈秀红轻声吩咐,自己转身走进厨房。
碗橱打开又关上,她拿出一只干净的粗瓷大碗,又从筷子筒里抽出一双竹筷,默默放在桌子空出来的一边。
王安平自始至终都垂着眼,仿佛门口进来的只是一阵无关紧要的风。
他夹起一筷子凉拌花生米,嚼得咯嘣作响,那声音在突然有些凝滞的空气里格外清晰。
对这个所谓的“父亲”,他心里只有一片冰冷的漠然。
这种男人,骨子里的懦弱和愚孝,根本不配称为男人!也就是生在这个年代,捆绑着婚姻的枷锁格外沉重。
若是在他“后来”的世界,就算家里有金山银山,哪个有骨气的女人愿意嫁给这种打老婆的“妈宝男”?简直是火坑!
三妹王安慧毫不掩饰地翻了个大白眼,小鼻子“哼”了一声,赌气似的夹了一大块红烧肉放进自己碗里,端起碗就跳下凳子,“噔噔噔”跑进了厨房——眼不见为净!她对这爹的厌恶,直接写在了脸上。
二妹王安琴也只是飞快地瞥了一眼,便立刻低下头,专注地盯着自己碗里的饭菜,仿佛那米粒里藏着金子。
小弟王安东更是头都没抬,满心满眼都是眼前这难得一见的丰盛菜肴,正努力地和一块油亮的排骨较劲——天大地大,吃饭最大!爹是什么?能吃吗?
陈秀红坐回原位,面无表情地拿起桌上那瓶白酒,直接对着王兴贵面前的大碗,“咕咚咕咚”倒了小半碗,酒液晃荡着,散发出辛辣的气息。“吃饭吧。”她的声音平淡无波,听不出喜怒。
王兴贵低低地“哎”了一声,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他端起碗,却没立刻动筷,目光不由自主地扫过几个孩子。
崭新的衣服衬得孩子们气色红润,脸上也明显圆润了些,再也不是在老宅时那副面黄肌瘦的模样。
眼前这满满一桌子鸡鸭鱼肉,油光锃亮,香气扑鼻,是他活了大半辈子,在老宅过年都从未见过的排场!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和懊悔猛地冲上心头,堵得他喉咙发紧。
这滋味,比碗里的白酒还要烧心,让他坐立难安。
“吃吧。”陈秀红像是没看见他的窘迫,自己夹起一块颤巍巍、油汪汪的五花肉,张口就咬了下去,故意吃得很大声,仿佛在宣泄着什么。“老大,你还真别说,”她咽下肉,脸上挤出一点笑,对着王安平说,“你烧的这肉,就是比妈烧得香!入味!就是太费糖了,放了那么多冰糖,金贵着呢。”
她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种刻意的轻松和满足,却又像针一样扎在王兴贵心上,“妈活了快四十年,还是跟着儿子以后,才能这么敞开了大口吃肉!真香!真好吃!”
“好吃您就多吃点。”王安平笑着应道,又夹了一块软烂的排骨放到母亲碗里。
“嗯!”陈秀红点点头,却把碗里的排骨夹回给王安平,“妈不爱啃骨头,就爱吃这肥嘟嘟的肉,解馋!”她又转向草儿和小草儿,声音温和了些,“草儿,小草儿,别光看着,想吃什么自己夹,就当在自己家一样,千万别客气,知道不?”
“知道了,婶子。”草儿乖巧地应着,好奇的目光在王兴贵身上转了一圈。
她和小草儿来王家时间不长,大部分日子都拘在院子里剥板栗,很少出门,对这个突然出现的“孩子他爹”充满了陌生和不解。
她小小的脑袋瓜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放着王安平家这样顿顿有肉、其乐融融的好日子不过,要去老宅受罪?在她看来,这简直是天底下最傻的事!
“大哥哥,哥哥!七肉肉!要大肉肉!”小妹王安青在母亲怀里扭动着,小手指着桌上的菜,急得直跺小脚丫。
“你碗里的吃完啦?”王安平笑着问。
小妹用力地点着小脑袋,嘴巴还油汪汪的。
王安平宠溺地笑笑,夹起一个肥硕的鸡腿递给她:“喏,拿着慢慢啃,啃完了再跟大哥要。”
在母亲陈秀红刻意维持的、带着一丝表演性质的“平和”气氛下,王安平顺从了她的意思,没有再给王兴贵难堪。
一家人(至少在表面上)说说笑笑,继续吃着这顿滋味复杂的年夜饭。
只是,自始至终,王兴贵就像个哑巴,或者说像个影子,低着头默默地扒拉着碗里的饭,偶尔夹一筷子眼前的菜,一句话也没有说。
他的存在,让原本欢快的气氛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尴尬和隔膜。
王安平冷眼旁观,心里对“人”的下限认知再次被刷新。
他知道,王兴贵今天踏进这个门,绝非本意。
他太了解老宅那两个老东西了,这肯定是他们指使的,想看看这边过得多好,想探探口风,甚至想沾点光。
王兴贵?他不过是个被那根无形的“孝”字绳索牢牢捆住、任由老宅拿捏的木偶罢了。
这种懦弱到骨子里的男人,连反抗的念头都不敢有,只配让人鄙夷。
一顿饭,吃得天色彻底黑透。
屋外,零星的鞭炮声还在远处响起,映得窗户纸忽明忽暗。
收拾了碗筷,陈秀红搬出一个土制的小灶子。这小灶子是用淡紫色的耐火泥糊的,中间有个圆孔,可以放烧红的煤块,上面架个小小的铁锅或者陶盆。
这就是这年月冬天里家家户户必备的“烫锅子”,没有它,饭菜刚端上桌没一会儿就冰凉了。他们这边不兴叫“火锅”,就叫“烫锅子”或者“暖锅”,王安平记得,直到很久以后,“火锅”这个词才慢慢流行开来。
陈秀红默默地看着王兴贵那有些佝偻的背影消失在院门口浓重的夜色里,倚着门框,长长地、无声地叹了一口气。
那叹息里,有释然,有无奈,或许也有一丝残留的、连她自己都不愿深究的牵挂。
“妈,别想那么多了。”王安平走到母亲身边,声音温和却坚定,“一个人一个命数。咱们现在,只管把自己的日子过好,过得红红火火、舒舒坦坦,比什么都强。其他的,多想无益。”
陈秀红微微点了点头,眼神在昏暗的油灯下显得有些黯淡和迷茫。“老大,”她声音很轻,带着一丝自嘲和难以言说的苦涩,“你说……妈当初是不是眼瞎心也盲了?怎么就……怎么就找了这么个男人?看着当初挺老实巴交的一个人,妈以为……以为是个能依靠的,可谁成想……”后面的话,她哽在喉咙里,化作一声更深的叹息。
“确实挺眼瞎的!”站在一旁剥花生的三妹王安慧立刻脆生生地接了一句,小脸上满是鄙夷。
陈秀红抬手,不轻不重地给了三妹一个板栗:“就你话多!”
“哎哟!”三妹抱着脑袋夸张地叫起来,满屋子乱蹦。
王安平看着这一幕,忍不住“呵呵”笑出了声,屋里的沉闷气氛被冲淡了些。
“老大,”陈秀红犹豫了一下,看向王安平,眼神里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试探,“你说你爹他要是……要是真知道错了,跟老宅那边……”
王安平脸上的笑意瞬间敛去,没有丝毫犹豫地直接摇头,斩钉截铁:“妈,我跟您把话说透。只要老宅那两个老东西还在一天,还在那兴风作浪一天,他,我是绝对不会让他进这个家门一步的!”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他看着母亲的眼睛,语气加重:“您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弟弟妹妹们想想!就他那个性子,那个脑子,这么多年了,您还没看透吗?”他冷笑一声,“您信不信,他今儿要是敢登堂入室住进来,明儿个,老宅就能打着他的旗号,把我们这个家给搬空了!到时候,咱们娘几个好不容易挣来的这点安稳日子,就得全毁了!”
陈秀红被儿子的话震了一下,随即缓缓地点了点头,眼神里的那点犹豫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醒的沉重。“妈……知道了。”
她低声道。一日夫妻百日恩,那点残留的情分和怜悯,终究敌不过对孩子们未来安稳的守护。老大说得对,那是个无底洞,填不满的。
“老大,你守岁不?要是不守,就带弟弟妹妹们先去洗洗睡吧。”陈秀红打起精神,转移了话题,“明儿个一早,你得带着他们去给族里的长辈们拜年磕头,可不能晚了,礼数不能缺。”
王安平点点头:“嗯,我知道的。”他们王家村的规矩,大年初一上午是给本村同族长辈拜年的正日子。从大年初二开始,才轮得到走亲戚,一直要走到正月十五,这年才算真正过完。新年的序幕,就在这复杂难言的情绪中,悄然拉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