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王牌飞行员 第554章 长沙正在空战,新四军军山湖机场

小说:民国:王牌飞行员 作者:一打回锅肉 更新时间:2025-08-02 16:45:31 源网站:2k小说网
  ();

  作为第一个运用航空火箭弹作战的飞行员,方文写出了自己的作战心得。

  这里面分成两份,详细的留给泰山航空学校,用于以后的军事教学,简略的则通过电报发给列宁格勒的空气动力研究所。

  即便是简略的描述了经过,依然对苏联方有用。

  对方表示了感谢。

  这是跨国军工企业之间的交流,再深入的沟通,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双方都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但方文明白,未来的苏联一定会使用航空火箭弹作为空军武器。

  或许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

  比如:在北方,苏日之间正因为摩擦升级,两国在以前就有宿怨,很有可能发生军事冲突。

  到时候,说不得苏制伊尔16就会搭载航空火箭弹作战。

  但这些,并不是方文关心的,他明天就要带领航空队去江西了。

  第二日清晨,航空队准备就绪,机组人员列队。

  另一边,邵思慎带着已经毕业的新四军航空学员过来,排成另一个队列。

  方文看了下腕表:“核对时间,现在是7点零五分。”

  飞行员们纷纷抬起右手查看腕表,确定时间无误。

  随即,方文道:“登机。”

  机组人员先行登机,随后邵思慎指挥航空学员分组登上2号3号两架炮舰机。

  等所有人都登机完毕,方文才进入自己驾驶的那架新出厂的新四军1号炮舰机,打开无线电通讯装置指挥飞机起飞。

  一架架飞机升空,在天空排好队形,由方文驾驶的飞机领航飞往国内。

  飞机的航线是缅北基地——云南——贵州——湖南南部——江西南昌——最后抵达进贤。

  前半截航程,没有危险,可飞到湖南境内后,方文就进入机械感知状态,开启了雷达索敌装置。

  设备中清楚的反馈出长沙方向有多批次飞行器出现。

  日军开始大规模进攻长沙了吗?

  方文不由惊讶,他认知中长沙可是中流砥柱,挡住了日军多年进攻的。

  但从现在观察到的情况看来,围绕长沙展开的战斗非常的激烈。

  虽然带领飞行队不能过去助战,方文还是利用雷达索敌装置对空中的战机进行了分类判断。

  根据速度和航向以及一些特定飞行特征,经验丰富的方文推断出了目前在长沙上空作战的飞行器类别。

  国民空军主要是伊尔15和伊尔16两种机型,日军则是陆军航空队目前主要作战的九六式战斗机,以及九七式轰炸机。

  经过一年时间的交战,国民空军原有的飞机已经基本损失殆尽,现在用的全是从苏联购买来的飞机。

  而飞行员减员情况也很严重,和去年上海保卫战比,现在能作战的飞行员,估计只剩下三成。

  因此,敌我双方的战机数相差太大,国民军总共才不过30架,日军至少有3倍数量。

  如此局面,令人唏嘘。

  方文准备新四军之行结束后,主动联络国民**那边,看看能不能参与长沙空战。

  挥去思绪他带领飞行队转向东方,飞往南昌方向。

  一个小时后,飞行队抵达南昌上空。

  这里是军事要地,有一个常备军用机场,国民空军航空4大队就驻扎在这里。

  四大队的高队长是方文的老朋友,出发前,方文就给他报备过。

  但到了对方空域防区,不能不说一下。

  随即,方文让龚修能发报通知地面。

  电报才发出去,地面机场就有一架飞机升空。

  是架伊尔16,爬升到比飞行队略高的高度,然后慢慢向方文驾驶的领航机靠近,并形成并排平行状态。

  有这种技术的,在4大队也只有高队长可以做到。

  方文拉开驾驶舱侧面挡光帘,与伊尔16中的高队长用手势交流。

  他挥手指向进贤方向,表示需要先完成飞行任务,以后有时间再叙旧。

  高队长用手势表示,会护航送行过去。

  是以,飞行队又多了一架飞机,一同飞向南昌西南50公里处的进贤。

  等到了进贤空域,高队长主动返航离去。

  江西地区,水资源丰富,有众多河流湖泊。

  也成了抗战中的天然屏障。

  目前,日军在鄱阳湖一带与国民军,新四军交战。

  而鄱阳湖下方的水域,还没有日军踪迹,就成了最好的军用水上飞机场。

  但电报中说的两个湖,还比较笼统,方文也不确定具体位置在哪。

  随即,他在前往进贤途中,让龚修能给新四军方面发去电报,说明即将抵达。

  电报才发出去,就收到了回电。

  龚修能对照编码本转译后,出声道:“团长,他们说在军山湖西岸,有一个沙洲,机场就设在那里,他们在沙洲上修建了陆地跑道,很容易就可以看到。”

  听了龚修能的报告,方文直接飞向军山湖西岸,还真看到了电报中说的水上机场。

  从陆地突起的沙洲地,有一大片区域地面平整好了,用石灰划出了跑道线。

  旁边还有几间简易木屋。

  而跑道一侧的水域,就是用来给水上飞机降落的,还配有泊位。

  做的很周到,飞机可以直接降落了。

  随即,拿起话筒,用内部通讯频率指挥飞行队的飞机降落。

  “水域面积很大,大家依次降落,2号机和3号机跟我降落陆地机场。”

  说完,方文驾驶着新四军 1号炮舰机率先降低高度,向那条用石灰划出的跑道降落而去,飞机的起落架轻轻触碰地面,带着一阵轻微的震动滑行了一段距离,稳稳停在了跑道尽头。

  紧随其后的2号和3号机也依次降落,其他的飞机则直接滑向旁边的水域。

  水面上,几艘小船划了过来,船上的新四军战士,面带兴奋神色,高声道:“往这边开,泊位都准备好了。”

  陆地跑道这边,螺旋桨的轰鸣声渐渐平息,机舱门打开,方文走下飞机,脚踩在带着些许湿润的沙洲地面上,一股清新的湖风夹杂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

  不远处,几个穿着新四军军装的人正快步朝这边走来,为首的是一位身材高大、面容黝黑的中年人,他脸上带着爽朗的笑容,老远就伸出了手:“欢迎欢迎,方文同志,可把你们盼来了!”

  方文快步迎上去,握住对方的手:“同志,辛苦你们了,这机场建得真不错。”

  “都是大家伙儿一起动手弄的,能让飞机顺顺利利落下就好。”中年人笑着说道,“我是这里的负责人,姓李耀阳,叫我老李就行。快,先到屋里歇歇,一路飞行肯定累坏了。”

  方文回头看了看跑道上正在陆续下机的机组人员和航空学员,对老李说:“不急,先完成交接再说,这次我带来了10架炮舰机,还有各种物资,清单在这里,等物资卸下来后,你清点下。”

  老李接过物资清单,连忙点头:“好的,先把交接做完。”

  随即,他开始安排手下人行动。

  年轻力壮的新四军战士分成几队,分别前往不同方向,从岸边和跑道上的炮舰机中搬下一个个物资箱。

  与此同时,邵思慎带着航空学员们走下飞机,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建在沙洲上的机场。

  方文向他招手,等其过来后,方文将其向新四军老李介绍:“这是我们派驻在新四军飞行团的军事顾问,他叫邵思慎,有多年飞行教学经验,我们泰山航空所有飞行员都是他带出来的。而且他自身也是战斗机驾驶员,7年前就参加过轰炸日军出云号战舰的行动。”

  老李热切的与邵思慎握手:“欢迎欢迎,我们新四军飞行团草创,很多东西都不懂,需要邵军事顾问多多指教。”

  三人一边走一边聊着,走进了那几间简易木屋。

  屋里虽然简陋,却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张木桌旁摆放着几把椅子,墙角还堆着一些地图和工具。老李给方文倒了一杯水:“方团长,你们这一路过来不容易吧?听说长沙那边打得正激烈,鬼子飞机天天去轰炸。”

  方文喝了口水,点点头:“确实遇到了些情况,不过还好顺利过来了。对了,这次除了带来了航空器材和燃油,还有一些给战士们用的新式武器,希望能够帮上你们的忙。”

  “那可真是太及时了!”老李眼睛一亮,“不瞒你说,我们是什么都缺,战士们手里的武器很多都是老式装备,就是不知道你们的新式武器是啥啊?”

  “德国造的98k**,单兵火箭弹,榴弹枪,还有一些破片手雷,以及压缩军粮。”方文回道。

  他说的这些,都提供给北方八路军,南方新四军却第一次听说。

  除了98k**,其他的老李都不明白。

  随即,方文干脆和老李去了物资卸货清点的地方,以实物说明。

  码头和跑道之间的空地,堆积了一大堆物资,都是从飞机上卸下来的。

  方文走了过去,分别取出几个规格不同的木箱,用**撬开。

  两个长箱子里,装着**和单兵火箭弹。

  **箱,一个箱子里有五把,还有每枪一百发的配弹。

  除此之外,箱子里还有一个小盒子,方文打开盒子,取出4倍瞄准镜,直接装上**,演示给老李。

  “这是狙击瞄准器,你可以像我这样透过镜头瞄准,它可以让远距离目标变得清晰,有利于远程射击。”

  说着,他取了一发子弹,熟练装入弹仓,打开保险,瞄准天空。

  砰的一声枪响,一只飞鸟从天上落下,就这么一枪命中了!

  随后,方文将枪递给老李。

  老李有样学样,端枪瞄准,嘴里惊叹道:“好东西啊!我手下正好有2个神枪手,他们要是用了这种瞄准镜,肯定百发百中。”

  方文又从木箱中取出一本小册子,交给老李:“这是泰山军工编制的步兵操作手册,里面有特制**,单兵火箭弹,榴弹枪,破片手榴弹的用法。”

  在其翻看手册的同时,方文又打开了装有单兵火箭弹的长箱子。

  一个箱子里,只有一个发射筒,一枚火箭弹。

  这次方文没有展示,而是说道:“你们派往航空学校的飞行员,都学过特种武器操作,以后他们可以教战士们,我就不浪费了。这里就简单说下它们的功能。这种单兵火箭弹,是用来对付攻坚目标的,比如:敌人躲在坚固地堡内,或是出动了坦克和装甲车,就可以用它来攻击。”

  “可以对付鬼子的坦克?!”老李惊喜道。

  “正面可能会跳弹,最好是侧面和履带。”方文回道。

  介绍完单兵火箭弹,他又开了其他箱子。

  破片手榴弹,是仿制英国手雷技术的产品,因为习惯不同,带木柄的手榴弹更适合华夏士兵使用。

  榴弹枪的定位是用在接触战的时候,可以将爆破武器射入暗藏敌人的空间。

  最后是压缩军粮,硬邦邦一大块,只需要用刺刀或者**割下一小块,就能解决一餐需要补充的能量。

  当然,也可以用开水去煮,味道会更好。

  介绍完这些,老李热情的要款待方文,感谢他送来的这么多物资。

  盛情难却下,方文跟着老李前往木屋。

  在木屋外搭设的土灶处,游击队的战士准备招待他的伙食。

  土灶里的柴火刚燃起来,噼啪作响。

  一位年轻战士正蹲在灶前添柴,见方文和老李过来,连忙站起身,咧开嘴笑了笑,露出两排白牙。

  灶台上摆着一口圆底铁锅,旁边的盆子里面盛着从湖里捞上来的鱼,条条都有巴掌长。

  旁边的竹篮里装着些翠绿的野菜,是从沙洲中采来的,方文甚至叫不出野菜的名字。

  篮子里还有一小袋糙米,装在粗布口袋里,看来今天吃的饭就是用它做的。

  “方团长,今天没啥好东西招待,”老李指着盆里的鱼,嗓门洪亮,“这湖里的鱼,新鲜!还有这野菜,刚采的,拌着糙米煮一锅,管饱!”

  方文看着那跳动的火苗,闻着空气中渐渐弥漫开的烟火气,微笑着:“谢谢。”

  “客气了!“老李笑道。

  说话间,负责做饭的战士已经利落地处理好了鱼,刮鳞去肠,切成大块,又把野菜洗净切碎。他先在铁锅里丢了块凝结的猪油,油热融化,扔进去不知名的块状根切片,瞬间爆出香味。接着把鱼块倒进去,滋啦声响起。待把鱼肉煎得两面焦黄,随后添上水,撒上野菜和糙米,盖上锅盖,用文火慢慢焖着。

  不一会儿,锅盖边缘就冒出了白汽,带着鱼鲜和米香的热气钻出来,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旁边的战士又从灶膛里掏出几个埋在热灰里的红薯,拍掉灰,掰开来,金黄的瓤儿冒着甜丝丝的热气,香气扑鼻。

  老李递过来一个红薯:“尝尝?这是湖边沙地种的,甜得很。”

  方文接过来,烫得两手来回倒着,咬了一小口,绵密软糯,甜味顺着舌尖蔓延开。

  他看着远处军山湖的水面,阳光洒在湖上,像铺了一层碎金。

  视线移动,邵思慎正带着航空学员们和新四军的战士们一起清点物资,偶尔传来几句爽朗的笑谈声。

  “咕噜噜——”锅里的粥开始冒泡,负责做饭的战士掀开锅盖,用勺子搅了搅,乳白色的粥里,鱼块翻涌,野菜的绿点缀其间,糙米的香气混着鱼鲜,别有风味。

  “好了!”战士把粥盛进粗瓷大碗里,先给方文和老李各端了一碗,又去招呼其他人过来吃饭。

  方文接过碗,吹了吹热气,喝了一口。粥熬得糯糯的,鱼肉炖得烂熟,野菜带着点微苦,却格外清爽,糙米的嚼劲混在其中,满口都是质朴的鲜香。

  他抬头看向老李,见老李正呼噜呼噜喝得香,嘴角还沾着点粥渍。

  “怎么样,方团长?”老李抹了把嘴,笑着问。

  “好吃。”方文心中暗叹,这些吃的,恐怕已经是他们准备的最好食物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