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供销社:我带全家吃肉 第三百一十六章

小说:七零供销社:我带全家吃肉 作者:秋秋常 更新时间:2025-10-09 04:08:43 源网站:2k小说网
  ();

  上河车间的机器声从早响到晚,宋香香和宋承义放学来帮忙时,总能看见玉米堆得像小山似的,农闲工们围着分拣台,手里的镰刀 “唰唰” 挑着坏粒。

  张婶看见他俩,赶紧把手里的布口袋递过去:“香香,承义,帮婶把这袋好玉米倒到传送带上,婶去给你们拿烤红薯。昨天你妈送的腌白菜太香了,婶今早特意烤了红薯,跟你们换着吃。”

  宋香香接过口袋,指尖触到温热的玉米粒,心里暖暖的。

  她记得上个月还在为学费愁,现在每天能帮着整理玉米,月底还能拿到两块钱补贴,弟弟的铅笔盒坏了,她已经攒够钱能买个新的了。

  “张婶,我妈说您家小丫头爱吃甜的,今早让我带了块枣泥糕,在我书包里呢。?”

  正说着,李叔突然喊了一声:“哎,这磅秤咋不动了?” 大家都围过去看,那台旧磅秤的指针卡在五斤的位置,不管怎么摆弄,都纹丝不动。

  农闲工们一下子慌了,分拣好的玉米得按磅秤算斤两,再按比例混原料,没磅秤,这活就没法往下干了。

  “这可咋整?” 王婶急得搓手,“我家那口子还等着我今天多挣点工分,好去买块布给孩子做棉袄呢。”

  “别急,” 宋书意走过来,蹲在磅秤旁仔细看了看,“应该是里面的弹簧松了,我让二哥找刘师傅来修修,他上次修三轮车的手艺好,说不定能修好。”

  她掏出兜里的公用电话卡,往车间外的电话亭跑,这电话卡是市总供发的,每月有五毛钱额度,平时她都舍不得用,这会儿倒派上了用场。

  宋老二接到电话时,正在车队给卡车换轮胎。

  听说车间磅秤坏了,他立马放下手里的活:“你等着,我这就去找刘师傅,保证半个钟头到!” 挂了电话,他蹬着自行车往修车铺赶,路过粮站时,还顺道给刘师傅带了两斤刚磨的玉米面 —— 刘师傅家小子总喊着想吃玉米糊糊,这是他特意跟粮站老王头留的。

  刘师傅一来,就蹲在磅秤旁拆零件,手里的扳手转得飞快。

  农闲工们都围在旁边看,张婶还端了碗热水过来:“刘师傅,喝口热的暖暖手,这天儿太冷,别冻着。” 刘师傅接过碗,笑着说:“没事,干起活来就不冷了。这磅秤就是弹簧锈住了,擦点机油,再紧两圈螺丝就行。”

  果然,半个钟头后,磅秤的指针又灵活地动了起来。

  李叔赶紧称了袋玉米试了试:“准!太准了!刘师傅,您真是救了急了!” 刘师傅收拾好工具,摆了摆手:“举手之劳,你们忙着干活,我先走了 —— 一会儿还得去给张大爷修煤炉呢。”

  宋书意送刘师傅到门口,想起张大爷无儿无女,冬天全靠一个小煤炉取暖,赶紧问:“刘师傅,张大爷的煤炉咋了?是不是不旺了?”

  “可不是嘛,” 刘师傅叹了口气,“炉箅子锈断了,他自己没法换,我去给他带个新的。就是他家的煤快没了,昨天还跟我念叨,怕熬不过这个冬天。”

  宋书意心里一沉。张大爷今年七十多了,平时靠捡废品过日子,冬天的煤都是街坊们凑的。

  她回到车间,跟黄科长说了这事,黄科长当即点头:“咱们市总供仓库里还有点余煤,是之前给车间备用的,你去领两筐,给张大爷送过去。再跟居委会说一声,以后张大爷的煤,咱们市总供每月帮着解决,别让老人冻着。”

  下午下班,宋书意和宋老二扛着两筐煤往张大爷家走。

  张大爷正坐在门口补袜子,看见他们扛着煤来,激动得手都抖了:“丫头,老二,你们这是…… 这可使不得,我咋能要你们的煤呢?”

  “张大爷,您别客气,” 宋书意把煤筐放在墙角,“这是市总供给您的,您冬天取暖要紧。以后要是煤不够了,就跟我说,我给您送过来。”

  宋老二也帮着把旧煤炉搬出来,换了新的炉箅子:“大爷,您试试,这炉箅子是新的,烧起来旺得很。”

  张大爷点着煤炉,看着火苗 “腾” 地窜起来,眼眶红了:“你们真是好人啊…… 去年冬天我煤没了,还是你们妈给我送了半筐,今年又麻烦你们,我都不知道咋谢你们。”

  “大爷,您别这么说,” 宋书意笑着递过个热馒头,“这是我妈蒸的白面馒头,您尝尝,就着您腌的萝卜干,香得很。”

  没几天,城郊养猪场的新场长带着两个工人,拎着一筐新鲜猪肉,专程来市总供送感谢信。

  他握着吴主任的手,笑得合不拢嘴:“吴主任,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自从饲料供应上了,我们场的猪长得都快了,上个月还添了十窝小猪崽,再过两个月,就能给老百姓供更多猪肉了!这筐肉,是我们场的一点心意,给同志们补补身子。”

  吴主任把猪肉分给了饲料厂和上河车间的工人,宋书意分到了一块五花肉,她转手就给了周爱梅:“妈,您给二哥炖红烧肉,他最近跑运输太累了。”

  周爱梅接过肉,笑着说:“还是你想着你二哥。对了,你二哥昨天回来跟我说,他们车队因为运粮和饲料及时,被评为‘先进车队’了,他还得了个搪瓷缸,上面写着‘劳动模范’呢!”

  晚上,宋老二把搪瓷缸摆在桌上,缸子上的红漆字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周爱梅炖了红烧肉,还炒了盘腌白菜,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饭,其乐融融。

  宋老二喝了口玉米酒,感慨道:“以前总觉得干活就是混口饭吃,现在才明白,能为老百姓办事,比啥都强。你看咱们胡同里的人,现在顿顿有粮吃,冬天有煤烧,这日子过得多踏实。”

  宋书意夹了块红烧肉放在嘴里,甜香的肉汁在舌尖散开。

  她想起上河车间里农闲工们的笑脸,想起张大爷家旺起来的煤炉,想起养猪场里嗷嗷待哺的小猪崽,心里满是踏实。

  窗外的雪停了,月光洒在院子里的腌菜瓮上,映出淡淡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