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兵圣 第407章 新朝

小说:红楼兵圣 作者:键盘战斗家 更新时间:2025-11-14 14:30:54 源网站:2k小说网
  “嘚嘚~”

  因为与太原军的甲胄旗帜类似,为了加强区分,大同军的头盔绑了红带子,十几名骑兵与太原军的二十几名骑兵陡然相遇。

  两边清楚对方的身份。

  “杀!”

  人数少的一方,大同军反而先发起了冲锋。

  “疯子一样。”

  对面的武官骂了一句,毫不犹豫的调转马头,“撤。”

  武官话音还未落,身边的骑兵们已经撤退。

  大同军作战不畏死,和这样的疯子作战,大家心里不愿意,又不是正儿八经的战场,他们探查大同军的军情,没必要强行作战。

  见太原军的探马都跑了,大同军这边也停了下来。

  沿着忻水一带,充满了两边的探马。

  北边是大同军大营。

  对岸到底有多少人马,为何没有趁机发起进攻,都是好不容易在忻水边重新稳住阵脚,周文最迫切需要知道的军情,所以派出了大量的探马夜不收等军中精锐。

  为了驱赶消除周文派出的探马和夜不收,对岸同样派出了大量的精骑。

  太原和代州的中间是忻州。

  要保太原就得保忻州,保忻州就得守住忻水河。

  周文巡视大营。

  因为战败,军营里士气低落。

  “宁武关那边一夜失守,据逃回来的溃兵所言,因为大同军使用了极其犀利的火器,应该就是红夷大炮。”姚宝善颇为懊恼,悔恨不已。

  “没想到红夷大炮威力如此大。”

  “还是我们大意了,红夷大炮在大同军很早就有了,只是我们一直没有重视。”

  “大同军一直没有在战场上使用过,谁能知道这玩意如此厉害,我还以为此物没多大用,所以大同军才不使用。”

  “不是不使用,而是限制太多,听说此物重几千斤,除了那几条平坦些的驿道,有几条路经得起运输?”姚宝善摇了摇头,恨恨道:“王信早就有了反心,竟然早就把此物运到了朔州,所以才能突击拿下宁武关。”

  众人你一言我一言。

  惶恐了两三日,好不容易稳定了下来,大家心有余悸之时,也不忘记分析自己为何败了。

  “此战非战之罪也,经过此次的教训,下一次与大同军作战,我们切不可还有顾虑同袍之心,必须全力以赴,用尽手段打败大同军。”

  姜恒恨恨的说道。

  这次败的太过突然,本来好好地压着太原军打,莫名其妙就败了。

  有种被偷家的感觉。

  “姜总镇说的极是,王信此次行事不够光大,早就算计了我们,对付这等小人,谁要是还当君子,必然不是他的对手。”

  “吸取此次的教训,下回有了准备,红夷大炮也不足为虑。”

  属下们说的有道理。

  都是积年的老将,打仗的经验并不差。

  周文呆呆的盯着舆图。

  他感觉有点不对劲。

  王信绝对不是胡来的人,此次他掀桌子的行为太不像他的作风,除非别有原因,是什么原因呢,思来想去,难道是京城?

  除了京城,他实在想不出原因了。

  “嘚嘚嘚~”

  夜色。

  不顾马力,冒着马前失蹄的风险,骑手一路狂奔。

  京城。

  出事了。

  “京城,出事了。”

  贾环看着眼前差点成为自己姐夫的总镇,如今的节帅,贾环的眼神里夹杂了兴奋、怨恨、寄希.如此复杂的眼神,出现在一个少年的脸上,谁都无法忽视他。

  王信拍了拍贾环的肩膀。

  “辛苦了。”

  听到王信的认可,贾环差点流出眼泪,强行忍了回去。

  越是如此,越是不得了。

  贾环到底还是成长了起来。

  赵姨**死法,与崇祯皇帝的第五个儿子死法极其类似。

  崇祯的第五个儿子,因为崇祯要动勋贵们的利益,于是年幼的第五个儿子突然发了疯,说了些鬼神之语后死了,赵姨娘也是如此死法。

  赵姨娘发了疯,说了些鬼神之语,然后死了。

  而探春真的很厉害。

  从小就懂得伪装,所有人都认为探春嫌弃母亲,忠心王夫人,连贾环都被骗了过去。

  可是王夫人终归是高门大妇。

  探春就算如此,向她忠心耿耿了十几年,也没有换回王夫人的怜悯,不留后患是王夫人的行事风格,所以探春成为了和亲海外的贵女。

  和亲海外的藩国,还是与大周敌对的藩国,并且远在天边。

  既讨好了郡王妃们,又维持了脸面,同时杜绝了隐患,可谓是一箭三雕。

  赵姨娘一死,长姐又和亲海外,少年贾环的生死还不是在王夫人手里任意**,红楼原文里之后,贾环就变得消失了似的。

  如果不是贾府突然遭了一劫,打破了王夫人的规划,也没有贾环报仇的机会了。

  至于探春更是了不得。

  王夫人给她安排的绝路,竟然被她走通了。

  最后风光回京。

  说明了什么?

  她搞定了海外藩国,无论用的什么手段,只凭她重返贾府后的言语与气度就能看得出,更不提她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这可是没有挂的女孩子,连言语都不通。

  红楼里真正龙傲天的人物啊。

  王信自叹不如。

  正所谓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探春姐弟出身高门大户,阅尽人间富贵,又从小受人间之苦,尝尽世间冷暖。

  更不提姐弟俩智慧非凡。

  要知道贾环读书的本事,连贾赦都当众叹服过。

  所以王信有点为难。

  如何安顿贾环呢?

  “京城的事情,已经有京城的人到了。”王信叹了口气。

  贾环一愣。

  随后难堪道:“属下自作主张了。”

  仍然以在京营东军右路的口吻称呼王信,保持了冷静,以他的年龄已经很难得。

  “你先留在节帅府吧。”

  王信不再多言,希望对方能听得进去,叮嘱道:“不要活在仇恨之中。”

  贾环松了口气。

  果然姐姐说的没错,王信什么都懂,什么都不要说,自己出现在他的面前,不说比说要强,不说反而能让他心软,让他拒绝不了。

  只要能留在节帅府,给自己机会,贾环发誓自己一定要出头。

  看着贾环离开的背影,王信也不知道自己今日的安排是对是错,不过现在这两姐弟的事情他顾不上,京城发生的事情,他也是才收到消息,然后贾环又赶了过来。

  “张吉甫死了。”

  汤平呛住了,咳嗽的要了老命,好不容易停住,怔怔的看着节帅,怀疑自己听错了。

  王信点了点头。

  “张吉甫从家里去内阁,进宫后在会极门被锦衣卫当场格杀,然后公布了他造反的罪证。”

  “那那.”汤平语无伦次,最后想到京营,不可思议道:“京营在他的手里,谁敢动他,不怕京营造反吗?”

  “刘齐也死了。”

  王信脸色复杂,感慨道:“冯迪提督亲自动的手。”

  “这冯提督的实力不如刘齐吧?”

  自京营在张吉甫手里改革,先是东军强势,最后是南北军强势,刘齐领的就是南北军。

  而冯提督领西军是实力最弱的一支。

  “他实力的确不够,奈何他背后支持他的人多啊。”王信自己都无法接受,张吉甫就这么死了,叹道:“最重要是的内廷,内廷选择了皇帝啊。”

  汤平安静了下来,努力消化这个令人难以接受的消息。

  半晌。

  汤平回过神来,不敢确定问道:“那皇帝亲政了吗?”

  王信点了点头。

  皇帝不光亲政了,还顺手接管了京营。

  朱伟重领东军。

  冯迪领西军。

  忠顺亲王接替刘齐,领了南北军。

  其中还有贾政林如海的影子,要知道冯迪是冯紫英的父亲,冯紫英与贾宝玉关系莫逆,到了这等地位的勋贵子弟,连交朋友都得看家族关系的,不会任由个人喜好。

  “快刀斩乱麻,都是一两日内完成的。”王信感觉有些熟悉,这种行事风格,有点林如海的味道,可能是自己多想了,“能不能彻底稳定下来,就看接下来的形势。”

  京营能不能被彻底控制,京畿各镇乃至于其余各地的反应。

  “节帅。”汤平突然想到一件事,一脸的凝重,“赶紧向朝廷请求军费。”

  天灾还未过去,朝廷又出了此等大事。

  大同军的军费还能不能发下来,汤平不敢想。

  去年大同军只得了几十万两银子,可这几十万两银子对于大同而言也很重要,因为粮价的“稳定”,物价也稳定了下来。

  又有大量可调用的人力,如此的良机,刚好用来建设。

  哪怕二十万两银子,也足够三万余名民工一年工钱。

  “还得打。”

  “趁周文现在是落水狗,咱们可不能错失痛打落水狗的机会。”汤平一下子兴奋了起来。

  周文是张吉甫的铁杆亲信。

  太原镇的提督。

  皇帝无论如何也不会信任周文,必然要动此人的。

  失去了朝廷大义,周文别说调动太原军,恐怕自身难保。

  “先等等。”

  王信摇了摇头。

  汤平露出诧异的眼神,看不透节帅的打算。

  “薛家已经准备了海船,我已经有了打算,让船只运送到大沽口,然后送去大宁,从大宁往河套地区一路铺开,用两年的时间做准备,第三年全面铺开,到时候我们控制的地盘也修通了道路。”

  “番薯?”

  汤平还是有些不可思议。

  一亩地一千多斤,贫瘠的山地也能有五六百斤。

  开玩笑的吧?

  而且还不需要沟渠灌溉,一个人只凭一把锄头一根扁担两个水桶就能搞定大多数的事情,怎么听都像是天方夜谭。

  如果是别人所言,汤平只当对方是个骗子,早就打了出去。

  偏偏是节帅。

  王信没有继续解释。

  很多人没见过,因此无法相信,但是不要紧,凭借自己的威望,把事情先铺垫下去。

  历史上晚明官方没有推广番薯,番薯在民间自主普及,大明亡国时也才普及了福建,少部分在江西江浙地区,又过了几十年,等北方普及后已经是康熙下半叶。

  从万历时期陈振龙冒死引进,到大清全国普及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全靠民间自发流传,最后成为了事实才被官员承认价值。

  为什么叫做康熙盛世?

  因为番薯。

  为什么又被唱为吃糠喝稀?

  这首康熙南巡时期流传民间的民谣,因为百姓们衣不蔽体,穷困潦倒。

  一边能吃饱饭,一边穷困潦倒。

  前者概因为番薯,后者概因为大清。

  新朝的变化,皇帝的手段,京城的局势等等,一切都是未知。

  但是已知的是天灾。

  灾民会有千万人级别,如果应对不好,灾民滚雪球似的破坏,最后整个北方都会被裹挟进去,到时候遭灾的人口就是几千万了。

  既然自己已经走到了这一步,那就绝无退回去的道理。

  三年。

  给自己三年的时间。

  王信告诫自己,也是这么计划。

  朝廷要是指望得上,三年后番薯大量的种植,借助朝廷推广天下,拯救千万灾民。

  朝廷要是指望不上。

  那自己也不会视而不见,因为自己已经有了能力。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帮我约周文。”

  王信决定道。

  一夜之间天变了。

  朝廷的变化,太原已经知道了。

  太上皇死了,张吉甫隐瞒了五日,耽误了三日,第六日被锦衣卫拿下格杀。

  内阁大臣李成贤,曾经太上皇的人,第一时间支持皇帝,另外一位内阁大臣朱振杰向来是应声虫,没有自己的主见,当然也不敢出头。

  最令人想不到的是兵部尚书李源,他竟然也投靠了皇帝。

  是他约的张吉甫,张吉甫没有防备。

  其实关键在内廷。

  内廷这回选择了皇帝,太上皇一直给皇帝留着锦衣卫,原来是平衡双方,没想到成为皇帝扭转乾坤的绝对因素。

  正当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四王同时上疏向皇帝效忠。

  然后贾政出面请的各家勋贵。

  忠顺亲王坐镇京营。

  刘儒升为内阁首辅。

  一件事皆一件事。

  陆仲恒抵达了大同,王信还留在代州。

  “你不会真打算造反吧?”

  陆仲恒狐疑的看向王信。

  以自己对王信的了解,王信不是因为自己野心就会霍乱天下的枭雄,所以陆仲恒一直认为是地方上的矛盾。

  “没有。”

  王信摇了摇头,理直气壮道:“灾民全都往大同涌,朝廷不发粮,地方还阻断大同的商道,难道让大同几十万军民等死?我是没这个本事的。”

  陆仲恒也觉得代州做得不对。

  这种关头断人家商道,换成谁都会着急。

  王信还算是客气的。

  “不要闹了。”陆仲恒淡然道:“皇帝很猜忌节帅,不过林公多次为节帅美言,皇帝虽然猜忌,但也对节帅抱有期望。”

  王信点了点头。

  一朝天子一朝臣。

  大周的问题并不是自身底子薄,相反,大周的家底在这个时代等于巨无霸。

  超级无敌,身后的追赶者连影子都看不到的那种。

  煤铁资源丰富。

  耕地面积广大。

  人口冠绝天下。

  六边形全能。

  根源在于百姓分不到东西,还要承担绝对的付出。

  所以新朝的成色,王信也想等一等。

  以及后天与周文约定的日子,到时候看一看周文的决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