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城墙高两丈有二,本来是道难以逾越的高墙。
但在辅兵和民夫的不懈努力下,一道约宽约七八尺的土坡逐渐成型,眼看着还有一小截便能接上缺口。
马科站在军阵前,正死死地盯着那条用沙袋和砖石堆砌而成的斜坡。
他需要冲上缺口,挡住拼命反扑的守军,后续部队才能沿着这道通道冲上城头。
只要他们能成功守住小半个时辰,就能一举攻破这座坚城。
这个任务十分艰巨,只许胜不许败。
也正因为如此,马科才在战前主动请缨,第一个站出来接下了这桩差事。
只要打好这一仗,拿下先登破城的首功,他就能顺利翻身,站稳脚跟。
马科的积极性很高,没办法,归顺之后的这段日子,他实在过得有点太好了。
自从加入征伐贵州的大军后,马科突然发现,原来带兵打仗竟然可以如此“轻松”。
不用为粮饷、军械发愁;也不用提防麾下士卒因欠饷而哗变;
更不用担心友军临阵脱逃,见死不救。
甚至打起仗来,军中的同僚还会拼命争先,超额完成任务……
这种后勤无忧、上下同欲、只需专注于战事的感觉,对于他这么一个长期在明廷领兵的将领来说,简直是一种梦幻般的体验。
同时也让他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战斗**。
时间在紧张的等待中一分一秒流逝。
很快,辅兵和民夫们冒着箭雨,终于将那条斜坡堆砌成型,
马科见状,神情一肃,随即吹响了衔在口中的骨哨。
伴随着刺耳的啸声,前头的马科拔出腰刀向前奋力一挥:
“弟兄们!建功立业,就在今日!”
“跟我上!”
他怒喝一声,左手举起藤牌护住身前,右手紧握雁翎腰刀,第一个跃过护城河,冲了上去!
身后八百名选锋有样学样,用腰刀不断敲击着藤牌,发出整齐而连续的怒吼,跟着他冲锋向前。
这支气势严整的精锐刚一出现,便立刻引起了城上守军的注意。
发现汉军准备从土坡登城后,守将立刻招呼麾下兵丁聚拢,组织防御。
长枪手迅速分成前后两排,一根根长枪密密麻麻地斜指着下方土坡,试图利用居高临下的优势,封锁通道。
弓手和火手则分列于枪阵两侧,引弓搭箭,铳口下指,只等汉军进入射程,便给予致命打击。
更有辅兵抬着大锅,将滚烫的火油沿着斜坡倾泻而下,试图在坡道上点起大火,阻碍汉军的冲击。
可尽管守军阵势森严,但冲锋在前的马科却不见惧色。
队伍行至五十步内,他猛地从腰间掏出震天雷,藏在藤牌之后,右手随即收刀入鞘,掏出火折子一晃点燃引信,动作一气呵成。
队伍最前列的选锋们有样学样,也纷纷掏出震天雷点燃。
“扔!”
马科顶盾护住面门,突入三十步内,用尽全力将嘶嘶作响的震天雷,朝着斜坡上的守军扔去。
随着他一声令下,十几颗冒着白烟的震天雷划着弧线,接二连三地砸向了明军阵中!
看着不远处飞来的铁疙瘩,城头的守军顿时乱作一团,本能地就想四散躲避。
“快散开!”
“放箭!”
最中间的守军纷纷扔下手中长枪,拼命向两侧推挤,试图避开爆炸范围。
两侧的弓手铳手们也慌了神,胡乱地朝下方**几箭、放了几铳,也下意识地向后退去。
轰!轰!轰!
接连十几声巨响在城头炸开!
火光迸射间,散子横飞,硝烟弥漫,缺口处的守军顿时被炸得人仰马翻,惨叫声此起彼伏。
遭此重击,不少人捂着面门、脖颈在地上不断打滚、哀嚎。
硝烟尚未散去,马科已经率部踩火而上,一鼓作气冲上了城墙。
最前头的守军被炸得七荤八素,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一刀剁了脑袋,身首异处。
眼见汉军登城,不远处的守将惊怒交加,立刻指挥手下兵将重新列阵,试图将汉军的先头部队赶下城去。
在队官的带领下,城头上的守军分成两部,一部持枪结阵,再次组成一道枪林,试图从正面逼退冲上来的汉军。
另一部人马则拿着弓弩火铳,迅速奔向缺口两侧的马面台,试图从侧翼、后方远程阻击。
这部人大多都是城中临时召集来的学子,由于缺少甲胄,所以只能使用像弓弩火铳之类的远程武器。
冲锋在前的马科,瞬间陷入了三面受敌的险境。
此时他正用藤牌顶住正面刺来的长枪,与守军角力,但从身侧和后方射来的箭矢和铅子,如同疾风骤雨般打在他的盔甲上,叮当作响。
巨大的冲击力让他身形踉跄,吃痛不已。
要不是身上甲胄齐备,防护周全,只这一轮射击就足以让他毙命当场。
可即便如此,还是有一些角度刁钻的箭矢,穿过了外层札甲的甲叶缝隙,扎进了马科的臂膀、小腿。
好在要害部位都有护心、护腋、护喉,这些箭伤最多也能让他吃痛流血,并不致命。
但他身后的几个选锋就没那么幸运了。
有人直接被射中了面门,箭矢和铅子直接贯穿面甲,当场倒毙。
见此情形,马科也急了,他扭头朝着身旁的亲卫吩咐道:
“先剁了正面这帮杂碎,再清理两边的铳手!”
他带着十几亲卫,猛地发力撞开正面枪阵,上前反手一刀,将其中一人劈翻在地。
身后的选锋们贴着女墙、外墙,从两侧一拥而上,粗暴地将守军掀翻在地,有的甚至被一把扔下了城墙。
不到半刻钟,正面的守军便被一扫而空。
“占住口子!”
“准备接应后面弟兄!”
马科留下大部队守在原地,自己则是带着亲卫,向着不远处的马面墙冲了过去,试图扫清远程威胁。
眼见这帮凶神恶煞的悍匪杀来,还在马面墙上的弓手、铳手被吓得胆战心惊,纷纷丢下手里的武器,拔腿就跑。
马科也并未深追,他的首要任务是占住缺口,等待援军。
八百选锋迅速控制了这段城墙,马科立刻命人在垛口上插上了三面小旗,示意后续部队可以安全登城。
“坏了!贼兵攻上来了!”
正在小东门城楼上指挥的许成名见此情形,脸色大变。
他立刻召来副将胡诚,厉声吩咐道:
“快,随我一道上前,务必把贼人赶下去!”
“得令!”
胡诚抱拳领命,随即点齐麾下的家丁亲兵,护着许成名,朝着西侧的缺口处冲了过去。
许成名作为经历过西南平叛之战的宿将,手下的亲兵自然也都是久经战阵之辈。
就这样,攻守双方最精锐的力量,在狭窄的城头缺口处展开了惨烈的搏杀。
刀枪剑戟你来我往,怒吼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城头顿时化作了一座血肉磨盘。
混乱中,马科迎上了许成名的副将胡诚。
胡诚善使双锤,在狭窄的城头左突右冲,要是被他打中一锤,半晌都喘不过气来。
而马科则是顶着藤牌,利用自身的完备的防御,步步向前向前紧逼,不断蚕食着胡诚闪转空间。
眼见避无可避,胡诚朝着一旁亲兵使了个眼色,从左右两侧同时发难,试图绕开藤牌。
马科被人群簇拥着,难以后撤,无奈之下,他只能侧过身子挡下了来自右面的突袭。
胡诚瞅准破绽,抄起骨朵狠狠砸向了马科的左臂,试图打落他手上的藤牌。
马科躲闪不及,只能硬生生的挨下这势大力沉的一击。
嘶!
小臂顿时传来一阵剧痛,疼得他倒吸了一口凉气。
马科低头看去,只见环臂铠上的甲叶,竟被打得陷下去了一个深坑。
吃痛之下,他猛地格开面前的守军,回身提刀一撩,趁着胡诚来不及反应,一刀划开了他的喉咙。
激射而出的鲜血顿时喷了马科一脸,胡诚双目圆睁,捂着脖子踉跄栽倒在地。
与此同时,周遭的士兵们更是杀红了眼,断肢横飞,血水积满了城头,顺着土坡缓缓流淌。
汉军仗着兵精甲足,硬是顶着从四面八方袭来的明枪暗箭,一步步将援军绞杀、逼退。
许成名几次发起冲锋,无一例外都被打了回去。
他见自家亲兵不是对手,回头又发现副将战死,心下骇然。
眼见事不可为,许成名心底萌生退意,想要撤回后方重新组织防线。
马科眼尖,一眼就盯上了正在人群中指挥后撤的许成名。
他撇下腰刀,伸手往身后一掏,随即从腰间抽出了一柄短斧。
马科举着短斧,盯着不远处许成名的脑袋,瞄准了许久。
数次调整气息后,他用尽全身力气,隔着混乱的人群,奋力将短斧掷了出去!
在他期待的目光中,那斧子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越过拥挤的人群,精准无比地劈在了许成名的面门上!
呃.
许成名甚至还没来得及反应,当场便仰面倒地,鲜血脑浆迸溅,断了生息。
主将突然惨死在面前,一旁的明军惊得大眼瞪小眼。
“跑!”
人群中不知道谁先嚷了一句,周遭守军这才反应过来,顿时作鸟兽散。
马科也没有下令继续追击,而是立刻收拢部队,并把脚下的积尸抬开,清理出一条道路。
汉军的后续攻城部队顺着土坡,源源不断地从缺口处涌入城内!
没了主心骨,其他城墙上的守军也纷纷丢下武器,扭头就跑。
汉军一部分沿着城墙兵分两路,迅速清剿残敌;另一部分则冲下城墙,杀向城门洞,顺利打开了小东门的城门。
“城门已开!”
“杀啊!”
欢呼声在战场上不断响起,更多的汉军士兵纷纷从城门涌入城内,贵阳外城至此易手!
眼见大量汉军涌入街巷,贵阳知府梁思泰大惊。
他连忙收拢残兵,并带着城中百姓,退入了柔远门(大北门)内,企图凭借内城继续负隅顽抗,做最后的挣扎。
汉军来不及深追,而是选择迅速控制外城,并分出部分人马,将柔远门围了个水泄不通。
肃清城中残敌后,邵勇才带着亲兵缓缓入城。
此时天色渐晚,看着眼前同样高大的柔远门,邵勇于是下令各部暂停进攻。
先安抚外城百姓,救治伤员,等修整一夜,次日再攻打内城。
可就在此时,浑身浴血的马科站了出来,他一瘸一拐的走到邵勇面前:
“总镇,内城城防依旧坚固,强攻难免再添伤亡。”
“不如让末将试着去劝降一二。”
“守军刚经历大败,主将阵亡,心神必然惶恐不定。”
“此时劝降,或可事半功倍,免去一番刀兵。”
邵勇听罢,皱紧了眉头:
“马游击,你先登破城,受伤不轻,现在需要好生修养。”
“劝降一事,我让定国或者刘宁去即可。”
但马科却摇了摇头,态度十分坚决:
“总镇,一点皮外伤,不碍事。”
“还是让末将去吧,毕竟末将是投诚过来的,现身说法,或许更有说服力。”
邵勇看着马科这幅模样,心中无比诧异。
这小子真是拼啊!
要是大明的将领都像他一样不要命,大王想占据四川,怕是又得费上不少手脚。
啥时候明军将领这么能打了?
但邵勇却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不是明廷麾下的马科能打,而是投降后的马科能打。
在明末这个特殊时期,许多官军将领降清或者降顺后,其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往往比以前高了一大截。
像是著名的三顺王等人,降清后便成了清军南下的急先锋;
又比如李自成麾下的陈永福等,也是明军中出来的。
陈永福降顺后被任命为权将军,在怀庆战役中率部击败清军多铎部,阵斩清将金玉和,成为大顺抗清战争中少有的胜绩。
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武将背后的朝廷。
在大明朝带兵打仗,不仅得不到粮饷补给,而且一个不小心,还会被友军给卖了。
可到了新环境就不同了,降将为了在新主面前证明价值,往往会表现出极强的战斗欲望和进取心。
还有一点就是作战环境的改变。
脱离明廷腐朽体系的掣肘后,这些降将们几乎都有了独立的指挥权、以及更灵活的战术空间,也更能发挥出真正的实力。
再加上周围都是渴望建功立业的同僚,下属,身处其中自然会被感染。
马科就是最好的例子。
邵勇见马科伤势不重,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请求。
经过短暂休憩和处理伤口后,马科便带着两队亲卫,命人打起白旗,来到柔远门外。
他骑在马上,左手吊着白布,右手举着铁皮喇叭,运足中气,向城头喊话:
“城上的守军听着!”
“汉王有好生之德,只要你们开城投降,我军承诺,绝不滥杀无辜,保全阖城百姓性命!”
“城中文武官员,亦可免于一死!”
半晌后,城头上火把晃动,终于出现一阵人影。
贵阳知府梁思泰站在城楼上,正面色铁青地看着下方的马科。
马科则是不管不顾,继续扯着嗓子劝降:
“许成名执迷不悟,已被我斩于马下!”
“你等困守孤城,覆灭只在旦夕之间,何必再做无谓牺牲,徒增伤亡?!”
“朝廷昏聩,官逼民反,以至天下鼎沸,非我等臣子武将之过。”
“汉王殿下仁德布于西南,绝非滥杀之人!”
“某乃原延绥镇游击马科,可以明证。”
听了这话,城头上的梁思泰仿佛受了莫大的刺激。
他探出身子,对着城下厉声怒骂道:
“我当是谁在此狺狺狂吠,原来是一无君无父、背主求荣的叛将!”
“你这背弃君父、投效逆贼的无耻之徒!有何颜面在此饶舌?!”
“我梁思泰深受国恩,读圣贤书,明忠孝节义,岂能与尔等祸乱天下的国贼为伍?!”
梁思泰的声音愈发激昂,充满了鄙夷:
“尔等武夫,世受皇禄,不思报效朝廷,戡乱御侮,反倒贪生怕死,屈膝事贼!”
“还有脸提‘非臣子之过’?”
“天下崩坏至此,正是因有你等首鼠两端、毫无廉耻的叛将逆臣!”
他越喊越激动,几乎是在嘶吼,
“开城投降?休想!”
“本官身为大明知府,守土有责,城破唯有一死而已!”
“我就是将这贵阳城付诸一炬,将粮秣库藏尽数焚毁,也绝不会留给你们这些乱臣贼子半分好处!”
梁思泰极尽贬损之能事,将马科斥为国之蠹贼,毫无礼仪廉耻之心。
可听着城上传来的骂声,马科只觉得如同清风拂面,不痛不痒。
他今天立下先登之功,而且还阵斩了明廷总兵,无论如何都不是他梁思泰三言两语能打动的。
马科丝毫不以为意,反而举着喇叭继续喊道:
“姓梁的,你口口声声忠君守节,说得倒轻巧,你可曾想过贵阳的百姓?”
“十多年前奢安之乱,贵阳被围十月,城中析骨而炊,易子而食。”
“四十万军民饿死殆尽,何其惨烈!”
“你今日冥顽不灵,难道还要拉着满城百姓陪葬?”
马科的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极具穿透力。
城头上许多守军和协防的百姓闻言,无不色变,纷纷想起了天启年间那场惨剧,悲戚和惶恐之色溢于言表。
“我马科在此,以项上人头担保!”
“只要尔等开城投降,汉王大军绝不屠城!”
“不戮降卒!不伤百姓!不掠财物!必定秋毫无犯!保全阖城性命!”
“梁知府,切勿以一己之私,累及全城百姓遭殃啊!”
“开门献城,才是真正的大仁大义!”
马科这番话喊话,句句直击人心。
尤其是对奢安之乱惨状的回忆,更是击垮了大多数军民的抵抗意志。
眼下外城已破,要是继续顽抗,除了玉石俱焚、重演悲剧外,毫无意义。
可梁思泰对此却充耳不闻,也懒得再浪费口舌。
他冷哼一声,挥袖转身:
“哼!叛逆之辈,死不足惜!”
梁思泰脚步匆匆,一边推下城楼一边朝着左右吩咐道:
“去!仔细检查城防器械!”
“再召集一批丁壮乡勇上城,务必给我守住城池!”
可他话还没说完多久,便察觉到了气氛不对。
周围一片死寂,没有人应声,也没有人动身。
梁思泰猛地抬头四顾,只见周围的军民,无论是士兵、衙役还是青壮,正用一种复杂的眼神盯着他。
柴火燃烧的噼啪声中,众人沉默的挪着步子,向他缓缓逼近。
梁思泰见状,不由得后退了两步,色厉内荏地大喝道:
“你……你们想干什么?!”
“没听到本府的交代吗?!快去守城!”
此时,人群中突然响起一个声音,不知道来自何人,却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府台,现在守城,除了让大伙白白送死,还有什么用?”
“您莫非真要用咱们的性命,来成全自己清流忠臣的身后名?!”
梁思泰又惊又怒,颤抖着手指向人群:
“谁?!是谁在妖言惑众?!”
“给本府站出来.”
可他话还没说完,周围的军民们便一拥而上,将他五花大绑地捆了起来。
……
马科在城下等了许久,仍然不见回话。
他还以为劝降失败,十分失望地叹了口气,准备打马回营。
可就在此时,只听黑黢黢的城门洞内,突然发出了一阵轰鸣。
马科连忙带着亲卫上前一探究竟,只见原本紧闭的城门,缓缓从里面打开了一条缝隙!
紧接着,星星点点的火把从门洞中亮起,为首的军民押着被捆绑得动弹不得的梁思泰,涌了出来。
“我等愿降!”
“军爷手下留情!”
马科见状,大喜过望。
他立刻朝着身旁的亲卫吩咐道:
“快!”
“赶紧去禀报邵总镇!内城已降!”
至此,历经三个月多的围攻,这座西南坚城终于易手。
汉军取得了最关键的一场胜利。
而马科也凭借先登破城、阵斩敌将、劝降守军等功劳,如愿以偿地从一名降将,转变为定鼎贵阳的最大功臣。
也算是奠定了自己,在新朝当中的坚实地位。
(本章完)
但在辅兵和民夫的不懈努力下,一道约宽约七八尺的土坡逐渐成型,眼看着还有一小截便能接上缺口。
马科站在军阵前,正死死地盯着那条用沙袋和砖石堆砌而成的斜坡。
他需要冲上缺口,挡住拼命反扑的守军,后续部队才能沿着这道通道冲上城头。
只要他们能成功守住小半个时辰,就能一举攻破这座坚城。
这个任务十分艰巨,只许胜不许败。
也正因为如此,马科才在战前主动请缨,第一个站出来接下了这桩差事。
只要打好这一仗,拿下先登破城的首功,他就能顺利翻身,站稳脚跟。
马科的积极性很高,没办法,归顺之后的这段日子,他实在过得有点太好了。
自从加入征伐贵州的大军后,马科突然发现,原来带兵打仗竟然可以如此“轻松”。
不用为粮饷、军械发愁;也不用提防麾下士卒因欠饷而哗变;
更不用担心友军临阵脱逃,见死不救。
甚至打起仗来,军中的同僚还会拼命争先,超额完成任务……
这种后勤无忧、上下同欲、只需专注于战事的感觉,对于他这么一个长期在明廷领兵的将领来说,简直是一种梦幻般的体验。
同时也让他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战斗**。
时间在紧张的等待中一分一秒流逝。
很快,辅兵和民夫们冒着箭雨,终于将那条斜坡堆砌成型,
马科见状,神情一肃,随即吹响了衔在口中的骨哨。
伴随着刺耳的啸声,前头的马科拔出腰刀向前奋力一挥:
“弟兄们!建功立业,就在今日!”
“跟我上!”
他怒喝一声,左手举起藤牌护住身前,右手紧握雁翎腰刀,第一个跃过护城河,冲了上去!
身后八百名选锋有样学样,用腰刀不断敲击着藤牌,发出整齐而连续的怒吼,跟着他冲锋向前。
这支气势严整的精锐刚一出现,便立刻引起了城上守军的注意。
发现汉军准备从土坡登城后,守将立刻招呼麾下兵丁聚拢,组织防御。
长枪手迅速分成前后两排,一根根长枪密密麻麻地斜指着下方土坡,试图利用居高临下的优势,封锁通道。
弓手和火手则分列于枪阵两侧,引弓搭箭,铳口下指,只等汉军进入射程,便给予致命打击。
更有辅兵抬着大锅,将滚烫的火油沿着斜坡倾泻而下,试图在坡道上点起大火,阻碍汉军的冲击。
可尽管守军阵势森严,但冲锋在前的马科却不见惧色。
队伍行至五十步内,他猛地从腰间掏出震天雷,藏在藤牌之后,右手随即收刀入鞘,掏出火折子一晃点燃引信,动作一气呵成。
队伍最前列的选锋们有样学样,也纷纷掏出震天雷点燃。
“扔!”
马科顶盾护住面门,突入三十步内,用尽全力将嘶嘶作响的震天雷,朝着斜坡上的守军扔去。
随着他一声令下,十几颗冒着白烟的震天雷划着弧线,接二连三地砸向了明军阵中!
看着不远处飞来的铁疙瘩,城头的守军顿时乱作一团,本能地就想四散躲避。
“快散开!”
“放箭!”
最中间的守军纷纷扔下手中长枪,拼命向两侧推挤,试图避开爆炸范围。
两侧的弓手铳手们也慌了神,胡乱地朝下方**几箭、放了几铳,也下意识地向后退去。
轰!轰!轰!
接连十几声巨响在城头炸开!
火光迸射间,散子横飞,硝烟弥漫,缺口处的守军顿时被炸得人仰马翻,惨叫声此起彼伏。
遭此重击,不少人捂着面门、脖颈在地上不断打滚、哀嚎。
硝烟尚未散去,马科已经率部踩火而上,一鼓作气冲上了城墙。
最前头的守军被炸得七荤八素,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一刀剁了脑袋,身首异处。
眼见汉军登城,不远处的守将惊怒交加,立刻指挥手下兵将重新列阵,试图将汉军的先头部队赶下城去。
在队官的带领下,城头上的守军分成两部,一部持枪结阵,再次组成一道枪林,试图从正面逼退冲上来的汉军。
另一部人马则拿着弓弩火铳,迅速奔向缺口两侧的马面台,试图从侧翼、后方远程阻击。
这部人大多都是城中临时召集来的学子,由于缺少甲胄,所以只能使用像弓弩火铳之类的远程武器。
冲锋在前的马科,瞬间陷入了三面受敌的险境。
此时他正用藤牌顶住正面刺来的长枪,与守军角力,但从身侧和后方射来的箭矢和铅子,如同疾风骤雨般打在他的盔甲上,叮当作响。
巨大的冲击力让他身形踉跄,吃痛不已。
要不是身上甲胄齐备,防护周全,只这一轮射击就足以让他毙命当场。
可即便如此,还是有一些角度刁钻的箭矢,穿过了外层札甲的甲叶缝隙,扎进了马科的臂膀、小腿。
好在要害部位都有护心、护腋、护喉,这些箭伤最多也能让他吃痛流血,并不致命。
但他身后的几个选锋就没那么幸运了。
有人直接被射中了面门,箭矢和铅子直接贯穿面甲,当场倒毙。
见此情形,马科也急了,他扭头朝着身旁的亲卫吩咐道:
“先剁了正面这帮杂碎,再清理两边的铳手!”
他带着十几亲卫,猛地发力撞开正面枪阵,上前反手一刀,将其中一人劈翻在地。
身后的选锋们贴着女墙、外墙,从两侧一拥而上,粗暴地将守军掀翻在地,有的甚至被一把扔下了城墙。
不到半刻钟,正面的守军便被一扫而空。
“占住口子!”
“准备接应后面弟兄!”
马科留下大部队守在原地,自己则是带着亲卫,向着不远处的马面墙冲了过去,试图扫清远程威胁。
眼见这帮凶神恶煞的悍匪杀来,还在马面墙上的弓手、铳手被吓得胆战心惊,纷纷丢下手里的武器,拔腿就跑。
马科也并未深追,他的首要任务是占住缺口,等待援军。
八百选锋迅速控制了这段城墙,马科立刻命人在垛口上插上了三面小旗,示意后续部队可以安全登城。
“坏了!贼兵攻上来了!”
正在小东门城楼上指挥的许成名见此情形,脸色大变。
他立刻召来副将胡诚,厉声吩咐道:
“快,随我一道上前,务必把贼人赶下去!”
“得令!”
胡诚抱拳领命,随即点齐麾下的家丁亲兵,护着许成名,朝着西侧的缺口处冲了过去。
许成名作为经历过西南平叛之战的宿将,手下的亲兵自然也都是久经战阵之辈。
就这样,攻守双方最精锐的力量,在狭窄的城头缺口处展开了惨烈的搏杀。
刀枪剑戟你来我往,怒吼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城头顿时化作了一座血肉磨盘。
混乱中,马科迎上了许成名的副将胡诚。
胡诚善使双锤,在狭窄的城头左突右冲,要是被他打中一锤,半晌都喘不过气来。
而马科则是顶着藤牌,利用自身的完备的防御,步步向前向前紧逼,不断蚕食着胡诚闪转空间。
眼见避无可避,胡诚朝着一旁亲兵使了个眼色,从左右两侧同时发难,试图绕开藤牌。
马科被人群簇拥着,难以后撤,无奈之下,他只能侧过身子挡下了来自右面的突袭。
胡诚瞅准破绽,抄起骨朵狠狠砸向了马科的左臂,试图打落他手上的藤牌。
马科躲闪不及,只能硬生生的挨下这势大力沉的一击。
嘶!
小臂顿时传来一阵剧痛,疼得他倒吸了一口凉气。
马科低头看去,只见环臂铠上的甲叶,竟被打得陷下去了一个深坑。
吃痛之下,他猛地格开面前的守军,回身提刀一撩,趁着胡诚来不及反应,一刀划开了他的喉咙。
激射而出的鲜血顿时喷了马科一脸,胡诚双目圆睁,捂着脖子踉跄栽倒在地。
与此同时,周遭的士兵们更是杀红了眼,断肢横飞,血水积满了城头,顺着土坡缓缓流淌。
汉军仗着兵精甲足,硬是顶着从四面八方袭来的明枪暗箭,一步步将援军绞杀、逼退。
许成名几次发起冲锋,无一例外都被打了回去。
他见自家亲兵不是对手,回头又发现副将战死,心下骇然。
眼见事不可为,许成名心底萌生退意,想要撤回后方重新组织防线。
马科眼尖,一眼就盯上了正在人群中指挥后撤的许成名。
他撇下腰刀,伸手往身后一掏,随即从腰间抽出了一柄短斧。
马科举着短斧,盯着不远处许成名的脑袋,瞄准了许久。
数次调整气息后,他用尽全身力气,隔着混乱的人群,奋力将短斧掷了出去!
在他期待的目光中,那斧子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越过拥挤的人群,精准无比地劈在了许成名的面门上!
呃.
许成名甚至还没来得及反应,当场便仰面倒地,鲜血脑浆迸溅,断了生息。
主将突然惨死在面前,一旁的明军惊得大眼瞪小眼。
“跑!”
人群中不知道谁先嚷了一句,周遭守军这才反应过来,顿时作鸟兽散。
马科也没有下令继续追击,而是立刻收拢部队,并把脚下的积尸抬开,清理出一条道路。
汉军的后续攻城部队顺着土坡,源源不断地从缺口处涌入城内!
没了主心骨,其他城墙上的守军也纷纷丢下武器,扭头就跑。
汉军一部分沿着城墙兵分两路,迅速清剿残敌;另一部分则冲下城墙,杀向城门洞,顺利打开了小东门的城门。
“城门已开!”
“杀啊!”
欢呼声在战场上不断响起,更多的汉军士兵纷纷从城门涌入城内,贵阳外城至此易手!
眼见大量汉军涌入街巷,贵阳知府梁思泰大惊。
他连忙收拢残兵,并带着城中百姓,退入了柔远门(大北门)内,企图凭借内城继续负隅顽抗,做最后的挣扎。
汉军来不及深追,而是选择迅速控制外城,并分出部分人马,将柔远门围了个水泄不通。
肃清城中残敌后,邵勇才带着亲兵缓缓入城。
此时天色渐晚,看着眼前同样高大的柔远门,邵勇于是下令各部暂停进攻。
先安抚外城百姓,救治伤员,等修整一夜,次日再攻打内城。
可就在此时,浑身浴血的马科站了出来,他一瘸一拐的走到邵勇面前:
“总镇,内城城防依旧坚固,强攻难免再添伤亡。”
“不如让末将试着去劝降一二。”
“守军刚经历大败,主将阵亡,心神必然惶恐不定。”
“此时劝降,或可事半功倍,免去一番刀兵。”
邵勇听罢,皱紧了眉头:
“马游击,你先登破城,受伤不轻,现在需要好生修养。”
“劝降一事,我让定国或者刘宁去即可。”
但马科却摇了摇头,态度十分坚决:
“总镇,一点皮外伤,不碍事。”
“还是让末将去吧,毕竟末将是投诚过来的,现身说法,或许更有说服力。”
邵勇看着马科这幅模样,心中无比诧异。
这小子真是拼啊!
要是大明的将领都像他一样不要命,大王想占据四川,怕是又得费上不少手脚。
啥时候明军将领这么能打了?
但邵勇却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不是明廷麾下的马科能打,而是投降后的马科能打。
在明末这个特殊时期,许多官军将领降清或者降顺后,其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往往比以前高了一大截。
像是著名的三顺王等人,降清后便成了清军南下的急先锋;
又比如李自成麾下的陈永福等,也是明军中出来的。
陈永福降顺后被任命为权将军,在怀庆战役中率部击败清军多铎部,阵斩清将金玉和,成为大顺抗清战争中少有的胜绩。
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武将背后的朝廷。
在大明朝带兵打仗,不仅得不到粮饷补给,而且一个不小心,还会被友军给卖了。
可到了新环境就不同了,降将为了在新主面前证明价值,往往会表现出极强的战斗欲望和进取心。
还有一点就是作战环境的改变。
脱离明廷腐朽体系的掣肘后,这些降将们几乎都有了独立的指挥权、以及更灵活的战术空间,也更能发挥出真正的实力。
再加上周围都是渴望建功立业的同僚,下属,身处其中自然会被感染。
马科就是最好的例子。
邵勇见马科伤势不重,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请求。
经过短暂休憩和处理伤口后,马科便带着两队亲卫,命人打起白旗,来到柔远门外。
他骑在马上,左手吊着白布,右手举着铁皮喇叭,运足中气,向城头喊话:
“城上的守军听着!”
“汉王有好生之德,只要你们开城投降,我军承诺,绝不滥杀无辜,保全阖城百姓性命!”
“城中文武官员,亦可免于一死!”
半晌后,城头上火把晃动,终于出现一阵人影。
贵阳知府梁思泰站在城楼上,正面色铁青地看着下方的马科。
马科则是不管不顾,继续扯着嗓子劝降:
“许成名执迷不悟,已被我斩于马下!”
“你等困守孤城,覆灭只在旦夕之间,何必再做无谓牺牲,徒增伤亡?!”
“朝廷昏聩,官逼民反,以至天下鼎沸,非我等臣子武将之过。”
“汉王殿下仁德布于西南,绝非滥杀之人!”
“某乃原延绥镇游击马科,可以明证。”
听了这话,城头上的梁思泰仿佛受了莫大的刺激。
他探出身子,对着城下厉声怒骂道:
“我当是谁在此狺狺狂吠,原来是一无君无父、背主求荣的叛将!”
“你这背弃君父、投效逆贼的无耻之徒!有何颜面在此饶舌?!”
“我梁思泰深受国恩,读圣贤书,明忠孝节义,岂能与尔等祸乱天下的国贼为伍?!”
梁思泰的声音愈发激昂,充满了鄙夷:
“尔等武夫,世受皇禄,不思报效朝廷,戡乱御侮,反倒贪生怕死,屈膝事贼!”
“还有脸提‘非臣子之过’?”
“天下崩坏至此,正是因有你等首鼠两端、毫无廉耻的叛将逆臣!”
他越喊越激动,几乎是在嘶吼,
“开城投降?休想!”
“本官身为大明知府,守土有责,城破唯有一死而已!”
“我就是将这贵阳城付诸一炬,将粮秣库藏尽数焚毁,也绝不会留给你们这些乱臣贼子半分好处!”
梁思泰极尽贬损之能事,将马科斥为国之蠹贼,毫无礼仪廉耻之心。
可听着城上传来的骂声,马科只觉得如同清风拂面,不痛不痒。
他今天立下先登之功,而且还阵斩了明廷总兵,无论如何都不是他梁思泰三言两语能打动的。
马科丝毫不以为意,反而举着喇叭继续喊道:
“姓梁的,你口口声声忠君守节,说得倒轻巧,你可曾想过贵阳的百姓?”
“十多年前奢安之乱,贵阳被围十月,城中析骨而炊,易子而食。”
“四十万军民饿死殆尽,何其惨烈!”
“你今日冥顽不灵,难道还要拉着满城百姓陪葬?”
马科的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极具穿透力。
城头上许多守军和协防的百姓闻言,无不色变,纷纷想起了天启年间那场惨剧,悲戚和惶恐之色溢于言表。
“我马科在此,以项上人头担保!”
“只要尔等开城投降,汉王大军绝不屠城!”
“不戮降卒!不伤百姓!不掠财物!必定秋毫无犯!保全阖城性命!”
“梁知府,切勿以一己之私,累及全城百姓遭殃啊!”
“开门献城,才是真正的大仁大义!”
马科这番话喊话,句句直击人心。
尤其是对奢安之乱惨状的回忆,更是击垮了大多数军民的抵抗意志。
眼下外城已破,要是继续顽抗,除了玉石俱焚、重演悲剧外,毫无意义。
可梁思泰对此却充耳不闻,也懒得再浪费口舌。
他冷哼一声,挥袖转身:
“哼!叛逆之辈,死不足惜!”
梁思泰脚步匆匆,一边推下城楼一边朝着左右吩咐道:
“去!仔细检查城防器械!”
“再召集一批丁壮乡勇上城,务必给我守住城池!”
可他话还没说完多久,便察觉到了气氛不对。
周围一片死寂,没有人应声,也没有人动身。
梁思泰猛地抬头四顾,只见周围的军民,无论是士兵、衙役还是青壮,正用一种复杂的眼神盯着他。
柴火燃烧的噼啪声中,众人沉默的挪着步子,向他缓缓逼近。
梁思泰见状,不由得后退了两步,色厉内荏地大喝道:
“你……你们想干什么?!”
“没听到本府的交代吗?!快去守城!”
此时,人群中突然响起一个声音,不知道来自何人,却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府台,现在守城,除了让大伙白白送死,还有什么用?”
“您莫非真要用咱们的性命,来成全自己清流忠臣的身后名?!”
梁思泰又惊又怒,颤抖着手指向人群:
“谁?!是谁在妖言惑众?!”
“给本府站出来.”
可他话还没说完,周围的军民们便一拥而上,将他五花大绑地捆了起来。
……
马科在城下等了许久,仍然不见回话。
他还以为劝降失败,十分失望地叹了口气,准备打马回营。
可就在此时,只听黑黢黢的城门洞内,突然发出了一阵轰鸣。
马科连忙带着亲卫上前一探究竟,只见原本紧闭的城门,缓缓从里面打开了一条缝隙!
紧接着,星星点点的火把从门洞中亮起,为首的军民押着被捆绑得动弹不得的梁思泰,涌了出来。
“我等愿降!”
“军爷手下留情!”
马科见状,大喜过望。
他立刻朝着身旁的亲卫吩咐道:
“快!”
“赶紧去禀报邵总镇!内城已降!”
至此,历经三个月多的围攻,这座西南坚城终于易手。
汉军取得了最关键的一场胜利。
而马科也凭借先登破城、阵斩敌将、劝降守军等功劳,如愿以偿地从一名降将,转变为定鼎贵阳的最大功臣。
也算是奠定了自己,在新朝当中的坚实地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