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彦的巡视日程终于排到了箬溪村。他对这个最早提出垦殖安民之策、并且能在溃兵和流民中维持秩序的村子颇感兴趣。在田修文的陪同下,他带着几名衙役,骑马来到了箬溪村村口。
村里的景象果然与其他地方不同。虽然也显破败,但房屋修缮得相对整齐,村道打扫得干净,不见遍地污秽。村口设有岗哨,几个青壮拿着削尖的竹竿警惕地值守,见到田修文才放松下来。
里正早已得到消息,慌忙迎了出来,恭敬地将韩彦一行请入村中。林四勇也闻讯赶来,双方见礼。
韩彦目光扫过林四勇,见他虽一身儒衫却带着几分乡土的干练,言谈举止从容有度,心中便先有了几分好感:“这位便是林秀才?垦殖安民之策,源自贵村,惠及全县,本官佩服。”
林四勇拱手谦逊道:“县尉大人谬赞了,不过是乡野之人无奈之下的拙见,幸得县尊大人和韩县尉不弃,方能施行。大人请。”
韩彦在村里边走边看,询问垦殖流民的安置情况、地租执行有无纠纷、治安如何等等。
林四勇和里正一一作答,条理清晰,情况明显比其他村好上许多。当谈到如何预防流民因冬季严寒和可能的疫病时,林四勇提到:
“幸得小侄女略通草药,带着村妇熬制些防寒防疫的汤药,分发给村民和新来的佃户,倒也起到些效果,入冬以来尚无人因病亡故。”
正说话间,路过村中一片空地,只见那里支着几口大锅,热气腾腾,几个妇人正在忙碌。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粗布衣裙、约莫十二、三岁的少女,正垫着脚,拿着一个大木勺在锅里搅拌着什么,还不时低头看看灶火,小脸被热气熏得红扑扑的。
她一边搅拌,一边对旁边的妇人吩咐:“李婶,这锅差不多了,火可以小些。王嫂,那边晾着的药渣别扔,晒干了还能用来熏屋子防虫。”
田修文见状,笑着对韩彦说:“大人,那就是下官跟您提过的,林秀才的侄女,也是我外甥女,岁安丫头。”
韩彦闻言,停下脚步,颇有兴趣地望过去。他本以为懂医术的至少是个婆子或中年妇人,没想到竟是个如此年幼的小姑娘,而且指挥起妇人们来竟也有条不紊。
这时,林岁安似乎觉得锅里的药汤熬好了,熄了火,准备将药汤舀到旁边的木桶里晾凉,她刚把药汤都舀进桶里,正准备提起。
却见韩彦已经自然地走上前去,伸手抓住了木桶的另一边提手:“我来吧。”
突然有个人过来林岁安还被吓了一跳,抬头看见一个眉目清朗的陌生年轻人正帮她提着桶。
她愣了一下,也没多想,只觉得有人帮忙正好,便点点头:“哦,好,谢谢。放那边屋檐下阴凉地就行,别让落灰。”
她的反应极其自然,没有寻常村姑见到陌生人的畏缩和惊慌,仿佛对方只是个顺手帮忙的村里青壮。
韩彦倒是被这过于直白的反应弄得微微一怔,随即觉得有趣,依言将桶提过去放下,目光扫过桶内深褐色的药汤,闻到一股混合的草药气味。
林岁安拿出一个干净的碗,舀了点药汤,先是凑近闻了闻,又小心地尝了尝温度,点点头,这才转向韩彦,好奇地打量了他一眼,问道:“你是官差?”她看到了一旁的四叔和大舅,应该是官府的人。
田修文连忙介绍:"岁安,这位是新任县尉韩大人。"
林四勇也道:"岁安,不可无礼。"
“县尉?”林岁安眨了眨眼,她脱口而出:“这么年轻的县尉?真厉害!”说完觉得有点不对劲,又补充了一句,“我是说,看着就很……靠谱。"”她努力找了个觉得合适的词。
她对县尉这个官职有点没啥好印象,兰姐儿当初就是给一个五十来岁的县尉当小妾的。这么年轻的一个县尉应该是有点背景的。
韩彦不禁失笑,他还是第一次遇到用这种语气跟他说话的人。他温和道:"算不上厉害,为朝廷、为百姓办差而已。听田班头和你四叔说,你懂医术?这些是……”
林岁安老实回答:“回大人,没正经学过。起初只是家里养猪,跟着书上的知识摸索着学了点皮毛,后来猪病了自个儿琢磨,再后来村里人有个头疼脑热、磕碰外伤,找不到郎中,也就壮着胆子试着给看看,慢慢就会了些。”她完全没觉得从兽医到人医有什么问题,说得非常自然。
韩彦:“……”他一时竟不知该如何接话。从猪病到人病?这跨度着实有些……清奇。但他看女孩眼神坦荡,毫无虚言之色,且刚才手法确实专业,便也信了七八分,只觉得这姑娘甚是奇特。
韩彦点点头,赞道:“小小年纪,便懂得济世救人,心系乡邻,很是难得。”他这话是发自真心,在这乱世,有一技之长并能惠及他人,确实可贵。
林岁安却摇摇头:“没啥难得的,就是看到了,正好会,就做呗。天冷了,人挤着住容易生病,生病了就没力气干活,还会传染,到时候更麻烦。提前预防,大家都省事。”她言语朴素,却直指核心,她的善举背后有着非常务实的考量,是为了维持村子这个集体能够正常运转。
“防患于未然,乃是上策。你能想到此节,并付诸行动,已非常人所能及。”韩彦赞道,这次带着更深的欣赏。
林岁安被他认真的夸奖弄得有点不好意思,笑了笑:“就是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大人你们忙正事要紧,我这里还得把药分下去。”
她说着,便转身去安排妇人们将晾好的药汤分发给陆续过来的村民和那些安顿下来的流民佃户了,神情专注,仿佛分发汤药才是此刻最重要的事。她真不喜欢跟这些当官的多说话,这些人都精得很,少说少错,这些应对的事交给四叔跟大舅就行。
韩彦看着她忙碌却沉稳的小小身影,心中惊异更甚。这姑娘,和他见过的所有女子都不同,没有矫揉造作,没有畏惧权贵,心思纯粹透亮,做事踏实直接,偏偏又有着不符年龄的见识和执行力。她那句"预防,大家都省事",朴素却充满智慧。
"林秀才,你这侄女,颇不寻常。"韩彦对林四勇笑道,目光仍追随着那个忙碌的身影。
林四勇苦笑一下:“乡野丫头,不懂规矩,让大人见笑了。只是心思纯善,于这些实务上确有些天赋。”
“非是小事,亦非小聪明。”韩彦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于细微处见真章,于平凡中显格局。”他不再多言,继续之前的巡查。
村里的景象果然与其他地方不同。虽然也显破败,但房屋修缮得相对整齐,村道打扫得干净,不见遍地污秽。村口设有岗哨,几个青壮拿着削尖的竹竿警惕地值守,见到田修文才放松下来。
里正早已得到消息,慌忙迎了出来,恭敬地将韩彦一行请入村中。林四勇也闻讯赶来,双方见礼。
韩彦目光扫过林四勇,见他虽一身儒衫却带着几分乡土的干练,言谈举止从容有度,心中便先有了几分好感:“这位便是林秀才?垦殖安民之策,源自贵村,惠及全县,本官佩服。”
林四勇拱手谦逊道:“县尉大人谬赞了,不过是乡野之人无奈之下的拙见,幸得县尊大人和韩县尉不弃,方能施行。大人请。”
韩彦在村里边走边看,询问垦殖流民的安置情况、地租执行有无纠纷、治安如何等等。
林四勇和里正一一作答,条理清晰,情况明显比其他村好上许多。当谈到如何预防流民因冬季严寒和可能的疫病时,林四勇提到:
“幸得小侄女略通草药,带着村妇熬制些防寒防疫的汤药,分发给村民和新来的佃户,倒也起到些效果,入冬以来尚无人因病亡故。”
正说话间,路过村中一片空地,只见那里支着几口大锅,热气腾腾,几个妇人正在忙碌。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粗布衣裙、约莫十二、三岁的少女,正垫着脚,拿着一个大木勺在锅里搅拌着什么,还不时低头看看灶火,小脸被热气熏得红扑扑的。
她一边搅拌,一边对旁边的妇人吩咐:“李婶,这锅差不多了,火可以小些。王嫂,那边晾着的药渣别扔,晒干了还能用来熏屋子防虫。”
田修文见状,笑着对韩彦说:“大人,那就是下官跟您提过的,林秀才的侄女,也是我外甥女,岁安丫头。”
韩彦闻言,停下脚步,颇有兴趣地望过去。他本以为懂医术的至少是个婆子或中年妇人,没想到竟是个如此年幼的小姑娘,而且指挥起妇人们来竟也有条不紊。
这时,林岁安似乎觉得锅里的药汤熬好了,熄了火,准备将药汤舀到旁边的木桶里晾凉,她刚把药汤都舀进桶里,正准备提起。
却见韩彦已经自然地走上前去,伸手抓住了木桶的另一边提手:“我来吧。”
突然有个人过来林岁安还被吓了一跳,抬头看见一个眉目清朗的陌生年轻人正帮她提着桶。
她愣了一下,也没多想,只觉得有人帮忙正好,便点点头:“哦,好,谢谢。放那边屋檐下阴凉地就行,别让落灰。”
她的反应极其自然,没有寻常村姑见到陌生人的畏缩和惊慌,仿佛对方只是个顺手帮忙的村里青壮。
韩彦倒是被这过于直白的反应弄得微微一怔,随即觉得有趣,依言将桶提过去放下,目光扫过桶内深褐色的药汤,闻到一股混合的草药气味。
林岁安拿出一个干净的碗,舀了点药汤,先是凑近闻了闻,又小心地尝了尝温度,点点头,这才转向韩彦,好奇地打量了他一眼,问道:“你是官差?”她看到了一旁的四叔和大舅,应该是官府的人。
田修文连忙介绍:"岁安,这位是新任县尉韩大人。"
林四勇也道:"岁安,不可无礼。"
“县尉?”林岁安眨了眨眼,她脱口而出:“这么年轻的县尉?真厉害!”说完觉得有点不对劲,又补充了一句,“我是说,看着就很……靠谱。"”她努力找了个觉得合适的词。
她对县尉这个官职有点没啥好印象,兰姐儿当初就是给一个五十来岁的县尉当小妾的。这么年轻的一个县尉应该是有点背景的。
韩彦不禁失笑,他还是第一次遇到用这种语气跟他说话的人。他温和道:"算不上厉害,为朝廷、为百姓办差而已。听田班头和你四叔说,你懂医术?这些是……”
林岁安老实回答:“回大人,没正经学过。起初只是家里养猪,跟着书上的知识摸索着学了点皮毛,后来猪病了自个儿琢磨,再后来村里人有个头疼脑热、磕碰外伤,找不到郎中,也就壮着胆子试着给看看,慢慢就会了些。”她完全没觉得从兽医到人医有什么问题,说得非常自然。
韩彦:“……”他一时竟不知该如何接话。从猪病到人病?这跨度着实有些……清奇。但他看女孩眼神坦荡,毫无虚言之色,且刚才手法确实专业,便也信了七八分,只觉得这姑娘甚是奇特。
韩彦点点头,赞道:“小小年纪,便懂得济世救人,心系乡邻,很是难得。”他这话是发自真心,在这乱世,有一技之长并能惠及他人,确实可贵。
林岁安却摇摇头:“没啥难得的,就是看到了,正好会,就做呗。天冷了,人挤着住容易生病,生病了就没力气干活,还会传染,到时候更麻烦。提前预防,大家都省事。”她言语朴素,却直指核心,她的善举背后有着非常务实的考量,是为了维持村子这个集体能够正常运转。
“防患于未然,乃是上策。你能想到此节,并付诸行动,已非常人所能及。”韩彦赞道,这次带着更深的欣赏。
林岁安被他认真的夸奖弄得有点不好意思,笑了笑:“就是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大人你们忙正事要紧,我这里还得把药分下去。”
她说着,便转身去安排妇人们将晾好的药汤分发给陆续过来的村民和那些安顿下来的流民佃户了,神情专注,仿佛分发汤药才是此刻最重要的事。她真不喜欢跟这些当官的多说话,这些人都精得很,少说少错,这些应对的事交给四叔跟大舅就行。
韩彦看着她忙碌却沉稳的小小身影,心中惊异更甚。这姑娘,和他见过的所有女子都不同,没有矫揉造作,没有畏惧权贵,心思纯粹透亮,做事踏实直接,偏偏又有着不符年龄的见识和执行力。她那句"预防,大家都省事",朴素却充满智慧。
"林秀才,你这侄女,颇不寻常。"韩彦对林四勇笑道,目光仍追随着那个忙碌的身影。
林四勇苦笑一下:“乡野丫头,不懂规矩,让大人见笑了。只是心思纯善,于这些实务上确有些天赋。”
“非是小事,亦非小聪明。”韩彦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于细微处见真章,于平凡中显格局。”他不再多言,继续之前的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