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不可,长此以往,陛下威严有失呐,陛下有给臣子判罚之特权呐。”

  百官赶忙劝阻,谁敢阻止,阻止就是凌驾皇帝之上,不让皇帝尽义。

  谁又不想要一个护臣子的皇帝呢,谁阻止,得罪的人可就多了。

  而且其他玄武门功臣,与尉迟敬德都是过命的交情,得罪不起啊。

  叶尘饶有兴趣地看着,后世人都说李世民是个爱哭鬼。

  但李世民每次哭,都是为了护臣子,一是笼络人心,二确实也是个真性情。

  李世民确确实实没杀功臣,足以证明不是演的。

  “陛下,吴国公与臣争吵,非是居功自傲,乃是私怨。”

  “这事主要是臣之过,当初吴国公被诬陷入狱,臣在狱中羞辱过吴国公。”

  “如今吴国公羞辱回来,无可厚非。”

  韦挺也是个会来事的,今天尉迟敬德完蛋,他铁定也得完蛋。

  当初他也是支持李建成的,玄武门之变没发生前,陛下各种偏袒李建成,把秦王左膀右臂都贬离长安。

  谁能想到李建成还能输了啊。

  说成私冤,那罪名一下子就降低非常多。

  “既是私怨,那不如趁现在互相道个歉,把恩怨化解了吧。”

  房玄龄赶忙给台阶下。

  “如今你们两个都互相羞辱过对方,恩怨到此为止,可好?”

  李世民顺杆下。

  “好。”

  两人赶忙互相作揖,让此事结束。

  “不管怎么说,尉迟敬德终是扰乱朝堂,为什么敢扰乱朝堂,还是因为恃宠而骄,居功自傲,仗着陛下宠幸,心无敬畏。”

  “不惩处,以后恐怕还得犯更大的错误。”

  叶尘突然开口。

  百官都懵了,万万没想到不让尉迟敬德就此揭过的,竟然会是叶尘。

  “陛下讲义气,呵护臣子当然好,但不惩处,怎能让臣子铭记教训?”

  “今日捅出这么大的篓子,不痛不痒的揭过,如此包庇,只会让吴国公更加恃宠而骄,更加大胆,这是在害吴国公。”

  叶尘有理有据道。

  “陛下,臣以为楚国公说得对,如同教育孩子,孩子贪玩不愿意读书,一昧偏宠,只会让孩子更加有恃无恐,不愿意读书。”

  “惩罚吴国公,才是真正为了吴国公好,让吴国公铭记教训,心存敬畏,这才是重点。”

  “臣子不再犯错,君臣和睦,同富贵,共白头,才是真正的有情有义。”

  “今日包庇,明日也包庇,这会害了吴国公,让吴国公走入深渊。”

  魏征持笏板附和。

  “陛下,吴国公和魏征说得对,请陛下严惩,让臣铭记此番教训。”

  尉迟敬德悔过的诚意很足,差点让李道宗瞎眼,自责得快无法呼吸。

  “那诸卿觉得该如何惩罚吴国公?”

  李世民把球抛给百官。

  “要说冤,肯定任城郡王最冤呐,任城郡王至诚至信,谓之君子也。”

  “韦挺嘲讽吴国公在前,也有错,任城郡王是为韦挺说话而无辜被打,从道义来说,韦挺也该去照顾任城郡王。”

  “不如让吴国公和韦挺一起去照顾任城郡王。”

  权万纪提议。

  “嗯,有道理。”

  李世民点点头。

  “臣愿往。”

  尉迟敬德和韦挺没有丝毫犹豫,这样他们心里还能好受点。

  要是别人,他们不会如此自责。

  正如权万纪所说,李道宗是个至诚至信的君子啊,道德楷模。

  “还不够,吴国公的主要问题是无敬畏之心,任城郡王痊愈后,当罚吴国公去商业坊执勤,劳动改造。”

  “打掉狂傲膨胀的臭毛病,与底层百姓的接触中,学会谦卑。”

  叶尘开口道。

  历史上,尉迟敬德最终在修仙问道中郁郁而终,他实不愿一代名将,再次凄凉落幕。

  “这会不会有点侮辱人了,有伤吴国公自尊?”

  房玄龄皱眉,这有点狠了。

  “什么叫侮辱?与百姓相处,叫做侮辱?百姓不是人还是官员不是人?”

  “那难道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工作?百姓能做,官员怎么就不能做了?”

  “劳动是最光荣的,人人都不劳动,国家何存?如果觉得正经劳动伤自尊,那才是思想出问题了。”

  “房大人啊房大人,高高在上久了,似乎忘了脚下尘土可亲。”

  叶尘失望地摇摇头,房玄龄好权,初心已无。

  “说得好,天空的云彩固然美,脚下的尘土更亲。”

  魏征眸光一亮,以笏板击掌叫好。

  其他官员也都跟上。

  房玄龄深深叹息一声,站出来行礼道:“一语惊醒梦中人呐,我从一介布衣至今,如今却羞与百姓为伍,实在惭愧。”

  “陛下,臣请与吴国公一起受罚,找回初心。”

  李世民抬手鼓掌:“楚国公总是能说出令人发省之言,史官,这句话记下来,传阅各地官员。”

  “又有多少官员还记得自己的初心呢,今年春耕,各地官员,必须全部下地与百姓一起耕种。”

  “今年春耕,诸卿也随朕一起下地,好好感受脚下尘土之亲切,励百姓,也铭自身。”

  “陛下圣明。”百官皆拜。

  有时候真的不得不服叶尘,像是一个指路人,指引着大唐走向正确的路。

  算是背刺了尉迟敬德和房玄龄,却不让人讨厌。

  反而更让人敬重。

  “官与民亲,官为民,民为官,这才是真正的盛世,圣人所言天下大同,莫过于此。”

  李世民神采飞扬地大手一挥,他又何尝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尽管知道不可能实现,但总要试试。

  “好啦,说另一件正事,吐蕃如此急着跟大唐购买粮食,恐怕西原不安呐。”

  “王玄策,说说西原那边的情况。”

  李世民道。

  西原,就是后世说的西藏,隋朝之前称西原,隋朝时称羊同,国家名,那时候羊同强大。

  工部之前去高昌采矿,李世民派了鸿胪寺丞王玄策跟着去,从那边探听西原情况。

  “回陛下,隋朝时羊同做大,吐蕃几乎与大唐同时崛起,因为吐蕃崛起,羊同分裂成大羊同和小羊同,与吐蕃三足鼎立。”

  “吐蕃王囊日松赞吞并达波、娘波、苏毗等部落建国,不断扩张,重用这些部落贵族制衡旧贵族。”

  “如今吐蕃旧贵族不满,加上吐蕃不断扩张,威胁到大、小羊同,联合打压吐蕃,吐蕃现在内忧外患。”

  王玄策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