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在那边设日南、交趾二郡,交趾郡就是现在的林邑国和骠国,日南郡是现在的九真、日南两国。
拿回老祖宗打下的国土,很合理吧。
“陛下,这就封大将军,太容易了吧?”
武将们心里不平衡了。
“哈哈,以优待让南疆各部归心,这是最小的成本,虽同样是大将军,但对大唐的重要性,在朕心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为大唐谋,诸卿大度一次,可好?”
“算朕的请求,今晚朕在武德殿摆宴宴请诸卿。”
李世民笑着安抚。
“那陛下的面子肯定要给啊,就是我不能去打仗了,闲了许久,浑身难受。”
李艺识趣地把话接过来。
“哈哈,燕郡王莫急,西突厥这不来了吗?”
李世民很满意地大笑。
李艺的存在非常重要,与李孝恭一起制衡李靖。
而李绩、张士贵、侯君集、苏定方、张亮等人越来越成熟,一个比一个顶。
西域已是囊中之物,西原也跑不了,大唐的版图将会旷古绝今。
如此成就,总能掩盖他弑兄杀弟囚父的污点。
尽管他嘴上不认,但他登上了皇位,也永远活在愧疚中。
再选一万次,他也会毫不犹豫弄死李元吉。
囚父他也并无多少愧疚,因为父亲一次也没偏心过他。
但对于大哥,那是他永远的遗憾。
他们是兄弟,也是棋逢对手的知己。
如果他们一家没有起兵,他们会是最好的兄弟。
幼时大哥的呵护,时常萦绕脑海。
以至他不敢去看大嫂和两个侄女一眼,只能多赐些财物,让三人日子好过一些。
就在这时,禁军统领安元寿鼻青脸肿地进来禀报。
“你这是怎么了?”李世民脸上笑容一僵。
禁军代表着皇帝的颜面,禁军统领被人打成这样,等于打他的脸啊。
“没事,许久不见郯国公,切磋了一下。”
“郯国公说他嫂子去世了,来向陛下求个封号,现在在朱雀门外等着。”
安元寿道。
“哈,是罗士约那小子啊,让他进来。”
李世民顿时重新露出笑容。
罗士约,郯国公罗士信之弟,622年,罗士信讨伐刘黑闼战死,追封郯国公,无嗣,由其弟罗士约袭之。
那一年罗士约十岁,安元寿那时候也是个小屁孩,两人争强好胜,谁也不服谁。
“额,罗士约说他要挑战胡国公。”安元寿尴尬道。
“哈哈,有趣,不出意外的话,大唐又要多一猛将也。”
“当初罗士信二十岁挑战胡国公,棋差一着,罗士信说过,其弟练武资质更甚。”
“罗家将门之家,兄弟二人祖父,陈朝无双猛将罗奎,每每会武必夺魁,有天下第一之称。”
“后隋代陈朝,罗奎不愿效忠隋文帝,辞官隐居,罗士信当初若没战死,如今必是天下第一,恐怕胡国公和楚国公都不及。”
“罗士约这小子是想拿回家族荣耀啊。”
“胡国公,如何?”
李世民朗笑着看向秦琼。
要说少年将军,非罗士信莫属,比他还小一岁,初次见面,罗士信的勇猛让他记忆极其深刻。
甚至一度他羡慕过。
可惜天妒英才,中了刘黑闼的计,身陷重围,鏖战力竭而亡。
“小辈有此雄心,我自当奉陪。”
秦琼很是兴致高昂地活动起筋骨来,他同样对罗士信记忆深刻,差点输给一个小辈。
“好,摆驾朱雀门。”
李世民一挥衣袖,带头走出去。
来到朱雀门城头上,只见一素衣少年,身材高大,英姿勃发,一根寒铁盘龙棍扛在后脖颈上。
双手带着几分懒散地搭在盘龙棍上,胳膊上系着一块孝布,等在下面。
大概是因为罗士约和安元寿切磋的缘故,引来不少百姓围观。
“郯国公,好久不见。”李世民笑着打招呼。
“多年不见,陛下风采更盛。”罗士约仰头笑看向李世民。
然后,突然对着李世民一跪:“陛下,两年前家嫂随兄长而去,士约守孝两年,今特来向陛下为家嫂求一封号以尽孝。”
“士约愿放弃国公之位,父母早逝,兄长去世时,我才十岁,家嫂把我带大,长嫂如母,求陛下成全我一片孝心。”
历来孝最是动人。
“求陛下成全。”
围观百姓都帮罗士约求情。
“士约快快请起,你嫂子贤良淑德,忠贞不渝,乃天下女子之表率,合该上封号,贤名传天下。”
“郯国公之位乃你兄长征战四方挣来,朕岂有收回之理。”
李世民直接下去把罗士约扶起来。
罗士约洒脱一笑:“陛下也说了,那是我兄长挣来的,如今兄嫂皆离世,我已长大,那是兄长的荣耀,该随兄长长眠。”
“我要我会自己挣属于自己的荣耀,这是我们罗家人的骄傲,求陛下成全。”
这份骄傲和少年郎的意气风发,怎能不动人呢。
百姓看向罗士约的目光都升起浓浓敬佩。
包括城头上的官员,叶尘亦动容,这份豪情,他自叹不如。
因为早逝的缘故,史书上对于罗士信的记载很少,也没提过罗士信的亲人。
罗士约也是这时代的气运之子啊,练武资质绝顶,阳刚俊朗,豪情万丈,孝顺,有个名将兄长。
“好,朕相信你的能力,也对你充满期待。”
“玄龄,拟制,册封郯国公夫人周氏为二品诰命国公夫人,周氏贤良淑德,忠贞不渝,当为天下女子之表率。”
李世民拍拍罗士约肩膀,朗声下旨。
“谢陛下圣恩。”
罗士约再一拜,然后意气风发地仰头看向城头上的秦琼:“胡国公,当初我兄长一招之差输给你,今天我继承兄长之志,再次挑战你。”
“我们祖父曾勇冠天下,公认天下第一,今天,我就要拿回属于罗家的荣耀。”
城头上,秦琼朗声大笑:“哈哈,好,老夫佩服你的豪气,与你一战。”
“你兄长二十岁时挑战我,只输一招,他若活到现在,我绝非他对手。”
正好这时秦怀安也赶回家拿来秦琼的双锏,秦琼走出玄武门接过双锏。
秦琼惯用双锏,但在战场上讲究一寸长一寸强,该用长槊。
就像叶尘惯用倚天剑,但到了战场上,倚天剑再锋利也没用,砍不到人啊。
拿回老祖宗打下的国土,很合理吧。
“陛下,这就封大将军,太容易了吧?”
武将们心里不平衡了。
“哈哈,以优待让南疆各部归心,这是最小的成本,虽同样是大将军,但对大唐的重要性,在朕心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为大唐谋,诸卿大度一次,可好?”
“算朕的请求,今晚朕在武德殿摆宴宴请诸卿。”
李世民笑着安抚。
“那陛下的面子肯定要给啊,就是我不能去打仗了,闲了许久,浑身难受。”
李艺识趣地把话接过来。
“哈哈,燕郡王莫急,西突厥这不来了吗?”
李世民很满意地大笑。
李艺的存在非常重要,与李孝恭一起制衡李靖。
而李绩、张士贵、侯君集、苏定方、张亮等人越来越成熟,一个比一个顶。
西域已是囊中之物,西原也跑不了,大唐的版图将会旷古绝今。
如此成就,总能掩盖他弑兄杀弟囚父的污点。
尽管他嘴上不认,但他登上了皇位,也永远活在愧疚中。
再选一万次,他也会毫不犹豫弄死李元吉。
囚父他也并无多少愧疚,因为父亲一次也没偏心过他。
但对于大哥,那是他永远的遗憾。
他们是兄弟,也是棋逢对手的知己。
如果他们一家没有起兵,他们会是最好的兄弟。
幼时大哥的呵护,时常萦绕脑海。
以至他不敢去看大嫂和两个侄女一眼,只能多赐些财物,让三人日子好过一些。
就在这时,禁军统领安元寿鼻青脸肿地进来禀报。
“你这是怎么了?”李世民脸上笑容一僵。
禁军代表着皇帝的颜面,禁军统领被人打成这样,等于打他的脸啊。
“没事,许久不见郯国公,切磋了一下。”
“郯国公说他嫂子去世了,来向陛下求个封号,现在在朱雀门外等着。”
安元寿道。
“哈,是罗士约那小子啊,让他进来。”
李世民顿时重新露出笑容。
罗士约,郯国公罗士信之弟,622年,罗士信讨伐刘黑闼战死,追封郯国公,无嗣,由其弟罗士约袭之。
那一年罗士约十岁,安元寿那时候也是个小屁孩,两人争强好胜,谁也不服谁。
“额,罗士约说他要挑战胡国公。”安元寿尴尬道。
“哈哈,有趣,不出意外的话,大唐又要多一猛将也。”
“当初罗士信二十岁挑战胡国公,棋差一着,罗士信说过,其弟练武资质更甚。”
“罗家将门之家,兄弟二人祖父,陈朝无双猛将罗奎,每每会武必夺魁,有天下第一之称。”
“后隋代陈朝,罗奎不愿效忠隋文帝,辞官隐居,罗士信当初若没战死,如今必是天下第一,恐怕胡国公和楚国公都不及。”
“罗士约这小子是想拿回家族荣耀啊。”
“胡国公,如何?”
李世民朗笑着看向秦琼。
要说少年将军,非罗士信莫属,比他还小一岁,初次见面,罗士信的勇猛让他记忆极其深刻。
甚至一度他羡慕过。
可惜天妒英才,中了刘黑闼的计,身陷重围,鏖战力竭而亡。
“小辈有此雄心,我自当奉陪。”
秦琼很是兴致高昂地活动起筋骨来,他同样对罗士信记忆深刻,差点输给一个小辈。
“好,摆驾朱雀门。”
李世民一挥衣袖,带头走出去。
来到朱雀门城头上,只见一素衣少年,身材高大,英姿勃发,一根寒铁盘龙棍扛在后脖颈上。
双手带着几分懒散地搭在盘龙棍上,胳膊上系着一块孝布,等在下面。
大概是因为罗士约和安元寿切磋的缘故,引来不少百姓围观。
“郯国公,好久不见。”李世民笑着打招呼。
“多年不见,陛下风采更盛。”罗士约仰头笑看向李世民。
然后,突然对着李世民一跪:“陛下,两年前家嫂随兄长而去,士约守孝两年,今特来向陛下为家嫂求一封号以尽孝。”
“士约愿放弃国公之位,父母早逝,兄长去世时,我才十岁,家嫂把我带大,长嫂如母,求陛下成全我一片孝心。”
历来孝最是动人。
“求陛下成全。”
围观百姓都帮罗士约求情。
“士约快快请起,你嫂子贤良淑德,忠贞不渝,乃天下女子之表率,合该上封号,贤名传天下。”
“郯国公之位乃你兄长征战四方挣来,朕岂有收回之理。”
李世民直接下去把罗士约扶起来。
罗士约洒脱一笑:“陛下也说了,那是我兄长挣来的,如今兄嫂皆离世,我已长大,那是兄长的荣耀,该随兄长长眠。”
“我要我会自己挣属于自己的荣耀,这是我们罗家人的骄傲,求陛下成全。”
这份骄傲和少年郎的意气风发,怎能不动人呢。
百姓看向罗士约的目光都升起浓浓敬佩。
包括城头上的官员,叶尘亦动容,这份豪情,他自叹不如。
因为早逝的缘故,史书上对于罗士信的记载很少,也没提过罗士信的亲人。
罗士约也是这时代的气运之子啊,练武资质绝顶,阳刚俊朗,豪情万丈,孝顺,有个名将兄长。
“好,朕相信你的能力,也对你充满期待。”
“玄龄,拟制,册封郯国公夫人周氏为二品诰命国公夫人,周氏贤良淑德,忠贞不渝,当为天下女子之表率。”
李世民拍拍罗士约肩膀,朗声下旨。
“谢陛下圣恩。”
罗士约再一拜,然后意气风发地仰头看向城头上的秦琼:“胡国公,当初我兄长一招之差输给你,今天我继承兄长之志,再次挑战你。”
“我们祖父曾勇冠天下,公认天下第一,今天,我就要拿回属于罗家的荣耀。”
城头上,秦琼朗声大笑:“哈哈,好,老夫佩服你的豪气,与你一战。”
“你兄长二十岁时挑战我,只输一招,他若活到现在,我绝非他对手。”
正好这时秦怀安也赶回家拿来秦琼的双锏,秦琼走出玄武门接过双锏。
秦琼惯用双锏,但在战场上讲究一寸长一寸强,该用长槊。
就像叶尘惯用倚天剑,但到了战场上,倚天剑再锋利也没用,砍不到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