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尘天天往弘文馆跑,与阎立本探讨作画。
至十一月,旷世巨作《黄沙百战穿金甲图》完成。
叶尘用素描画出当时的场景,阎立本再用古画法画,叶尘进行细节描绘。
重要人物,如太子、薛万彻、李孝恭等人,描绘得更加立体。
整幅画宽三米,长达十米。
这一日,画作在太极殿上打开,大漠厮杀的壮烈,唐军的英勇,肃杀感扑面而来。
百官围着参观,津津有味地探讨。
“看给薛万彻牛的。”
武将们则酸了。
画中,薛万彻胯下白马,手持长枪,红披风猎猎作响,带唐军铁骑打穿西突厥军,尽显无敌之姿。
很不爽,当时换他们任何一个人去也能做到。
“陛下,臣有一个谏议,立一阁,把大唐功臣们画下来。”
“比如文官,正面画像,背面由陛下亲笔题写功绩;武将画下为国征战的英武之姿,背面由陛下亲笔题写战功。”
“人的生命有限,然风骨与英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永垂,入阁乃陛下和天下的肯定,莫大之荣耀,千秋传颂。”
阎立本谏议道。
“好,赞。”
“附议。”
“附议。”
“……”
百官没有丝毫犹豫。
“陛下。”魏征站出来。
百官齐刷刷瞪过去,魏喷子,今天你要敢反对,我们**。
“陛下,臣以为这个谏议很好,千秋之后,仿佛陛下还带领诸位功臣守护大唐。”
“如此虽耗国力,然对大唐的影响和意义更大。”
魏征都感觉后背发凉。
百官眼神变得柔和下来,算你会说人话。
“朕也这么觉得,那么此阁取何名为妙?”李世民心情不错地点点头,魏征总算说了句他爱听的。
百官齐刷刷看向叶尘,取名字,叶尘擅长啊。
“不如叫凌烟阁吧,逝者如烟,缥缈于大唐上空,以风骨和英气继续守护着大唐。”叶尘笑道。
这个简单,把历史上的凌烟阁提前整出场。
“好,雅而有寓,就叫这个名字。”李世民一听就非常喜欢。
“太仆寺把新官袍各做出来一件样品,大家试试看。”
“三品及以上紫色,配金玉带,四品深红色,配金带,五品浅红色,配金带……”
“文官绣禽鸟,武将绣猛兽。”
李世民给介绍,让随朝太监去把样品拿来。
如今大唐的官袍,很简单,文官穿红,武将穿青,五品以上深色,五品以下浅色,很粗糙。
三品的官袍,是深紫色的,对应一品和二品,三品是浅紫色。
如今三品之上就是闲官,主要是荣誉,就叶尘一个,当然叶尘试穿了。
“这深紫色显得我很老啊。”
叶尘吐槽,还不如他现在穿的红色呢。
百官一乐,谁让你年轻的,谁让你偷懒非要当太子太师的。
一般这个官职,都是给功勋卓著,资历很深的老臣设的,人家太仆寺也不能就将就你一个人啊。
“我有一说一啊,五品的浅红色是最好看的。”
叶尘看上了马周试穿的五品官袍。
“你一个大男人要好看干什么,官袍要的是高雅和威严。”李世民无语地吐槽。
朝堂上其乐融融,正说着呢,下雪了,雪下得很大。
“瑞雪兆丰年呐,这是好事,明年的大唐必然风调雨顺。”
朝会也不开了,李世民带着百官出来赏雪。
正说着,漫天风雪中,一人身着红衣官袍走来。
“那好像是赈济司郎郑大人。”马周道。
“郑大人安置上百万受灾百姓,劳苦功高,功德无量,如今旱灾结束,瑞雪兆丰年,漫天风雪送郑大人,壮哉。”叶尘赞道。
“赞。”
百官纷纷鼓掌,还是叶尘会说啊。
就是被叶尘这么一说,还不好给郑元璹送伞了。
李世民带着百官目视着郑元璹一步步走来。
来到太极殿门前,郑元璹于风雪中一拜:“臣郑元璹送受灾百姓回家乡,领大军帮百姓修缮加固房屋,耕种田地播种麦种。”
“今受灾百姓皆已安置妥当,回京述职。”
“好,辛苦爱卿。”李世民上前扶起郑元璹,为郑元璹扫去身上雪花,解下自己的披衣为郑元璹披上。
“陛下,使不得。”郑元璹被狠狠感动到。
“卿为百姓,朕若让卿受寒,百姓可要骂朕了。”李世民笑着,拉着郑元璹进太极殿。
“文德侯为百万受灾百姓奔波,救民于水火,劳苦功高,功德无量,加封德国侯,吏部传旨,让受灾地区官府为德国公树碑立传。”
“受灾百姓当永记德国侯之功德。”
李世民下旨道。
“谢陛下。”
郑元璹感动得稀里哗啦,对于他们这些士族之人来说,并不缺物质上的,最稀罕的就是名。
树碑立传,百万百姓感之,此生足矣。
“恭贺德国侯。”
百官齐祝,郑元璹此番功劳确实大,没有人能否定。
便是叶尘常和郑元璹斗嘴,此时也是由衷祝贺。
这些士族官员呐,私心重,但干起事来能力又是真的强。
世上许多事啊,并不能以简单的对错判定。
“陛下,受灾百姓让臣带回来一些东西献给陛下。”郑元璹道。
正说着,禁军统领安元寿带着禁军来到太极殿外。
李世民出去一看,上百禁军各拿一把伞,在安元寿的带领下打开。
伞面上印有密密麻麻的手印,竟然全是万民伞。
“这都是受灾百姓心甘情愿所献,是他们最质朴也是最真挚的感谢,感情陛下爱惜他们,让他们活命。”郑元璹解释道。
一向桀骜的李二,此刻却沉默了,许久,转头看向叶尘:“楚国公,朕也有万民伞了。”
叶尘微笑着竖起大拇指,他明显看到李世民眼眶有些泛红。
李老二也是个感性的人呐,相比其他帝王多了份人性,要不然也不会困在玄武门走不出。
百官皆没有说话,默默鼓掌祝贺。
楚国公,朕也有万民伞了。
似骄傲,似攀比,又似在证明着什么。
叶尘在陛下心中的位置还在攀升啊。
“阎立本,把刚刚瑞雪相送德国侯的一幕画下来。”
“安元寿,把万民伞送到两仪殿保管好。”
“历代已经,从无皇帝获得万民伞,而朕,做到了。”
李世民站在太极殿门口,抬起双臂,享受着独属于他的成就与骄傲。
“瑞雪相送?”郑元璹有些不解。
崔义玄给解释了一下,郑元璹眸光都亮了起来,玩笑道:“我说怎么没人给我送把伞呢。”
说着,对着叶尘行了一礼。
说得真好,哪怕是叶尘故意坑他,他也认了。
至十一月,旷世巨作《黄沙百战穿金甲图》完成。
叶尘用素描画出当时的场景,阎立本再用古画法画,叶尘进行细节描绘。
重要人物,如太子、薛万彻、李孝恭等人,描绘得更加立体。
整幅画宽三米,长达十米。
这一日,画作在太极殿上打开,大漠厮杀的壮烈,唐军的英勇,肃杀感扑面而来。
百官围着参观,津津有味地探讨。
“看给薛万彻牛的。”
武将们则酸了。
画中,薛万彻胯下白马,手持长枪,红披风猎猎作响,带唐军铁骑打穿西突厥军,尽显无敌之姿。
很不爽,当时换他们任何一个人去也能做到。
“陛下,臣有一个谏议,立一阁,把大唐功臣们画下来。”
“比如文官,正面画像,背面由陛下亲笔题写功绩;武将画下为国征战的英武之姿,背面由陛下亲笔题写战功。”
“人的生命有限,然风骨与英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永垂,入阁乃陛下和天下的肯定,莫大之荣耀,千秋传颂。”
阎立本谏议道。
“好,赞。”
“附议。”
“附议。”
“……”
百官没有丝毫犹豫。
“陛下。”魏征站出来。
百官齐刷刷瞪过去,魏喷子,今天你要敢反对,我们**。
“陛下,臣以为这个谏议很好,千秋之后,仿佛陛下还带领诸位功臣守护大唐。”
“如此虽耗国力,然对大唐的影响和意义更大。”
魏征都感觉后背发凉。
百官眼神变得柔和下来,算你会说人话。
“朕也这么觉得,那么此阁取何名为妙?”李世民心情不错地点点头,魏征总算说了句他爱听的。
百官齐刷刷看向叶尘,取名字,叶尘擅长啊。
“不如叫凌烟阁吧,逝者如烟,缥缈于大唐上空,以风骨和英气继续守护着大唐。”叶尘笑道。
这个简单,把历史上的凌烟阁提前整出场。
“好,雅而有寓,就叫这个名字。”李世民一听就非常喜欢。
“太仆寺把新官袍各做出来一件样品,大家试试看。”
“三品及以上紫色,配金玉带,四品深红色,配金带,五品浅红色,配金带……”
“文官绣禽鸟,武将绣猛兽。”
李世民给介绍,让随朝太监去把样品拿来。
如今大唐的官袍,很简单,文官穿红,武将穿青,五品以上深色,五品以下浅色,很粗糙。
三品的官袍,是深紫色的,对应一品和二品,三品是浅紫色。
如今三品之上就是闲官,主要是荣誉,就叶尘一个,当然叶尘试穿了。
“这深紫色显得我很老啊。”
叶尘吐槽,还不如他现在穿的红色呢。
百官一乐,谁让你年轻的,谁让你偷懒非要当太子太师的。
一般这个官职,都是给功勋卓著,资历很深的老臣设的,人家太仆寺也不能就将就你一个人啊。
“我有一说一啊,五品的浅红色是最好看的。”
叶尘看上了马周试穿的五品官袍。
“你一个大男人要好看干什么,官袍要的是高雅和威严。”李世民无语地吐槽。
朝堂上其乐融融,正说着呢,下雪了,雪下得很大。
“瑞雪兆丰年呐,这是好事,明年的大唐必然风调雨顺。”
朝会也不开了,李世民带着百官出来赏雪。
正说着,漫天风雪中,一人身着红衣官袍走来。
“那好像是赈济司郎郑大人。”马周道。
“郑大人安置上百万受灾百姓,劳苦功高,功德无量,如今旱灾结束,瑞雪兆丰年,漫天风雪送郑大人,壮哉。”叶尘赞道。
“赞。”
百官纷纷鼓掌,还是叶尘会说啊。
就是被叶尘这么一说,还不好给郑元璹送伞了。
李世民带着百官目视着郑元璹一步步走来。
来到太极殿门前,郑元璹于风雪中一拜:“臣郑元璹送受灾百姓回家乡,领大军帮百姓修缮加固房屋,耕种田地播种麦种。”
“今受灾百姓皆已安置妥当,回京述职。”
“好,辛苦爱卿。”李世民上前扶起郑元璹,为郑元璹扫去身上雪花,解下自己的披衣为郑元璹披上。
“陛下,使不得。”郑元璹被狠狠感动到。
“卿为百姓,朕若让卿受寒,百姓可要骂朕了。”李世民笑着,拉着郑元璹进太极殿。
“文德侯为百万受灾百姓奔波,救民于水火,劳苦功高,功德无量,加封德国侯,吏部传旨,让受灾地区官府为德国公树碑立传。”
“受灾百姓当永记德国侯之功德。”
李世民下旨道。
“谢陛下。”
郑元璹感动得稀里哗啦,对于他们这些士族之人来说,并不缺物质上的,最稀罕的就是名。
树碑立传,百万百姓感之,此生足矣。
“恭贺德国侯。”
百官齐祝,郑元璹此番功劳确实大,没有人能否定。
便是叶尘常和郑元璹斗嘴,此时也是由衷祝贺。
这些士族官员呐,私心重,但干起事来能力又是真的强。
世上许多事啊,并不能以简单的对错判定。
“陛下,受灾百姓让臣带回来一些东西献给陛下。”郑元璹道。
正说着,禁军统领安元寿带着禁军来到太极殿外。
李世民出去一看,上百禁军各拿一把伞,在安元寿的带领下打开。
伞面上印有密密麻麻的手印,竟然全是万民伞。
“这都是受灾百姓心甘情愿所献,是他们最质朴也是最真挚的感谢,感情陛下爱惜他们,让他们活命。”郑元璹解释道。
一向桀骜的李二,此刻却沉默了,许久,转头看向叶尘:“楚国公,朕也有万民伞了。”
叶尘微笑着竖起大拇指,他明显看到李世民眼眶有些泛红。
李老二也是个感性的人呐,相比其他帝王多了份人性,要不然也不会困在玄武门走不出。
百官皆没有说话,默默鼓掌祝贺。
楚国公,朕也有万民伞了。
似骄傲,似攀比,又似在证明着什么。
叶尘在陛下心中的位置还在攀升啊。
“阎立本,把刚刚瑞雪相送德国侯的一幕画下来。”
“安元寿,把万民伞送到两仪殿保管好。”
“历代已经,从无皇帝获得万民伞,而朕,做到了。”
李世民站在太极殿门口,抬起双臂,享受着独属于他的成就与骄傲。
“瑞雪相送?”郑元璹有些不解。
崔义玄给解释了一下,郑元璹眸光都亮了起来,玩笑道:“我说怎么没人给我送把伞呢。”
说着,对着叶尘行了一礼。
说得真好,哪怕是叶尘故意坑他,他也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