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平,铁狮子胡同。
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的院内,枯枝在寒风中发出鬼魅般的哀嚎,如同为这座即将倾颓的权力殿堂,奏响了最后的挽歌。
作战会议室内,气氛比窗外的天气还要阴冷。
冈村宁次端坐在主位上,如同一尊枯槁的石像。
他面前的桌案上,没有作战地图,只有一份薄薄的粮食征集数据汇总。
他那双隐藏在厚厚镜片后的眼睛,浑浊,且空洞。
“综上所述。”
负责后勤的参谋军官声音稍显干涩,语调也微微发颤:“本季度,我方面军在华北占领区,实际征集之军粮,不足计划之三成。
多个地区的征粮部队,遭到敌军游击部队及地方武装的伏击,损失惨重,虽然国军主力部队依旧保持对峙态势,但在我占领区内八路军游击队活跃非常。”
报告,还在继续。
但冈村宁次,已经听不下去了。
一方面,是华北地区本就因持续的旱灾,导致粮食歉收。
而更致命的,是另一方面随着华北国军那势不可挡的攻势,大日本蝗军对广大乡村地区的控制力,已经降到了冰点。
如今,即便是派遣装备精良的正规军下乡强行征粮,也往往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非但抢不到多少粮食,反而自身难保。
“唉”
一声沉重的叹息,不知从谁的口中发出,却迅速在整个会议室内,引起了一片连锁反应。
唉声叹气,此起彼伏。
在坐的,都是大日本帝国陆军的中高级将领。
他们的胸前,挂满了象征着“荣耀”的勋章,可他们的脸上,却写满了无法掩饰的疲惫与绝望。
“司令官阁下!”
一名少壮派师团长,猛地站起身,脸上带着不甘的潮红:“我们在华北,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我听说,华南的第十一军,在阿南惟几将军的指挥下,至少还能在长沙外围,取得些许进展!”
他的话,像一块石头,投入了死寂的池塘,却只激起了一圈无力的涟漪。
冈村宁次缓缓地抬起头,用一种近乎怜悯的目光,看着他那位依旧抱有幻想的下属。
“近藤师团长,”
他的声音,沙哑得如同砂纸在摩擦:“就算我们,攻占了长沙,攻占了衡阳,甚至一路打到山城,将山城化为一片火海,又能如何呢?”
冈村宁次顿了顿,说出了那个让所有人都感到彻骨冰寒的现实:“常瑞元,是不可能投降的。。”
会议室内,再次陷入了死寂。
是啊,即便是占领了山城又能如何呢?
巴黎沦陷,法国投降,抵抗也未曾停止。
何况,中国人的抵抗意志比之法国人亦要坚定的多。
这场战争,早已打成了一场不死不休的烂仗。
情报部长喜多诚一在这时站起身,补充了一个更加令人绝望的消息。
“诸君,根据我们从大本营获得关于重庆**最新停战条件的情报”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他们,已经一改再改了。”
“原本,山城方面的底线是只要蝗军退回到‘九一八事变’之前的态势,他们便可以坐下来,与我们和谈,让我们体面的结束这场战争。”
“而现在。”
喜多诚一的声音,变得无比艰涩:“他们最新的条件,是帝国,必须退出整个中国,包括台湾,澎湖列岛,甚至是**半岛。”
“纳尼?!”
“八嘎呀路!!”
恢复七七事变之前的态势本就不可能。
在这帮日本军官眼里面如此过分的条件呢?
会议室内,瞬间炸开了锅!
“这根本不是和平协议,这是投降,是奇耻大辱!”
“我们大日本帝国,怎么可能接受如此屈辱的条件!”
狂热的咒骂声,此起彼伏。
但这一次,那狂热的背后,却透着一股色厉内荏的虚弱。
冈村宁次摆了摆手,压下了所有的喧哗。
很显然,主动想要和平的是他们,只是山城方面明显就没有谈判的意图。
他当然知道,这样的条件,大本营是绝不可能接受的。
可问题的关键在于——大本营也同样希望他们华北方面军能打得争气一些。
能在战场上,为帝国,扳回哪怕一丁点的谈判筹码!
但,谁能拿得出来?
谁,还有那个计划,那个勇气,去和对面这些真正在百战过程之中逐步历练成型的精锐部队,再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决战?
没有。
一个都没有。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第六十二师团师团长本乡义夫犹豫再三,还是站了起来。
他的脸上,带着深深的忧虑:“司令官阁下,我必须向您汇报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
“我师团下辖的基层军官,近期的思想状况颇为堪忧。”
“在经历了邯郸的惨败,以及后续一系列的拉锯战后,不少年轻的尉官、佐官,都已经陷入了深深的迷茫状态。”
本乡义夫顿了顿,讲出了具体的现状:“在他们之中,一种认为‘当面之国军,已不可战胜’的悲观情绪,正在迅速蔓延。”
“长此以往下去。”
本乡义夫的声音,都在微微颤抖:“我担心,我们,很有可能会先丢掉华北,然后是华中,最后甚至连满洲,都守不住!”
这句话,像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在场所有人心中,那根早已紧绷到极限的神经。
整个会议室,落针可闻。
只剩下窗外,那如同鬼哭狼嚎般的、凄厉的风声。
冈村宁次知道,他不能让这种失败主义的情绪,再继续蔓延下去。
将目光,转向了情报部长喜多诚一。
“喜多君。”
他的声音,沙哑,却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告诉诸位我们的对手最近都在做些什么。”
喜多诚一立刻站起身,翻开了手中的情报文件夹,试图从字里行间,为这压抑的会议,寻找到一丝喘息的缝隙。
“哈依!”
“根据我们潜伏在敌占区各地的特工小组汇报,华北国军近期的主要动向,集中在内部整顿与救灾之上!”
他清了清嗓子,开始详细汇报。
“首先,在河南地区,我们成功地派遣了一批特工,混入了向其控制区流动的难民队伍之中。”
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得色。
“我们的勇士,按照计划成功地在多个难民安置点,制造了混乱,并蓄意挑起了数次难民与国军守备部队之间的流血冲突事件。”
“这给他们的后方稳定,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其次。”
喜多诚一翻到下一页,语气变得更加肯定,“我们还探知到一个极为关键的情报,华北地区的国军,在粮食方面,也遇到了严重的问题!”
这个消息,让在场的所有将官,都精神一振!
冈村宁次的眼中,也闪过了一丝疑惑。
他皱起眉头,不解地问道:“山西地区,不是刚刚才经历了一场大丰收吗?为什么他们的作战部队,还会面临粮食短缺的困难?”
“司令官阁下,这正是楚云飞此人,既可怕,又愚蠢的地方!”
喜多诚一的嘴角,勾起一抹讥讽的弧度,解释道:“根据我们的情报分析,第二战区将绝大多数的存粮都调拨了出去,用于赈济河北、河南两省的灾民。”
“纳尼?”
“把军粮,拿去给灾民吃?”
“这简直就是浪费!”
这个消息,让在座的所有日军将领,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在他们的观念里,军队,永远是第一位的!
粮食,是维系战争机器运转的燃料!
怎么可能,会为了那些蝼蚁般的平民,而动用宝贵的军粮?!
“妇人之仁!”
“简直是愚蠢至极!”
“万万没想到,我们的对手居然也会犯这样的错误。”
几名师团长,当即便嗤之以鼻地,发出了议论。
其中一人更是兴奋地站起身,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司令官阁下!”
他激动地说道:“如果情报属实,那这就意味着,华北方面已经将赈济灾民作为了华北地区的首要任务。”
“这也意味着,至少,在明年春季的粮食收获之前,他们的后勤补给,将一直处于捉襟见肘的紧张状态!”
服部庆介参谋也立刻反应了过来,附和道:“没错!”
“如此一来,他们将绝无可能再对我方面军发动任何大规模的攻击行动!”
这个结论,像一缕冬日里珍贵的阳光,瞬间驱散了会议室内那厚重的阴云!
绝望的气氛,一扫而空!
是啊!
没有了粮食,就算你有再多的兵,再好的炮,又能怎么样?
没有饭吃就没有体力,没有体力就无法发起正儿八经的攻势作战。
到最后还不是只能乖乖地待在原地固守?
就像现如今的日本军队一样,毕竟当个“乌龟”相对而言最为节省体力。
“哟西!”
“天照大神,庇佑我大日本帝国!”
原本还唉声叹气的一众将官们。
此刻,仿佛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一个个脸上,都重新浮现出了久违的、轻松的笑容。
冈村宁次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如释重负的神情。
虽然,他总觉得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但至少这个情报所体现的客观事实,为他、为整个华北方面军,争取到了最宝贵的时间。
只要能熬过这个冬天,等到“神罚”计划的启动。
一切,就似乎都还有转机!
然而,事情,并未如日军高层们所判断的那样顺利。
那份由“敌人缺粮”所带来的短暂乐观情绪,如同冬日里脆弱的薄冰,仅仅维持了不到半个小时,便被这份突如其来的紧急电报,敲得粉碎!
会议刚刚结束。
身心俱疲的冈村宁次,正准备返回房间休息。
一名通讯参谋,却神色慌张地,追上了他。
“司令官阁下,独立混成第四旅团的电报。”
冈村宁次的心,猛地向下一沉!
济南方向?
那可是津蒲沿线的关键所在,也是他们防线的关键节点。
冈村宁次接过电报,展开一看,那双总是波澜不惊的眸子里,瞬间闪过一丝厉色!
“今日下午三时,我旅团西侧前沿阵地,突然遭到敌不明番号部队之猛烈炮击!”
“随后,有至少一个团规模之步兵,对我防线,发起了试探性攻击!”
“目前,交火仍在继续”
冈村宁次的脑海中,“嗡”的一声!
他猛地想起了,两天前,独立混成第十旅团发来的那份例行情报汇报。
汇报中,曾明确提及:其当面之敌,原重庆军第二战区之一部,正在与一支番号未知、但装备精良的部队,进行换防!
旅团长曾询问方面军指挥部,是否掌握该未知部队的相关情报。
当时,参谋部和情报部门,都未将此事放在心上,只当是一次常规的部队轮换。
可现在看来,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一股强烈的不安,瞬间攫住了冈村宁次的心!
冈村宁次立刻转身,大步流星地重新返回了那间刚刚才熄灯的作战室:“把灯都打开!所有人员,立即返回岗位!”
他的咆哮声,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充满了压抑不住的紧张!
一方面,他手中的情报,言之凿凿地证明华北国军,缺粮、缺弹,根本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攻势。
但另一方面,楚云飞那如同狐狸般狡猾的过往战绩,又让他不敢有丝毫的掉以轻心!
这,会不会是对方故意放出来的烟雾弹?
用“缺粮”的假象,来麻痹自己。
实则却在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向,悄悄地磨利了他的爪牙。
可为什么会是济南方向?
冈村宁次站在巨大的地图前,死死地盯着济南的位置,大脑,在飞速地运转。
他试图从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中,窥探出对手真正的意图。
这正是他下令重点布防的津浦铁路沿线,楚云飞想干什么?
难道他想在冬季,发动一场针对铁路大动脉的攻势?
他坐在椅子上等待各部队电报,甚至打算彻夜研究国军近期所有部队的调动情况。
三小时后。
各部队的电报陆陆续续送达。
没有任何的攻击迹象,甚至有的步兵联队在师团长的命令下进行了小规模的进攻尝试。
同样没有什么值得报告的特殊情况。
很快,独立混成第十旅团的第二份急电送抵。
“报告司令官阁下,当面之敌的攻击,已于日落前停止攻击。
敌军在丢下数十具尸体后,迅速后撤。
截止到发电报之时,我阵地前一片寂静并未接到任何有关敌军夜袭的报告”
冈村宁次看着这份新的电报,眉头拧得更紧了。
沉寂了一个月的防线,突然迎来炮击。
结果却是国军部队打一下就跑?
这算什么?
佯攻?
试探?
还是新换防的指挥官对他们防线对策象征**?
一场开始得如此突然,结束得又如此干脆利落的战斗,背后透着一股浓浓的诡异气息。
冈村宁次只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被动的感觉。
他隐约觉得,这虚晃的一枪,绝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这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佯动,其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吸引住他和整个华北方面军的注意力。
是为了掩护什么?
冈村宁次站在巨大的地图前,死死地盯着济南的位置,大脑在飞速地运转。
整个作战室,所有的参谋人员,都因为他那突然返回的举动,而重新陷入了高度紧张的状态。
但他们等了许久,却没有等来司令官的任何一道新命令。
良久,冈村宁次缓缓地,长出了一口气。
那口气,仿佛将他心中所有的紧张与猜疑,都一并吐尽。
“算了。”
他疲惫地摆了摆手,转身对早已噤若寒蝉的参谋们说道:“除值班人员外,都去休息吧。”
参谋们如蒙大赦,纷纷起身敬礼,悄然退出了这间令人窒息的作战室。
冈村宁次知道,他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他的神经,和整个方面军指挥部的神经,都绷得太紧了。
华北地区的国军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让他们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冈村宁次认为,这正是那个狡猾的对手最想看到的结果。
用无休止的、真假难辨的动作,来不断地消耗他们的精力。
让他们在自我猜疑中,走向崩溃。
这一夜,果然如同冈村宁次所判断的那样,风平浪静。
除了傍晚那场短暂而诡异的试探性进攻外。
整条华北战线,再没有任何异常的报告传来。
第二天清晨,当方面军的参谋们,带着一丝劫后余生的轻松,重新走进作战室时,冈村宁次的脸上也难得地有了一丝缓和。
然而这份缓和仅仅维持了不到一个小时。
一名情报参谋手持一份刚刚破译的绝密电报,神色凝重地,快步走了进来!
“司令官阁下!来自重庆方面的最新情报!”
刚刚才放下些许的心,在这一刻,又被猛地提到了嗓子眼!
当冈村宁次看清那份没头没尾,只有短短一句话的情报时,他的瞳孔猛地一缩!
【山城方面,已正式批准组建‘东北挺进军’,任命王世和,为该军总指挥官。】
东北挺近军?
王世和总指挥官?
如此陌生的名字。
“司令官阁下,关于东北挺近军的情报,我们并未收到任何的消息,但考虑到第七集团军的部分部队已经与其他国军部队换防,故而猜测这支部队很有可能是以傅作义所部为主体组建而成的。”
冈村宁次抬起头,声音干涩地,询问着身旁的情报参谋佐佐木:“这个王世和,是个什么人?”
佐佐木的脸上,也带着一丝困惑:“将军,关于这个王世和的资料很少,这些资料还是我在档案室内翻找出来的。”
他将一份略显单薄,甚至有些积灰的牛皮纸档案袋打开,拿出了里面的档案,恭敬地递给了冈村宁次。
冈村宁次接过,迅速翻开。
档案很简单,只有寥寥数页。
王世和,黄埔一期毕业。
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六期、中央训练团将校班毕业
早在1936年,便已晋升陆军少将。
1931年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特务团少将团长、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侍卫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军警稽查处处长、国民****侍卫室副官长,侍卫长。
照片上的他,面容圆润却神情严肃,是一个看起来颇为沉默寡言的人。
履历在冈村宁次看来更是简单得有些异常。
多年来,一直担任侍从室的高级参谋,以及侍卫长职务,算是常瑞元身边最核心的圈内人之一。
但,最关键的一点是此人自抗战爆发以来,几乎没有任何一线部队的指挥经验!
甚至可以说完全没有。
冈村宁次看着这份档案,心中的迷雾,不仅没有散去,反而变得更加浓重了!
一个久不带兵的侍从室主任,一个在军事上几乎可以说是“无名之辈”的人。
常瑞元为什么要将“东北挺近军”交到他的手上指挥?
这完全不符合常理!
如此大张旗鼓的搞这些动作,不符合此前华北国军面对“天罚”圣战计划那副如临大敌的作派和模样。
他们究竟在掩盖什么东西?
冈村宁次顺着这个思路继续思考了下去,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太对劲。
于是乎,他当即再度召集司令部的一众参谋们商讨此事。
关于冈村宁次的疑虑。
情报部门负责人喜多诚一说道:“司令官阁下,这些迷惑性的部署变化确实很有可能暗藏玄机,可我们现如今没有进一步的情报,只能够选择一个合适的方向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和部署。”
以不变应万变是最保守也是最稳妥的做法。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一般人确实会这么想,毕竟一旦上级采纳了你的建议,成了,功劳是上级的。
可要是出了问题,就要背大锅了。
但在冈村宁次手下做事,必须要发挥一定程度的主观能动性。
就是要尽可能的给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毕竟冈村宁次最后也只会自己做出决定而不是让下属背锅。
这样的老鬼子,在日军内部也是极少的存在。
“敌军既然掌握了我们即将发动“圣战”的情报,他们必然会尽可能的破坏我们的行动,司令官阁下.”
冈村宁次挥手打断:“很抱歉,诸君,实际上截止到目前为止,就连我在内的许多军部高级指挥官也不知道神罚作战计划的具体实施细节,恐怕要到大本营完成所有准备之后,才会下发具体的作战任务。”
喜多诚一沉默了片刻后,接着道:“司令官阁下,或许可以将华北各地的异常上报至大本营,或许大本营方面掌握着一些我们尚且不知晓的情报.”(本章完)
北平,铁狮子胡同。
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的院内,枯枝在寒风中发出鬼魅般的哀嚎,如同为这座即将倾颓的权力殿堂,奏响了最后的挽歌。
作战会议室内,气氛比窗外的天气还要阴冷。
冈村宁次端坐在主位上,如同一尊枯槁的石像。
他面前的桌案上,没有作战地图,只有一份薄薄的粮食征集数据汇总。
他那双隐藏在厚厚镜片后的眼睛,浑浊,且空洞。
“综上所述。”
负责后勤的参谋军官声音稍显干涩,语调也微微发颤:“本季度,我方面军在华北占领区,实际征集之军粮,不足计划之三成。
多个地区的征粮部队,遭到敌军游击部队及地方武装的伏击,损失惨重,虽然国军主力部队依旧保持对峙态势,但在我占领区内八路军游击队活跃非常。”
报告,还在继续。
但冈村宁次,已经听不下去了。
一方面,是华北地区本就因持续的旱灾,导致粮食歉收。
而更致命的,是另一方面随着华北国军那势不可挡的攻势,大日本蝗军对广大乡村地区的控制力,已经降到了冰点。
如今,即便是派遣装备精良的正规军下乡强行征粮,也往往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非但抢不到多少粮食,反而自身难保。
“唉”
一声沉重的叹息,不知从谁的口中发出,却迅速在整个会议室内,引起了一片连锁反应。
唉声叹气,此起彼伏。
在坐的,都是大日本帝国陆军的中高级将领。
他们的胸前,挂满了象征着“荣耀”的勋章,可他们的脸上,却写满了无法掩饰的疲惫与绝望。
“司令官阁下!”
一名少壮派师团长,猛地站起身,脸上带着不甘的潮红:“我们在华北,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我听说,华南的第十一军,在阿南惟几将军的指挥下,至少还能在长沙外围,取得些许进展!”
他的话,像一块石头,投入了死寂的池塘,却只激起了一圈无力的涟漪。
冈村宁次缓缓地抬起头,用一种近乎怜悯的目光,看着他那位依旧抱有幻想的下属。
“近藤师团长,”
他的声音,沙哑得如同砂纸在摩擦:“就算我们,攻占了长沙,攻占了衡阳,甚至一路打到山城,将山城化为一片火海,又能如何呢?”
冈村宁次顿了顿,说出了那个让所有人都感到彻骨冰寒的现实:“常瑞元,是不可能投降的。。”
会议室内,再次陷入了死寂。
是啊,即便是占领了山城又能如何呢?
巴黎沦陷,法国投降,抵抗也未曾停止。
何况,中国人的抵抗意志比之法国人亦要坚定的多。
这场战争,早已打成了一场不死不休的烂仗。
情报部长喜多诚一在这时站起身,补充了一个更加令人绝望的消息。
“诸君,根据我们从大本营获得关于重庆**最新停战条件的情报”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他们,已经一改再改了。”
“原本,山城方面的底线是只要蝗军退回到‘九一八事变’之前的态势,他们便可以坐下来,与我们和谈,让我们体面的结束这场战争。”
“而现在。”
喜多诚一的声音,变得无比艰涩:“他们最新的条件,是帝国,必须退出整个中国,包括台湾,澎湖列岛,甚至是**半岛。”
“纳尼?!”
“八嘎呀路!!”
恢复七七事变之前的态势本就不可能。
在这帮日本军官眼里面如此过分的条件呢?
会议室内,瞬间炸开了锅!
“这根本不是和平协议,这是投降,是奇耻大辱!”
“我们大日本帝国,怎么可能接受如此屈辱的条件!”
狂热的咒骂声,此起彼伏。
但这一次,那狂热的背后,却透着一股色厉内荏的虚弱。
冈村宁次摆了摆手,压下了所有的喧哗。
很显然,主动想要和平的是他们,只是山城方面明显就没有谈判的意图。
他当然知道,这样的条件,大本营是绝不可能接受的。
可问题的关键在于——大本营也同样希望他们华北方面军能打得争气一些。
能在战场上,为帝国,扳回哪怕一丁点的谈判筹码!
但,谁能拿得出来?
谁,还有那个计划,那个勇气,去和对面这些真正在百战过程之中逐步历练成型的精锐部队,再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决战?
没有。
一个都没有。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第六十二师团师团长本乡义夫犹豫再三,还是站了起来。
他的脸上,带着深深的忧虑:“司令官阁下,我必须向您汇报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
“我师团下辖的基层军官,近期的思想状况颇为堪忧。”
“在经历了邯郸的惨败,以及后续一系列的拉锯战后,不少年轻的尉官、佐官,都已经陷入了深深的迷茫状态。”
本乡义夫顿了顿,讲出了具体的现状:“在他们之中,一种认为‘当面之国军,已不可战胜’的悲观情绪,正在迅速蔓延。”
“长此以往下去。”
本乡义夫的声音,都在微微颤抖:“我担心,我们,很有可能会先丢掉华北,然后是华中,最后甚至连满洲,都守不住!”
这句话,像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在场所有人心中,那根早已紧绷到极限的神经。
整个会议室,落针可闻。
只剩下窗外,那如同鬼哭狼嚎般的、凄厉的风声。
冈村宁次知道,他不能让这种失败主义的情绪,再继续蔓延下去。
将目光,转向了情报部长喜多诚一。
“喜多君。”
他的声音,沙哑,却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告诉诸位我们的对手最近都在做些什么。”
喜多诚一立刻站起身,翻开了手中的情报文件夹,试图从字里行间,为这压抑的会议,寻找到一丝喘息的缝隙。
“哈依!”
“根据我们潜伏在敌占区各地的特工小组汇报,华北国军近期的主要动向,集中在内部整顿与救灾之上!”
他清了清嗓子,开始详细汇报。
“首先,在河南地区,我们成功地派遣了一批特工,混入了向其控制区流动的难民队伍之中。”
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得色。
“我们的勇士,按照计划成功地在多个难民安置点,制造了混乱,并蓄意挑起了数次难民与国军守备部队之间的流血冲突事件。”
“这给他们的后方稳定,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其次。”
喜多诚一翻到下一页,语气变得更加肯定,“我们还探知到一个极为关键的情报,华北地区的国军,在粮食方面,也遇到了严重的问题!”
这个消息,让在场的所有将官,都精神一振!
冈村宁次的眼中,也闪过了一丝疑惑。
他皱起眉头,不解地问道:“山西地区,不是刚刚才经历了一场大丰收吗?为什么他们的作战部队,还会面临粮食短缺的困难?”
“司令官阁下,这正是楚云飞此人,既可怕,又愚蠢的地方!”
喜多诚一的嘴角,勾起一抹讥讽的弧度,解释道:“根据我们的情报分析,第二战区将绝大多数的存粮都调拨了出去,用于赈济河北、河南两省的灾民。”
“纳尼?”
“把军粮,拿去给灾民吃?”
“这简直就是浪费!”
这个消息,让在座的所有日军将领,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在他们的观念里,军队,永远是第一位的!
粮食,是维系战争机器运转的燃料!
怎么可能,会为了那些蝼蚁般的平民,而动用宝贵的军粮?!
“妇人之仁!”
“简直是愚蠢至极!”
“万万没想到,我们的对手居然也会犯这样的错误。”
几名师团长,当即便嗤之以鼻地,发出了议论。
其中一人更是兴奋地站起身,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司令官阁下!”
他激动地说道:“如果情报属实,那这就意味着,华北方面已经将赈济灾民作为了华北地区的首要任务。”
“这也意味着,至少,在明年春季的粮食收获之前,他们的后勤补给,将一直处于捉襟见肘的紧张状态!”
服部庆介参谋也立刻反应了过来,附和道:“没错!”
“如此一来,他们将绝无可能再对我方面军发动任何大规模的攻击行动!”
这个结论,像一缕冬日里珍贵的阳光,瞬间驱散了会议室内那厚重的阴云!
绝望的气氛,一扫而空!
是啊!
没有了粮食,就算你有再多的兵,再好的炮,又能怎么样?
没有饭吃就没有体力,没有体力就无法发起正儿八经的攻势作战。
到最后还不是只能乖乖地待在原地固守?
就像现如今的日本军队一样,毕竟当个“乌龟”相对而言最为节省体力。
“哟西!”
“天照大神,庇佑我大日本帝国!”
原本还唉声叹气的一众将官们。
此刻,仿佛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一个个脸上,都重新浮现出了久违的、轻松的笑容。
冈村宁次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如释重负的神情。
虽然,他总觉得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但至少这个情报所体现的客观事实,为他、为整个华北方面军,争取到了最宝贵的时间。
只要能熬过这个冬天,等到“神罚”计划的启动。
一切,就似乎都还有转机!
然而,事情,并未如日军高层们所判断的那样顺利。
那份由“敌人缺粮”所带来的短暂乐观情绪,如同冬日里脆弱的薄冰,仅仅维持了不到半个小时,便被这份突如其来的紧急电报,敲得粉碎!
会议刚刚结束。
身心俱疲的冈村宁次,正准备返回房间休息。
一名通讯参谋,却神色慌张地,追上了他。
“司令官阁下,独立混成第四旅团的电报。”
冈村宁次的心,猛地向下一沉!
济南方向?
那可是津蒲沿线的关键所在,也是他们防线的关键节点。
冈村宁次接过电报,展开一看,那双总是波澜不惊的眸子里,瞬间闪过一丝厉色!
“今日下午三时,我旅团西侧前沿阵地,突然遭到敌不明番号部队之猛烈炮击!”
“随后,有至少一个团规模之步兵,对我防线,发起了试探性攻击!”
“目前,交火仍在继续”
冈村宁次的脑海中,“嗡”的一声!
他猛地想起了,两天前,独立混成第十旅团发来的那份例行情报汇报。
汇报中,曾明确提及:其当面之敌,原重庆军第二战区之一部,正在与一支番号未知、但装备精良的部队,进行换防!
旅团长曾询问方面军指挥部,是否掌握该未知部队的相关情报。
当时,参谋部和情报部门,都未将此事放在心上,只当是一次常规的部队轮换。
可现在看来,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一股强烈的不安,瞬间攫住了冈村宁次的心!
冈村宁次立刻转身,大步流星地重新返回了那间刚刚才熄灯的作战室:“把灯都打开!所有人员,立即返回岗位!”
他的咆哮声,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充满了压抑不住的紧张!
一方面,他手中的情报,言之凿凿地证明华北国军,缺粮、缺弹,根本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攻势。
但另一方面,楚云飞那如同狐狸般狡猾的过往战绩,又让他不敢有丝毫的掉以轻心!
这,会不会是对方故意放出来的烟雾弹?
用“缺粮”的假象,来麻痹自己。
实则却在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向,悄悄地磨利了他的爪牙。
可为什么会是济南方向?
冈村宁次站在巨大的地图前,死死地盯着济南的位置,大脑,在飞速地运转。
他试图从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中,窥探出对手真正的意图。
这正是他下令重点布防的津浦铁路沿线,楚云飞想干什么?
难道他想在冬季,发动一场针对铁路大动脉的攻势?
他坐在椅子上等待各部队电报,甚至打算彻夜研究国军近期所有部队的调动情况。
三小时后。
各部队的电报陆陆续续送达。
没有任何的攻击迹象,甚至有的步兵联队在师团长的命令下进行了小规模的进攻尝试。
同样没有什么值得报告的特殊情况。
很快,独立混成第十旅团的第二份急电送抵。
“报告司令官阁下,当面之敌的攻击,已于日落前停止攻击。
敌军在丢下数十具尸体后,迅速后撤。
截止到发电报之时,我阵地前一片寂静并未接到任何有关敌军夜袭的报告”
冈村宁次看着这份新的电报,眉头拧得更紧了。
沉寂了一个月的防线,突然迎来炮击。
结果却是国军部队打一下就跑?
这算什么?
佯攻?
试探?
还是新换防的指挥官对他们防线对策象征**?
一场开始得如此突然,结束得又如此干脆利落的战斗,背后透着一股浓浓的诡异气息。
冈村宁次只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被动的感觉。
他隐约觉得,这虚晃的一枪,绝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这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佯动,其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吸引住他和整个华北方面军的注意力。
是为了掩护什么?
冈村宁次站在巨大的地图前,死死地盯着济南的位置,大脑在飞速地运转。
整个作战室,所有的参谋人员,都因为他那突然返回的举动,而重新陷入了高度紧张的状态。
但他们等了许久,却没有等来司令官的任何一道新命令。
良久,冈村宁次缓缓地,长出了一口气。
那口气,仿佛将他心中所有的紧张与猜疑,都一并吐尽。
“算了。”
他疲惫地摆了摆手,转身对早已噤若寒蝉的参谋们说道:“除值班人员外,都去休息吧。”
参谋们如蒙大赦,纷纷起身敬礼,悄然退出了这间令人窒息的作战室。
冈村宁次知道,他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他的神经,和整个方面军指挥部的神经,都绷得太紧了。
华北地区的国军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让他们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冈村宁次认为,这正是那个狡猾的对手最想看到的结果。
用无休止的、真假难辨的动作,来不断地消耗他们的精力。
让他们在自我猜疑中,走向崩溃。
这一夜,果然如同冈村宁次所判断的那样,风平浪静。
除了傍晚那场短暂而诡异的试探性进攻外。
整条华北战线,再没有任何异常的报告传来。
第二天清晨,当方面军的参谋们,带着一丝劫后余生的轻松,重新走进作战室时,冈村宁次的脸上也难得地有了一丝缓和。
然而这份缓和仅仅维持了不到一个小时。
一名情报参谋手持一份刚刚破译的绝密电报,神色凝重地,快步走了进来!
“司令官阁下!来自重庆方面的最新情报!”
刚刚才放下些许的心,在这一刻,又被猛地提到了嗓子眼!
当冈村宁次看清那份没头没尾,只有短短一句话的情报时,他的瞳孔猛地一缩!
【山城方面,已正式批准组建‘东北挺进军’,任命王世和,为该军总指挥官。】
东北挺近军?
王世和总指挥官?
如此陌生的名字。
“司令官阁下,关于东北挺近军的情报,我们并未收到任何的消息,但考虑到第七集团军的部分部队已经与其他国军部队换防,故而猜测这支部队很有可能是以傅作义所部为主体组建而成的。”
冈村宁次抬起头,声音干涩地,询问着身旁的情报参谋佐佐木:“这个王世和,是个什么人?”
佐佐木的脸上,也带着一丝困惑:“将军,关于这个王世和的资料很少,这些资料还是我在档案室内翻找出来的。”
他将一份略显单薄,甚至有些积灰的牛皮纸档案袋打开,拿出了里面的档案,恭敬地递给了冈村宁次。
冈村宁次接过,迅速翻开。
档案很简单,只有寥寥数页。
王世和,黄埔一期毕业。
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六期、中央训练团将校班毕业
早在1936年,便已晋升陆军少将。
1931年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特务团少将团长、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侍卫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军警稽查处处长、国民****侍卫室副官长,侍卫长。
照片上的他,面容圆润却神情严肃,是一个看起来颇为沉默寡言的人。
履历在冈村宁次看来更是简单得有些异常。
多年来,一直担任侍从室的高级参谋,以及侍卫长职务,算是常瑞元身边最核心的圈内人之一。
但,最关键的一点是此人自抗战爆发以来,几乎没有任何一线部队的指挥经验!
甚至可以说完全没有。
冈村宁次看着这份档案,心中的迷雾,不仅没有散去,反而变得更加浓重了!
一个久不带兵的侍从室主任,一个在军事上几乎可以说是“无名之辈”的人。
常瑞元为什么要将“东北挺近军”交到他的手上指挥?
这完全不符合常理!
如此大张旗鼓的搞这些动作,不符合此前华北国军面对“天罚”圣战计划那副如临大敌的作派和模样。
他们究竟在掩盖什么东西?
冈村宁次顺着这个思路继续思考了下去,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太对劲。
于是乎,他当即再度召集司令部的一众参谋们商讨此事。
关于冈村宁次的疑虑。
情报部门负责人喜多诚一说道:“司令官阁下,这些迷惑性的部署变化确实很有可能暗藏玄机,可我们现如今没有进一步的情报,只能够选择一个合适的方向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和部署。”
以不变应万变是最保守也是最稳妥的做法。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一般人确实会这么想,毕竟一旦上级采纳了你的建议,成了,功劳是上级的。
可要是出了问题,就要背大锅了。
但在冈村宁次手下做事,必须要发挥一定程度的主观能动性。
就是要尽可能的给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毕竟冈村宁次最后也只会自己做出决定而不是让下属背锅。
这样的老鬼子,在日军内部也是极少的存在。
“敌军既然掌握了我们即将发动“圣战”的情报,他们必然会尽可能的破坏我们的行动,司令官阁下.”
冈村宁次挥手打断:“很抱歉,诸君,实际上截止到目前为止,就连我在内的许多军部高级指挥官也不知道神罚作战计划的具体实施细节,恐怕要到大本营完成所有准备之后,才会下发具体的作战任务。”
喜多诚一沉默了片刻后,接着道:“司令官阁下,或许可以将华北各地的异常上报至大本营,或许大本营方面掌握着一些我们尚且不知晓的情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