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北联合指挥部,作战室内。
窗外,寒风呼啸,大雪初霁。
室内,煤炉烧得正旺,温暖如春。
楚云飞难得地没有站在那副巨大的地图前,而是靠在藤椅上,手中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白开水。
嘴里,还哼着一段不知名的地方小调,曲调悠扬,显然心情还算不错。
一旁的赵鹏程,正小心翼翼地,用开水冲洗着一套崭新的紫砂茶具,准备为这位难得清闲片刻的总顾问,沏上一壶好茶。
听到那不成调的小曲,赵鹏程一边熟练地温杯、投茶,一边笑着问道:“钧座,看您心情不错,可是有什么好事情?”
“嗯,算是吧。”
楚云飞放下水杯,脸上带着一丝欣慰的笑容:“刚刚收到山城方面的电报,宋希濂学长及他麾下的第十一集团军比原计划提前了三个半月就完成了全部的整训工作。”
“现在的他们兵强马壮,算上直属队,全部兵力突破了四万五千人。”
他顿了顿,语气中充满了赞许:“按照统帅部拟定的计划,现如今他的部队已经开始分批次进驻暹罗等地,大概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会完全进驻印**。
这样一来,焕然兄麾下这支丛林里和小鬼子折腾了快一年的疲敝之师,也终于可以休整和轮换了。”
赵鹏程闻言,也是精神一振。
宋希濂所部,乃是中央军中的精锐,由他们去接替同样精锐的黄百韬所部,没有任何的问题。
何况他们刚刚完成整训,不少的作战部队尚未具有作战经验,在丛林里面和小鬼子们练练,也能够更好的适应东南亚地区的地形、气候。
“以七十一军为骨干组建的作战部队,绝大多数兵员都是云南、贵州人,对于当地的气候有一定程度的适应能力”
“这一天,焕然兄可是等了大半年啊。”
趁着这个机会,赵鹏程将冲泡好的第一道茶汤,小心地斟入楚云飞的杯中,然后顺势问出了一个他一直很好奇的问题:“钧座,关于远东战区司令部那边,一直催促的‘夺岛登陆作战’,您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看法?”
“美国人提供的援助舰队,据说已经在路上了。”
根据原定双方商议的计划。
等到那批崭新的登陆舰艇和护航军舰一抵达,经过短暂的适应性训练后,这支由中美联合组建的“特混舰队”,就将正式投入血腥的太平洋战场。
夺岛登陆作战不仅仅包括滩头争夺,还有后续的攻坚作战。
任务艰巨且十分困难。
这样的仗,楚云飞不想打,但又不得不打。
不打没办法向美国盟友交代,不打也没办法光复海南、宝岛等地区。
“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又该拟定在哪里呢?”
赵鹏程追问道。
楚云飞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氤氲的热气,却没有立刻回答。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指挥部的墙壁,投向了遥远的、蔚蓝色的南海。
第一个作战目标,在他的心中,早已盘桓了许久。
“海南岛。”
他缓缓地,从口中吐出了这三个字。
“海南岛?”赵鹏程一愣,显然没想到会是这个答案:“您之前不是说要配合盟军反攻菲律宾吗?”
“菲律宾?”
楚云飞笑了笑:“没错,之前确实是这么答应他们的。”他
放下茶杯,眼中闪烁着精光:“但是现在我们要改主意,菲律宾不是我们的传统势力范围,又是美国佬的前殖民地,我们帮着他们进攻对于我方而言,弊大于利。”
“但海南岛可不一样,面积不大不小。”
“岛上的日军守备力量,虽然不算薄弱,但相比于那些被他们正在拼死加固的太平洋核心岛屿,还是要好打得多。”
“更重要的是,岛上有现成的机场,有深水港具备极高的战略价值。”
楚云飞看着赵鹏程,一字一顿地,说出了最关键的一点:“海南岛,是日军维系其整个南亚大陆作战生命线的关键跳板和支撑点!”
“可是美国人方面会同意您的想法吗?”
“我承认。”
楚云飞的嘴角,勾起一抹弧度:“选择进攻此处,有我一定的私心。但是,这个方案,史迪威,不可能拒绝!”
“一旦海南岛光复,我们,就等于斩断了日军伸向南亚的爪牙,在他们那条漫长的海上生命线上,钉下了一颗最致命的钉子!
无论对于未来我们收复沿海、进**湾,还是直接威胁整个南亚地区的日军而言,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虽然是私心,但明面上说得过去。
史迪威虽然心里面或许会有点不满,但是在大局面前他也无法拒绝这样的提议。
毕竟尽快结束东南亚地区的作战,他们的盟友也将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太平洋战场之中。
说起远征在外的部队。
赵鹏程又想起了另一批人,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钧座,说起来,您之前从一线提拔起来的那批学生兵,如今在焕然兄的麾下,一个个也都历练出来了。”
“哦?”
“就说那个孟烦了,当初还是个满嘴牢骚的学生兵。如今,作战勇敢、指挥有方、屡立战功。
今年,已经被黄长官举荐破格晋升为上校团长了。”
赵鹏程的语气里,充满了感慨。
听着那些熟悉的名字,楚云飞的脸上,也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不错,学生兵,只要肯下功夫,有历练,成长起来确实快上不少。”
“这还不是全靠您,”赵鹏程由衷地赞叹道,“正是因为您早在民国二十六年,就开始着手建立我们自己的干部培养体系。如今,我们华北地区的军事干部,才能勉强够用,不至于像别处那样捉襟见肘。”
他压低了声音,带着一丝幸灾乐祸的意味。
“我可是听说了,华南联合指挥部那边,陈长官主导的部队整理工作,进行得比所有人预估的,都还要不顺利。”
“哦?”楚云飞来了兴致,“陈长官不是还在我们华北这边点检部队吗?他现在,到哪里了?”
“算算时间,前两天应该是在第六集团军钱伯均长官那边。”赵鹏程答道,“听说,集团军参谋长钱兆友将军亲自全程陪同,钱长官的部队,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包括集团军直属队在内,所有接受点检的部队,评级平均都在‘甲’等以上。”
楚云飞闻言,只是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对于陈辞修此人,在他的视角看来,能力,虽不能算是顶尖,但也绝非平庸之辈。
只不过,陈辞修这个人,实在是太“听话”了一些。
比起那位以墨守成规著称的顾祝同,陈辞修的想法,也强不到哪里去。
他的脑子里,装了太多的**平衡,太多的派系考量。在他的用人标准里,“忠诚”,永远排在“能力”的前面。为了平衡势力,他甚至不惜将大量杂牌部队的军官,吸纳进土木系的核心圈子,直接拉低了整个土木系原有的精气神。
正是因为他这种“好好先生”的姿态,导致他麾下的部队,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事情,层出不穷。
如今,华北地区的部队整理,搞得有声有色,雷厉风行。而他主导的华南地区,却依旧在泥潭里打滚。
不对比还好,这一对比,高下立判。华南联合指挥部搞的那一套,和35年到37年那场收效甚微的陆军整理,几乎没什么本质上的进步。
“委座还指望着,陈长官这次过来,能敲打敲打我们,压一压我们华北国军的风头。”楚云飞端起茶杯,语气中,带着一丝淡淡的讥讽,“现在看来,陈长官,倒还算是个实事求是的人,不是个能指鹿为**小人啊。”
“那也得他敢啊。”赵鹏程笑道,“如今我们华北的这些作战部队,别说是跟友军比了,就是跟当面的日军精锐相比,无论从单兵的作战素养、班组的战术配合,还是部队的纪律性而言,都已经是全方面的碾压!”
“不客气地说,同等规模完全可以说是吊打任何一支部队!”
陈辞修,又怎么会看不出来?
在这种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他若是还想昧着良心,给个低评价,那不仅仅是自取其辱。
恐怕楚云飞第一个就要拿着点检报告直接捅到统帅部。
跟陈辞修好好争上一争了。
……
数日后,随着陈辞修年末点检的最后一站——南口防线的视察结束。
一封由陈辞修亲笔草拟的绝密电报,自南口,直飞山城!
当这份电文,被译出,摆放在常瑞元面前时。
即便是他,在看完之后,也陷入了长久的、震撼的沉默。
电报的内容,极尽赞美之词!
“职奉委座钧令,巡阅华北各战区。
所见所闻,振奋莫名,**复兴有望,皆赖委座领导有.”
在惯例的吹捧之后,是详实得令人心惊的汇报。
“职重点抽查了孙鑫璞之预备第十五师、郭彦政之新编第十六师.所见军容之鼎盛,士气之高昂,武器保养之精良,实乃职从戎生涯之仅见!”
“尤为可贵者,经职多方查证,华北各部,军饷拖欠问题,已尽数解决!”
“各部队,均能在驻地,开荒屯田,兴办产业,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就地供养’之目标,完美符合此前军政部‘建军、养军、用军’之号召!”
电报的最后,陈辞修更是用一种近乎狂热的笔调,长篇大论地,描绘起了他在华北看到的景象。
从“军爱民、民拥军”的和谐关系,到工厂林立、百废俱兴的地方建设,再到学童读书声朗朗、百姓安居乐业。
他最后总结道:“华北今日之景象,处处生机勃勃,人人敢战思战。
此,正是我**未来之宏图,民族复兴之希望所在!
职坚信,在委座之英明领导下,不出一载,我大军必将直捣平津,光复华北,指日可待!”
常瑞元缓缓地,放下了那份电报。
同时看向了另外两份华北联合指挥部递交上来的报告。
《关于光复东北、击破满洲国之我见》
《三年计划,振兴华北!》
他的脸上,洋溢着一种难以抑制的巨大喜悦,整个人也完全处于对未来的期待之中。
——
转眼间,又是三天的时间过去。
距离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已经不剩下多少的时间了。
此时江苏南部的镇江城外的平原河网之上。
一片枯黄的芦苇荡深处存在着一座早已废弃的土地庙内。
寺庙内只有一盏豆大的油灯在寒风中倔强地摇曳着。
徐虎和他麾下的四十余名特别突击队员,正静默地检查着身上的装备。
**,挂满弹药和手榴弹的战术携行具,其中六名战士还携带着一次性的火箭筒。
至于他们的对面,是几名同样装束精干的新四军战士。
为首的,是当地二分区的一位连级指挥员,姓李。
“徐大队长。”
那名新四军指挥员压低声音,指着一张简易的地图:“从这里往西,再过三十里,就是鬼子的‘篱笆墙’封锁线。”
“我们已经提前安排了向导,今晚会带你们从一处防御最薄弱的河道摸过去。”
这位李连长顿了顿,语气变得凝重。
“但是,过了封锁线就真的到金陵城郊了。”
“那一带,虽然名义上也算是我们的根据地范围,但鬼子的‘清乡’和扫荡,实在是太频繁了。”
“我们的群众基础相对而言十分薄弱,帮不上什么忙,接下来的路,只能靠你们自己了。”
徐虎点了点头,言简意赅:“明白。”
他伸出手,与对方重重一握:“多谢你们新四军了,这份情,我们华北联合指挥部记下了。”
“都是打鬼子的中国人,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我们楚长官说了,你们以后若是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向联合指挥部反应,毕竟你们名义上依旧隶属于第三战区,是我们国民革命军下辖的武装力量。”
新四军指挥员也用力地回握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同样的情绪:“徐大队长,我一定转告我们团长,请你保重。”
没有再多的言语。
道别之后,徐虎对着身后的队员,做了一个出发的手势。
四十余道黑色的身影,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融入了那无边无际的、芦苇荡的暗影之中。
他们的目标,正是金陵城外的一处秘密集结点。
……
次日,清晨。
就在徐虎一行人,刚刚消失在黎明前的最后一丝黑暗中后。
一支隶属于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的日军巡逻队。
在例行巡逻时,发现了土地庙附近那片被踩踏过的芦苇荡。
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曹长,当即招呼着所属分队向前仔细搜索。
很快,一名小鬼子真的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分队长,这边有脚印”
老曹长闻言立即让小鬼子们警戒四周,自己则是蹲下身仔细地检查着泥地上痕迹。
他的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撤退,报告小队长!”
不多时。
他找到了所属巡逻小队的一名少尉:“小队长阁下,前方三百五十米初发现行军痕迹,据我根据痕迹情况判断,昨夜有小股部队经过从脚印的深度和数量来看,至少有三四十人!而且,他们似乎携带着重装备!”
那名少尉走上前,也看到了那些与寻常草鞋印截然不同的军靴印:“是新四军的主力吗?”
“不。”
老曹长摇了摇头,语气笃定:“新四军,我见得多了,和他们交手了几年,这帮新四军没有这么好的靴子,这更像是重庆军的精锐部队。”
这个发现,让整个巡逻队,都紧张了起来。
消息,层层上报。
很快,一份关于镇江城南“发现不明番号重庆军精锐小队踪迹”的紧急报告,便送抵了驻守在镇江的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的旅团部。
并最终被呈报到了第十三军司令官下村定中将的案头。
下村定看着那份电报,只是不以为意地,撇了撇嘴:“又是新四军的把戏。”
在他看来,这不过是那些神出鬼没的**党游击队,又在搞什么小动作罢了。
穿几双缴获来的国军军靴,就想冒充主力,虚张声势?
这种事情,他们又不是第一次干了。
“一群只会躲在阴沟里的老鼠,能有多大的威胁?”
下村定提笔在那份报告上草草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在处理意见一栏写下了“命令混成第二旅团加强戒备,密切监视”的字样。
很显然,他并未在意。
在下村定看来,这种程度的“敌情”,甚至都不值得他专门为此召开一次作战会议。
他只是按照惯例将这份在他眼中无足轻重的情报,作为日常战况汇总的一部分。
照例上报给了位于金陵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
而在中国派遣军司令部之中。
这封对他们而言最为致命的警报直接就被淹没在了堆积如山的文件之中。
当它最终被一名机要参谋送到总司令官畑俊六大将的面前时,早已是两天之后,且已经失去了所有的时效性。
这位在中国战场上,曾取得过赫赫战功的陆军元老,只是随意地扫了一眼那“数十名敌军精锐”的字样,便将其归入了“待处理”的文件夹中。
半小时后。
畑俊六大将端起一杯刚刚泡好的玉露茶,正准备享受片刻的清闲。一名机要参谋,将一份来自华北方面军的例行战况汇报,恭敬地放在了他的桌案上。
他呷了口茶,随手翻开了文件夹。
电报的内容,大多是冈村宁次对于华北国军近期动向的分析——缺粮、战略收缩、无力进攻等等,与他之前的判断,并无二致。
但就在电报的末尾,一个不起眼的附注,却让他的动作,猛地一顿!
“另,据驻守在津浦铁路南段之我军部队报告,近一周内,当面之重庆军第五战区部队,调动频繁,曾于四日前对我济南外围防线,发起短暂之试探性攻击。
其攻击之时番号混乱,似有华北之精锐部队,混杂其中”
济南华北精锐部队
畑俊六的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下意识地,将这份来自华北的电报与刚才那份来自混成第二旅团的报告联系到了一起。
畑俊六猛地站起身,快步走到那副巨大的作战地图面前。
他的目光,如同鹰隼般,在地图上飞速地扫视着。
畑俊六右手拿出了一支放在口袋里面的铅笔先是在济南的位置,画了一个圈。
然后,笔锋向南,一路延伸,经过安徽、河南等国军异动频发的区域。
最后重重地落在了镇江那个刚刚出现异常的点上!
一条颇为清晰且由北向南的穿越了数百公里日军占领区的虚线,在他的笔下悄然成型!
“嘶”
如果,这所有的一切,都不是孤立的事件呢?
畑俊六看着地图上那条触目惊心的红线,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如果,济南那场虚晃一枪的攻击,华北那些所谓的“异动”,都只是为了一个目的掩护!
掩护一支真正的、精锐中的精锐小部队,一路南下?
畑俊六的后背,瞬间就被一层冷汗浸透!
为了这么一支区区数十人的小部队,不惜在数百公里的战线上,调动数个师、乃至数个集团军级别的部队为其制造混乱吸引注意力!
如此大的手笔!
如此不计代价!
那么,这支小部队,它最终的目的地,究竟是哪里?
它的任务,又究竟是什么?!
畑俊六的目光,顺着那条红线的终点——镇江,继续向东望去。
隔着一条长江,那座他无比熟悉的、作为“大东亚圣战”象征的城市,赫然在目。
金陵!
他的心脏猛地一缩,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地攥住!
楚云飞难不成组织了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敢死队并且妄图在金陵城内突袭自己所在的中国派遣军司令部?
简直就是疯子!
且不说金陵城外驻扎着日军第十五师团这样的精锐部队,就连城内也有足够数量的宪兵和军警。
什么样的小部队能够一路杀进城内并且攻击他的派遣军司令部?(本章完)
华北联合指挥部,作战室内。
窗外,寒风呼啸,大雪初霁。
室内,煤炉烧得正旺,温暖如春。
楚云飞难得地没有站在那副巨大的地图前,而是靠在藤椅上,手中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白开水。
嘴里,还哼着一段不知名的地方小调,曲调悠扬,显然心情还算不错。
一旁的赵鹏程,正小心翼翼地,用开水冲洗着一套崭新的紫砂茶具,准备为这位难得清闲片刻的总顾问,沏上一壶好茶。
听到那不成调的小曲,赵鹏程一边熟练地温杯、投茶,一边笑着问道:“钧座,看您心情不错,可是有什么好事情?”
“嗯,算是吧。”
楚云飞放下水杯,脸上带着一丝欣慰的笑容:“刚刚收到山城方面的电报,宋希濂学长及他麾下的第十一集团军比原计划提前了三个半月就完成了全部的整训工作。”
“现在的他们兵强马壮,算上直属队,全部兵力突破了四万五千人。”
他顿了顿,语气中充满了赞许:“按照统帅部拟定的计划,现如今他的部队已经开始分批次进驻暹罗等地,大概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会完全进驻印**。
这样一来,焕然兄麾下这支丛林里和小鬼子折腾了快一年的疲敝之师,也终于可以休整和轮换了。”
赵鹏程闻言,也是精神一振。
宋希濂所部,乃是中央军中的精锐,由他们去接替同样精锐的黄百韬所部,没有任何的问题。
何况他们刚刚完成整训,不少的作战部队尚未具有作战经验,在丛林里面和小鬼子们练练,也能够更好的适应东南亚地区的地形、气候。
“以七十一军为骨干组建的作战部队,绝大多数兵员都是云南、贵州人,对于当地的气候有一定程度的适应能力”
“这一天,焕然兄可是等了大半年啊。”
趁着这个机会,赵鹏程将冲泡好的第一道茶汤,小心地斟入楚云飞的杯中,然后顺势问出了一个他一直很好奇的问题:“钧座,关于远东战区司令部那边,一直催促的‘夺岛登陆作战’,您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看法?”
“美国人提供的援助舰队,据说已经在路上了。”
根据原定双方商议的计划。
等到那批崭新的登陆舰艇和护航军舰一抵达,经过短暂的适应性训练后,这支由中美联合组建的“特混舰队”,就将正式投入血腥的太平洋战场。
夺岛登陆作战不仅仅包括滩头争夺,还有后续的攻坚作战。
任务艰巨且十分困难。
这样的仗,楚云飞不想打,但又不得不打。
不打没办法向美国盟友交代,不打也没办法光复海南、宝岛等地区。
“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又该拟定在哪里呢?”
赵鹏程追问道。
楚云飞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氤氲的热气,却没有立刻回答。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指挥部的墙壁,投向了遥远的、蔚蓝色的南海。
第一个作战目标,在他的心中,早已盘桓了许久。
“海南岛。”
他缓缓地,从口中吐出了这三个字。
“海南岛?”赵鹏程一愣,显然没想到会是这个答案:“您之前不是说要配合盟军反攻菲律宾吗?”
“菲律宾?”
楚云飞笑了笑:“没错,之前确实是这么答应他们的。”他
放下茶杯,眼中闪烁着精光:“但是现在我们要改主意,菲律宾不是我们的传统势力范围,又是美国佬的前殖民地,我们帮着他们进攻对于我方而言,弊大于利。”
“但海南岛可不一样,面积不大不小。”
“岛上的日军守备力量,虽然不算薄弱,但相比于那些被他们正在拼死加固的太平洋核心岛屿,还是要好打得多。”
“更重要的是,岛上有现成的机场,有深水港具备极高的战略价值。”
楚云飞看着赵鹏程,一字一顿地,说出了最关键的一点:“海南岛,是日军维系其整个南亚大陆作战生命线的关键跳板和支撑点!”
“可是美国人方面会同意您的想法吗?”
“我承认。”
楚云飞的嘴角,勾起一抹弧度:“选择进攻此处,有我一定的私心。但是,这个方案,史迪威,不可能拒绝!”
“一旦海南岛光复,我们,就等于斩断了日军伸向南亚的爪牙,在他们那条漫长的海上生命线上,钉下了一颗最致命的钉子!
无论对于未来我们收复沿海、进**湾,还是直接威胁整个南亚地区的日军而言,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虽然是私心,但明面上说得过去。
史迪威虽然心里面或许会有点不满,但是在大局面前他也无法拒绝这样的提议。
毕竟尽快结束东南亚地区的作战,他们的盟友也将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太平洋战场之中。
说起远征在外的部队。
赵鹏程又想起了另一批人,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钧座,说起来,您之前从一线提拔起来的那批学生兵,如今在焕然兄的麾下,一个个也都历练出来了。”
“哦?”
“就说那个孟烦了,当初还是个满嘴牢骚的学生兵。如今,作战勇敢、指挥有方、屡立战功。
今年,已经被黄长官举荐破格晋升为上校团长了。”
赵鹏程的语气里,充满了感慨。
听着那些熟悉的名字,楚云飞的脸上,也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不错,学生兵,只要肯下功夫,有历练,成长起来确实快上不少。”
“这还不是全靠您,”赵鹏程由衷地赞叹道,“正是因为您早在民国二十六年,就开始着手建立我们自己的干部培养体系。如今,我们华北地区的军事干部,才能勉强够用,不至于像别处那样捉襟见肘。”
他压低了声音,带着一丝幸灾乐祸的意味。
“我可是听说了,华南联合指挥部那边,陈长官主导的部队整理工作,进行得比所有人预估的,都还要不顺利。”
“哦?”楚云飞来了兴致,“陈长官不是还在我们华北这边点检部队吗?他现在,到哪里了?”
“算算时间,前两天应该是在第六集团军钱伯均长官那边。”赵鹏程答道,“听说,集团军参谋长钱兆友将军亲自全程陪同,钱长官的部队,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包括集团军直属队在内,所有接受点检的部队,评级平均都在‘甲’等以上。”
楚云飞闻言,只是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对于陈辞修此人,在他的视角看来,能力,虽不能算是顶尖,但也绝非平庸之辈。
只不过,陈辞修这个人,实在是太“听话”了一些。
比起那位以墨守成规著称的顾祝同,陈辞修的想法,也强不到哪里去。
他的脑子里,装了太多的**平衡,太多的派系考量。在他的用人标准里,“忠诚”,永远排在“能力”的前面。为了平衡势力,他甚至不惜将大量杂牌部队的军官,吸纳进土木系的核心圈子,直接拉低了整个土木系原有的精气神。
正是因为他这种“好好先生”的姿态,导致他麾下的部队,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事情,层出不穷。
如今,华北地区的部队整理,搞得有声有色,雷厉风行。而他主导的华南地区,却依旧在泥潭里打滚。
不对比还好,这一对比,高下立判。华南联合指挥部搞的那一套,和35年到37年那场收效甚微的陆军整理,几乎没什么本质上的进步。
“委座还指望着,陈长官这次过来,能敲打敲打我们,压一压我们华北国军的风头。”楚云飞端起茶杯,语气中,带着一丝淡淡的讥讽,“现在看来,陈长官,倒还算是个实事求是的人,不是个能指鹿为**小人啊。”
“那也得他敢啊。”赵鹏程笑道,“如今我们华北的这些作战部队,别说是跟友军比了,就是跟当面的日军精锐相比,无论从单兵的作战素养、班组的战术配合,还是部队的纪律性而言,都已经是全方面的碾压!”
“不客气地说,同等规模完全可以说是吊打任何一支部队!”
陈辞修,又怎么会看不出来?
在这种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他若是还想昧着良心,给个低评价,那不仅仅是自取其辱。
恐怕楚云飞第一个就要拿着点检报告直接捅到统帅部。
跟陈辞修好好争上一争了。
……
数日后,随着陈辞修年末点检的最后一站——南口防线的视察结束。
一封由陈辞修亲笔草拟的绝密电报,自南口,直飞山城!
当这份电文,被译出,摆放在常瑞元面前时。
即便是他,在看完之后,也陷入了长久的、震撼的沉默。
电报的内容,极尽赞美之词!
“职奉委座钧令,巡阅华北各战区。
所见所闻,振奋莫名,**复兴有望,皆赖委座领导有.”
在惯例的吹捧之后,是详实得令人心惊的汇报。
“职重点抽查了孙鑫璞之预备第十五师、郭彦政之新编第十六师.所见军容之鼎盛,士气之高昂,武器保养之精良,实乃职从戎生涯之仅见!”
“尤为可贵者,经职多方查证,华北各部,军饷拖欠问题,已尽数解决!”
“各部队,均能在驻地,开荒屯田,兴办产业,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就地供养’之目标,完美符合此前军政部‘建军、养军、用军’之号召!”
电报的最后,陈辞修更是用一种近乎狂热的笔调,长篇大论地,描绘起了他在华北看到的景象。
从“军爱民、民拥军”的和谐关系,到工厂林立、百废俱兴的地方建设,再到学童读书声朗朗、百姓安居乐业。
他最后总结道:“华北今日之景象,处处生机勃勃,人人敢战思战。
此,正是我**未来之宏图,民族复兴之希望所在!
职坚信,在委座之英明领导下,不出一载,我大军必将直捣平津,光复华北,指日可待!”
常瑞元缓缓地,放下了那份电报。
同时看向了另外两份华北联合指挥部递交上来的报告。
《关于光复东北、击破满洲国之我见》
《三年计划,振兴华北!》
他的脸上,洋溢着一种难以抑制的巨大喜悦,整个人也完全处于对未来的期待之中。
——
转眼间,又是三天的时间过去。
距离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已经不剩下多少的时间了。
此时江苏南部的镇江城外的平原河网之上。
一片枯黄的芦苇荡深处存在着一座早已废弃的土地庙内。
寺庙内只有一盏豆大的油灯在寒风中倔强地摇曳着。
徐虎和他麾下的四十余名特别突击队员,正静默地检查着身上的装备。
**,挂满弹药和手榴弹的战术携行具,其中六名战士还携带着一次性的火箭筒。
至于他们的对面,是几名同样装束精干的新四军战士。
为首的,是当地二分区的一位连级指挥员,姓李。
“徐大队长。”
那名新四军指挥员压低声音,指着一张简易的地图:“从这里往西,再过三十里,就是鬼子的‘篱笆墙’封锁线。”
“我们已经提前安排了向导,今晚会带你们从一处防御最薄弱的河道摸过去。”
这位李连长顿了顿,语气变得凝重。
“但是,过了封锁线就真的到金陵城郊了。”
“那一带,虽然名义上也算是我们的根据地范围,但鬼子的‘清乡’和扫荡,实在是太频繁了。”
“我们的群众基础相对而言十分薄弱,帮不上什么忙,接下来的路,只能靠你们自己了。”
徐虎点了点头,言简意赅:“明白。”
他伸出手,与对方重重一握:“多谢你们新四军了,这份情,我们华北联合指挥部记下了。”
“都是打鬼子的中国人,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我们楚长官说了,你们以后若是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向联合指挥部反应,毕竟你们名义上依旧隶属于第三战区,是我们国民革命军下辖的武装力量。”
新四军指挥员也用力地回握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同样的情绪:“徐大队长,我一定转告我们团长,请你保重。”
没有再多的言语。
道别之后,徐虎对着身后的队员,做了一个出发的手势。
四十余道黑色的身影,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融入了那无边无际的、芦苇荡的暗影之中。
他们的目标,正是金陵城外的一处秘密集结点。
……
次日,清晨。
就在徐虎一行人,刚刚消失在黎明前的最后一丝黑暗中后。
一支隶属于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的日军巡逻队。
在例行巡逻时,发现了土地庙附近那片被踩踏过的芦苇荡。
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曹长,当即招呼着所属分队向前仔细搜索。
很快,一名小鬼子真的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分队长,这边有脚印”
老曹长闻言立即让小鬼子们警戒四周,自己则是蹲下身仔细地检查着泥地上痕迹。
他的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撤退,报告小队长!”
不多时。
他找到了所属巡逻小队的一名少尉:“小队长阁下,前方三百五十米初发现行军痕迹,据我根据痕迹情况判断,昨夜有小股部队经过从脚印的深度和数量来看,至少有三四十人!而且,他们似乎携带着重装备!”
那名少尉走上前,也看到了那些与寻常草鞋印截然不同的军靴印:“是新四军的主力吗?”
“不。”
老曹长摇了摇头,语气笃定:“新四军,我见得多了,和他们交手了几年,这帮新四军没有这么好的靴子,这更像是重庆军的精锐部队。”
这个发现,让整个巡逻队,都紧张了起来。
消息,层层上报。
很快,一份关于镇江城南“发现不明番号重庆军精锐小队踪迹”的紧急报告,便送抵了驻守在镇江的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的旅团部。
并最终被呈报到了第十三军司令官下村定中将的案头。
下村定看着那份电报,只是不以为意地,撇了撇嘴:“又是新四军的把戏。”
在他看来,这不过是那些神出鬼没的**党游击队,又在搞什么小动作罢了。
穿几双缴获来的国军军靴,就想冒充主力,虚张声势?
这种事情,他们又不是第一次干了。
“一群只会躲在阴沟里的老鼠,能有多大的威胁?”
下村定提笔在那份报告上草草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在处理意见一栏写下了“命令混成第二旅团加强戒备,密切监视”的字样。
很显然,他并未在意。
在下村定看来,这种程度的“敌情”,甚至都不值得他专门为此召开一次作战会议。
他只是按照惯例将这份在他眼中无足轻重的情报,作为日常战况汇总的一部分。
照例上报给了位于金陵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
而在中国派遣军司令部之中。
这封对他们而言最为致命的警报直接就被淹没在了堆积如山的文件之中。
当它最终被一名机要参谋送到总司令官畑俊六大将的面前时,早已是两天之后,且已经失去了所有的时效性。
这位在中国战场上,曾取得过赫赫战功的陆军元老,只是随意地扫了一眼那“数十名敌军精锐”的字样,便将其归入了“待处理”的文件夹中。
半小时后。
畑俊六大将端起一杯刚刚泡好的玉露茶,正准备享受片刻的清闲。一名机要参谋,将一份来自华北方面军的例行战况汇报,恭敬地放在了他的桌案上。
他呷了口茶,随手翻开了文件夹。
电报的内容,大多是冈村宁次对于华北国军近期动向的分析——缺粮、战略收缩、无力进攻等等,与他之前的判断,并无二致。
但就在电报的末尾,一个不起眼的附注,却让他的动作,猛地一顿!
“另,据驻守在津浦铁路南段之我军部队报告,近一周内,当面之重庆军第五战区部队,调动频繁,曾于四日前对我济南外围防线,发起短暂之试探性攻击。
其攻击之时番号混乱,似有华北之精锐部队,混杂其中”
济南华北精锐部队
畑俊六的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下意识地,将这份来自华北的电报与刚才那份来自混成第二旅团的报告联系到了一起。
畑俊六猛地站起身,快步走到那副巨大的作战地图面前。
他的目光,如同鹰隼般,在地图上飞速地扫视着。
畑俊六右手拿出了一支放在口袋里面的铅笔先是在济南的位置,画了一个圈。
然后,笔锋向南,一路延伸,经过安徽、河南等国军异动频发的区域。
最后重重地落在了镇江那个刚刚出现异常的点上!
一条颇为清晰且由北向南的穿越了数百公里日军占领区的虚线,在他的笔下悄然成型!
“嘶”
如果,这所有的一切,都不是孤立的事件呢?
畑俊六看着地图上那条触目惊心的红线,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如果,济南那场虚晃一枪的攻击,华北那些所谓的“异动”,都只是为了一个目的掩护!
掩护一支真正的、精锐中的精锐小部队,一路南下?
畑俊六的后背,瞬间就被一层冷汗浸透!
为了这么一支区区数十人的小部队,不惜在数百公里的战线上,调动数个师、乃至数个集团军级别的部队为其制造混乱吸引注意力!
如此大的手笔!
如此不计代价!
那么,这支小部队,它最终的目的地,究竟是哪里?
它的任务,又究竟是什么?!
畑俊六的目光,顺着那条红线的终点——镇江,继续向东望去。
隔着一条长江,那座他无比熟悉的、作为“大东亚圣战”象征的城市,赫然在目。
金陵!
他的心脏猛地一缩,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地攥住!
楚云飞难不成组织了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敢死队并且妄图在金陵城内突袭自己所在的中国派遣军司令部?
简直就是疯子!
且不说金陵城外驻扎着日军第十五师团这样的精锐部队,就连城内也有足够数量的宪兵和军警。
什么样的小部队能够一路杀进城内并且攻击他的派遣军司令部?(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