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想办法,把常规的晶体探测器推广出去了。”

  “最好外边的每座避难所,都能至少持有一台。”

  有了晶体探测器的存在。

  至少大部分的避难所,都不至于会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被紫晶体一波偷袭端掉。

  从而拥有组织抵抗和发出求救的机会。

  对于实力相对较强一些的大型城市的官方避难所来说。

  运用得好的话。

  甚至可能都不需要苏武过去支援,就能独立防守下来。

  这种能够保命的东西。

  其重要性,还在粮食和其他一切必需品之上。

  只要能够买得起,没有避难所会拒绝购买。

  推广出去最难的地方。

  反而在于生产和运输环节。

  想要保证整个东洲,所有避难所都拥有至少一台晶体探测器。

  需要的材料成本和运输资源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慢慢来吧。”

  “至少目前紫晶体活动的范围还不算太广。”

  “先从高危区域开始,逐步普及就行了。”

  而加强被动防守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尽量打击紫晶体的总体数量。

  打开全息地图。

  苏武的视线,在宽江流域一带沦陷的那些避难所那里,停留了片刻。

  紫晶体并非没有弱点。

  除了最为原始,呈现晶体矿石外型的紫晶体,能够长时间地承受地底岩浆中的高温高压以外。

  所有蜕变过的进化紫晶体。

  都开始具有一些普通生物的特性,惧怕高温高热,也厌恶极寒。

  会尽可能地寻找一些温度不那么极端的地方活动。

  就比如,这些被攻占的避难所。

  此时就沦为了紫晶体聚集的巢穴。

  “以后不好说。”

  “但是现在,别想着有吃了又住这种好事。”

  “先做一阵子不能见光的老鼠再说吧。”

  苏武心中做出了决定。

  当即有十几支正在,或者即将返回农家小院的商队列车,在他的命令下,更改了原本的运输和行商任务。

  转为满载机械军团和弹药,前往对应的沦陷避难所。

  清剿停留在那里面的紫晶体。

  首尾长达1公里,能够一次性运输上万吨物资的商队列车。

  是如今还活跃在地表上的绝对的庞然大物。

  而当它运输的不再是资源,而是专精战斗的机械军团以后。

  不需要多。

  仅仅只用一列。

  就已经足以轻松碾碎任何一座大型避难所。

  哪怕那座避难所里栖息的不再是人类,而是紫晶体。

  也一样没有区别。

  零星的战火。

  在冰封的宽江流域大地上,再度燃起。

  以不同型号的蜘蛛机器人,机器狗和作战无人机构成的机械军团。

  如潮水一般扑向盘踞在地下建筑中的紫晶体。

  火力单一,且数量有限的紫晶体。

  在正面战斗上,终究还不是苏武的对手。

  被打的节节溃败。

  最终要么往四周逃散,要么就化作残骸,成为了苏武手中制造高端武器和其他设备的材料。

  而当所有明目张胆地聚集在地表的紫晶体团体。

  都被苏武一一亲自找上门去,用暴力粉碎以后。

  剩余仍旧还活跃于地表的紫晶体,逐渐变得谨慎起来。

  它们入侵人类避难所的次数,不再那么频繁,也不再长时间停留于任何一座避难所之中。

  而是吃完就走。

  隐匿于能够躲避天空上无人机侦察的荒野角落,默默的积蓄力量。

  与此同时。

  随着苏武这些显赫的战绩,被广播电视台宣传开来。

  又陆续有三四座位于宽江流域的避难所,主动开始向苏武靠拢。

  只不过和最开始投靠的那四座城市的避难所不同。

  这批新近联络的避难所的负责人,基本都不是最初官方的那些人。

  而是他们内部通过暴力手段,从原本的避难所高层手上,武力抢夺过来的新势力代表。

  末世中避难所的统治阶层。

  或许会为了自己的权力,甘愿赌上自己和避难所中所有人的生死。

  可作为避难所中占据大多数,被牺牲的一方。

  自然不可能愿意好处没有享受多少,甚至还一直被压榨,却又要为了上层的享乐,一同承担随时死亡的风险。

  这种反抗的意识。

  再叠加能够便捷又隐秘交流的互联网络。

  很容易的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演越烈。

  直至最终联合起来,化为刺向避难所高层的利刃。

  “构建互联网的好处。”

  “又变现出来了一部分。”

  感受到了这份网络带来的收益。

  苏武忍不住又看了一眼系统面板上的生存点。

  那里边的数量,已经差不多足够再制造一枚同步轨道的通讯卫星,将地球的另外一半也覆盖上卫星网络。

  或许,可以进一步的扩大这方面的投资了。

  接下来的几天。

  在接受并消化了这些后续归附的避难所之后。

  苏武农家小院避难所的人口总数,正式突破了七千万人。

  如果再加上除宽江流域以外的东洲其他地区,那些被纳入苏武的统治范围,但又暂时还没有来得及完全转移的附属避难所。

  人口数量更是直接达到了1亿。

  算是完成了末世生存系统主线任务十分之一的要求。

  而在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

  苏武农家小院避难所的地下第9层,也在这段时间中彻底完工。

  并继续开始了地下第10层的建设。

  和地下8层容纳了超级工厂,仓库和游乐园不同。

  地下9层纯粹以建造改善生活环境的高档居民区为主。

  里边除了极少部分空间,仍然建造了一些标准宿舍,用于容纳最近突增的那部分人口以外。

  剩下的就是以家庭套房,单身公寓,还有学校,图书馆等等公共建筑为主。

  这导致了整个第9层,明明在空间上相当于三个标准层的大小。

  理论上足以容纳3000万人口。

  但实际上,却仅仅居住进去了约1300万人左右。

  并且这里面还有300到400万人,暂时居住在标准宿舍里。

  等后续空间宽裕以后。

  这里的标准宿舍,会被重新改造成单身公寓。

  到时候,整个第9层的人口总数会下降到1000万人以下。

  而到了这一步。

  就等于步入了理想的居住状态,基本不会再继续进行变化。

  “家庭套房和单身公寓的标准都一样。”

  “按照每人40立方米的实际居住空间进行分配。”

  “在不需要做饭,日常活动可以出门去街道和休闲区的情况下。”

  “差不多已经足够使用。”

  “更进一步就属于奢侈品了,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购买才行。”

  视线在第9层的全息投影地图上巡视。

  这片总面积达到3864万平米,高度足以容纳末世前10层高居民楼的地方。

  如今已经成为了一座实实在在的,拥有千万人口的超级都市。

  街道,学校,图书馆,体育馆,小型广场,还有绿化带等等规律分布。

  确保每一个人都拥有足够宽裕的公共空间。

  再加上穹顶上铺设的散发着微光,模拟静态夏季天空的玻璃板。

  已经足以让很多人分辨不清,它到底是处于地底深处,还是本来就是一座屹立在地表的普通大型城市。

  甚至由此引申怀疑,所谓的末世和灾难。

  是不是网上编织的谎言。

  “为了更真实地还原地上都市的环境,还有降低压抑的感觉。”

  “地面的街道被扩宽了一部分。”

  “原本从天花板经过的轨道列车,则挪移到街道上。”

  “同时除了车站以外,它们也不会与街道上的行人有直接的接触。”

  “并列两条的轨道外侧和上方会用不透明的快速水泥隔开,下边是轨道列车行驶的隧道,上边则是人行道。”

  “而人行道的两侧,就是绿化带。”

  “还有作为商店和公共活动区的居民楼1层。”

  回忆着最初的设计思路。

  苏武发现,它们如今都已经被彻底地在第9层中实现。

  只不过。

  不管再怎么向现代城市靠拢。

  在寸土寸金的地下避难所中。

  某些独属于地表的奢侈物品,终究还是不会在这里复现出来。

  就比如汽车和摩托车。

  人们在街道上通行的方式。

  要么步行,要么就是搭乘城市轨道列车。不会有第3种选择。

  “反正,整个避难所也不大。”

  “就算走得再慢,一个下午也能从避难所的一边走到另外一边。”

  “没必要再去弄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就让它们,在避难所普通居民的生活中彻底消失吧。”

  3月28日。

  就在苏武按部就班地发展的时候。

  一条来自于东海岸的消息。

  打乱了苏武的计划。

  让他不得不将注意力,投向了宽江流域的尽头。

  目前唯一一座处在浅海海底的超级城市,镇海市那里。

  上午九点。

  一架双翼直升机从宽江流域上空高速掠过。

  然后飞越屹立在海边的最后一座通讯信号塔的遗址,进入了海洋的上空。

  而这里,尽管距离镇海市依然还有上百公里的距离。

  却已然能感受到游荡于海面上空的气流,明显变得激烈起来。

  从云层中透露下来的光线,也暗淡了几分。

  昏暗得让人感到了无比的压抑。

  “通过伊甸园卫星拍摄的气象图可以看到。”

  “盘旋在南方海洋深处的超大型气旋。”

  “目前已经分裂出来一个小型分支。”

  “预计未来4到5个小时后,就会抵达镇海市附近。”

  “与此同时。”

  “海洋底下的地质活动,也开始明显加剧。”

  “有随着分支气旋的行动轨迹,一起蔓延到镇海市的趋势。”

  “一旦让它真的蔓延到镇海市。”

  “到时候。”

  “七级以上的地震,很可能会成为镇海市每日的日常。”

  “所有位于那里的地下避难所,都将变得不再适合人类居住。”

  农家小院,地下控制中心。

  苏武借助人工智能,分析计算着东海岸那一片地带的气候演化情况。

  最终,无不指向一个极其糟糕的结果。

  不出意外的话。

  很快。

  镇海市就将成为整个东洲。

  第1座彻底消失在天灾中的超级城市。

  “检测到风力抵达12级。”

  “双翼直升机开启平衡模式,速度降低至150公里每小时。”

  人工智能的提示声,在耳边响起。

  苏武将视线转向屏幕中,作为使者前往镇海市的那一架双翼直升机上。

  想了想。

  又坐到控制台前。

  戴上了一个布满了感应元件和复杂电路的电子头盔。

  下一刻。

  他的视野微微一暗。

  整个人如同出现在了一座飞行器的内部。

  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脚下正在传来一阵又一阵不稳定的晃动。

  这是根据东南联盟在开启线上会议时候,所采用的远程投影技术。

  经过改良和升级后,集成制作出来的远程控制终端。

  可以让人远程降临在任何一台机器人身上,并实时收到机器人身上携带的各种感应器件传回来的数据。

  因为制造和维持的成本暂时过高。

  目前仅仅还只是属于专供苏武一个人使用的特殊玩具。

  花费几秒钟时间。

  适应了一下降临的这具,制造成本极高的定制款仿生人形机器人。

  苏武来到前边的双翼直升机驾驶舱。

  此时的驾驶舱内,两个座椅上空空荡荡。

  所有的一切,都在由人工智能负责控制和操作。

  而在座椅的前方,厚重而宽敞的玻璃窗外。

  可以看到,时不时有一两道炽白的闪电,在远方漆黑的云层深处闪现。

  给人带来一种浓郁的,灾祸将至的气息。

  “真像是一幅世界末日的景象。”

  苏武忍不住有些想要吐槽一句。

  却又忽然发现。

  这句话,对于位于下方不远处的镇海市来说。

  似乎并不是玩笑,而是现实。

  他们真的马上要经历一场天地倾覆,熟悉的家园都会彻底化为废墟的末日灾难。

  无声的叹了口气。

  苏武没有了再满足心中好奇的兴致。

  直接在直升机的驾驶位上坐下。

  通过上面的雷达。

  查看起外界的情况。

  “海面的冰层还算稳定。”

  “暂时没有出现明显的裂缝。”

  “就是上边的积雪层,隐约有了松动的迹象。”

  “看样子坚持不了多久,就要被吹散一部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