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夜过去,李家的天,彻底晴了。
清晨的阳光透过擦得锃亮的窗户洒进屋里,驱散了最后一丝阴霾。
饭桌上,母亲赵秀兰的脸上终于有了久违的笑容,父亲李卫国的话也多了起来,不再是闷头抽烟。
姐姐李娟的眼中虽然还有红肿,却重新燃起了名为“希望”的光。
所有人都心照不不宣,这个家的主心骨,已经悄然换成了那个正在平静喝粥的少年。
旧的生活已经结束,新的篇章,正等待着他们去书写。
“我吃饱了。”李毅放下碗筷,站起身。
“小毅,今天不去学校了?”赵秀兰下意识地问。
“去,”李毅笑了笑,“去办点事。”
……
当李毅的身影再次出现在高三(二)班的教室门口时,整个班级瞬间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像被磁石吸引的铁屑,齐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
议论声如同被压抑的沸水,在寂静的表层下暗暗涌动。
“看,他居然还敢来?”
“听说他姐夫都被他弄得净身出户了,这人手段太狠了。”
“何止啊,他那个赌鬼二叔,现在在家属院里都抬不起头了。”
李毅无视了这些或敬畏、或好奇、或幸灾乐祸的目光,径直穿过教室,在众人错愕的注视下,敲响了班主任办公室的门。
“哟,这不是我们的状元郎嘛!”班主任看到李毅,脸上立刻堆起了热情的笑容,亲自给他倒了杯水,“来来来,快坐!是不是上次的奥数题不过瘾,又想来挑战难题了?”
“老师,谢谢您。”李毅不卑不亢地坐下,开门见山,“我今天来,是想请个假。”
“请假?没问题!”班主任大手一挥,“一天够不够?不够老师给你批两天!”
李毅摇了摇头,平静地吐出了一个让班主任笑容瞬间凝固的词。
“长假。”
“长……长假?”班主任愣住了,手里的茶杯都忘了放下,“什么意思?请多久?”
“归期不定。”李毅的回答言简意赅。
办公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了。
班主任脸上的笑容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置信的震惊与痛心疾首。他猛地站起身,声音都变了调:“李毅!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马上就要高考了!你是我从教三十年来见过最有天赋的学生,是咱们学校冲击省状元的希望!你现在跟我说你要请长假?你疯了吗?”
李毅没有被老师的激动所影响,他只是静静地看着对方,直到班主任的情绪稍稍平复,他才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沧桑和担当。
“老师,家里出了点事。我爸妈年纪大了,姐姐也需要人照顾。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人,有些责任,我必须去扛。”
他没有说具体的家庭变故,只用一句“责任”就将所有复杂的缘由轻轻带过。
那份沉稳和担当,让班主任满腔的怒火,像被一盆冷水浇下,瞬间熄了大半。
“可……可你的前途……”班主任还是扼腕叹息。
“老师您放心。”李毅站起身,对着班主任,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个家,需要我先撑起来。等家里的事安顿好了,我一定会回来参加高考。”
他的语气无比坚定,那双深邃的眼睛里,闪烁着不容置疑的自信。
班主任看着眼前的少年,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从那双眼睛里,看到的不是一个冲动的学生,而是一个已经下定决心、即将奔赴战场的战士。
良久,他长长地叹了口气,颓然地坐回椅子上。
他拿起笔,在那张空白的假条上,龙飞凤舞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去吧。”他将假条递给李毅,声音沙哑,“学校……等你回来。”
办公室的门虚掩着,门外,胡婉儿和她的同桌正竖着耳朵偷听。
当听到“长假”、“归期不定”这些词时,同桌的脸上立刻露出了幸灾乐祸的笑容。
“看吧!我就说他是装的!”她压低声音,兴奋地对胡婉儿说,“牛皮吹破了,成绩跟不上,没脸待下去了,只能找个借口休学跑路了!”
胡婉儿嘴上轻蔑地附和了一句“就是个小丑”,心里那股不安的感觉却越来越强烈。
她预想中李毅被开除的狼狈没有出现,预想中他成绩暴露后的退缩也没有发生。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她完全无法理解的从容与强大。
她发现,李毅的每一次行动都完全超出她的预料。
她曾经最擅长的拿捏和掌控,在这个人身上已经彻底失效。
她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是不是真的错了。
……
下午,李毅回到家,开始为南下做最后的准备。
他没有像普通少年一样只带几件换洗衣物,而是拿出针线,将那一万五千块现金仔细地分成几沓,小心翼翼地缝在了**、裤腰、甚至鞋垫的夹层里。
他的动作熟练而沉稳,每一针每一线都透着一种成年人独有的谨慎与周全。
李卫国和赵秀兰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一句话也没说。
当看到儿子这番滴水不漏的操作时,他们心中最后一丝对儿子独自远行的担忧,也彻底放下了。
这哪里还是个孩子,分明是个比他们这些活了大半辈子的人,还要心思缜密的老江湖。
傍晚,火车站。
站台上,没有洒狗血的哭泣,也没有过多的叮嘱。
姐姐李娟将一个连夜赶工缝制的、异常结实的帆布包递给李毅,布包的背带和接缝处,都用双线加固过。她红着眼眶,只低声说了一句:“姐等你回来。”
母亲赵秀兰往他包里塞了十几个还带着余温的煮鸡蛋。
父亲李卫国则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为一句最朴实的嘱咐:“照顾好自己。”
“嗯。”李毅重重地点了点头。
他转身,迎着夕阳的余晖,踏上了那列即将呼啸南下的绿皮火车。
汽笛长鸣,车轮缓缓转动。
李毅站在车厢连接处,回头望去,父母和姐姐小小的身影在站台上静静守望,渐渐变成三个模糊的黑点,最终消失在视野的尽头。
这一幕,像一幅温暖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了他心中,成为他此生最柔软的力量源泉。
车厢里,一股混杂着汗味、烟味、泡面味和各种脚臭的浓烈气味扑面而来。
南腔北调的喧哗声、孩子的哭闹声、列车员的叫卖声,交织成一首独属于九十年代的混**响曲。
众人都在抱怨或忍耐。
李毅却如同一头进入丛林的猎豹,迅速收敛了所有离别的情绪,眼神在瞬间变得冷静而锐利。
他靠在窗边,看似在闭目养神,实则用耳朵和眼角的余光,扫视着车厢里的每一个角落。
很快,他就锁定了一伙人。
三个男人,一个假装看报纸,眼神却在四处瞟;一个抱着空空的包裹,不断在拥挤的过道里来回“挤”;还有一个坐在角落,看似打盹,手指却在有节奏地敲击着膝盖,像是在打暗号。
一个扒手团伙。
李毅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
就在这时,那个负责“挤”的瘦高个,盯上了一个独自带着孩子的年轻妇女。
那妇女正手忙脚乱地哄着哭闹的孩子,腰间的挎包半敞着,露出了里面钱包的一角。
瘦高个像一条滑腻的泥鳅,借着人群的掩护,悄无声息地凑了过去。
就在他的手即将伸向那个挎包的前一秒
“咳!咳咳!”
一阵剧烈而突兀的咳嗽声,在嘈杂的车厢里响起。
只见那个靠窗的少年,像是被呛到了一样,猛地直起身,身体“不经意”地向旁边一撞。
这一撞,力道不大,却极其巧妙,正好撞在了瘦高个即将发力的胳膊肘上。
瘦高个闷哼一声,半边身子一麻,伸出的手也僵在了半空。
他惊疑不定地回头,正好对上了李毅那双看似睡眼惺忪,实则冰冷如刀的眼睛。
整个过程,快如电光石火,不着痕迹。
那个带孩子的妇女毫无察觉,周围的旅客也只当是一次无意的碰撞。
只有那个瘦高个,和角落里那个假装打盹的同伙,在接收到李毅那冰冷的眼神时,心中猛地一寒。
他们投来阴冷的目光,像两条被惊扰的毒蛇。
一场危机,于无声处被化解。
李毅缓缓收回目光,重新靠回窗边,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冷笑。
漫长的旅途,看来不会太无聊了。
一夜过去,李家的天,彻底晴了。
清晨的阳光透过擦得锃亮的窗户洒进屋里,驱散了最后一丝阴霾。
饭桌上,母亲赵秀兰的脸上终于有了久违的笑容,父亲李卫国的话也多了起来,不再是闷头抽烟。
姐姐李娟的眼中虽然还有红肿,却重新燃起了名为“希望”的光。
所有人都心照不不宣,这个家的主心骨,已经悄然换成了那个正在平静喝粥的少年。
旧的生活已经结束,新的篇章,正等待着他们去书写。
“我吃饱了。”李毅放下碗筷,站起身。
“小毅,今天不去学校了?”赵秀兰下意识地问。
“去,”李毅笑了笑,“去办点事。”
……
当李毅的身影再次出现在高三(二)班的教室门口时,整个班级瞬间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像被磁石吸引的铁屑,齐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
议论声如同被压抑的沸水,在寂静的表层下暗暗涌动。
“看,他居然还敢来?”
“听说他姐夫都被他弄得净身出户了,这人手段太狠了。”
“何止啊,他那个赌鬼二叔,现在在家属院里都抬不起头了。”
李毅无视了这些或敬畏、或好奇、或幸灾乐祸的目光,径直穿过教室,在众人错愕的注视下,敲响了班主任办公室的门。
“哟,这不是我们的状元郎嘛!”班主任看到李毅,脸上立刻堆起了热情的笑容,亲自给他倒了杯水,“来来来,快坐!是不是上次的奥数题不过瘾,又想来挑战难题了?”
“老师,谢谢您。”李毅不卑不亢地坐下,开门见山,“我今天来,是想请个假。”
“请假?没问题!”班主任大手一挥,“一天够不够?不够老师给你批两天!”
李毅摇了摇头,平静地吐出了一个让班主任笑容瞬间凝固的词。
“长假。”
“长……长假?”班主任愣住了,手里的茶杯都忘了放下,“什么意思?请多久?”
“归期不定。”李毅的回答言简意赅。
办公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了。
班主任脸上的笑容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置信的震惊与痛心疾首。他猛地站起身,声音都变了调:“李毅!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马上就要高考了!你是我从教三十年来见过最有天赋的学生,是咱们学校冲击省状元的希望!你现在跟我说你要请长假?你疯了吗?”
李毅没有被老师的激动所影响,他只是静静地看着对方,直到班主任的情绪稍稍平复,他才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沧桑和担当。
“老师,家里出了点事。我爸妈年纪大了,姐姐也需要人照顾。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人,有些责任,我必须去扛。”
他没有说具体的家庭变故,只用一句“责任”就将所有复杂的缘由轻轻带过。
那份沉稳和担当,让班主任满腔的怒火,像被一盆冷水浇下,瞬间熄了大半。
“可……可你的前途……”班主任还是扼腕叹息。
“老师您放心。”李毅站起身,对着班主任,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个家,需要我先撑起来。等家里的事安顿好了,我一定会回来参加高考。”
他的语气无比坚定,那双深邃的眼睛里,闪烁着不容置疑的自信。
班主任看着眼前的少年,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从那双眼睛里,看到的不是一个冲动的学生,而是一个已经下定决心、即将奔赴战场的战士。
良久,他长长地叹了口气,颓然地坐回椅子上。
他拿起笔,在那张空白的假条上,龙飞凤舞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去吧。”他将假条递给李毅,声音沙哑,“学校……等你回来。”
办公室的门虚掩着,门外,胡婉儿和她的同桌正竖着耳朵偷听。
当听到“长假”、“归期不定”这些词时,同桌的脸上立刻露出了幸灾乐祸的笑容。
“看吧!我就说他是装的!”她压低声音,兴奋地对胡婉儿说,“牛皮吹破了,成绩跟不上,没脸待下去了,只能找个借口休学跑路了!”
胡婉儿嘴上轻蔑地附和了一句“就是个小丑”,心里那股不安的感觉却越来越强烈。
她预想中李毅被开除的狼狈没有出现,预想中他成绩暴露后的退缩也没有发生。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她完全无法理解的从容与强大。
她发现,李毅的每一次行动都完全超出她的预料。
她曾经最擅长的拿捏和掌控,在这个人身上已经彻底失效。
她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是不是真的错了。
……
下午,李毅回到家,开始为南下做最后的准备。
他没有像普通少年一样只带几件换洗衣物,而是拿出针线,将那一万五千块现金仔细地分成几沓,小心翼翼地缝在了**、裤腰、甚至鞋垫的夹层里。
他的动作熟练而沉稳,每一针每一线都透着一种成年人独有的谨慎与周全。
李卫国和赵秀兰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一句话也没说。
当看到儿子这番滴水不漏的操作时,他们心中最后一丝对儿子独自远行的担忧,也彻底放下了。
这哪里还是个孩子,分明是个比他们这些活了大半辈子的人,还要心思缜密的老江湖。
傍晚,火车站。
站台上,没有洒狗血的哭泣,也没有过多的叮嘱。
姐姐李娟将一个连夜赶工缝制的、异常结实的帆布包递给李毅,布包的背带和接缝处,都用双线加固过。她红着眼眶,只低声说了一句:“姐等你回来。”
母亲赵秀兰往他包里塞了十几个还带着余温的煮鸡蛋。
父亲李卫国则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为一句最朴实的嘱咐:“照顾好自己。”
“嗯。”李毅重重地点了点头。
他转身,迎着夕阳的余晖,踏上了那列即将呼啸南下的绿皮火车。
汽笛长鸣,车轮缓缓转动。
李毅站在车厢连接处,回头望去,父母和姐姐小小的身影在站台上静静守望,渐渐变成三个模糊的黑点,最终消失在视野的尽头。
这一幕,像一幅温暖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了他心中,成为他此生最柔软的力量源泉。
车厢里,一股混杂着汗味、烟味、泡面味和各种脚臭的浓烈气味扑面而来。
南腔北调的喧哗声、孩子的哭闹声、列车员的叫卖声,交织成一首独属于九十年代的混**响曲。
众人都在抱怨或忍耐。
李毅却如同一头进入丛林的猎豹,迅速收敛了所有离别的情绪,眼神在瞬间变得冷静而锐利。
他靠在窗边,看似在闭目养神,实则用耳朵和眼角的余光,扫视着车厢里的每一个角落。
很快,他就锁定了一伙人。
三个男人,一个假装看报纸,眼神却在四处瞟;一个抱着空空的包裹,不断在拥挤的过道里来回“挤”;还有一个坐在角落,看似打盹,手指却在有节奏地敲击着膝盖,像是在打暗号。
一个扒手团伙。
李毅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
就在这时,那个负责“挤”的瘦高个,盯上了一个独自带着孩子的年轻妇女。
那妇女正手忙脚乱地哄着哭闹的孩子,腰间的挎包半敞着,露出了里面钱包的一角。
瘦高个像一条滑腻的泥鳅,借着人群的掩护,悄无声息地凑了过去。
就在他的手即将伸向那个挎包的前一秒
“咳!咳咳!”
一阵剧烈而突兀的咳嗽声,在嘈杂的车厢里响起。
只见那个靠窗的少年,像是被呛到了一样,猛地直起身,身体“不经意”地向旁边一撞。
这一撞,力道不大,却极其巧妙,正好撞在了瘦高个即将发力的胳膊肘上。
瘦高个闷哼一声,半边身子一麻,伸出的手也僵在了半空。
他惊疑不定地回头,正好对上了李毅那双看似睡眼惺忪,实则冰冷如刀的眼睛。
整个过程,快如电光石火,不着痕迹。
那个带孩子的妇女毫无察觉,周围的旅客也只当是一次无意的碰撞。
只有那个瘦高个,和角落里那个假装打盹的同伙,在接收到李毅那冰冷的眼神时,心中猛地一寒。
他们投来阴冷的目光,像两条被惊扰的毒蛇。
一场危机,于无声处被化解。
李毅缓缓收回目光,重新靠回窗边,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冷笑。
漫长的旅途,看来不会太无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