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种田,女帝非要我打天下 第43章 请君入瓮

小说:我只想种田,女帝非要我打天下 作者:多吃菜里好 更新时间:2025-10-16 20:40:17 源网站:2k小说网
  ();

  孙承佑与那位自称“老梁”的神秘农夫在土地庙分别后,并未直接返回南阳城。

  他被引领至附近镇上一处毫不起眼的染坊,这里是桃源县早已布下的又一处安全点。

  热水、干净的衣物、足以乱真的新身份文书,以及一封早已备好的、模仿他笔迹写就的信函,被一一呈上。

  孙承佑看着那封信,只扫了一眼,便被其间滴水不漏的官场话术和字字诛心的捧杀之计,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终于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一群何等可怕的对手,也是一群何等强大的盟友。

  次日,孙承佑孤身一人,以“探亲归来”的名义,手持通关文牒,从南阳府那盘查森严的城门,从容入城。

  他没有回自己的府邸,而是径直来到了知府衙门前,摘下头上的斗笠,整理好一身风尘仆仆的官服,亲自擂响了那面沉寂已久的登闻鼓。

  “咚!咚咚!”

  鼓声沉闷,却足以惊动整座府衙。

  南阳知府刘循,是个典型的官僚。

  年过五旬,两鬓斑白,为官之道只求一个“稳”字。

  此刻,他正为鹰扬卫封城之事搅得焦头烂额,听闻被革职的工部侍郎孙承佑竟在此时击鼓求见,心中顿时警铃大作。

  后堂之内,刘循看着那封由孙承佑亲手呈上的信,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

  信不长,通篇没有半句对王安的攻讦,更未提及兵工厂的半点阴谋。

  恰恰相反,信中以一种近乎狂热的、属于技术官僚的专业口吻,对王安研发的“多孔水泥”大加赞赏,称其为“固若金汤,巧夺天工”、“国之祥瑞,南阳之光”!

  “这孙承佑,是疯了不成?”刘循心中疑窦丛生。

  然而,信的后半段,话锋一转。

  孙承佑“诚恳”地建议,值此封城之际,人心惶惶,流言四起,府衙何不借此天赐良机,举办一场盛大的公开展示,向全城百姓和滞留的富商,展演此等神物的“耐火奇效”?

  “如此一来,既可彰显我南阳府治下能人辈出,实力雄厚;二来,亦可借此神物之威,震慑宵小,提振民心!”

  刘循看完信,捏着纸页的手指微微发白。

  他瞬间就明白了这背后的机锋——这是孙承佑的阳谋,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最后一搏!

  但这个台阶,他刘循,却不能不下!

  同意?

  若那水泥真有奇效,这便是他刘循领导有方、慧眼识珠的天大政绩!

  若水泥有问题,那也是工部内部的倾轧,他只是个被蒙蔽的主持者,责任不大。

  拒绝?

  那更不行!

  他一个地方知府,凭什么去质疑摄政王殿下亲自督办的工程?

  传出去,就是他刘循心虚,是他对王爷不敬!

  “好一个孙承佑……”刘循放下信,心中已有了决断。

  这浑水,他非趟不可了。

  就在知府衙门内暗流涌动之时,南阳城的大街小巷,一场看不见的风暴,已然席卷全城。

  城东最大的茶馆里,说书先生“百灵鸟”一拍惊堂木,绘声绘色地开讲了一段新评书。

  “话说那虎牢关,天降神人王安!此公可不一般,得梦中仙人指点,抟土为石,点石成金,造出一种神仙水泥,水火不侵,刀剑难伤!”

  台下听客们听得如痴如醉,掌声雷动。

  城南的巷子口,一群追逐打闹的孩童,嘴里又换了新的童谣。

  “新水泥,三丈高,不怕风,不怕浇!扔进火里烧一烧,三天三夜不动摇!”

  歌声清脆,传遍了每一个角落。

  关于“神仙水泥”的各种离奇传闻,在一夜之间,成了全城百姓茶余饭后的唯一谈资。

  知府衙门,后堂。

  刘循召见了兵工厂总管王安与鹰扬卫百户赵克。

  当孙承佑那封“建议信”被摆在两人面前时,预想中的警惕并未出现。

  “噗……哈哈哈哈!”

  王安看完信,第一个没忍住,放声大笑起来,笑得前仰后合,眼泪都快流了出来。

  “愚蠢!愚不可及!这孙承佑是走投无路,气糊涂了吧?公开验火?他这是嫌自己死得不够快,主动把脸伸过来让我打啊!”

  一旁的赵克也是嘴角上扬,眼中满是轻蔑。

  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一个失势官员黔驴技穷的最后挣扎,拙劣得可笑。

  “刘大人,”王安止住笑,对着刘循一拱手,脸上满是智珠在握的傲慢,“下官以为,孙大人的提议,甚好!非常好!”

  刘循不动声色:“哦?王大人有何高见?”

  “正好借此机会,当着全城百姓的面,让大家亲眼看看,我这神仙水泥,是何等的坚不可摧!也正好,让孙承佑这条丧家之犬,彻底身败名裂,再无翻身之日!”

  王安那副小人得志的嘴脸,让赵克都微微皱了皱眉,但他并未出言反对。

  在他看来,这场闹剧,正好可以彻底终结孙承佑这条线索,让他们能更专注于军营里那群“送财童子”。

  城西旧军营,施粥棚前。

  青禾换上了一身桃源商会的伙计服,脸上用特制的药水画出了几块以假乱真的“病斑”,看起来就是一个因常年劳累而面黄肌瘦的普通杂役。

  她端着一碗热粥,来到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面前。

  那妇人,正是兵工厂内一位核心老工匠的妻子。

  “大嫂,慢点喝,别烫着孩子。”青禾的声音温和,眼中带着真诚的关切。

  妇人感激地接过粥,连声道谢。

  青禾趁着给她递布巾擦嘴的瞬间,用一种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充满希望的语气,在她耳边轻声说道:

  “朝廷没有忘记你们的亲人。三日后,府前广场,会有为他们讨还公道的好事发生。一定要去。”

  妇人端着粥碗的手猛地一颤,难以置信地抬起头,眼中瞬间噙满了泪水。

  青禾却已转身,走向了下一个目标。

  一句话,如同一颗火种,被精准地投入了那早已因亲人失联而积满了干柴的民怨之中。

  当天下午,一纸盖着南阳知府朱红大印的告示,被贴满了全城的大街小巷。

  “……兹定于三日之后,于府前广场,由工部侍郎孙承佑大人,与兵工厂总管王安大人,共同主持‘新型守城水泥耐火性公开测试’,以彰国威,以安民心。届时,欢迎全城百姓,前来观瞻!”

  告示前,人头攒动,议论纷纷。

  不远处的酒楼二楼,赵克端着酒杯,看着楼下鼎沸的人声,对着身旁的王安,冷笑一声。

  “王大人,舞台已经搭好,就等看那条丧家之犬,如何丑态百出了。”

  王安得意地呷了口酒,意气风发地夸下海口:“大人放心,三日后,下官不但要证明这水泥不怕火,还要让全南阳的人都看看,谁才是真正为国为民的干吏,谁又是只会摇唇鼓舌的无能之辈!孙承佑,他这是自掘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