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里,许元却笑了。
“陛下,辅机大人,诸位将军。”
他环视众人,脸上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自信。
“若臣有办法,让此地的民众,在一年之内,便真心归附我大唐。”
“让他们忘记自己是高句丽人,只知自己是大唐子民。”
“甚至,将来若有高句丽王室余孽妄图复国,他们会第一个站出来,拿起武器,保卫我大唐的疆土。”
“诸位,信否?”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愣住了。
尉迟恭更是把眼睛瞪得像铜铃。
“许元,你莫不是在说梦话?”
“一年之内?让几十万人归心?这怎么可能!”
李世民的眼神也充满了怀疑,他紧紧地盯着许元。
“许元,军中无戏言。”
“你当真有此良策?”
许元迎着所有质疑的目光,挺直了胸膛,字字清晰地说道。
“臣,愿立军令状!”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
“不过,臣的这个法子,或许有些……惊世骇俗。”
“需要陛下,摒弃旧念,给予臣,绝对的信任与支持。”
李世民沉声道。
“讲。”
许元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四个字。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人顿时面露异色!
字,他们都认得。
可连在一起,却成了无人能解的天书。
尉迟恭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粗声粗气地问道:“土地……改革?这是个什么东西?跟打仗有关系吗?”
显然,这个词超出了他的认知范畴。
长孙无忌和李世勣,虽然同样不解其意,但他们敏锐地察觉到,这四个字背后,恐怕隐藏着许元那惊天计划的核心。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许元身上,等待着他的下文。
李世民的眼神最为锐利,他没有出声催促,只是用那双洞悉世事的帝王之目,静静地看着许元,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你继续说!”
许元迎着众人的目光,神色平静,不疾不徐地开口。
“陛下,诸位大人,敢问一句,自前秦以来,中原王朝,为何总是兴亡交替,少有国祚能延绵三百载者?”
这个问题一出,帐内气氛陡然一变。
这已经不是军议,而是论政,是探讨国之根本的大事。
长孙无忌抚须沉吟片刻,缓缓道:“原因繁多,或因君主昏聩,或因外戚宦官专权,或因天灾人祸……”
“赵国公所言甚是。”
许元点了点头,话锋却陡然一转。
“但归根结底,刨除所有表象,其核心只有一个。”
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回荡在每个人的耳边。
“那就是,百姓,活不下去了。”
活不下去了!
简简单单五个字,却仿佛带着千钧之力,让李世民的瞳孔猛地一缩。
他想起了隋末的烽烟四起,想起了那饿殍遍野,易子而食的人间惨剧。
他自己,便是从那样的乱世中杀出来的。
许元没有停顿,继续说道:
“高句丽,与我大唐体制相仿,亦是政权高度集中的王朝。”
“此等王朝,若四海升平,国泰民安,自然稳如泰山。”
“可一旦遭遇天灾,或是如今日这般,遭遇我大唐天兵压境的战乱,其内部,便会从最底层开始崩塌。”
“为何?”
“因为战乱一来,苛捐杂税必然加重,服役徭役更是无穷无尽。而土地,却都掌握在那些王公贵族、豪强地主的手中。”
“寻常百姓,辛苦一年,所得不过三五斗,甚至还要倒欠地租。一旦大军入境,家园被毁,他们便会瞬间沦为流民。”
“一个活不下去的百姓,便是一个潜在的乱匪。当成千上万活不下去的百姓聚集在一起,那便是足以倾覆一个王朝的滔天巨浪。”
许元的声音并不高,但每一个字都敲打在众人的心上。
“细数中原历代王朝之崩溃,无不是始于此。百姓没了土地,没了活路,除了跟着人揭竿而起,拼死一搏,他们,还有别的选择吗?”
大帐之内,一片死寂。
就连尉迟恭这样不善谋略的猛将,此刻也陷入了沉思。
这个道理,他们都懂。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本就是太宗皇帝时常挂在嘴边,警醒自己与群臣的话。
“所以,臣的‘土地改革’,便是要从根子上,解决这个问题。”
许元终于抛出了他的核心方案。
“待我大唐彻底征服高句丽全境之后,臣请陛下下一道旨意。”
“将高句丽原先所有王室、贵族、官僚、地主占有的土地,尽数收归我大唐国有!”
“然后,由朝廷出面,将这些土地进行清丈、登记、造册。”
“最后,以‘承包’的方式,将这些土地,尽数分给那些一无所有的,最底层的,原高句丽的穷苦百姓去耕种!”
轰!
此言一出,不亚于又一颗惊雷在帐内炸响。
将贵族的土地分给穷人?
这是何等惊世骇俗的想法?
自古以来,土地便是权贵阶层的命根子,是维系一个王朝统治结构的基础。
许元这番话,无异于是在刨整个贵族阶层的根。
“这……这如何使得?”一名将领下意识地反驳道,“如此一来,那些高句丽的降臣降将,岂不是要人人自危,拼死反抗?”
许元淡淡一笑。
“将军多虑了。”
“我们是征服者,不是安抚者。对于那些负隅顽抗的高句丽贵族,等待他们的,只有我大唐的刀锋。”
“至于那些愿意归降的,我大唐自有赏赐,但绝不包括土地。”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
“因为,从我大唐铁骑踏入这片疆域开始,这里所有的土地,便只有一个主人。”
“那就是,大唐!”
他转向李世民,目光灼灼。
“陛下,分了土地之后,我们只需向这些耕种的百姓,收取极低的税赋。例如,三十税一,甚至更低。”
“并且,明文昭告天下,除了这一笔固定的土地税之外,永不加征任何其他的苛捐杂税!”
“如此一来,百姓们便有了自己的‘恒产’。他们种下的每一颗粮食,绝大部分都归自己所有。他们的耕种积极性,将会被前所未有地激发出来。”
“当他们能够吃饱穿暖,有了安稳的日子,他们还会去怀念那个让他们食不果腹,动辄为奴为婢的高句丽王室吗?”
“当那些高句丽的王室余孽,妄图复国,想要夺走他们手中的土地,让他们重新变回佃农和奴隶时,他们会答应吗?”
“不,他们不会!”
许元的声音斩钉截铁。
“他们会第一个拿起锄头和刀枪,为了保卫自己的田地,为了保卫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大唐,去和那些复国者拼命!”
“如此,何愁民心不附?何愁此地不稳?”
一番话说完,许元对着李世民深深一躬。
“陛下,这,便是臣的土地改革。”
“以雷霆手段,摧毁高句丽旧有的上层结构。再以无上之恩,收拢其最广大的底层民心。”
“一年之内,辽东之地,将尽是我大唐之忠实子民!”
“陛下,辅机大人,诸位将军。”
他环视众人,脸上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自信。
“若臣有办法,让此地的民众,在一年之内,便真心归附我大唐。”
“让他们忘记自己是高句丽人,只知自己是大唐子民。”
“甚至,将来若有高句丽王室余孽妄图复国,他们会第一个站出来,拿起武器,保卫我大唐的疆土。”
“诸位,信否?”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愣住了。
尉迟恭更是把眼睛瞪得像铜铃。
“许元,你莫不是在说梦话?”
“一年之内?让几十万人归心?这怎么可能!”
李世民的眼神也充满了怀疑,他紧紧地盯着许元。
“许元,军中无戏言。”
“你当真有此良策?”
许元迎着所有质疑的目光,挺直了胸膛,字字清晰地说道。
“臣,愿立军令状!”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
“不过,臣的这个法子,或许有些……惊世骇俗。”
“需要陛下,摒弃旧念,给予臣,绝对的信任与支持。”
李世民沉声道。
“讲。”
许元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四个字。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人顿时面露异色!
字,他们都认得。
可连在一起,却成了无人能解的天书。
尉迟恭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粗声粗气地问道:“土地……改革?这是个什么东西?跟打仗有关系吗?”
显然,这个词超出了他的认知范畴。
长孙无忌和李世勣,虽然同样不解其意,但他们敏锐地察觉到,这四个字背后,恐怕隐藏着许元那惊天计划的核心。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许元身上,等待着他的下文。
李世民的眼神最为锐利,他没有出声催促,只是用那双洞悉世事的帝王之目,静静地看着许元,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你继续说!”
许元迎着众人的目光,神色平静,不疾不徐地开口。
“陛下,诸位大人,敢问一句,自前秦以来,中原王朝,为何总是兴亡交替,少有国祚能延绵三百载者?”
这个问题一出,帐内气氛陡然一变。
这已经不是军议,而是论政,是探讨国之根本的大事。
长孙无忌抚须沉吟片刻,缓缓道:“原因繁多,或因君主昏聩,或因外戚宦官专权,或因天灾人祸……”
“赵国公所言甚是。”
许元点了点头,话锋却陡然一转。
“但归根结底,刨除所有表象,其核心只有一个。”
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回荡在每个人的耳边。
“那就是,百姓,活不下去了。”
活不下去了!
简简单单五个字,却仿佛带着千钧之力,让李世民的瞳孔猛地一缩。
他想起了隋末的烽烟四起,想起了那饿殍遍野,易子而食的人间惨剧。
他自己,便是从那样的乱世中杀出来的。
许元没有停顿,继续说道:
“高句丽,与我大唐体制相仿,亦是政权高度集中的王朝。”
“此等王朝,若四海升平,国泰民安,自然稳如泰山。”
“可一旦遭遇天灾,或是如今日这般,遭遇我大唐天兵压境的战乱,其内部,便会从最底层开始崩塌。”
“为何?”
“因为战乱一来,苛捐杂税必然加重,服役徭役更是无穷无尽。而土地,却都掌握在那些王公贵族、豪强地主的手中。”
“寻常百姓,辛苦一年,所得不过三五斗,甚至还要倒欠地租。一旦大军入境,家园被毁,他们便会瞬间沦为流民。”
“一个活不下去的百姓,便是一个潜在的乱匪。当成千上万活不下去的百姓聚集在一起,那便是足以倾覆一个王朝的滔天巨浪。”
许元的声音并不高,但每一个字都敲打在众人的心上。
“细数中原历代王朝之崩溃,无不是始于此。百姓没了土地,没了活路,除了跟着人揭竿而起,拼死一搏,他们,还有别的选择吗?”
大帐之内,一片死寂。
就连尉迟恭这样不善谋略的猛将,此刻也陷入了沉思。
这个道理,他们都懂。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本就是太宗皇帝时常挂在嘴边,警醒自己与群臣的话。
“所以,臣的‘土地改革’,便是要从根子上,解决这个问题。”
许元终于抛出了他的核心方案。
“待我大唐彻底征服高句丽全境之后,臣请陛下下一道旨意。”
“将高句丽原先所有王室、贵族、官僚、地主占有的土地,尽数收归我大唐国有!”
“然后,由朝廷出面,将这些土地进行清丈、登记、造册。”
“最后,以‘承包’的方式,将这些土地,尽数分给那些一无所有的,最底层的,原高句丽的穷苦百姓去耕种!”
轰!
此言一出,不亚于又一颗惊雷在帐内炸响。
将贵族的土地分给穷人?
这是何等惊世骇俗的想法?
自古以来,土地便是权贵阶层的命根子,是维系一个王朝统治结构的基础。
许元这番话,无异于是在刨整个贵族阶层的根。
“这……这如何使得?”一名将领下意识地反驳道,“如此一来,那些高句丽的降臣降将,岂不是要人人自危,拼死反抗?”
许元淡淡一笑。
“将军多虑了。”
“我们是征服者,不是安抚者。对于那些负隅顽抗的高句丽贵族,等待他们的,只有我大唐的刀锋。”
“至于那些愿意归降的,我大唐自有赏赐,但绝不包括土地。”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
“因为,从我大唐铁骑踏入这片疆域开始,这里所有的土地,便只有一个主人。”
“那就是,大唐!”
他转向李世民,目光灼灼。
“陛下,分了土地之后,我们只需向这些耕种的百姓,收取极低的税赋。例如,三十税一,甚至更低。”
“并且,明文昭告天下,除了这一笔固定的土地税之外,永不加征任何其他的苛捐杂税!”
“如此一来,百姓们便有了自己的‘恒产’。他们种下的每一颗粮食,绝大部分都归自己所有。他们的耕种积极性,将会被前所未有地激发出来。”
“当他们能够吃饱穿暖,有了安稳的日子,他们还会去怀念那个让他们食不果腹,动辄为奴为婢的高句丽王室吗?”
“当那些高句丽的王室余孽,妄图复国,想要夺走他们手中的土地,让他们重新变回佃农和奴隶时,他们会答应吗?”
“不,他们不会!”
许元的声音斩钉截铁。
“他们会第一个拿起锄头和刀枪,为了保卫自己的田地,为了保卫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大唐,去和那些复国者拼命!”
“如此,何愁民心不附?何愁此地不稳?”
一番话说完,许元对着李世民深深一躬。
“陛下,这,便是臣的土地改革。”
“以雷霆手段,摧毁高句丽旧有的上层结构。再以无上之恩,收拢其最广大的底层民心。”
“一年之内,辽东之地,将尽是我大唐之忠实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