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尉迟恭那张黑脸,此刻黑得能滴出水来。
“陛下,前隋大业年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兵败之后……”
他的声音顿了顿,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悲愤。
“战死于此地的将士,被高句丽人……筑成了京观。”
“以此,来炫耀他们的武功,震慑我中原王朝。”
说到这,尉迟敬德深吸一口气,闭上了眼睛,仿佛不忍再看。
“他们……”
“他们都是我中原的儿郎啊!”
尉迟敬德最后那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在李世民的脑海中炸响。
中原的儿郎!
是啊!
纵使隋炀帝有万般不是,纵使那场战争是如何的师出无名,可这些埋骨于此,甚至连埋骨都算不上,被曝尸荒野,筑为敌酋功碑的士卒……
他们,是说着同样乡音,来自同样故土的同胞!
李世民的胸膛剧烈地起伏着,一股滔天的怒火,混杂着无尽的悲凉,直冲头顶。
他猛地一拳,狠狠砸在身旁的一块巨石上。
鲜血,顺着他的指缝缓缓流下,滴落在冰冷的土地上。
但他仿佛感觉不到任何疼痛。
他缓缓转身,那双曾睥睨天下的龙目,此刻已是一片赤红。
他扫过眼前的所有将士,声音不再压抑,如同咆哮的雄狮。
“传朕旨意!”
“全军,就地停驻!”
众将闻言,皆是一愣。
大战在即,安市城就在前方,此刻停驻,岂不是耽误军机?
然而,无人敢问。
因为他们从皇帝的声音里,听到了不容置喙的决绝。
李世民抬起手,指向眼前那一片连绵不绝的京观,一字一顿地说道:
“命所有将士,放下兵刃,拿起铁锹!”
“朕要你们,将我们这些……客死异乡的同袍,骸骨尽数收敛!”
“朕要让他们,入土为安!”
“朕要为他们,立碑!”
“朕要让后世所有人都知道,这里躺着的,是为国捐躯的中华勇士!”
话音落下,四野俱寂。
所有将士,无论是身经百战的老兵,还是初上战场的新卒,在听到这番话后,无不感到一股热血直冲脑门。
所有人都被李世民的话给感染了。
是啊!
今日我为前朝袍泽收尸,他日若我战死沙场,陛下与后来的袍泽,也定不会让我曝尸荒野!
“臣等,遵旨!”
长孙无忌、房玄龄、尉迟恭等人,齐齐躬身,声音铿锵。
“遵旨!”
数万将士,轰然应诺,声震山谷。
没有人有异议,没有人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
原本肃杀的行军队列,瞬间转变了形态。
士兵们默默地放下手中的长枪大戟,从辎重车上取下铁锹、镐头。
寒风中,旗帜猎猎作响,仿佛是迟到了三十年的战歌。
将士们小心翼翼地刨开冻土,将那一具具残破的骸骨,一根一根地,轻轻捡拾出来。
没有人说话。
山梁之上,只有铁锹与冻土碰撞的“铿锵”声,以及骸骨被取出时,那令人牙酸的轻微摩擦声。
许元也默默地拿起了一把铁锹,加入了挖掘的行列。
作为一个现代人,眼前的景象对他造成的冲击,远比这个时代的古人更加强烈。
这不仅仅是战争的残酷,更是一种对人类文明底线的践踏。
他看到,李世民也脱下了龙袍,只着一身劲装,亲自拿起一把铁锹,奋力地挖掘着。
汗水,混杂着尘土,从他那张刚毅的脸庞滑落。
他没有再多说一句话,只是用行动,来告慰这些沉睡了三十年的英灵。
帝王如此,三军用命。
从深夜,到黎明。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黑暗,洒向这片伤痕累累的大地时。
所有的京观,都已被夷为平地。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巨大的合葬墓。
墓前,一块临时寻来的巨石被削平成碑。
李世民亲自用自己的天子剑,在上面一笔一划,刻下了两行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大唐皇帝李世民,为前隋征辽将士立。”
“魂兮归来,安息故土!”
刻完最后一笔,他将刻刀放下,对着墓碑,深深三拜。
身后,许元、长孙无忌、尉迟恭……数万大唐将士,齐刷刷地单膝跪地,对着墓碑,重重叩首。
“恭送袍泽!”
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在山谷间久久回荡,仿佛要将这三十年的屈辱与悲愤,尽数吼出。
……
做完这一切,天色已经大亮。
大军没有过多停留,重新踏上了征程。
或许是心中那股郁结之气得以抒发,将士们的士气反而比之前更加高昂。
急行军之下,不过半日功夫,大军便已抵达距离安市城三十里外的一处开阔地。
此地背靠山丘,前有河流,地势开阔,便于安营扎寨,亦利于防守。
随着李世民一声令下,庞大的战争机器再次运转起来。
中军大帐迅速搭建完毕。
斥候被成队地派了出去,警惕着安市城方向的一切动静。
就在大营初具雏形之时,两拨人马,几乎是前后脚,抵达了御帐之外。
“陛下,山东道行军总管张亮将军,遣信使前来!”
“陛下,玄甲军统领陈冲,求见!”
李世民正与许元、长孙无忌等人在沙盘前推演军情,闻言眉头一挑。
“让他们都进来。”
很快,两拨人走进了大帐。
为首的一人,是张亮麾下的信使,满脸焦急。
另一拨,则是许元此前带领的三千玄甲军斥候的头领,陈冲,另外在他的身后,还有许元的心腹曹文、张羽二人。
他们三人风尘仆仆,身上还带着一股淡淡的血腥味,但眼神却锐利如鹰。
“你先说。”
李世民的目光落在了水师信使身上。
那信使不敢怠慢,立刻单膝跪地,禀报道:
“启禀陛下,张将军已率水师抵达乌骨城下,并发起了猛攻。”
“但……但高句丽人守城意志极为顽强,我军数次攻城,皆被击退,伤亡不小。张将军正在设法,只是……进展不大。”
帐内众人闻言,皆是眉头微蹙。
南北夹击的策略,若是南线受阻,那对主战场的压力便会陡增。
李世民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脸色看不出喜怒。
他的目光,随即转向了陈冲三人。
“你们呢?”
许元也看向了三人,眼神中带着一丝询问。
陈冲上前一步,抱拳沉声道:
“启禀陛下!”
“此前许大人命我率领三千玄甲军提前抵达安市城周围打探情报,前两日,末将已率三千玄甲军,前出至安市城外十里,沿途扫清高句丽斥候三十余人。”
“并且,我们抓到了一个活口,官职还不低,是个校尉。”
“哦?”
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闪,“可问出了什么?”
陈冲深吸一口气,脸色变得无比凝重。
“问出来了。”
“辽东城失陷的消息,早在三日前便已传到了安市城。”
“高句丽北部耨萨高延寿、高惠真,已尽起北部所有兵马,合计步骑十五万,正火速赶来,驰援安市城!”
“按照那校尉的说法,他们……是想在安市城下,与我大唐王师,决一死战!”
“陛下,前隋大业年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兵败之后……”
他的声音顿了顿,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悲愤。
“战死于此地的将士,被高句丽人……筑成了京观。”
“以此,来炫耀他们的武功,震慑我中原王朝。”
说到这,尉迟敬德深吸一口气,闭上了眼睛,仿佛不忍再看。
“他们……”
“他们都是我中原的儿郎啊!”
尉迟敬德最后那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在李世民的脑海中炸响。
中原的儿郎!
是啊!
纵使隋炀帝有万般不是,纵使那场战争是如何的师出无名,可这些埋骨于此,甚至连埋骨都算不上,被曝尸荒野,筑为敌酋功碑的士卒……
他们,是说着同样乡音,来自同样故土的同胞!
李世民的胸膛剧烈地起伏着,一股滔天的怒火,混杂着无尽的悲凉,直冲头顶。
他猛地一拳,狠狠砸在身旁的一块巨石上。
鲜血,顺着他的指缝缓缓流下,滴落在冰冷的土地上。
但他仿佛感觉不到任何疼痛。
他缓缓转身,那双曾睥睨天下的龙目,此刻已是一片赤红。
他扫过眼前的所有将士,声音不再压抑,如同咆哮的雄狮。
“传朕旨意!”
“全军,就地停驻!”
众将闻言,皆是一愣。
大战在即,安市城就在前方,此刻停驻,岂不是耽误军机?
然而,无人敢问。
因为他们从皇帝的声音里,听到了不容置喙的决绝。
李世民抬起手,指向眼前那一片连绵不绝的京观,一字一顿地说道:
“命所有将士,放下兵刃,拿起铁锹!”
“朕要你们,将我们这些……客死异乡的同袍,骸骨尽数收敛!”
“朕要让他们,入土为安!”
“朕要为他们,立碑!”
“朕要让后世所有人都知道,这里躺着的,是为国捐躯的中华勇士!”
话音落下,四野俱寂。
所有将士,无论是身经百战的老兵,还是初上战场的新卒,在听到这番话后,无不感到一股热血直冲脑门。
所有人都被李世民的话给感染了。
是啊!
今日我为前朝袍泽收尸,他日若我战死沙场,陛下与后来的袍泽,也定不会让我曝尸荒野!
“臣等,遵旨!”
长孙无忌、房玄龄、尉迟恭等人,齐齐躬身,声音铿锵。
“遵旨!”
数万将士,轰然应诺,声震山谷。
没有人有异议,没有人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
原本肃杀的行军队列,瞬间转变了形态。
士兵们默默地放下手中的长枪大戟,从辎重车上取下铁锹、镐头。
寒风中,旗帜猎猎作响,仿佛是迟到了三十年的战歌。
将士们小心翼翼地刨开冻土,将那一具具残破的骸骨,一根一根地,轻轻捡拾出来。
没有人说话。
山梁之上,只有铁锹与冻土碰撞的“铿锵”声,以及骸骨被取出时,那令人牙酸的轻微摩擦声。
许元也默默地拿起了一把铁锹,加入了挖掘的行列。
作为一个现代人,眼前的景象对他造成的冲击,远比这个时代的古人更加强烈。
这不仅仅是战争的残酷,更是一种对人类文明底线的践踏。
他看到,李世民也脱下了龙袍,只着一身劲装,亲自拿起一把铁锹,奋力地挖掘着。
汗水,混杂着尘土,从他那张刚毅的脸庞滑落。
他没有再多说一句话,只是用行动,来告慰这些沉睡了三十年的英灵。
帝王如此,三军用命。
从深夜,到黎明。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黑暗,洒向这片伤痕累累的大地时。
所有的京观,都已被夷为平地。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巨大的合葬墓。
墓前,一块临时寻来的巨石被削平成碑。
李世民亲自用自己的天子剑,在上面一笔一划,刻下了两行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大唐皇帝李世民,为前隋征辽将士立。”
“魂兮归来,安息故土!”
刻完最后一笔,他将刻刀放下,对着墓碑,深深三拜。
身后,许元、长孙无忌、尉迟恭……数万大唐将士,齐刷刷地单膝跪地,对着墓碑,重重叩首。
“恭送袍泽!”
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在山谷间久久回荡,仿佛要将这三十年的屈辱与悲愤,尽数吼出。
……
做完这一切,天色已经大亮。
大军没有过多停留,重新踏上了征程。
或许是心中那股郁结之气得以抒发,将士们的士气反而比之前更加高昂。
急行军之下,不过半日功夫,大军便已抵达距离安市城三十里外的一处开阔地。
此地背靠山丘,前有河流,地势开阔,便于安营扎寨,亦利于防守。
随着李世民一声令下,庞大的战争机器再次运转起来。
中军大帐迅速搭建完毕。
斥候被成队地派了出去,警惕着安市城方向的一切动静。
就在大营初具雏形之时,两拨人马,几乎是前后脚,抵达了御帐之外。
“陛下,山东道行军总管张亮将军,遣信使前来!”
“陛下,玄甲军统领陈冲,求见!”
李世民正与许元、长孙无忌等人在沙盘前推演军情,闻言眉头一挑。
“让他们都进来。”
很快,两拨人走进了大帐。
为首的一人,是张亮麾下的信使,满脸焦急。
另一拨,则是许元此前带领的三千玄甲军斥候的头领,陈冲,另外在他的身后,还有许元的心腹曹文、张羽二人。
他们三人风尘仆仆,身上还带着一股淡淡的血腥味,但眼神却锐利如鹰。
“你先说。”
李世民的目光落在了水师信使身上。
那信使不敢怠慢,立刻单膝跪地,禀报道:
“启禀陛下,张将军已率水师抵达乌骨城下,并发起了猛攻。”
“但……但高句丽人守城意志极为顽强,我军数次攻城,皆被击退,伤亡不小。张将军正在设法,只是……进展不大。”
帐内众人闻言,皆是眉头微蹙。
南北夹击的策略,若是南线受阻,那对主战场的压力便会陡增。
李世民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脸色看不出喜怒。
他的目光,随即转向了陈冲三人。
“你们呢?”
许元也看向了三人,眼神中带着一丝询问。
陈冲上前一步,抱拳沉声道:
“启禀陛下!”
“此前许大人命我率领三千玄甲军提前抵达安市城周围打探情报,前两日,末将已率三千玄甲军,前出至安市城外十里,沿途扫清高句丽斥候三十余人。”
“并且,我们抓到了一个活口,官职还不低,是个校尉。”
“哦?”
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闪,“可问出了什么?”
陈冲深吸一口气,脸色变得无比凝重。
“问出来了。”
“辽东城失陷的消息,早在三日前便已传到了安市城。”
“高句丽北部耨萨高延寿、高惠真,已尽起北部所有兵马,合计步骑十五万,正火速赶来,驰援安市城!”
“按照那校尉的说法,他们……是想在安市城下,与我大唐王师,决一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