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 第445章 穷途自刎,山西大同

小说:皇明 作者:雨落未敢愁 更新时间:2025-10-18 17:38:41 源网站:2k小说网
  ();

  察汗淖尔,蒙语为“远看白色”之意,故又称白海子。

  六月的察汗淖尔,像一块被烈日烤得发白的玉。

  风从湖面刮过,裹着咸苦的水汽,掠过岸边的盐田。

  那些由汉人经营的煮盐灶,此刻全没了往日的烟火气,只剩下干裂的盐池泛着惨白的光,盐粒在风里滚得簌簌响,落在破旧的草席上,积成薄薄一层白霜。

  湖北岸的一处洼地,挤着几十顶破旧的帐篷,帆布上满是补丁,风一吹就鼓得像要炸开,露出里面露出的毡子也褪成了灰褐色。

  这便是王国樑、黑云龙一行人的临时营地,数百残兵散落在帐篷周围,有的靠在帐篷杆上啃着干硬的羊肉,有的用湖水擦着生锈的刀枪,脸上满是疲惫与茫然。

  从宣府逃到这里,他们已在草原上奔逃了近十日,身上的铠甲沾着黄沙与盐渍,连战马都瘦得肋骨清晰可见。

  “他**!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黑云龙猛地将手里的羊骨扔在地上,骨头上还挂着几丝没啃干净的肉。

  他盘腿坐在帐篷前的沙地上,烦躁地踢了踢脚边的盐土。

  “天天不是羊奶就是水煮羊肉,膻得能把胆汁呕出来!

  老子以前在宣府,顿顿有酒有肉,还有戏班子唱曲儿,哪受过这种罪!”

  他说着,眼睛瞟向不远处正低头啃羊腿的王国樑,声音压低了些,却带着几分急切:

  “姐夫,我看咱们别在这鬼地方耗着了,去大同吧!

  投靠我义父!

  他在大同还有些势力,说不定能帮咱们东山再起!”

  王国樑闻言,啃羊腿的动作顿了顿。

  他抬起头,脸上沾着几点油渍,眼神里没了往日的意气风发,只剩下掩不住的疲惫。

  这羊腿是昨日从草原牧民手里换的,只用湖水煮了煮,连点盐都没放,膻味直往喉咙里冲,可他还是强迫自己往下咽。

  在草原上,能有口热肉吃,已经算是奢侈了。

  “去大同?”

  他将羊腿放在膝头,拿起身边的皮囊,往嘴里倒了口马奶酒。

  酒液又酸又涩,顺着喉咙滑下去,却没驱散半点心头的烦躁。

  “你觉得,咱们去了大同,是活路还是死路?”

  黑云龙愣了一下,随即不服气地说道:

  “怎么会是死路?

  姐夫,咱们别带这些残兵,就你我两个人,乔装成牧民潜进去,神不知鬼不觉的,谁能发现?”

  “神不知鬼不觉?”

  王国樑冷笑一声,将皮囊扔在地上。

  “你忘了你是怎么被马世龙打败的?”

  他盯着黑云龙的眼睛,语气里带着几分沉重。

  “马世龙手里有西厂、锦衣卫的人,咱们从宣府逃出来的消息,说不定早就传到大同了。

  你以为你义父会真心帮咱们?

  当初咱们在宣府起兵,派人去大同求援,他可是一兵一卒都没派!

  现在咱们成了丧家之犬,他不把咱们绑了送给朝廷邀功,就算念旧情了!”

  黑云龙被这话噎得说不出话来,他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又找不到理由。

  他低下头,看着自己满是老茧的手。

  这双手以前握的是酒杯与剑柄,如今却只能攥着沾着膻味的羊肉,心里一阵憋屈,眼眶竟有些发热。

  “难道就一直待在这?”

  他声音低沉,带着几分不甘。

  “这鬼地方连口米饭都吃不上,风里全是盐味,再待下去,不用朝廷来抓,咱们自己就得渴死饿死!”

  他说的是实话。

  察汗淖尔的湖水咸苦不堪,根本不能喝,他们只能靠抢来的羊奶和偶尔找到的泉水解渴。

  粮食更是紧缺,除了羊肉,连点杂粮都没有,不少士兵已经开始抱怨,暗地里甚至有人偷偷逃跑。

  黑云龙过惯了宣府副总兵的好日子,美人、美酒、精致的点心,哪受过这种“喝风餐露宿”的苦?

  这些日子,他夜里躺在漏风的帐篷里,总能梦到宣府总兵府里的日子。

  一醒来,只有草原的寒风和满鼻的膻味,心里的落差像刀子一样割着。

  王国樑没有说话,他抬起头,望向远处的察汗淖尔。

  湖面在夕阳下泛着惨白的光,像一块巨大的冰,远处的草原延伸到天际,连棵像样的树都没有,只有几丛枯黄的野草在风里摇晃。

  这里确实不能长久待不下去。

  毕竟,他手里的银两有用完的那一天。

  没了钱,这些羊肉马奶,也就没了。

  只是除了这里,他们又能去哪?

  “逃去西域?”

  “西域……”

  他喉结滚动了一下,声音里满是苦涩。

  “咱们这些人,连漠南草原都站不稳,去了西域,不是成了别人刀下的肉?

  那里的部落比苏布地狠十倍,咱们没有粮草,没有援兵,连个能说上话的人都没有,去了就是死。”

  黑云龙垂着头,没再反驳。

  他也想过西域,可一想起那些关于风沙与杀戮的传闻,心里就发怵。

  他以前在宣府,连草原都很少踏足,更别说那片遥远又陌生的土地了。

  夜色渐浓,后悔像潮水一样漫上黑云龙的心头。

  他想起杀钦差那天,自己一时冲动,跟着王国樑举起了反旗,现在想来,真是猪油蒙了心。

  那时候他在宣府,顿顿有烧鹅、有好酒,还有戏班子里的小红姑娘陪着,哪像现在,连口热米饭都吃不上,夜里只能听着草原的风声发呆。

  “要是当初没杀那钦差就好了……”

  他低声呢喃,声音轻得像风,却被旁边的士兵听见了。

  那士兵也是一脸落寞,摇了摇头:

  “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咱们早就没回头路了。”

  营地四周的羊油灯亮了起来,昏黄的光透过帆布,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士兵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手里捧着皮囊,猛灌马奶酒。

  酒液又酸又涩,却能暂时麻痹神经,让他们忘了眼前的困境。

  有的士兵喝多了,开始哭骂,骂朝廷,骂马世龙,也骂自己当初瞎了眼跟着叛乱。

  有的则沉默地坐着,望着远处的盐湖,眼神空洞。

  巡逻的士兵脚步沉重,铠甲碰撞的声音在寂静的草原上格外清晰,却没带来半点安全感。

  而在察汗淖尔十里开外的草原上,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马世龙与陈策率领的三千宣府骑兵、三千步卒,举着密密麻麻的火把,像一条火龙,在夜色里蜿蜒前行。

  火把的光映红了半边天,照亮了士兵们脸上的坚毅,也照亮了他们手中紧握的长矛与火铳。

  苏布地勒着战马,站在队伍的最前面。

  他身着蒙古部落的皮甲,甲片上镶嵌着铜钉,腰间挂着一把弯刀,脸上带着几分警惕。

  他身后的数千喀喇沁骑兵,虽也举着火把,却没明军那般整齐,不少人眼神里带着不安。

  明军的装备太精良了,亮银色的铠甲在火光下泛着冷光,战马也比他们的壮实,光是这股气势,就让人不敢小觑。

  “王国樑就在白海子北边的营地里,约莫有几百残兵。”

  苏布地勒紧缰绳,声音带着几分试探。

  “我可以带你们过去,不过……熊经略答应的一万两赏银,你们带来了吗?”

  马世龙闻言,轻轻笑了笑。

  他拨转马头,与苏布地平视,火把的光映在他脸上,眼神锐利如刀:

  “你放心,我家经略公一言九鼎,别说一万两,就是十万两,只要能拿到王国樑的人头,也绝不会少你半分。”

  苏布地心里却没底。

  他早听说过熊廷弼的名声,此人在辽东手段狠辣,对蒙古部落向来是恩威并施,恐怕不会轻易兑现承诺?

  可他看着眼前的明军。

  三千骑兵列阵整齐,火铳的枪口隐隐对着他们,身后还有陈策率领的步卒车营,若是自己敢说半个“不”字,恐怕这些明军会立刻调转枪头。

  他喀喇沁部虽有几千骑兵,却多是牧民出身,哪打得过久经沙场的明军?

  “希望马将军说话算话。”

  苏布地咬了咬牙,压下心里的不安。

  “我这就带你们过去,不过,到了营地外,我的人只负责外围警戒,不参与围剿。

  王国樑的人虽少,却都是亡命之徒,我不想让我的人白白送死。”

  马世龙点了点头。

  “可以。你只需带我们到地方,剩下的事,不用你管。”

  他抬手一挥,先是派出两百精锐先登,让他们先解决警卫哨兵。

  之后,才率全军出发。

  苏布地深吸一口气,拨转马头,朝着察汗淖尔的方向奔去。

  察汗淖尔的夜风裹着盐粒,刮过营地外围的矮丛,发出“簌簌”的轻响。

  这声音成了最好的掩护。

  马世龙派出去的两百名精锐先登,早已伏在盐田的废灶后,他们身着深色劲装,腰间的弯刀裹着麻布,连马蹄都裹了毡子,踩在盐土上悄无声息。

  “呼~”

  领头的哨长对着身后比了个手势,指向十米外那个靠在盐堆上打盹的警卫。

  那警卫怀里抱着长枪,脑袋一点一点的,嘴里还哼着宣府的小调,腰间的酒囊露在外面,显然是偷喝了马奶酒。

  两名先登如狸猫般窜出,一人捂住警卫的嘴,另一人弯刀横过,寒光闪过,警卫的脖子上便多了道血痕,连哼都没哼一声就软倒在地。

  尸体被迅速拖进废灶后,只留下盐土上一小片深色的血迹。

  不过半柱香的工夫,营地外围的十几个警卫便全被解决。

  有个年轻的警卫察觉不对,刚要摸腰间的火铳,就被一支短弩射穿了喉咙,弩箭没入的瞬间,他眼里还满是茫然。

  直到死,他都没看清敌人从哪来。

  “走!”

  哨长低喝一声,两百名先登分成十队,像十条黑影,钻进营地的帐篷缝隙间。

  营地内。

  大多数士卒还在醉酒沉睡,有的抱着酒囊打鼾,有的蜷缩在毡子上,嘴角还沾着羊奶的白沫。

  一名先登撩开帐篷门帘,见里面躺着三个士兵,弯刀接连划过,三声极轻的“噗嗤”声后,毡子上便浸开三团暗红。

  那些兵卒到死都没从酒梦里醒来。

  也有惊醒的。

  一个满脸通红的士卒被隔壁帐篷的动静吵醒,刚坐起身,就见一道黑影站在帐口。

  他刚要喊“有敌”,喉咙就被死死扼住,眼前渐渐发黑。

  整个潜入过程快得惊人,直到第三顶帐篷的士卒惨叫出声,营地才彻底炸开。

  但为时已晚。

  “杀!”

  马世龙的声音从营地外传来,带着破风的力道。

  三千骑兵举着火把,像潮水般涌入营地,火把的光映得刀枪发亮,喊杀声、兵器碰撞声、醉酒士卒的惨叫声,瞬间盖过了察汗淖尔的风声。

  王国樑是被帐篷外的惨叫惊醒的。

  他本就没睡沉。

  这些日子的逃亡让他成了惊弓之鸟,连睡觉都穿着轻便的皮甲,手就放在枕边的环首刀上。

  听到动静的瞬间,他猛地坐起,掀开帐篷门帘,就见火光冲天。

  明军的骑兵已经冲进了帐篷区,自己的士卒要么被砍倒,要么跪地投降,乱作一团。

  “走!”

  王国樑没管帐内还在慌乱穿衣服的黑云龙,甚至没回头看一眼,径直冲向主帐外的战马。

  那马是他特意留着的良驹,此刻正不安地刨着蹄子,他翻身上马,伏在马背上,朝着营地西侧的盐田冲去。

  或许,他能借着盐田的复杂地形脱身。

  “想跑?”

  马世龙一眼就瞥见了那道突围的身影。

  他驱马疾冲,手里的长枪抖出枪花,朝着王国樑的后心刺去:

  “看枪!”

  长枪带着破风的锐响,直逼后背。

  王国樑反应极快,猛地从马背上翻身,环首刀“铛”地一声架住长枪,火星在火把光下溅起。

  两人的战马错身而过,马世龙借着火光看清了那人的脸。

  颧骨高突,嘴角还沾着羊油,不是王国樑是谁?

  “王国樑!给我死来!”

  马世龙怒喝一声,拨转马头再次冲来。

  王国樑哪敢恋战,只草草挡了两招,环首刀被长枪震得发麻,他不敢耽搁,拍马就往盐田跑,连身后黑云龙的呼救声都当成了耳旁风。

  “不要让他跑了!穿红袍的是王国樑!”

  马世龙扯开嗓子喊,声音在混乱的营地里格外清晰。

  周围的明军骑兵立刻调转方向,朝着那道红色的身影围去。

  王国樑心里一慌,伸手就扯掉身上的红袍。

  那是他以前做宣府副将时的官袍,逃亡时舍不得丢,没想到此刻成了靶子。

  红袍落在地上,被后面的战马踩得稀烂,可他刚松口气,马世龙的声音又传来:

  “长须的是王国樑!”

  “**!”

  王国樑咬牙,腾出一只手,抓起弯刀就往下巴上割。

  胡须簌簌落下,混着血珠,他疼得咧嘴,却不敢停。

  活命要紧!

  可还没等他喘口气,马世龙的声音又像催命符般响起:

  “长发的是王国樑!”

  他的头发本就长及肩头,此刻也顾不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规矩,弯刀反手一划,长发散落,披在肩上,活像个疯癫的牧民。

  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跑!

  只要冲进盐田的废灶区,借助复杂地形摆脱明军,就能活!

  可马世龙接下来的一句话,让他整个人都僵在了马背上。

  “有头的是王国樑!”

  王国樑差点没从马背上摔下来,他回头怒视着追来的马世龙,眼里满是怨毒。

  这**养的,分明是在戏耍他!

  难不成要他自己把脑袋砍下来?

  “哈哈哈!”

  马世龙见他僵住,忍不住大笑,手里的长枪一扬。

  “王国樑,你跑不掉了!今日就是你的死期!”

  周围的明军骑兵越围越近,火把的光织成一片火海,将王国樑的身影照得纤毫毕现。

  他皮甲上的血渍、脸上的盐粒、眼底的绝望,都清晰地落在马世龙眼中。

  骑兵们的呐喊声越来越近,“降者不杀”“拿下叛首”的呼声此起彼伏,长枪的枪尖在火光下泛着冷光,像无数把尖刀,死死盯着他。

  王国樑咬着牙,右手狠命一夹马腹,嘶哑地喊了声“驾”。

  可胯下的战马早已没了往日的神骏。

  奔逃了半个时辰,它的呼吸粗重得像破风箱,鼻孔里喷着白雾,汗水顺着马鬃往下淌,浸透了马鞍下的毡子。

  每跑一步,四条腿都在微微颤抖,显然已是强弩之末。

  战**速度越来越慢,偶尔有长枪擦着他的肩头掠过,破风的锐响让他后颈发麻。

  更要命的是,前方盐田的岔路口,突然冲出来两队明军骑兵,长枪横列,挡住了去路。

  为首的骑兵队长一声大喝:

  “王国樑!还不快快束手就擒!”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王国樑的心沉到了谷底。

  又奔了一刻钟。

  胯下的战马突然发出一声凄厉的悲鸣,它前腿一软,猛地栽倒在地,口吐白沫,浑身抽搐。

  它终究是撑不住了。

  “不好!”

  王国樑瞳孔骤缩,身体被惯性带着往前飞出去。

  他下意识地蜷缩身体,在盐土上翻滚了几圈,皮甲蹭过盐粒,伤口被磨得钻心的疼,手里的环首刀也脱手甩出去,插在不远处的盐堆上,刀柄还在微微晃动。

  他挣扎着坐起身,刚要去捡刀,就见四周的明军骑兵已经围了上来,长枪的枪尖齐刷刷地指向他,火把的光烤得他脸颊发烫。

  没有战马,没有兵器,孤身一人被围在中央。

  王国樑看着眼前密密麻麻的明军,心里终于明白,自己彻底陷入了绝境。

  其实早在逃离宣府的那天,他就预料过这样的结局。

  可当死亡真的逼近时,胸腔里还是翻涌着不甘。

  他想起自己年轻时在宣府卫所从军,凭着一身武艺和治军的本事,从普通士卒做到副将,再到总兵官。

  也曾梦想过镇守一方,为国杀贼,可如今……

  “可惜啊……”

  他低声呢喃。

  “终究是死在此处了。死在自己人手上,倒不如当初死在鞑子的刀下,死在战场上,也算落个忠臣的名声……”

  “忠臣?”

  马世龙驱马走到他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语气里满是讥讽。

  “你弑杀钦差,起兵谋逆,宣府城内多少百姓因你流离失所,多少官军因你枉死!

  现在倒想装忠臣?

  你也配!”

  王国樑抬起头,脸上满是苦涩。

  “我真没想过造反!

  马将军,你信我!

  当初是黑云龙,是他杀了钦差,逼着我举起反旗!

  我……我也是被逼的啊!”

  说到黑云龙,他眼里闪过一丝怨毒,仿佛要将所有的过错都推到那个人身上。

  马世龙冷笑一声,没再跟他争辩。

  此刻再说这些,早已没有意义。

  王国樑看着马世龙冰冷的眼神,又看了看周围明晃晃的长枪。

  他缓缓站起身,踉跄着走到插着环首刀的盐堆旁,拔出刀来。

  刀身映着他狼狈的模样,也映着周围明军警惕的目光。

  “我的罪过,确实万死不辞。”

  他握紧刀柄,声音突然变得决绝。

  “就不劳烦马将军动手了。

  我自己了断,总好过被押回宣府,受那凌迟之刑。”

  话音未落,他猛地将环首刀横亘在脖颈之上,眼神一闭,手腕用力。

  刀锋划过喉咙,鲜血喷涌而出,溅在白色的盐土上,像开出了一朵朵凄厉的红花。

  他身体晃了晃,缓缓倒在地上,手指还死死攥着刀柄,眼里的光芒渐渐涣散。

  马世龙看着倒在地上抽搐的王国樑,沉默了片刻,轻轻叹了口气。

  他不得不承认,王国樑确实有几分本事。

  当年在宣府练兵,他练出的队伍战斗力在边镇中也是数一数二的,若是能一心报国,未必不能成为一员良将。

  可惜,一步踏错,满盘皆输。

  “将他的尸体收敛了,人头割下来,带回宣府示众。”

  马世龙翻身下马,对着身边的亲兵吩咐道。

  亲兵领命上前,小心翼翼地割下王国樑的人头,用布包好。

  随着王国樑的授首,这场震动宣府的叛乱,终于算是画上了句号。

  可马世龙心里清楚,事情远没有结束。

  或者说

  宣府只是一个开始。

  熊廷弼身为九边经略使,整顿宣府不过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大同、山西等镇等着清理。

  不荡平九边,将大明的军队掌握在陛下手中,陛下那些改革,如何顺利推行下去?

  九边的那些蛀虫们!

  等着被陛下荡清罢!

  ps:

  求订阅!

  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