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各国开始休养生息,专心发展国内的经济文化。
20世纪70年代,在龙国“保护、发展、弘扬传统文化”的政策指导下,《诗刊》新增了一个版面,上面逐渐开始刊登古诗词。
无数稿件如雪花般投入《诗刊》杂志社,诗词爱好者们纷纷在《诗刊》上发表自己创作的古诗词。
大批优秀的古诗词创作者被发掘,大量高质量的古诗词得以刊载面世。
至此,《诗刊》上形成了古诗词和现代首歌平分天下的局面。
到了20世纪80年代,龙国教育部在编写第六版语文教材的时候,第一次选录了《诗刊》中的两首诗。
此后,每逢教材改版,在《诗刊》中选录优秀的诗歌,便成了一个不成文的惯例。
至此,《诗刊》在龙国文艺圈的地位,终于达到了顶峰。
龙国的无数文人墨客,将自己创作的诗歌投向《诗刊》,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下一个入选教材的幸运儿。
毕竟入选教材的荣誉,可比龙国如今文坛上大多数的小奖项,都要有分量得多。
这种荣誉,也绝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
如果作品能够有幸入选教材,那么他们的作品,将被一代人所传颂;他们的名字,将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可以说,《诗刊》是龙国目前最有格调、最权威、过稿最难的文艺刊物。
每天投稿到《诗刊》编辑部的稿件,简直多如牛毛。
周硕一个籍籍无名的高中生,想在这些海量的文人墨客中脱颖而出,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老实说,周硕拿出来的这三首诗,袁枚的《苔》、纳兰容若的《长相思》、郑板桥的《竹石》,别说是在现代社会,就算是放到高手如云的古代,那也是其中出类拔萃的存在,足以流传后世。
如果他是某所知名大学的知名教授,如果他是有名的评论家,如果他是某个单位的退休老干部,如果他是个很有名的明星……他这几首诗很容易就能发表在《诗刊》上。
但他只是个一个籍籍无名的高中生而已。
虽然周硕在武侠界已经有了不小的影响力,但这种最近才声名鹊起的新人,在《诗刊》面前还是不太够看的。
他们根本不会在意。
这三首诗,还未必足够让《诗刊》破格刊登一个高中生的作品。
最后,苏述学苦笑着说:“我也知道希望不大,但这三首诗的水平确实很高了,我还是想着帮你试一试,万一刊登了呢?”
“能在诗刊上刊登作品,到了高考的时候,那可是能申请特长加分的!”
宋启明点了点头,表示认可苏述学的说法:“也是!特长分可是能加整整10分呢!就算只有一点希望,咱们该投稿还是要投稿!”
宋启明在阅卷的时候也是看过周硕这三首诗的,他对这三首诗的水平当然也是肯定的。
至少,他自己和身边的人,还没有谁能写出这种水平的诗。
周硕听完苏述学的解释,也明白了苏述学和宋启明所说的“不容易”的意思。
总而言之,周硕拿出来的这三首诗的水平,是达到了《诗刊》的刊登标准的,水平甚至比上面的大多数作品都还要高。
但这三首诗的水平,还没有高到能让《诗刊》破格刊登一个高中生的作品的程度。
周硕想了想,然后对苏述学说:“额,苏老师,其实我还有一首诗。”
20世纪70年代,在龙国“保护、发展、弘扬传统文化”的政策指导下,《诗刊》新增了一个版面,上面逐渐开始刊登古诗词。
无数稿件如雪花般投入《诗刊》杂志社,诗词爱好者们纷纷在《诗刊》上发表自己创作的古诗词。
大批优秀的古诗词创作者被发掘,大量高质量的古诗词得以刊载面世。
至此,《诗刊》上形成了古诗词和现代首歌平分天下的局面。
到了20世纪80年代,龙国教育部在编写第六版语文教材的时候,第一次选录了《诗刊》中的两首诗。
此后,每逢教材改版,在《诗刊》中选录优秀的诗歌,便成了一个不成文的惯例。
至此,《诗刊》在龙国文艺圈的地位,终于达到了顶峰。
龙国的无数文人墨客,将自己创作的诗歌投向《诗刊》,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下一个入选教材的幸运儿。
毕竟入选教材的荣誉,可比龙国如今文坛上大多数的小奖项,都要有分量得多。
这种荣誉,也绝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
如果作品能够有幸入选教材,那么他们的作品,将被一代人所传颂;他们的名字,将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可以说,《诗刊》是龙国目前最有格调、最权威、过稿最难的文艺刊物。
每天投稿到《诗刊》编辑部的稿件,简直多如牛毛。
周硕一个籍籍无名的高中生,想在这些海量的文人墨客中脱颖而出,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老实说,周硕拿出来的这三首诗,袁枚的《苔》、纳兰容若的《长相思》、郑板桥的《竹石》,别说是在现代社会,就算是放到高手如云的古代,那也是其中出类拔萃的存在,足以流传后世。
如果他是某所知名大学的知名教授,如果他是有名的评论家,如果他是某个单位的退休老干部,如果他是个很有名的明星……他这几首诗很容易就能发表在《诗刊》上。
但他只是个一个籍籍无名的高中生而已。
虽然周硕在武侠界已经有了不小的影响力,但这种最近才声名鹊起的新人,在《诗刊》面前还是不太够看的。
他们根本不会在意。
这三首诗,还未必足够让《诗刊》破格刊登一个高中生的作品。
最后,苏述学苦笑着说:“我也知道希望不大,但这三首诗的水平确实很高了,我还是想着帮你试一试,万一刊登了呢?”
“能在诗刊上刊登作品,到了高考的时候,那可是能申请特长加分的!”
宋启明点了点头,表示认可苏述学的说法:“也是!特长分可是能加整整10分呢!就算只有一点希望,咱们该投稿还是要投稿!”
宋启明在阅卷的时候也是看过周硕这三首诗的,他对这三首诗的水平当然也是肯定的。
至少,他自己和身边的人,还没有谁能写出这种水平的诗。
周硕听完苏述学的解释,也明白了苏述学和宋启明所说的“不容易”的意思。
总而言之,周硕拿出来的这三首诗的水平,是达到了《诗刊》的刊登标准的,水平甚至比上面的大多数作品都还要高。
但这三首诗的水平,还没有高到能让《诗刊》破格刊登一个高中生的作品的程度。
周硕想了想,然后对苏述学说:“额,苏老师,其实我还有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