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王府院落中,朱高煦与朱瞻基对坐饮酒。

  “好大侄,二叔平时待你怎么样。”

  几杯烈酒下肚,朱高煦的脸上布上一丝的红润。

  朱瞻基也是如此。

  “二叔平日里对小侄自然没话说,就一个字——”

  “什么字?”朱高煦好奇问道。

  “就一个字——好!”

  “哈哈哈,你小子,我喜欢。”朱高煦哈哈大笑。

  “好大侄啊,既然二叔我对你这么好,刚才二叔说的话就都忘到肚子里。”

  “二叔说过什么话?”

  朱瞻基露出不解的表情。

  “自然是……”朱高煦话说到一半,突然想明白朱瞻基话中的深意。

  “哈哈哈,大侄子你说得对,二叔我什么也没说,来来来,喝酒。”

  两人好不快活,紧接着一杯接一杯的烈酒下肚。

  “二叔,你快看天上。”朱瞻基突然道。

  “天上怎么了?”

  “天……天幕,天幕又出现了。”

  ……

  【我们继续上次的讲述。】

  天幕中,青衫人影再度出现。

  【上次讲到,整个大明都成为了王振的一言堂。】

  【面对如此风雨飘摇的大明,我们忧国忧民的神煌大帝自然不可能不管不顾。】

  【当时时任吴王的朱高灿见不了民间疾苦,半年的时间内修书九十九封,只希望朱祁镇可以回心转意。】

  【甚至朱高灿认为朱祁镇的皇权已经被架空,害怕奏书无法送到朱祁镇手里,朱高灿为此还特地出动了影卫,确保不会被王振等人截断。】

  【可朱祁镇是怎么做的?】

  【他竟然将朱高灿辛辛苦苦送来的奏书扔到了朝堂,将朱高灿暴露在朝堂之上,成为了百官的众矢之的!】

  【朱高灿的一片好心都化作了泡影!】

  【通过文字的讲述大家可能无法直观的体现神煌大帝当时的绝望,我给大家播放一组画面。】

  【这是我们通过回溯科技,一比一还原的场景。】

  天幕之上画面闪动。

  青衫人影消失,进而出现的画面是大明的奉天殿。

  随着画面的延伸,奉天殿中央,朱祁镇四仰八叉的仰躺在龙椅上,毫无一个皇帝应有的威严。

  在朱祁镇手中,拿着一叠厚厚的奏书。

  每一张奏书的落款都为“朱高灿。”。

  【朱祁镇看着整整一叠奏书,脸色逐渐阴沉。】

  【“为什么?!为什么?!”】

  【“谁能告诉朕,这究竟是为什么?!”】

  【朱祁镇将手中厚厚的一叠奏书重重的摔在地上,怒目扫过朝堂上战战兢兢的文武百官。】

  【文武百官皆是跪地,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吴王每天的都没有事情做吗?一天天的就知道给朕写奏书,自太皇太后薨逝之才半年的时间,这已经是吴王的第九十九封了!”】

  【“吴王什么意思你们难道不明白吗,他是在骂朕无能,他是在骂你们是一群酒囊饭桶!”】

  【“吴王认为,太祖打下的江山要亡在朕的手里!”】

  【说着,朱祁镇从龙椅上站起,看着地上散落一地的奏书,朱祁镇踏着靴子捻了上去。】

  【朱祁镇一边踩踏,一边暴怒道:】

  【“你是什么东西,朕做皇帝用不着你来教!”】

  画面一转,镜头落在朱祁镇脚下的一叠奏书上。

  通过镜头,众人可以清晰的看到奏书上的字迹内容。

  【臣惶恐!】

  【太皇太后尸骨未寒,大明却已摇摇欲坠,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在外部,异族瓦剌、鞑靼、兀良哈等虎视眈眈,时刻想着将大明朝颠覆,意图取而代之。】

  【在朝堂内,奸佞当道、祸乱朝纲。奸臣佞臣粉饰太平,蒙蔽圣听!真正的有识之士被排挤,陛下的御令甚至传不出朝堂。】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短短半年的时间,朝廷所征收的赋税竟然达到了整整三十七种!】

  【雪税、雨税、太阳税、月亮税更是闻所未闻,比之暴元,有过之而无不及!】

  【应天乃是旧都,富饶之地,可放眼望去,道路旁尽是饿死的百姓!】

  【这些,难道陛下真的看不到吗?】

  【臣希望陛下可以走出朝堂,睁眼看一看天下黎民百姓。】

  【大明百姓已经够苦了!】

  【所幸,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大明朝堂内还是有忠臣贤士的。】

  【只要陛下可以做到亲贤远佞,大明朝必然会重新焕发生机。】

  【杨荣、杨傅、杨士奇、于谦、王直、张辅皆为有识之士,愿陛下亲之任之。】

  【最后,臣祝愿陛下可以一展雄风,早日达到太祖、成祖的高度,将大明真正变为一个万邦来朝的天朝上国。】

  【落款:朱高灿】

  这封奏书将朱高灿救国救民的急切心情淋漓尽致的彰显了出来。

  甚至朱高灿生怕朱祁禛无法明辨忠奸,将可用之人的人名都提了出来。

  而这仅仅是朱高灿九十九封修书的其中之一!

  紧接着,画面流转。

  朱高灿的一封封奏书快速在天幕中闪过。

  大抵都是朱高灿恳请朱祁镇明辨忠奸,拯救大明百姓与水火之中。

  整整九十九封奏书,字字珠玑!

  观看天幕之人无不动容。

  【唉!】

  天幕中的青衫人影叹息一声。

  【忆当年,武侯北伐前修书一篇——出师表。】

  【诸葛武侯死后,后主刘禅深知自己没有辨忠奸的本事,就严格按照诸葛武侯出师表要求的做。】

  【对于刘禅来说,自己相父的出师表就是治国的标准答案。】

  【刘禅恨,恨自己无能,恨出师表太短,而天下局势又太过混乱,他看不透。】

  【可饶是如此,在诸葛武侯死后,出师表也帮助后主刘禅将国祚延续了整整二十九年。】

  【甚至如果不是刘禅被忽悠投降,蜀汉的国祚可能更加延长。】

  【反观朱祁镇,着实可笑。】

  【神煌大帝将所有能想到的,能做到的,全部写进了奏书当中!】

  【经过专业的分析,若是当时的朱祁镇严格按照神煌大帝奏书中要求的做,大明的国祚至少可以延续一百年!】

  【就是这么重要的九十九封奏书,在朱祁镇看来仅仅是吴王对他皇权的挑衅,被朱祁镇无情践踏!】

  【可笑那神煌大帝的一片忠心!】

  【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