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了没多久,公交车就摇摇晃晃地来了,售票员从窗口探出头,手里的小红旗一挥,大声吆喝着。
两人挤上了车,齐卫东被人群推到了角落里,等着售票员过来收钱。
邓诗诗告诉他,这种公差的来回路费都能报销,一个星期左右就能批下来。
路程不算太远,大概半小时车程。
车过动物园时,呼啦啦下去了大半乘客。
剩下的人里,不少是去颐和园玩的,有外国人,也有穿着体面呢子中山装的干部模样的人,夹杂着一些普通的年轻人。
车厢里人挤人,又闷又热。
邓诗诗看齐卫东脸膛憋得通红,额头都见了汗,便随口说道:“热就把外衣脱了呗,捂着多难受。”
齐卫东只是摇了摇头,含糊地应了声:“没事,一会儿下车就凉快了。”
邓诗诗见他坚持,也就不再劝了。
车子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路口停下,两人下了车。
齐卫东环顾四周,除了光秃秃的土路就是远处的田野,心里顿时没了底:“邓姐,咱这是到哪儿了?”
邓诗诗摇了摇头,脸上带着几分茫然:“先往前走走看吧,总得找个地方问问。”
两人便顺着脚下的土路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挪。
路两旁是长势喜人的油菜花,一片金黄,可邓诗诗却全无欣赏的心情。
“唉,真不知道师父怎么想的,派我们来乡下收鸡蛋,这路也太折磨人了。”
她一脚踩进一个烂泥坑,险些拔不出来,嘴里的抱怨就没停过。
“就这种鬼天气,就算有自行车,那轮子也得被糊死,根本转不动。”
齐卫东对这景象却早已司空见惯。
乡下的路就是这样,一赶上雨雪天,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水泥路”,黏鞋得很。
他轻松地笑了笑,劝慰道:“邓姐,农村都这条件。要不以后这种活儿我一个人来就行,您在办公室里坐镇指挥。不就是收鸡蛋嘛,也不是什么非得两个人办的精细活。”
他心里盘算着,跟着这位城里来的大姐,许多事情都施展不开,还是得想办法单干。
自己必须尽快熟悉这里的门路,要是每次出来都带个“监工”,实在太碍手碍脚。
这段时间,权当是摸底。
邓诗诗听到他的提议,心里顿时活泛起来。
这泥巴路走得她叫苦不迭,在城里哪受过这份罪。
鞋上沾点泥,在墙根蹭两下就干净了,哪像现在,黏上的泥块越来越厚,非得用树枝刮才行。
再说,收鸡蛋确实不是什么技术活,只要把价格搞清楚就出不了错。
“以后再说吧,看情况。”
两人找了根树枝,蹲下身把鞋底厚厚的泥巴刮掉,才继续往前走。
没走多远,就看见一个穿着胶鞋的老头,正背着手在田埂上溜达。
邓诗诗眼睛一亮,抬脚就要过去问话。
“等等,我来问!”齐卫东眼疾手快地拉住了她。
邓诗诗回过头,眼神里带着一丝怀疑:“你行不行啊?”
“呵呵,放心吧邓姐,你忘了?我就是农村出来的。”
齐卫东自信一笑,把手里的篮子塞给邓诗诗,自己则从口袋里摸出一包烟,大步流星地走了过去。
“大爷,看庄稼长势呢?”
老头抬起头,打量了他一下,点了点头:“嗯,出来转转。”
齐卫东顺势递上一根烟:“大爷,今年收成看着咋样?我们那块地,麦子闹红头瘴,油菜的火龙烧也厉害。”
一看到烟,老头的眼神立马亮了,也不客气,伸手接了过来。
齐卫东赶忙凑上火柴点着,老头美滋滋地吸了一大口,话匣子也打开了。
“可不是嘛!油菜籽还凑合,就是这麦子的红头瘴是真愁人,看样子明年要减产。”
说着,他朝后面跟上来的邓诗诗瞥了一眼。
这一男一女的组合看着有些奇怪,一个土生土长像村里的,一个细皮嫩肉像城里的。
老头便笑着猜测:“你们不是这附近村的吧?来走亲戚的?”
在他看来,这八成是哪个生产队的人家,接了城里的亲戚过来转转。
毕竟一个大队好几百户人家,上千口人,别说他一个普通社员,就是大队书记也未必能认全所有人,更何况是隔壁生产队的了。
齐卫东笑着解释:“大爷您好眼力,我不是这个队的,这是我姐,她们单位想收点鸡蛋,托我来这边问问,看哪个生产队有多余的鸡蛋卖。”
听到“买鸡蛋”三个字,老头顿时一脸了然:“哦,原来是来买鸡蛋的!那你们可来晚了。”
“从开春前就一拨一拨地来人问,这天冷,鸡下蛋本来就少,哪还有富余的往外卖哟!”
站在一旁的邓诗诗,见齐卫东三言两语就跟陌生大爷聊得热火朝天,心里正暗暗称奇,一听到这里没鸡蛋,刚升起的一点希望又破灭了,脸上写满了失望。
齐卫东却早有预料,这大路边上的村子,就算有鸡蛋也早被人收光了。
他脸上笑容不减,继续追问:“大爷,那您知不知道,这附近哪儿可能还有鸡蛋?”
听了这话,老大爷咂摸了下嘴,缓缓摇了摇头:“你们来晚了。城里那些大单位的人,一茬接一茬地来,跟篦子梳头似的,把这附近刮得干干净净,怕是早就没什么东西了。”
他眯着眼想了想,又开口道:“要不,你们往山里头走走看?那里的庄子,大伙儿出来一趟不容易,兴许还能有点存货。”
这番话让邓诗诗黯淡下去的眼神瞬间就亮了,她没等齐卫东开口,就急切地追问:“大爷,在哪个方向?走着远不远?”
老大爷用下巴朝着远处的山峦一指:“就那边。说远不算太远,就是山路不好走,进出费劲。”
“是山脚下吗?”
“哪儿能啊,山脚也早让人收光了,得是山坳里头。他们住得深,出来一趟折腾得慌,所以总要攒够了一定的量才肯下山换东西。我估摸着,应该能有。”
等了没多久,公交车就摇摇晃晃地来了,售票员从窗口探出头,手里的小红旗一挥,大声吆喝着。
两人挤上了车,齐卫东被人群推到了角落里,等着售票员过来收钱。
邓诗诗告诉他,这种公差的来回路费都能报销,一个星期左右就能批下来。
路程不算太远,大概半小时车程。
车过动物园时,呼啦啦下去了大半乘客。
剩下的人里,不少是去颐和园玩的,有外国人,也有穿着体面呢子中山装的干部模样的人,夹杂着一些普通的年轻人。
车厢里人挤人,又闷又热。
邓诗诗看齐卫东脸膛憋得通红,额头都见了汗,便随口说道:“热就把外衣脱了呗,捂着多难受。”
齐卫东只是摇了摇头,含糊地应了声:“没事,一会儿下车就凉快了。”
邓诗诗见他坚持,也就不再劝了。
车子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路口停下,两人下了车。
齐卫东环顾四周,除了光秃秃的土路就是远处的田野,心里顿时没了底:“邓姐,咱这是到哪儿了?”
邓诗诗摇了摇头,脸上带着几分茫然:“先往前走走看吧,总得找个地方问问。”
两人便顺着脚下的土路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挪。
路两旁是长势喜人的油菜花,一片金黄,可邓诗诗却全无欣赏的心情。
“唉,真不知道师父怎么想的,派我们来乡下收鸡蛋,这路也太折磨人了。”
她一脚踩进一个烂泥坑,险些拔不出来,嘴里的抱怨就没停过。
“就这种鬼天气,就算有自行车,那轮子也得被糊死,根本转不动。”
齐卫东对这景象却早已司空见惯。
乡下的路就是这样,一赶上雨雪天,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水泥路”,黏鞋得很。
他轻松地笑了笑,劝慰道:“邓姐,农村都这条件。要不以后这种活儿我一个人来就行,您在办公室里坐镇指挥。不就是收鸡蛋嘛,也不是什么非得两个人办的精细活。”
他心里盘算着,跟着这位城里来的大姐,许多事情都施展不开,还是得想办法单干。
自己必须尽快熟悉这里的门路,要是每次出来都带个“监工”,实在太碍手碍脚。
这段时间,权当是摸底。
邓诗诗听到他的提议,心里顿时活泛起来。
这泥巴路走得她叫苦不迭,在城里哪受过这份罪。
鞋上沾点泥,在墙根蹭两下就干净了,哪像现在,黏上的泥块越来越厚,非得用树枝刮才行。
再说,收鸡蛋确实不是什么技术活,只要把价格搞清楚就出不了错。
“以后再说吧,看情况。”
两人找了根树枝,蹲下身把鞋底厚厚的泥巴刮掉,才继续往前走。
没走多远,就看见一个穿着胶鞋的老头,正背着手在田埂上溜达。
邓诗诗眼睛一亮,抬脚就要过去问话。
“等等,我来问!”齐卫东眼疾手快地拉住了她。
邓诗诗回过头,眼神里带着一丝怀疑:“你行不行啊?”
“呵呵,放心吧邓姐,你忘了?我就是农村出来的。”
齐卫东自信一笑,把手里的篮子塞给邓诗诗,自己则从口袋里摸出一包烟,大步流星地走了过去。
“大爷,看庄稼长势呢?”
老头抬起头,打量了他一下,点了点头:“嗯,出来转转。”
齐卫东顺势递上一根烟:“大爷,今年收成看着咋样?我们那块地,麦子闹红头瘴,油菜的火龙烧也厉害。”
一看到烟,老头的眼神立马亮了,也不客气,伸手接了过来。
齐卫东赶忙凑上火柴点着,老头美滋滋地吸了一大口,话匣子也打开了。
“可不是嘛!油菜籽还凑合,就是这麦子的红头瘴是真愁人,看样子明年要减产。”
说着,他朝后面跟上来的邓诗诗瞥了一眼。
这一男一女的组合看着有些奇怪,一个土生土长像村里的,一个细皮嫩肉像城里的。
老头便笑着猜测:“你们不是这附近村的吧?来走亲戚的?”
在他看来,这八成是哪个生产队的人家,接了城里的亲戚过来转转。
毕竟一个大队好几百户人家,上千口人,别说他一个普通社员,就是大队书记也未必能认全所有人,更何况是隔壁生产队的了。
齐卫东笑着解释:“大爷您好眼力,我不是这个队的,这是我姐,她们单位想收点鸡蛋,托我来这边问问,看哪个生产队有多余的鸡蛋卖。”
听到“买鸡蛋”三个字,老头顿时一脸了然:“哦,原来是来买鸡蛋的!那你们可来晚了。”
“从开春前就一拨一拨地来人问,这天冷,鸡下蛋本来就少,哪还有富余的往外卖哟!”
站在一旁的邓诗诗,见齐卫东三言两语就跟陌生大爷聊得热火朝天,心里正暗暗称奇,一听到这里没鸡蛋,刚升起的一点希望又破灭了,脸上写满了失望。
齐卫东却早有预料,这大路边上的村子,就算有鸡蛋也早被人收光了。
他脸上笑容不减,继续追问:“大爷,那您知不知道,这附近哪儿可能还有鸡蛋?”
听了这话,老大爷咂摸了下嘴,缓缓摇了摇头:“你们来晚了。城里那些大单位的人,一茬接一茬地来,跟篦子梳头似的,把这附近刮得干干净净,怕是早就没什么东西了。”
他眯着眼想了想,又开口道:“要不,你们往山里头走走看?那里的庄子,大伙儿出来一趟不容易,兴许还能有点存货。”
这番话让邓诗诗黯淡下去的眼神瞬间就亮了,她没等齐卫东开口,就急切地追问:“大爷,在哪个方向?走着远不远?”
老大爷用下巴朝着远处的山峦一指:“就那边。说远不算太远,就是山路不好走,进出费劲。”
“是山脚下吗?”
“哪儿能啊,山脚也早让人收光了,得是山坳里头。他们住得深,出来一趟折腾得慌,所以总要攒够了一定的量才肯下山换东西。我估摸着,应该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