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卫东想起前几天那个供销社干事,心里顿时了然。
只听邓诗诗又说道:“不过我也给他们支了招,让他们去偏远的山村里碰碰运气,估计这两天就得动身了。”
齐卫东“嗯”了一声,没再细问。
反正他自己的任务是超额完成了,连带着邓诗诗的份也一起搞定。
两个人一组,光是那批猪肉就足够抵消鸡蛋的任务量了。
就算不够,他也能想办法再弄点来,有空间在,干什么都方便。
“哦对了,下午你跟我出趟外勤,我们去医药站给卫生室领些常备药回来,正好也让你熟悉熟悉业务流程。”
齐卫东立刻答应:“行!什么时候走?”
“吃完午饭,歇一会儿就出发。地方有点偏,在东郊那边。”
“是去医药站?不是医院?”
“那不是一回事。医院是卫生系统的,管看病。医药站归商业局和一商局管,是两个口子。”
“哦,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行,下午我跟您去。”
正说着,门口探进来一个脑袋,冲着里面喊:“王强!这都月中了,你们科室的报名表还是空的啊?”
王强抬头看了一眼,摇了摇头:“我们这儿没人报,你去别的科问问吧。”
那人却没走,反而笑嘻嘻地凑了进来:“哎,我可听说了啊,你们科最近手头宽裕,弄了不少好东西嘛!”
两人就在那儿拉起了家常。
齐卫东好奇地问邓诗诗:“姐,这人是干嘛的?”
“轻工业局来催报名的,办了扫盲班和夜校,马上要开课了。”邓诗诗的语气里透着一股不以为然。
她小声嘀咕起来:“扫盲班是硬性规定,不得不去。可那什么初中高中的夜校,谁有那闲工夫去上啊?”
“累死累活学一晚上,考过了又不给涨工资,又不给提职称,图什么?除非是厂里的委培,好歹还算上班,能拿工资。”
“不过那种好事哪轮得到咱们,名额早都给那些没上过学的大领导子女留着了。”
“对了,你的糯米粉准备了没?”
说着,邓诗诗手上的活儿一停,像是刚想起来这事,扭头问他。
“啊?还没呢,怎么了?”
齐卫东有些不明所以。
“你赶紧的,去赵干事那儿领两张糯米粉的票,再加上你副食品证上过节的二两定量,凑一起去副食品店买了。”
邓诗诗指了指办公室的方向。
齐卫东这才恍然大悟,应了一声,从座位上起来。
副食品证这种重要的东西,他向来是贴身放着。
他走到办公室门口,轻轻叩了叩敞开的门。
“赵干事。”
“是齐干事啊,有事?”
办公室里的赵干事抬起头。
齐卫东笑了笑道:“我来领一下糯米粉的票。”
“哦,等着。”
赵干事说着便拉开抽屉,从里面抽出两张小纸票递给他,又推过来一个登记本,示意他签字。
签完字,齐卫东拿着票走了出来。
一张是厂里发的福利,另一张是城市户口的份例,加起来一共四两。
他把票收好,打算中午休息的时候跑一趟。
邓诗诗看他回来,便笑着问了句:“办好了?”
“嗯,拿到了。”
齐卫东点点头。
邓诗诗便没再多说,继续耐心指点他账目上的事。
之后,两人又在后勤几个部门之间走了几趟,熟悉一些日常的报批手续,其中就包括昨天那批猪肉和鸡蛋的入库结算流程。
齐卫东跟在后面,看得仔细,学得认真。
作为新人,其实并没有太多独立的工作,一上午的时间在学习和跑腿中飞速流逝。
临近午饭时分,赵干事拿着一沓红色的票走了进来,挨个分发。
“都拿好了啊,这可是好东西,丢了没地儿补去!”
他笑呵呵地叮嘱着。
齐卫东也分到了一张,红色的纸张上印着字,写明了当日有效,过期作废。
郑国安捏着那张餐券,乐得合不拢嘴:“盼星星盼月亮,这肉总算能进咱们嘴里了。”
齐卫东看着手里的红票,心中也不免感慨。
就为吃一顿肉,还得劳动场委会开会研究决定。
连采购科这种公认的“肥缺”都如此眼巴巴地盼着,足见眼下的物资有多么匮乏。
当然,这也很正常。
如今对生猪屠宰的管制极为严格,猪肉自然成了稀罕物。
若不是自己有安山庄那条路子,想在市面上弄到肉吃,简直难如登天。
“走了走了,去食堂!赶头一锅,油水肯定最足!”
王强招呼了一声,看时间差不多了,就率先准备动身。
科里其他人对此早已习以为常,都笑着拿起自己的饭盒跟上。
齐卫东自然也随大流站了起来。
他凑到邓诗诗身边,压低声音问:“邓姐,咱们这……提前走,没事吧?”
邓诗诗浑不在意地一笑:“没事儿。咱们采购科三天两头往外跑,吃饭时间不固定,大家也都理解。当然,没特殊情况的时候,我们自己还是会注意点的。”
齐卫东听了,心里便有了底。
他倒不是怕什么,只是自己毕竟刚来,很多规矩和默契还是问清楚了再做,总不会出错。
“听说了吗?咱们采购科要有大变动了。”
走在路上,郑国安向王强打听着。
对方点点头:“消息早传开了,说是要跟别的科室整合,弄个什么供销科出来。我看这事儿,也就是最近几天了。”
“也不知道到时候谁说了算。”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
邓诗诗偶尔也会插上一两句。
齐卫东默默跟在后面听着。
这些关于人事变动的话题,他能听明白个大概,但对厂里错综复杂的部门结构还是一头雾水,只能当个局外人,无法参与讨论。
他只是安静地跟在人群里。
一行人来到食堂,饭菜的香气扑面而来。
已经有不少人端着饭盒在窗口排队了,看样子都是机关办公室的,车间的工人除非是老资格,否则很少会这么早收工跑过来。
齐卫东想起前几天那个供销社干事,心里顿时了然。
只听邓诗诗又说道:“不过我也给他们支了招,让他们去偏远的山村里碰碰运气,估计这两天就得动身了。”
齐卫东“嗯”了一声,没再细问。
反正他自己的任务是超额完成了,连带着邓诗诗的份也一起搞定。
两个人一组,光是那批猪肉就足够抵消鸡蛋的任务量了。
就算不够,他也能想办法再弄点来,有空间在,干什么都方便。
“哦对了,下午你跟我出趟外勤,我们去医药站给卫生室领些常备药回来,正好也让你熟悉熟悉业务流程。”
齐卫东立刻答应:“行!什么时候走?”
“吃完午饭,歇一会儿就出发。地方有点偏,在东郊那边。”
“是去医药站?不是医院?”
“那不是一回事。医院是卫生系统的,管看病。医药站归商业局和一商局管,是两个口子。”
“哦,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行,下午我跟您去。”
正说着,门口探进来一个脑袋,冲着里面喊:“王强!这都月中了,你们科室的报名表还是空的啊?”
王强抬头看了一眼,摇了摇头:“我们这儿没人报,你去别的科问问吧。”
那人却没走,反而笑嘻嘻地凑了进来:“哎,我可听说了啊,你们科最近手头宽裕,弄了不少好东西嘛!”
两人就在那儿拉起了家常。
齐卫东好奇地问邓诗诗:“姐,这人是干嘛的?”
“轻工业局来催报名的,办了扫盲班和夜校,马上要开课了。”邓诗诗的语气里透着一股不以为然。
她小声嘀咕起来:“扫盲班是硬性规定,不得不去。可那什么初中高中的夜校,谁有那闲工夫去上啊?”
“累死累活学一晚上,考过了又不给涨工资,又不给提职称,图什么?除非是厂里的委培,好歹还算上班,能拿工资。”
“不过那种好事哪轮得到咱们,名额早都给那些没上过学的大领导子女留着了。”
“对了,你的糯米粉准备了没?”
说着,邓诗诗手上的活儿一停,像是刚想起来这事,扭头问他。
“啊?还没呢,怎么了?”
齐卫东有些不明所以。
“你赶紧的,去赵干事那儿领两张糯米粉的票,再加上你副食品证上过节的二两定量,凑一起去副食品店买了。”
邓诗诗指了指办公室的方向。
齐卫东这才恍然大悟,应了一声,从座位上起来。
副食品证这种重要的东西,他向来是贴身放着。
他走到办公室门口,轻轻叩了叩敞开的门。
“赵干事。”
“是齐干事啊,有事?”
办公室里的赵干事抬起头。
齐卫东笑了笑道:“我来领一下糯米粉的票。”
“哦,等着。”
赵干事说着便拉开抽屉,从里面抽出两张小纸票递给他,又推过来一个登记本,示意他签字。
签完字,齐卫东拿着票走了出来。
一张是厂里发的福利,另一张是城市户口的份例,加起来一共四两。
他把票收好,打算中午休息的时候跑一趟。
邓诗诗看他回来,便笑着问了句:“办好了?”
“嗯,拿到了。”
齐卫东点点头。
邓诗诗便没再多说,继续耐心指点他账目上的事。
之后,两人又在后勤几个部门之间走了几趟,熟悉一些日常的报批手续,其中就包括昨天那批猪肉和鸡蛋的入库结算流程。
齐卫东跟在后面,看得仔细,学得认真。
作为新人,其实并没有太多独立的工作,一上午的时间在学习和跑腿中飞速流逝。
临近午饭时分,赵干事拿着一沓红色的票走了进来,挨个分发。
“都拿好了啊,这可是好东西,丢了没地儿补去!”
他笑呵呵地叮嘱着。
齐卫东也分到了一张,红色的纸张上印着字,写明了当日有效,过期作废。
郑国安捏着那张餐券,乐得合不拢嘴:“盼星星盼月亮,这肉总算能进咱们嘴里了。”
齐卫东看着手里的红票,心中也不免感慨。
就为吃一顿肉,还得劳动场委会开会研究决定。
连采购科这种公认的“肥缺”都如此眼巴巴地盼着,足见眼下的物资有多么匮乏。
当然,这也很正常。
如今对生猪屠宰的管制极为严格,猪肉自然成了稀罕物。
若不是自己有安山庄那条路子,想在市面上弄到肉吃,简直难如登天。
“走了走了,去食堂!赶头一锅,油水肯定最足!”
王强招呼了一声,看时间差不多了,就率先准备动身。
科里其他人对此早已习以为常,都笑着拿起自己的饭盒跟上。
齐卫东自然也随大流站了起来。
他凑到邓诗诗身边,压低声音问:“邓姐,咱们这……提前走,没事吧?”
邓诗诗浑不在意地一笑:“没事儿。咱们采购科三天两头往外跑,吃饭时间不固定,大家也都理解。当然,没特殊情况的时候,我们自己还是会注意点的。”
齐卫东听了,心里便有了底。
他倒不是怕什么,只是自己毕竟刚来,很多规矩和默契还是问清楚了再做,总不会出错。
“听说了吗?咱们采购科要有大变动了。”
走在路上,郑国安向王强打听着。
对方点点头:“消息早传开了,说是要跟别的科室整合,弄个什么供销科出来。我看这事儿,也就是最近几天了。”
“也不知道到时候谁说了算。”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
邓诗诗偶尔也会插上一两句。
齐卫东默默跟在后面听着。
这些关于人事变动的话题,他能听明白个大概,但对厂里错综复杂的部门结构还是一头雾水,只能当个局外人,无法参与讨论。
他只是安静地跟在人群里。
一行人来到食堂,饭菜的香气扑面而来。
已经有不少人端着饭盒在窗口排队了,看样子都是机关办公室的,车间的工人除非是老资格,否则很少会这么早收工跑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