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卫东听完,视线不着痕迹地扫过不远处的孙亮和王强。
王强正埋头写着什么,那股子上午求人时的热络劲儿已经荡然无存。
他收回目光,点了点头:“我明白了,那我就出去多跑跑。”
邓诗诗看他神情微妙,以为他心里有了疙瘩,便宽慰道:“你别往心里去,走,我先带你把医药站那边的手续彻底走完,让你心里有个谱。”
“其实单位采购大同小异,就是走的票据不同,多看两遍就明白了。”
齐卫东笑了笑:“没事的,邓姐,我慢慢来,等你回来。”
嘴上应着,心里却明镜似的:没人点拨,光靠自己摸索,猴年马月才能入门?
“那就好。”邓诗诗见他没闹情绪,也放了心,“那我们走吧,先把医药站的事收个尾,你也能更清楚些。”
齐卫东“嗯”了一声,跟着起身时问道:“对了,邓姐,厂里发的澡票还有吗?我想给我侄女领两张。”
“有啊,怎么没有。不过咱们科的份例已经发完了,得去后勤科领。”
邓诗诗拿起自己的东西,“正好,我也要去后勤换点全国粮票,一起去吧。”
到了二楼的后勤科,邓诗诗熟门熟路地带着他办手续。
澡票领了两张,邓诗诗解释说,一张是按户口本发的居民定量,另一张是厂里给职工的额外福利。
轮到邓诗诗办事时,齐卫东在一旁看着,也弄懂了粮票的门道。
原来五十斤地方粮票,再搭上一斤油票,就能换成等额的全国通用粮票,这对于要出远门的人来说至关重要。
当然,有证明也能换回来,但多数人都是直接花了。
在路上,邓诗诗又顺口提起了出差补贴的事。
她说,像这种不出本市、当天来回的短差,单位只报销车费,伙食上每天额外给四两粮的补贴,至于吃什么全看自己。
但要是像她明天这样,要出省跟车的,那每天就有七毛钱的现金补助,一个月下来也是一笔二十多块的额外收入,相当可观了。
办完这些事,齐卫东脑子里关于“采购”的整个链条愈发清晰。
从之前自己摸索着弄鸡蛋和猪肉,到这次跟着走了医药站的正规流程,虽然还差着独立去其他单位对接采购的关键一步,但整个框架已经立起来了。
他明白,知道流程和能把事办成是两码事,可至少现在,他不再是两眼一抹黑。
回到办公室,潘杰已经出门,说是去市里的五金交电公司采买些东西。
郑国安也领着孙亮去了其他单位办事。
只剩王强呆着。
“咱们这儿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办公室里头,怎么着也得留一个老资格的坐镇,其他人就得随时准备着出门跑任务。”
邓诗诗看他若有所思,又补充说明了一句。
齐卫东听了,默默点了点头,心里却活泛开了。
他明白一个道理,很多事情光看不练是假把式,永远摸不到门道,更别提精通了,这跟上学时听完课不做题一个道理。
他动了心思,开口试探道:“邓姐,您手上有没有副食品采买的活儿?不是那种临时出去收鸡蛋的小任务。”
邓诗诗一听就懂了,这小伙子是想接个正儿八经的担子。
她笑了笑,从手头一摞单据里翻找起来,抽了两张出来,却捏在手里没立刻给他,而是饶有兴致地打量着他:“口气不小啊,你确定能行?看一遍就会?”
“我可得提醒你,我明天一早就出差,下午就得回家收拾行李,可没工夫手把手教你。”
齐卫东自信地笑了:“您让我先看看,真有不懂的地方,我再去请教国安哥和王哥他们,总不能事事都麻烦您。”
邓诗诗听到这话,才算放了心,满意地点了点头。
她还真有点担心这年轻人心高气傲,没人带着就闹情绪,惹出什么乱子来。现在看来,倒是挺会来事。
她这才把那两张单子递过去:“行,那你拿着吧,不懂就多问问他们。”
“我去找赵干事办个手续,你自己先研究一下。这任务不急,你先试试看,就算办不成也没关系,毕竟是压了很久的单子了。”
齐卫东应了一声,接过单子仔细端详起来。
邓诗诗则先去了赵干事那里,又拐到科长办公室待了一会儿,出来后跟大家打了个招呼便匆匆离开了。
一张是罐头采购单,日期是一个月前的。
另一张是采购粉丝和粉条的,时间更久远,已经是四个多月前的事。
两张单子上的数量都不少。
罐头要求1000罐,对品类没有具体要求。
粉丝和粉条则合计要1000斤。
齐卫东心里估算了一下,这数量大概是按单位人头配给的,可能还带了点富余。
他盯着这两张积压已久的单子,思索片刻,起身走到了王强旁边,客气地问道:“王哥,能跟您打听一下吗,这两个单子是怎么回事?”
王强探过头看了一眼,随即“哦”了一声,解释道:“你说这两个,罐头那个是年前轻工局批下来的指标,但食品公司那边一直说没货,就这么耽搁了。”
“粉丝粉条那个也一样,是去年国庆和中秋的福利,调拨单早就批了,可就是没东西运过来。”
齐卫东有些不解:“这么长时间都弄不到货吗?这上面不是明明白白写着给了指标的吗?”
他虽然对流程还一知半解,但基本常识还是有的,忍不住想问个究竟。
王强见状笑道:“批条子是能批,可人家一句话就能把你打发了:‘没库存,等上级调拨,货到了再通知你。’你说你能怎么办?他又没说不给你。”
听到这话,齐卫东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王强看着他那副模样,接着说道:“搁在以前,都是这些厂子求着咱们采购。现在倒好,风水轮流转,轮到咱们求爷爷告奶奶了。”
齐卫东有些不解:“为什么?他们干嘛要求着咱们买?”
齐卫东听完,视线不着痕迹地扫过不远处的孙亮和王强。
王强正埋头写着什么,那股子上午求人时的热络劲儿已经荡然无存。
他收回目光,点了点头:“我明白了,那我就出去多跑跑。”
邓诗诗看他神情微妙,以为他心里有了疙瘩,便宽慰道:“你别往心里去,走,我先带你把医药站那边的手续彻底走完,让你心里有个谱。”
“其实单位采购大同小异,就是走的票据不同,多看两遍就明白了。”
齐卫东笑了笑:“没事的,邓姐,我慢慢来,等你回来。”
嘴上应着,心里却明镜似的:没人点拨,光靠自己摸索,猴年马月才能入门?
“那就好。”邓诗诗见他没闹情绪,也放了心,“那我们走吧,先把医药站的事收个尾,你也能更清楚些。”
齐卫东“嗯”了一声,跟着起身时问道:“对了,邓姐,厂里发的澡票还有吗?我想给我侄女领两张。”
“有啊,怎么没有。不过咱们科的份例已经发完了,得去后勤科领。”
邓诗诗拿起自己的东西,“正好,我也要去后勤换点全国粮票,一起去吧。”
到了二楼的后勤科,邓诗诗熟门熟路地带着他办手续。
澡票领了两张,邓诗诗解释说,一张是按户口本发的居民定量,另一张是厂里给职工的额外福利。
轮到邓诗诗办事时,齐卫东在一旁看着,也弄懂了粮票的门道。
原来五十斤地方粮票,再搭上一斤油票,就能换成等额的全国通用粮票,这对于要出远门的人来说至关重要。
当然,有证明也能换回来,但多数人都是直接花了。
在路上,邓诗诗又顺口提起了出差补贴的事。
她说,像这种不出本市、当天来回的短差,单位只报销车费,伙食上每天额外给四两粮的补贴,至于吃什么全看自己。
但要是像她明天这样,要出省跟车的,那每天就有七毛钱的现金补助,一个月下来也是一笔二十多块的额外收入,相当可观了。
办完这些事,齐卫东脑子里关于“采购”的整个链条愈发清晰。
从之前自己摸索着弄鸡蛋和猪肉,到这次跟着走了医药站的正规流程,虽然还差着独立去其他单位对接采购的关键一步,但整个框架已经立起来了。
他明白,知道流程和能把事办成是两码事,可至少现在,他不再是两眼一抹黑。
回到办公室,潘杰已经出门,说是去市里的五金交电公司采买些东西。
郑国安也领着孙亮去了其他单位办事。
只剩王强呆着。
“咱们这儿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办公室里头,怎么着也得留一个老资格的坐镇,其他人就得随时准备着出门跑任务。”
邓诗诗看他若有所思,又补充说明了一句。
齐卫东听了,默默点了点头,心里却活泛开了。
他明白一个道理,很多事情光看不练是假把式,永远摸不到门道,更别提精通了,这跟上学时听完课不做题一个道理。
他动了心思,开口试探道:“邓姐,您手上有没有副食品采买的活儿?不是那种临时出去收鸡蛋的小任务。”
邓诗诗一听就懂了,这小伙子是想接个正儿八经的担子。
她笑了笑,从手头一摞单据里翻找起来,抽了两张出来,却捏在手里没立刻给他,而是饶有兴致地打量着他:“口气不小啊,你确定能行?看一遍就会?”
“我可得提醒你,我明天一早就出差,下午就得回家收拾行李,可没工夫手把手教你。”
齐卫东自信地笑了:“您让我先看看,真有不懂的地方,我再去请教国安哥和王哥他们,总不能事事都麻烦您。”
邓诗诗听到这话,才算放了心,满意地点了点头。
她还真有点担心这年轻人心高气傲,没人带着就闹情绪,惹出什么乱子来。现在看来,倒是挺会来事。
她这才把那两张单子递过去:“行,那你拿着吧,不懂就多问问他们。”
“我去找赵干事办个手续,你自己先研究一下。这任务不急,你先试试看,就算办不成也没关系,毕竟是压了很久的单子了。”
齐卫东应了一声,接过单子仔细端详起来。
邓诗诗则先去了赵干事那里,又拐到科长办公室待了一会儿,出来后跟大家打了个招呼便匆匆离开了。
一张是罐头采购单,日期是一个月前的。
另一张是采购粉丝和粉条的,时间更久远,已经是四个多月前的事。
两张单子上的数量都不少。
罐头要求1000罐,对品类没有具体要求。
粉丝和粉条则合计要1000斤。
齐卫东心里估算了一下,这数量大概是按单位人头配给的,可能还带了点富余。
他盯着这两张积压已久的单子,思索片刻,起身走到了王强旁边,客气地问道:“王哥,能跟您打听一下吗,这两个单子是怎么回事?”
王强探过头看了一眼,随即“哦”了一声,解释道:“你说这两个,罐头那个是年前轻工局批下来的指标,但食品公司那边一直说没货,就这么耽搁了。”
“粉丝粉条那个也一样,是去年国庆和中秋的福利,调拨单早就批了,可就是没东西运过来。”
齐卫东有些不解:“这么长时间都弄不到货吗?这上面不是明明白白写着给了指标的吗?”
他虽然对流程还一知半解,但基本常识还是有的,忍不住想问个究竟。
王强见状笑道:“批条子是能批,可人家一句话就能把你打发了:‘没库存,等上级调拨,货到了再通知你。’你说你能怎么办?他又没说不给你。”
听到这话,齐卫东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王强看着他那副模样,接着说道:“搁在以前,都是这些厂子求着咱们采购。现在倒好,风水轮流转,轮到咱们求爷爷告奶奶了。”
齐卫东有些不解:“为什么?他们干嘛要求着咱们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