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卫东一整个上午都在车间里来回折腾,连午饭都是匆匆扒拉了两口,才把剩下的零件都搞定了。

  那几根竹竿,也被他找了根铁棍把中间给捅穿了。

  等所有东西都备齐,他才抱着一大堆零件回了办公室。

  “卫东,你这是从哪捡了一堆破烂回来?中午饭都没见你人影。”

  邓诗诗看着他手里的东西,满脸不解。

  办公室的其他人也都投来了好奇的目光。

  齐卫东嘿嘿一笑:“邓姐,别急,待会儿你们就知道了。”

  他要做的轮子是仿着马车车轮的样子来的,中间钻孔,用来当轴。

  这种简陋的结构肯定承不了重,但他也不在乎,他要的只是一个能展示概念的样品,让大家明白这东西的用处就行。

  不得不说,在厂子里就是方便,脑子里想的各种零件都能给你实打实地做出来。

  那个皮箱子只是个外壳,里面其实用木板搭了个骨架,不然软塌塌的根本没法用。

  轮子中间的轴,他用一根削断的筷子代替。

  连接轮子和箱体的,则是一块特意切割的木板。

  最关键的是那两根最粗的竹竿,他用铁丝牢牢地固定在箱子背面,又在两根竹竿的顶端之间,做了一个简易的把手。

  等他把所有零件都组装完毕,一个奇形怪状的东西便呈现在众人眼前。

  一个字,丑!

  丑得别具一格,丑得让人印象深刻。

  “邓姐,快来看我这宝贝,拖着走,省劲儿吧?”齐卫东兴冲冲地对邓诗诗喊道。

  这边的动静不小,连办公室里的郑科长都探头出来看了一眼。

  邓诗诗上下打量着那个丑陋的玩意儿,撇了撇嘴:“卫东,你开什么玩笑?就这东西还想上广交会?别说给外商看了,咱们自己人瞧着都嫌寒碜。”

  齐卫东对她的反应毫不意外,他乐呵呵地解释:“邓姐,你先别急着下定论,你看,它能自己站稳,不会倒。”

  说着,他松开手,箱子果然稳稳立住。

  他又演示起来:“这杆子能伸能缩,用的时候抽出来,不用了就收回去。”

  他一边说一边费劲地摆弄着那根简陋的竹竿,“现在这模样是糙了点,但我有成型的想法。”

  “以后这拉杆可以藏到箱体里,材料也得换成金属的,轮子也一样,这只是个样品,看个意思。”

  听他这么一说,邓诗诗倒是来了兴趣,伸手接了过来。

  齐卫东在一旁搭了把手,才把那不太顺滑的竹竿抽出来。

  邓诗诗拖着走了两步,眼睛顿时一亮:“嘿,你这玩意儿,看着不怎么样,用起来是真省力!再也不用傻乎乎地拎着了。”

  但她随即又小声念叨,“就是不知道卖不卖得出去。”

  这时,一直观望的郑科长走了过来,几人连忙喊了声“科长”。

  郑科长接过那箱子,自己也拖着走了几步,脸上露出思索的神情。

  他停下来,敲了敲箱体,问齐卫东:“小齐,你这脑子怎么转的?想到这么个主意。”

  齐卫东心里咯噔一下,面上却挂着憨厚的笑,早就准备好了说辞:“科长,我就是瞎琢磨。平时看人出远门,提着大箱子多费劲啊。”

  “我就想,汽车都有轮子,箱子安上轮子不也能跑吗?可光有轮子还得弯腰,我就加了根杆子。”

  “为了不碍事,又琢磨着让杆子能收进去,不就利索了嘛。”

  “这只是个雏形,肯定能做得更精巧美观。”

  “嗯,思路不错!”郑科长又推拉了几下,点了点头,“确实方便,就是卖相太差了。”

  他抬眼看着齐卫东,“给它取个名没有?”

  齐卫东早就想好了,脱口而出:“这杆子能拉,又是箱子,就叫它拉杆箱吧。”

  “拉杆箱……名字挺直白。”郑科长沉吟道,“你这算是小发明了。不过,这东西又是木头又是皮箱的,跟咱们厂的主业好像不搭边啊,倒像是皮件厂该干的活。”

  “咱们的设备用不上,岂不是浪费了?”

  听到这话,齐卫东连忙解释:“科长,您听我说。箱体是皮件厂的活没错,但关键的承重部件,比如这个拉杆,要装行李肯定不能用竹子,必须得用结实的金属管。”

  “咱们厂来做这个金属伸缩杆,再配上金属轮轴,不是正好发挥我们的优势吗?外面再上层漆,配个好点的手柄,绝对上档次。”

  郑科长听完,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行啊你小子,考虑得还挺周全。这么快就拿出东西来了。”

  “这样,我先帮你把这想法报上去,看上面是什么意见。”

  “就是这造型,也不知道领导们能不能看上。”

  齐卫东只能在一旁尴尬地笑着,心里想着等从长春回来一定得弄个像样的出来。

  “行了,东西先放我这儿,明天开会我带过去给他们瞧瞧。”郑科长最后拍板。

  说完,他拖着那个拉杆箱,走回了自己的办公室,关上门继续研究去了。

  科长一走,围观的人也便各自散了。

  “行了行了,一下午不见人影,”邓诗诗催促道,“赶紧的,换粮票去。心妍,我们走。”

  瞿心妍闻声莞尔,一边收拾着手头的东西,一边打趣道:“可不是嘛,就等我们齐大工程师了。”

  齐卫东被说得有些脸热,憨厚地笑了笑,便随她们一同出了门。

  路上,瞿心妍饶有兴致地提起:“卫东,你那个箱子要是真造出来了,我肯定第一个买,瞧着就方便。”

  齐卫东乐呵呵地回应:“就算造出来,也轮不到我来卖呀!”

  邓诗诗却只当她是句玩笑话,心里盘算着,那么大个皮箱,单是箱子本身就得几十块,哪是普通人消费得起的。

  自己反正是舍不得,有个布包拎着就不错了。

  三人一路说笑,很快换好了十斤全国粮票。

  等他们回到科室,里头的气氛却有些微妙,几个人正凑在一起窃窃私语,一见他们进来,便立刻散开了。

  那话里话外的酸劲儿,无非是觉得齐卫东对厂里的奖励动了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