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映雪见状,眼睛都亮了,笑意盈盈地接过:“太好了!有了这香油,酱汁才算画龙点睛,这回的臭豆腐想不好吃都难!”
她知道齐卫东也爱吃香菜,这东西耐寒,冬天里也能寻到,便将切好的香菜末也拌入了酱汁中。
第一碗成品,苏映雪浇上满满的酱汁,递到了齐卫东面前,眼神里带着几分自信与期待:“快,你先尝尝,看味道如何?”
齐卫东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吹了吹热气便送入口中。
咔嚓一声,酥脆的外壳应声而破,滚烫的油脂香气瞬间在口腔中炸开,内里却嫩滑如脂,再配上那咸鲜微辣的酱汁,滋味简直妙不可言。
这年头,物资匮乏,这样纯天然、费油费心思做出来的吃食,可比吃上一顿肉还要金贵。
且不说这豆腐难买,光是舍得用这么多油来炸东西,就足见其诚意。
“绝了!这味道太棒了!”
齐卫东由衷地赞叹,并对着苏映雪竖起了大拇指。
得到肯定的回答,苏映雪心满意足地抿唇一笑,眼底的喜悦藏都藏不住。
她这次炸的分量很足,除了给22号邻居们留的,又吩咐沈安宁装了一些,给院里相熟的邻居们也送去尝尝鲜。
忙完这一切,她才端起自己的那份,夹起一大块送进嘴里,那美妙的滋味让她舒服地眯起了眼,幸福感油然而生。
美食带来的愉悦总是短暂的。
吃完臭豆腐,苏映雪漱了口,这才腾出心神来好好端详齐卫东。
她平日里对中医颇有研究,刚才就觉得齐卫东的面色有些不对劲,是一种虚浮的苍白。
目光扫过他脚边那包草药,她温声开口:“你这是要去煎药?我看你气色不佳,像是元气受损的外伤后遗症。”
齐卫东闻言一怔,点了点头,心道这女人观察力倒是敏锐。
苏映雪见他承认,便坦然请求:“不介意的话,我能为你号个脉吗?”
念着人家刚请自己吃了那么难得的美味,齐卫东自然不会拒绝,干脆地伸出了右手。
苏映雪将纤长的手指搭上他的腕口,神情立刻变得专注起来,时而凝神细听,时而眉头微蹙。
若不是齐卫东对自己身体的状况了如指掌,恐怕真要被她这严肃的表情给唬住了。
片刻后,苏映雪松开手,蹙眉道:“你这是失血太多,又没能及时调养,已经伤及根本,损了元气。”
“这种病症最是缠绵,讲究个病去如抽丝,而且畏寒惧湿,想要彻底根治,怕是难了。”
听了她的诊断,齐卫东摇了摇头,平静地回应:“苏同志说对了大半,症状确实如此。不过有一点你说错了,我这身子,只要用心调理,还是能养回来的。”
苏映雪满脸愕然,几乎是下意识地夺过药包打开。
只消一眼,她便知这药材价值不菲。
她捻起一片参,凑到鼻尖轻嗅,眼中惊讶更甚:“这可是三等的野山参,气味如此醇厚,寻常药铺里根本见不到,你这运气可真好。”
齐卫东只是笑了笑。
这野山参是他亲自守在药店,让老师傅给切好的,一刻不离地盯着,切完便立刻收进了储物空间,半点药性都不会流失。
放下参片,苏映雪的好奇心被彻底勾了起来:“可以把药方给我看看吗?”
齐卫东倒也大方,从口袋里掏出方子递了过去。
她如获至宝般接过,仔细研读,时而点头,时而皱眉,将上面的方略与自己脑中的中医理论一一比对,口中还轻声念叨着一些齐卫东完全听不懂的词汇,诸如“效如桴鼓”、“扶正祛邪”、“气血双补”之类。
过了足有十来分钟,她才恋恋不舍地将药方还给齐卫东,一双眼睛亮得惊人:“这药虽然昂贵,可若依照此方调理,你的身体有很大希望能彻底康复。”
“太高明了!开这方子的是哪位高人?能为我引荐一下吗?”
齐卫东没有把话说满,只是温和地回应:“这件事我得先问问那位先生的意思,不能擅自做主。”
“那就拜托齐卫东同志了。”苏映雪清澈的眼眸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连带着看齐卫东的眼神也多了几分探究的好奇。
……
又是一个波澜不惊的工作日,临近下班,办公室里的人渐渐少了。
齐卫东刚从门岗那边巡视回来,端起搪瓷缸子喝了口热水。
就在这时,钱大柱悄悄走了进来,将一个褐色的瓦坛子轻轻放在齐卫东脚边。
“钱师傅,您这是?”
“您不是爱吃鱼嘛。俺是徽州人,这是俺自家腌的臭鳜鱼,味道很特别,您带回去尝个鲜。”
钱大柱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憨厚地笑着。
“这我可不能要,您快拿回去。”
“不值钱的土东西,本来是腌给家里人换换口味的。可最近家里日子紧,烧这鱼费油,搁着也是浪费。”
钱师傅执意道,“它闻着怪,烧出来可香了。俺的一点心意,您就收下吧。”
“那……我就收下了?”
“诶!您收下就好!那您先忙,我得去弄晚饭了。”
目送钱大柱离开,齐卫东好奇地揭开坛盖,用手在坛口扇了扇风,闻了闻。
瞬间,一股霸道而独特的浓烈气味直冲天灵盖。
够劲,实在够劲!
他赶紧盖好盖子,神色有些古怪。
昨天是臭豆腐,今天是臭鳜鱼,这日子过得真是有滋有味。
他不禁想,过两天该不会连螺蛳粉都安排上了吧?
随即他又失笑摇头,这个年代,螺蛳还没人当成正经吃食,更别提螺蛳粉了。
收敛了纷乱的思绪,齐卫东抱起坛子,打算寻个僻静处收进储物空间。
谁知刚一出门,就迎面撞上了胡秋明。
对方不由分说,急匆匆地将两条干鱼塞进他怀里。
“这是我自己腌晒的咸鱼,听说您喜欢吃鱼,拿回去尝尝,味道保管好。”
话音未落,人已经转身快步走远,根本不给齐卫东拒绝的机会。
齐卫东看着他的背影,掂了掂手里的咸鱼,分量十足,怕是有五六斤重。
而且还是用金贵的大黄鱼腌制的,这诚意可不小。
他暗自失笑,这对师兄弟俩,行事风格还真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苏映雪见状,眼睛都亮了,笑意盈盈地接过:“太好了!有了这香油,酱汁才算画龙点睛,这回的臭豆腐想不好吃都难!”
她知道齐卫东也爱吃香菜,这东西耐寒,冬天里也能寻到,便将切好的香菜末也拌入了酱汁中。
第一碗成品,苏映雪浇上满满的酱汁,递到了齐卫东面前,眼神里带着几分自信与期待:“快,你先尝尝,看味道如何?”
齐卫东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吹了吹热气便送入口中。
咔嚓一声,酥脆的外壳应声而破,滚烫的油脂香气瞬间在口腔中炸开,内里却嫩滑如脂,再配上那咸鲜微辣的酱汁,滋味简直妙不可言。
这年头,物资匮乏,这样纯天然、费油费心思做出来的吃食,可比吃上一顿肉还要金贵。
且不说这豆腐难买,光是舍得用这么多油来炸东西,就足见其诚意。
“绝了!这味道太棒了!”
齐卫东由衷地赞叹,并对着苏映雪竖起了大拇指。
得到肯定的回答,苏映雪心满意足地抿唇一笑,眼底的喜悦藏都藏不住。
她这次炸的分量很足,除了给22号邻居们留的,又吩咐沈安宁装了一些,给院里相熟的邻居们也送去尝尝鲜。
忙完这一切,她才端起自己的那份,夹起一大块送进嘴里,那美妙的滋味让她舒服地眯起了眼,幸福感油然而生。
美食带来的愉悦总是短暂的。
吃完臭豆腐,苏映雪漱了口,这才腾出心神来好好端详齐卫东。
她平日里对中医颇有研究,刚才就觉得齐卫东的面色有些不对劲,是一种虚浮的苍白。
目光扫过他脚边那包草药,她温声开口:“你这是要去煎药?我看你气色不佳,像是元气受损的外伤后遗症。”
齐卫东闻言一怔,点了点头,心道这女人观察力倒是敏锐。
苏映雪见他承认,便坦然请求:“不介意的话,我能为你号个脉吗?”
念着人家刚请自己吃了那么难得的美味,齐卫东自然不会拒绝,干脆地伸出了右手。
苏映雪将纤长的手指搭上他的腕口,神情立刻变得专注起来,时而凝神细听,时而眉头微蹙。
若不是齐卫东对自己身体的状况了如指掌,恐怕真要被她这严肃的表情给唬住了。
片刻后,苏映雪松开手,蹙眉道:“你这是失血太多,又没能及时调养,已经伤及根本,损了元气。”
“这种病症最是缠绵,讲究个病去如抽丝,而且畏寒惧湿,想要彻底根治,怕是难了。”
听了她的诊断,齐卫东摇了摇头,平静地回应:“苏同志说对了大半,症状确实如此。不过有一点你说错了,我这身子,只要用心调理,还是能养回来的。”
苏映雪满脸愕然,几乎是下意识地夺过药包打开。
只消一眼,她便知这药材价值不菲。
她捻起一片参,凑到鼻尖轻嗅,眼中惊讶更甚:“这可是三等的野山参,气味如此醇厚,寻常药铺里根本见不到,你这运气可真好。”
齐卫东只是笑了笑。
这野山参是他亲自守在药店,让老师傅给切好的,一刻不离地盯着,切完便立刻收进了储物空间,半点药性都不会流失。
放下参片,苏映雪的好奇心被彻底勾了起来:“可以把药方给我看看吗?”
齐卫东倒也大方,从口袋里掏出方子递了过去。
她如获至宝般接过,仔细研读,时而点头,时而皱眉,将上面的方略与自己脑中的中医理论一一比对,口中还轻声念叨着一些齐卫东完全听不懂的词汇,诸如“效如桴鼓”、“扶正祛邪”、“气血双补”之类。
过了足有十来分钟,她才恋恋不舍地将药方还给齐卫东,一双眼睛亮得惊人:“这药虽然昂贵,可若依照此方调理,你的身体有很大希望能彻底康复。”
“太高明了!开这方子的是哪位高人?能为我引荐一下吗?”
齐卫东没有把话说满,只是温和地回应:“这件事我得先问问那位先生的意思,不能擅自做主。”
“那就拜托齐卫东同志了。”苏映雪清澈的眼眸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连带着看齐卫东的眼神也多了几分探究的好奇。
……
又是一个波澜不惊的工作日,临近下班,办公室里的人渐渐少了。
齐卫东刚从门岗那边巡视回来,端起搪瓷缸子喝了口热水。
就在这时,钱大柱悄悄走了进来,将一个褐色的瓦坛子轻轻放在齐卫东脚边。
“钱师傅,您这是?”
“您不是爱吃鱼嘛。俺是徽州人,这是俺自家腌的臭鳜鱼,味道很特别,您带回去尝个鲜。”
钱大柱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憨厚地笑着。
“这我可不能要,您快拿回去。”
“不值钱的土东西,本来是腌给家里人换换口味的。可最近家里日子紧,烧这鱼费油,搁着也是浪费。”
钱师傅执意道,“它闻着怪,烧出来可香了。俺的一点心意,您就收下吧。”
“那……我就收下了?”
“诶!您收下就好!那您先忙,我得去弄晚饭了。”
目送钱大柱离开,齐卫东好奇地揭开坛盖,用手在坛口扇了扇风,闻了闻。
瞬间,一股霸道而独特的浓烈气味直冲天灵盖。
够劲,实在够劲!
他赶紧盖好盖子,神色有些古怪。
昨天是臭豆腐,今天是臭鳜鱼,这日子过得真是有滋有味。
他不禁想,过两天该不会连螺蛳粉都安排上了吧?
随即他又失笑摇头,这个年代,螺蛳还没人当成正经吃食,更别提螺蛳粉了。
收敛了纷乱的思绪,齐卫东抱起坛子,打算寻个僻静处收进储物空间。
谁知刚一出门,就迎面撞上了胡秋明。
对方不由分说,急匆匆地将两条干鱼塞进他怀里。
“这是我自己腌晒的咸鱼,听说您喜欢吃鱼,拿回去尝尝,味道保管好。”
话音未落,人已经转身快步走远,根本不给齐卫东拒绝的机会。
齐卫东看着他的背影,掂了掂手里的咸鱼,分量十足,怕是有五六斤重。
而且还是用金贵的大黄鱼腌制的,这诚意可不小。
他暗自失笑,这对师兄弟俩,行事风格还真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