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老三狠狠瞪了儿子一眼,怪他沉不住气。
齐卫东见状,又从麻袋里掏出一包稻谷,笑着补充道:“要是缺口粮,这里还有二十多斤稻谷,你看如何?”
这包稻谷是之前筛选稻种时剩下的。
那沉甸甸的一包,颗粒饱满,金灿灿的光泽几乎晃瞎了赵老三的眼。
二十多斤好稻谷,要是碾成米,掺着野菜煮成稀饭,足够他家撑上好一阵子了。
赵老三便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向两位领导保证,此行进山必有斩获,定能将那豹子拿下。
队伍稍作休整,便跟着他向深山进发。
才刚刚开春,山中却无严寒,并未显出多少萧瑟之气。
枯黄的草木与顽强的绿意交错,暖阳高悬,一点点蒸发着林间的潮湿。
高树的枝头依然挂着绿叶,而脚下的山路早已被厚厚的落叶铺满,如同一条金黄色的长龙,逶迤着伸向远方。
赵老三和他儿子大胆在前头引路,身边还跟着一条老黄狗。
齐卫东和顺溜则不疾不徐地缀在后方。
为了这次进山,齐卫东特意背上了一杆带瞄准镜的五六式**,这是托徐卫国从**借来的。
比起之前执行押运任务时只带**,这杆长枪在山林里显然更能施展拳脚。
脚踩在枯叶上发出的“咔嚓”声是林中唯一的响动。
赵老三似乎胸有成竹,步伐坚定。
忽然,他停了下来,来了兴致,转身对后面的人说:“两位领导,我前几天来,在这左近发现了个好东西,保准你们没见过,跟我来瞧瞧。”
言罢,他便领着众人拐离了山道。
顾及到两位“领导”的身份,赵老三显得格外周到,与儿子大胆一道,挥舞柴刀将挡路的枯枝藤蔓一一砍断,硬是清出一条道来,方便齐卫东他们行走。
大概走了十分钟,队伍停在了一丛半人高的枯草前。
赵老三笑着指了指:“就是这儿了。”
他挥刀利落地斩去枯草,露出一座半米来高的褐色土丘,形状酷似一座小火山。
顺溜也是识货的,一眼就认了出来,笑道:“赵老三,你这运气可真不赖。这么大的白蚁窝,里头的白蚁肯定不少,那玩意儿可是油水丰厚的白肉。”
赵老三满面春风,立刻招呼儿子拿起工具,叮叮当当开始挖掘。
白蚁的巢穴通常不深,即便眼前这个大窝,主巢也就往下两三米。
加上冬季白蚁不甚活跃,正处于休眠期。
父子俩配合默契,没费多大功夫就挖到了巢穴核心。
只见巢里密密麻麻地挤满了白白胖胖的蚁群,大胆赶紧拿出一个陶罐,小心地将这些冬眠的白蚁收拢进去。
齐卫东前世是学农的,对白蚁的习性有些了解,便好奇地开口问道:“我听说,这种大白蚁窝里头,有时候能找到乌灵参。”
“还有,穿山甲为了过冬捕食方便,也喜欢在白蚁窝旁边打洞,这说法是真的吗?”
赵老三闻言,先是一愣,眼中满是惊奇,随即佩服地竖起大拇指:“齐领导果然见多识广,这事儿千真万确!我正想跟您说呢。”
“像这种大窝,边上常有好几个废弃的副巢,乌灵参就爱长在那种地方。您瞧……这不就是!”
说话间,他用锄头刨开旁边一个废巢,从里头扒拉出好几颗黑不溜秋、如同地雷疙瘩般的东西,正是乌灵参。
大大小小共有七八个,小的如鸡蛋,大的快赶上洋葱了。
赵老三珍而重之地将乌灵参一个个挖出来,捧到齐卫东面前,试探着问:“这乌灵参是上好的药材,不知能不能跟您换点粮食?”
“当然可以,”齐卫东点点头,“这些加起来差不多有一斤,换你五斤稻谷如何?”
“换!换!”赵老三喜出望外,连声答应。
齐卫东心里也颇为满意。
这批乌灵参品相极佳,在后世,一斤能卖出天价,是粤省人煲汤的上等补品。
而他眼下这副身体正需要调养,这乌灵参来得恰是时候。
不到半小时,那两米深的蚁穴就被彻底清空。
赵老三意犹未尽,又在附近刨挖起来,没几下竟真的摸索到了一个新洞穴。
一番折腾后,一只正在蛰伏的穿山甲成了他的囊中之物。
赵老三将那穿山甲拎起来估了估分量,随即满脸讨好地凑到齐卫东跟前:
“齐领导,这东西少说也有十斤重。鳞甲是好药,肉也肥美,黑市上能值个大价钱。我想用它换您手头剩下的那些稻谷,不知您是否愿意?”
他说话时眼神里透着一丝不安,毕竟在这片贫瘠的云山,没有票证想弄到口粮难如登天。
前年大旱,高产的玉米一亩才百来斤收成,今年雨水好些,听顺溜说,他们村亩产也不过三百斤,根本填不饱肚子。
齐卫东略一沉吟,便干脆地应下:“可以,换。”
“好嘞!多谢齐领导!”赵老三顿时眉开眼笑,干劲十足地招呼道,“刚才那只是开胃菜,两位领导,好戏还在后头,请跟我走!”
队伍再次启程。
在老黄狗的引领下,一行人跟着赵老三又在山林里穿行了一个多钟头。
前方的路愈发曲折,忽然,一阵隐约的流水声传入耳中。
赵老三立刻打手势让大家安静,同时压着嗓子说:
“前头有我偶然发现的一处秘密水源。这大冬天的,动物找水喝也难,那里是个聚宝盆,常有猎物光顾。”
“我上次就在水潭边上撞见过一头豹子。云豹的窝是固定的,白天不爱动弹。”
“可惜我发现那水潭时天都快黑了,夜里跟豹子对付太悬,就没敢动手。两位,放轻脚步,跟我来。”
众人随即蹑手蹑脚地朝水声方向摸去。
水流声越来越清晰,一条溪流在前方蜿蜒,想必是汇入那片潭水。
突然,赵老三猛地抬手,让队伍停下,随即指向百米开外的一株巨型榕树,对齐卫东耳语道:
“齐领导,就是那棵树,我上次看见云豹就在那树上。”
赵老三狠狠瞪了儿子一眼,怪他沉不住气。
齐卫东见状,又从麻袋里掏出一包稻谷,笑着补充道:“要是缺口粮,这里还有二十多斤稻谷,你看如何?”
这包稻谷是之前筛选稻种时剩下的。
那沉甸甸的一包,颗粒饱满,金灿灿的光泽几乎晃瞎了赵老三的眼。
二十多斤好稻谷,要是碾成米,掺着野菜煮成稀饭,足够他家撑上好一阵子了。
赵老三便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向两位领导保证,此行进山必有斩获,定能将那豹子拿下。
队伍稍作休整,便跟着他向深山进发。
才刚刚开春,山中却无严寒,并未显出多少萧瑟之气。
枯黄的草木与顽强的绿意交错,暖阳高悬,一点点蒸发着林间的潮湿。
高树的枝头依然挂着绿叶,而脚下的山路早已被厚厚的落叶铺满,如同一条金黄色的长龙,逶迤着伸向远方。
赵老三和他儿子大胆在前头引路,身边还跟着一条老黄狗。
齐卫东和顺溜则不疾不徐地缀在后方。
为了这次进山,齐卫东特意背上了一杆带瞄准镜的五六式**,这是托徐卫国从**借来的。
比起之前执行押运任务时只带**,这杆长枪在山林里显然更能施展拳脚。
脚踩在枯叶上发出的“咔嚓”声是林中唯一的响动。
赵老三似乎胸有成竹,步伐坚定。
忽然,他停了下来,来了兴致,转身对后面的人说:“两位领导,我前几天来,在这左近发现了个好东西,保准你们没见过,跟我来瞧瞧。”
言罢,他便领着众人拐离了山道。
顾及到两位“领导”的身份,赵老三显得格外周到,与儿子大胆一道,挥舞柴刀将挡路的枯枝藤蔓一一砍断,硬是清出一条道来,方便齐卫东他们行走。
大概走了十分钟,队伍停在了一丛半人高的枯草前。
赵老三笑着指了指:“就是这儿了。”
他挥刀利落地斩去枯草,露出一座半米来高的褐色土丘,形状酷似一座小火山。
顺溜也是识货的,一眼就认了出来,笑道:“赵老三,你这运气可真不赖。这么大的白蚁窝,里头的白蚁肯定不少,那玩意儿可是油水丰厚的白肉。”
赵老三满面春风,立刻招呼儿子拿起工具,叮叮当当开始挖掘。
白蚁的巢穴通常不深,即便眼前这个大窝,主巢也就往下两三米。
加上冬季白蚁不甚活跃,正处于休眠期。
父子俩配合默契,没费多大功夫就挖到了巢穴核心。
只见巢里密密麻麻地挤满了白白胖胖的蚁群,大胆赶紧拿出一个陶罐,小心地将这些冬眠的白蚁收拢进去。
齐卫东前世是学农的,对白蚁的习性有些了解,便好奇地开口问道:“我听说,这种大白蚁窝里头,有时候能找到乌灵参。”
“还有,穿山甲为了过冬捕食方便,也喜欢在白蚁窝旁边打洞,这说法是真的吗?”
赵老三闻言,先是一愣,眼中满是惊奇,随即佩服地竖起大拇指:“齐领导果然见多识广,这事儿千真万确!我正想跟您说呢。”
“像这种大窝,边上常有好几个废弃的副巢,乌灵参就爱长在那种地方。您瞧……这不就是!”
说话间,他用锄头刨开旁边一个废巢,从里头扒拉出好几颗黑不溜秋、如同地雷疙瘩般的东西,正是乌灵参。
大大小小共有七八个,小的如鸡蛋,大的快赶上洋葱了。
赵老三珍而重之地将乌灵参一个个挖出来,捧到齐卫东面前,试探着问:“这乌灵参是上好的药材,不知能不能跟您换点粮食?”
“当然可以,”齐卫东点点头,“这些加起来差不多有一斤,换你五斤稻谷如何?”
“换!换!”赵老三喜出望外,连声答应。
齐卫东心里也颇为满意。
这批乌灵参品相极佳,在后世,一斤能卖出天价,是粤省人煲汤的上等补品。
而他眼下这副身体正需要调养,这乌灵参来得恰是时候。
不到半小时,那两米深的蚁穴就被彻底清空。
赵老三意犹未尽,又在附近刨挖起来,没几下竟真的摸索到了一个新洞穴。
一番折腾后,一只正在蛰伏的穿山甲成了他的囊中之物。
赵老三将那穿山甲拎起来估了估分量,随即满脸讨好地凑到齐卫东跟前:
“齐领导,这东西少说也有十斤重。鳞甲是好药,肉也肥美,黑市上能值个大价钱。我想用它换您手头剩下的那些稻谷,不知您是否愿意?”
他说话时眼神里透着一丝不安,毕竟在这片贫瘠的云山,没有票证想弄到口粮难如登天。
前年大旱,高产的玉米一亩才百来斤收成,今年雨水好些,听顺溜说,他们村亩产也不过三百斤,根本填不饱肚子。
齐卫东略一沉吟,便干脆地应下:“可以,换。”
“好嘞!多谢齐领导!”赵老三顿时眉开眼笑,干劲十足地招呼道,“刚才那只是开胃菜,两位领导,好戏还在后头,请跟我走!”
队伍再次启程。
在老黄狗的引领下,一行人跟着赵老三又在山林里穿行了一个多钟头。
前方的路愈发曲折,忽然,一阵隐约的流水声传入耳中。
赵老三立刻打手势让大家安静,同时压着嗓子说:
“前头有我偶然发现的一处秘密水源。这大冬天的,动物找水喝也难,那里是个聚宝盆,常有猎物光顾。”
“我上次就在水潭边上撞见过一头豹子。云豹的窝是固定的,白天不爱动弹。”
“可惜我发现那水潭时天都快黑了,夜里跟豹子对付太悬,就没敢动手。两位,放轻脚步,跟我来。”
众人随即蹑手蹑脚地朝水声方向摸去。
水流声越来越清晰,一条溪流在前方蜿蜒,想必是汇入那片潭水。
突然,赵老三猛地抬手,让队伍停下,随即指向百米开外的一株巨型榕树,对齐卫东耳语道:
“齐领导,就是那棵树,我上次看见云豹就在那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