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卫东闻言,立刻举起望远镜朝那棵五人才能合抱的榕树望去。

  大树枝叶繁茂,枯黄的叶子提供了绝佳的伪装。

  但他仔仔细细搜寻了一遍,却连豹子的半个影子都没看到。

  他放下望远镜,轻轻摇了摇头。

  赵老三的眉头瞬间锁紧,自言自语地嘀咕:“不可能啊,那树最适合做窝了,上次那云豹明明就是刚睡醒的样子,窝肯定在上面,怎么会不见了?”

  “呜呜呜……”

  就在这时,前方的老黄狗对着一处草丛发出了极轻的呜咽声。

  齐卫东心中一动,迅速拨开身前的杂草,举起望远镜。

  视野中,三百米开外,一汪清潭映入眼帘。

  一头麂子正在潭边惬意饮水,浑然不觉身后一头斑斓的花豹正利用枯草的掩护,伏低身子,一步步向它逼近。

  齐卫东恍然大悟,原来是送上门的猎物打扰了它的清梦。

  他收回视线,将望远镜递给身旁的老邢。

  老邢只看了一眼,便心领神会地朝齐卫东点了下头,表示已经掌握状况。

  齐卫东立刻压低声音做出部署:“我负责豹子,你解决麂子,有没有问题?”

  老邢自信地一点头,他那支五六式半自动**上同样装着瞄准镜。

  话音未落,两人已同时端起枪,冰冷的准星分别锁定了各自的目标。

  随着齐卫东低沉的倒数声结束,两道火光几乎同时在林间迸发,枪声重叠为一声闷响,远处的花豹和麂子应声而倒。

  “好枪法!”齐卫东放下武器,对一旁的老邢比了个大拇哥。

  老邢也满脸得意,笑着应道:“幸亏这手艺没撂下。”

  片刻后,一行人来到溪潭边。

  赵老三和儿子将猎物拖了过来,他自己扛着那头花豹,对齐卫东满是敬佩:“齐领导,您这手太绝了!子弹直接从眼窝子穿过去,一整张豹子皮完好无损,真牛!”

  齐卫东笑了笑,看看天色,兴致勃勃地提议:“快到晌午了,大伙儿都饿了吧。听说麂子肉味道一绝。”

  “老王,你去收拾一下。我带了菌子、调料和甜饼,咱们就在这儿美餐一顿。”

  “您就瞧好吧,齐领导!”

  溪潭旁的小坡上,很快支起一个简易的土灶,陶罐里,鲜嫩的麂子肉伴着山菌一同翻滚,沸腾的浓汤散发出勾人魂魄的香气。

  众人围坐一圈,人手一碗热汤,一块山药甜饼,吃得不亦乐乎。

  齐卫东喝了口汤,正要咬饼,却瞥见赵老三正趁人不备,偷偷往自己口袋里揣甜饼。

  对上齐卫东的视线,赵老三老脸一红,局促地解释:“这饼子香甜,想带回去给家里的娃娃尝尝。”

  齐卫东大度地摆摆手,表示无妨,随即眼波微动,状似闲聊地把话题引开:“老赵,你在这山里待得最久,我听说这片山脉里藏着宝贝,是真是假?正好闲着,给我们讲讲。”

  一听这个,赵老三像是为了缓解窘迫,立马来了精神,又往怀里塞了两块饼,便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宝藏这事,您还真问对人了,八成是真的!”

  “咱们这儿跟南越接壤,当年鬼子打过来,我们兄弟三个都进了远东军,去过南越那边打仗。”

  “我大哥是侦察兵,他亲眼所见,一队鬼子在南越境内,从地底下挖出了一整座被埋起来的古庙!”

  他神情激动地比划着:“乖乖,里面的宝贝能晃瞎人的眼!光是金的、铜的佛像就挖出来好多,装了两大卡车。”

  “我哥还说,其中有尊一尺多高的佛像,孟玉做的底座,纯金的像身,那叫一个漂亮,全便宜了小鬼子。”

  说到这里,他情绪低落下去:“唉,鬼子的车队厉害啊,我们兄弟三个出去,就我一个人活着回来了。”

  “后来倒是听说,带队的那个鬼子头头,又跑到咱们这地界来,说是要挖什么矿。”

  赵老三在山坡上说得眉飞色舞,齐卫东却听得十分专注,心中盘算:南越的宝藏,多半就是寺庙里的财富了。

  古代南越受中原文化影响,佛教盛行,大寺庙富可敌国,兼具钱庄的功能,藏有惊人财宝也不足为奇。

  思绪转回,见赵老三正说在兴头上,齐卫东话锋一转,看似随意地提起:“说起南越人,我住的招待所里就有三个,整天早出晚归的,行踪有点奇怪。”

  赵老三当即笑道:“齐领导您说的那三个人,我还真碰见过。是地道的南越人,扁平脸,褐色的皮肤,口音也对。”

  “我在那边待了那么多年,一眼就能认出来。这不稀奇,咱们这里的药材种植技术好,南越人过来学习取经,都来过好几拨了。”

  齐卫东心头掠过一丝惋惜。

  他曾大胆设想,这与世隔绝的山沟里,那几个行踪诡秘的外乡人或许与某些特殊组织有关,是潜伏在此的钉子。

  然而一番旁敲侧击下来,这个推测显然落空了。

  他又状似随意地向赵老三问起,这片深山老林里近来可有什么风吹草动。

  赵老三只是一个劲地摇头。

  齐卫东对此并不意外,云山山脉连绵,面积相当于好几个沪城,真要藏了什么秘密,外人想窥得一二,难如登天。

  不知不觉,一陶罐的肉汤已经喝得见了底。

  汤里放足了香料,滋味醇厚,众人吃得酣畅淋漓,尤其是赵老三父子和顺溜,几乎要把碗底都舔干净了。

  傍晚时分,夕阳如同一颗熟透的蛋黄,慵懒地悬在天际。

  赵老三家院里,一杆用来称量猎物换取粮食的老式大秤被抬了出来。

  刚打猎归来的一行人正围着它,称量着今天的收获。

  老邢和顺溜用一根扁担将秤杆稳稳抬起,秤钩上挂着那头云豹,赵老三则小心翼翼地移动着秤砣。

  “齐领导,是头公豹,壮实得很,足足五十八斤!”赵老三的声音里透着一股压抑不住的兴奋。

  齐卫东脸上也漾开笑意,语气温和:“这趟辛苦值了,收获不小。再把那头麂子也称称。”

  不一会儿,赵老三再次激动地报出数字:“三十九斤!”

  人群中响起一片吸气声,每个人的眼睛里都闪烁着渴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