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主任也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说道:“你小子运气不赖,之前住这儿的老房,工作调动去了东北,临走时这些旧家具嫌麻烦,就说留给你们厂里了。”

  “就这房子和这些家具,院里多少人可都盯着呢!”

  “你别小看这点东西,俗话说破家值万贯,要是让你自己从头置办,可得花上不少钱。”

  齐卫东听了,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这年头家具确实金贵,一张新的双人床就得三五十块,哪怕买旧的,没个十块八块也拿不下来。

  屋里不仅有床,还有一张矮方桌和几条小板凳。

  外头的厨房是早就搭好的,只要买个煤球炉子就能生火做饭,旁边还有个简易碗柜,也能放不少东西。

  “喏,看到那根铁丝没?到时候扯块布挂上,里面睡觉,外面有客人来也能隔一下。”

  杨主任指着屋子深处的那根铁丝,随口说道。

  齐卫东一下就明白了,看来以前住在这里的人家,就是靠一道帘子把屋子隔开用的。

  他四下看了看,屋里除了墙角有些灰尘蛛网,地上有搬家时留下的碎屑,其他倒还过得去。

  估摸着前主人搬走的时间,最多也就几个月。

  “对了,院里别的人我就不跟你细说了,但是大院里有三位居委会代表,这个我得跟你交代一下。”

  “刚才你见过的秦大妈算一个,另外还有两位,一个是你们厂的韩玉华,他是厂里的八级钳工,还有一个是街道派出所的丁小卫。”

  “平时遇上什么事儿可以先找他们,要是他们也解决不了,你再去找我们居委会。”

  杨主任又补充了一句:“丁小卫因为是公安,身份特殊,所以只是兼着代表的职务,毕竟人家的正式编制可比居委会代表这种群众组织要高。”

  齐卫东听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能在一个大院里当上居委会代表的,要么是资历深厚,要么是辈分高,再不然就是有本事的。

  想到这里,他心里忽然生出一丝后悔。

  我的天,这院子里的人也太多太杂了吧?

  刚才他粗略一看,光是院里的灶台就数出来十来个,这说明家家户户都是一间房。

  东西厢房加起来八间,北边正房三间,旁边还连着三间耳房,通往后院的月亮门就在东耳房边上。

  这林林总总十四间房,住了十几户人家,这还没算上后罩房。

  倒座房倒是没见住人。

  人多嘴杂是非多,更要命的是,院里还住着个派出所的。

  一瞬间,他真有了换个院子的念头。

  不过也只能是想想,刚分了房子就要求换,那也太扎眼了。

  “杨主任!”

  正想着,门口进来了三个人。

  一个是刚才见过的秦大妈,另外一个看着五十来岁,还有一个是三十左右的青年。

  齐卫东一看来人,心里立刻猜到,这恐怕就是大院里的三位居委会代表了。

  果然,只听杨主任笑着为他介绍道:“瞧,说曹操曹操就到。这位是秦大妈,这位是韩大爷,还有这位是丁同志,都是我刚跟你提过的,院里的居委会代表……”

  齐卫东连忙收起思绪,笑着跟几人一一打了招呼。

  韩大爷身上那件棉袄已经看不出本色,外面雷打不动地套着一件蓝色的工服外罩。

  跟着他一道来的,是个三十岁上下的男人,脸上已经褪去了青涩,瞧着沉稳,这应该就是管片民警丁小卫。

  韩大爷吧嗒了口烟,浑浊的眼睛把齐卫东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这才咧嘴笑了:“听说院里搬来了新住户,还是我们厂里的,就过来瞧瞧。”

  他朝着齐卫东问道:“小同志,分到哪个车间了?”

  齐卫东脸上挂着笑,手脚麻利地掏出烟盒,先给侯大爷递上一根,又转向旁边:“韩大爷,我不在车间,去的是后勤处采购科。”

  “丁同志,您也来一根。”

  他递出去的烟不打眼,是那种平时一毛多,如今涨到四毛出头的牌子,不像“大前门”那么招摇,在这种场合刚刚好。

  两人也没推辞,接了过去。

  这时,杨主任笑着摆摆手:“行了,你们先聊着,我那锅上还做着饭呢。”

  “好嘞,您快去忙。”

  几人打了声招呼,送走了杨主任。

  等人一走,秦大**态度也缓和了些,对他说道:“以后就是街坊邻居了,有啥难处吱一声。”

  另外两人也跟着点了点头。

  齐卫东赶忙应下:“哎,好的,我记下了。”

  大家毕竟初次见面,这几位作为大院里的代表人物过来认个门,也就算尽到心意了。

  又客套了几句,便各自散去。

  如今家家户户的日子都紧巴,自然没人会开口留他在家里吃饭。

  看着几人的背影消失,齐卫东才算真正松了口气,应付陌生人可真不轻松。

  他环顾这空荡荡的屋子,盘算着缺了些什么,准备动身去置办。

  当务之急是得去淘个二手的煤炉子。

  至于别的,他也不打算买新的,手里的钱得省着花。

  房子总算落定了,接下来就是明天去单位报到,然后拿着迁入证明把户口迁出来。

  等办完这一切,他才算是个名正言顺的北平人了。

  齐卫东一脚跨出门槛,就闻到了一股饭菜香。

  左邻家门口,一个三十出头的女人正忙着掌勺。

  她身旁,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踮着脚,眼巴巴地瞅着灶台,小模样显然是馋坏了。

  女人见了他,脸上漾开笑容:“要出去啊?”

  齐卫东也报以微笑:“是啊,大姐,忙着做饭呢?我这儿还缺东西,等置办齐了再开火。”

  他琢磨着该怎么称呼,叫婶子吧,显得亲近,可放眼这院里,三十来岁的是主流,他要是开了这个口,以后岂不是得矮一辈?

  思来想去,还是叫声“大姐”最稳妥。

  女人很是爽朗,点点头说:“嗯呐,做饭呢!有啥需要搭把手的,你尽管开口。”

  “哎,好嘞,先谢过大姐了!”

  齐卫东客气地应着,又说:“那您先忙,我回趟屋。”

  “行,去吧。”

  女人一边翻着锅里的菜,一边应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