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卫东便转身走了。
在院里碰见不熟的街坊,他都只是笑笑点个头,权当是打了招呼。
他的视线不自觉地飘向了院子北边的正房,那是韩玉华的家。
厂里响当当的八级工,技术顶尖的人物。
这年头,八级工可是金字招牌,工资加补贴,一个月小一百块,比县长的待遇都高,是人人羡慕的铁饭碗。
天色在五六点钟就暗了下来,正好是工人们下班的点。
此刻,外面天光已尽。胡同口的电线杆下聚了一圈人,昏黄的灯光里,几个老伙计正围着小桌杀得难解难分。
“侯大爷,下棋呐!”
齐卫东笑着打招呼
侯大爷抬起头,看了他一眼:“昂,下着呢!这是回去了?”
“哎,回去了,待会儿再出来转转。您老接着玩,回见啊!”
“好,去忙你的。”
侯大爷摆摆手,注意力又回到了棋局上,齐卫东随即离开。
等把东西都归置妥当,齐卫东估摸着院里该清净了,才扛着一卷旧铺盖进了大院。
果然,邻居们大多回家吃饭去了,院里静悄悄的。
他摸黑进了屋,把垫被和褥子往床上一扔。
这屋里没有火炕,冬天全指望褥子够厚实才能扛过去。
煤炉子、锅碗瓢盆这些过日子的家当都还没有,得等明天上委托商店去淘换。
至于家具,眼下有张床、有桌椅板凳也就凑合了,往后日子长着呢,再慢慢添置。
他从墙角旮旯里翻出一把旧扫帚,正准备把屋里的陈年灰土清扫一遍。
眼下天气回暖得快,白天甚至有些热,估摸着过不了多久就该换下棉袄了,不过还得防着倒春寒,那气温说降就降。
他正寻思着,一个乐呵呵的声音就在门口响了起来:“哟,忙着呐?”
齐卫东一抬头,来人是秦大妈。
客人上门,就不好再扫地扬灰了。
他赶紧把**归到墙角,将扫帚靠好,热情地招呼道:“秦大妈您来啦,快坐!”
屋里像样的椅子都搬空了,他只能找了个小马扎递过去。
他心里跟明镜似的,这位大妈这趟过来,明着是串门,实则是**摸他的底细。
秦大妈找了个地方坐下,打量着空荡荡的屋子,脸上挂着和气的笑容:“这是在拾掇屋子呢?”
“嗯,先搬点零碎东西过来。”
齐卫东应了一声,随即环视一圈,有些窘迫地笑了笑,“大妈您看,我这连个炉子都还没生,开水也没得喝。”
他本想找徐卫国弄点锅碗瓢盆先拿来用,但转念一想,也不差这一天,索性等明天再一并置办。
“嗨,多大点事儿!”
秦大妈满不在乎地摆摆手,接着便好奇地问:“小伙子,我看就你一个人在忙活,家里人没来搭把手?你家还有些什么人啊?”
她其实最好奇这年轻人的来路。
齐卫东心里有数,这事早晚有人会问,便坦然相告:“我老家是沪城乡下的,这次和我侄女儿一起来了,还有个哥哥在首钢保卫处……”
他没说徐卫国是副处长的事情,毕竟这事情太打眼了。
“哦——原来是乡下来的!”
秦大妈顿时明了,又笑着说:“那你这可真有本事!这两年想从农村调到城里来上班,可不是件容易事!”
城里人调动工作相对简单,可农村户口想进城,没点过硬的关系根本办不成。
齐卫东只是笑了笑,没有接话。
感慨一番后,秦大妈又热情地对他笑道:“这大院里的街坊四邻,你怕是还不认得吧?来,大妈跟你说道说道。”
她随即便把院里的情况大致介绍了一遍,齐卫东在一旁认真听着,时不时“嗯”一声,或轻轻点头。
院子最前面的倒座房共五间,两户人家各占两间,剩下的一间当了公共杂物房,里面堆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
中院最大,总共十四间房,却挤了十户人家。
齐卫东所在的西厢房这一溜,住的都是单身汉。
正对着的东厢房,主屋两间住的是丁小卫,他家两边还各有一户邻居。
中院正北的三间上房,侯大爷家占了两间。
侯大爷家西侧的两间耳房,就是秦大妈自己家。
东侧靠近过道的一间耳房也住了一户。
至于后院,算上拆了原本的厨房和茅房加盖的屋子,一共七间房,住了五户人家。
整个大院林林总总,共计十七户。
院里的人员构成也颇为复杂,大部分是解放后结婚,由厂里分配住进来的,年纪多在三四十岁上下,孩子也都不大。
也有些是原先住的街道房子塌了,或是拆迁改造搬过来的。
这十七户人家里,有七户跟齐卫东一样是首钢的,包括他所在的这一排四间房的邻居,以及北屋的韩玉华和后院的两家。
听到这里,齐卫东也总算知道了刚才在门口跟自己搭话的那个大姐是谁了。
她叫朱花岚,丈夫是厂里车间的工人,家里养着三个孩子。
至于秦大妈提到的其他人,他一时半会儿也记不住,心想往后日子长着,多走动走动,总会慢慢熟悉的。
“院里就一块总水表,水费一吨一毛八,到时候各家均摊。电费更省事,按屋里灯泡的个数算,一度八分五。”
“你这半道儿搬进来的,下月初结账,就给你算半个月的钱。”
齐卫东听明白了,应了一声:“行,您到时候知会我一声就行。”
今天是十五号,这个月又只有二十八天,就差一天,他不是那种爱占小便宜的人。
“放心,账错不了。”秦大妈脸上挂着和气的笑,摆了摆手,“行啦,你刚来事儿多,先收拾着,我回了。”
“往后一个院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就熟了。要是晚上没烧水,直接上我那儿提一壶,千万别外道。”
齐卫东赶忙站起身相送:“哎,好的,需要的话我再去。”
对方笑着点点头,转身出了屋。
目送对方离开,齐卫东想了想,没跟着出去,回身继续收拾屋子。
齐卫东便转身走了。
在院里碰见不熟的街坊,他都只是笑笑点个头,权当是打了招呼。
他的视线不自觉地飘向了院子北边的正房,那是韩玉华的家。
厂里响当当的八级工,技术顶尖的人物。
这年头,八级工可是金字招牌,工资加补贴,一个月小一百块,比县长的待遇都高,是人人羡慕的铁饭碗。
天色在五六点钟就暗了下来,正好是工人们下班的点。
此刻,外面天光已尽。胡同口的电线杆下聚了一圈人,昏黄的灯光里,几个老伙计正围着小桌杀得难解难分。
“侯大爷,下棋呐!”
齐卫东笑着打招呼
侯大爷抬起头,看了他一眼:“昂,下着呢!这是回去了?”
“哎,回去了,待会儿再出来转转。您老接着玩,回见啊!”
“好,去忙你的。”
侯大爷摆摆手,注意力又回到了棋局上,齐卫东随即离开。
等把东西都归置妥当,齐卫东估摸着院里该清净了,才扛着一卷旧铺盖进了大院。
果然,邻居们大多回家吃饭去了,院里静悄悄的。
他摸黑进了屋,把垫被和褥子往床上一扔。
这屋里没有火炕,冬天全指望褥子够厚实才能扛过去。
煤炉子、锅碗瓢盆这些过日子的家当都还没有,得等明天上委托商店去淘换。
至于家具,眼下有张床、有桌椅板凳也就凑合了,往后日子长着呢,再慢慢添置。
他从墙角旮旯里翻出一把旧扫帚,正准备把屋里的陈年灰土清扫一遍。
眼下天气回暖得快,白天甚至有些热,估摸着过不了多久就该换下棉袄了,不过还得防着倒春寒,那气温说降就降。
他正寻思着,一个乐呵呵的声音就在门口响了起来:“哟,忙着呐?”
齐卫东一抬头,来人是秦大妈。
客人上门,就不好再扫地扬灰了。
他赶紧把**归到墙角,将扫帚靠好,热情地招呼道:“秦大妈您来啦,快坐!”
屋里像样的椅子都搬空了,他只能找了个小马扎递过去。
他心里跟明镜似的,这位大妈这趟过来,明着是串门,实则是**摸他的底细。
秦大妈找了个地方坐下,打量着空荡荡的屋子,脸上挂着和气的笑容:“这是在拾掇屋子呢?”
“嗯,先搬点零碎东西过来。”
齐卫东应了一声,随即环视一圈,有些窘迫地笑了笑,“大妈您看,我这连个炉子都还没生,开水也没得喝。”
他本想找徐卫国弄点锅碗瓢盆先拿来用,但转念一想,也不差这一天,索性等明天再一并置办。
“嗨,多大点事儿!”
秦大妈满不在乎地摆摆手,接着便好奇地问:“小伙子,我看就你一个人在忙活,家里人没来搭把手?你家还有些什么人啊?”
她其实最好奇这年轻人的来路。
齐卫东心里有数,这事早晚有人会问,便坦然相告:“我老家是沪城乡下的,这次和我侄女儿一起来了,还有个哥哥在首钢保卫处……”
他没说徐卫国是副处长的事情,毕竟这事情太打眼了。
“哦——原来是乡下来的!”
秦大妈顿时明了,又笑着说:“那你这可真有本事!这两年想从农村调到城里来上班,可不是件容易事!”
城里人调动工作相对简单,可农村户口想进城,没点过硬的关系根本办不成。
齐卫东只是笑了笑,没有接话。
感慨一番后,秦大妈又热情地对他笑道:“这大院里的街坊四邻,你怕是还不认得吧?来,大妈跟你说道说道。”
她随即便把院里的情况大致介绍了一遍,齐卫东在一旁认真听着,时不时“嗯”一声,或轻轻点头。
院子最前面的倒座房共五间,两户人家各占两间,剩下的一间当了公共杂物房,里面堆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
中院最大,总共十四间房,却挤了十户人家。
齐卫东所在的西厢房这一溜,住的都是单身汉。
正对着的东厢房,主屋两间住的是丁小卫,他家两边还各有一户邻居。
中院正北的三间上房,侯大爷家占了两间。
侯大爷家西侧的两间耳房,就是秦大妈自己家。
东侧靠近过道的一间耳房也住了一户。
至于后院,算上拆了原本的厨房和茅房加盖的屋子,一共七间房,住了五户人家。
整个大院林林总总,共计十七户。
院里的人员构成也颇为复杂,大部分是解放后结婚,由厂里分配住进来的,年纪多在三四十岁上下,孩子也都不大。
也有些是原先住的街道房子塌了,或是拆迁改造搬过来的。
这十七户人家里,有七户跟齐卫东一样是首钢的,包括他所在的这一排四间房的邻居,以及北屋的韩玉华和后院的两家。
听到这里,齐卫东也总算知道了刚才在门口跟自己搭话的那个大姐是谁了。
她叫朱花岚,丈夫是厂里车间的工人,家里养着三个孩子。
至于秦大妈提到的其他人,他一时半会儿也记不住,心想往后日子长着,多走动走动,总会慢慢熟悉的。
“院里就一块总水表,水费一吨一毛八,到时候各家均摊。电费更省事,按屋里灯泡的个数算,一度八分五。”
“你这半道儿搬进来的,下月初结账,就给你算半个月的钱。”
齐卫东听明白了,应了一声:“行,您到时候知会我一声就行。”
今天是十五号,这个月又只有二十八天,就差一天,他不是那种爱占小便宜的人。
“放心,账错不了。”秦大妈脸上挂着和气的笑,摆了摆手,“行啦,你刚来事儿多,先收拾着,我回了。”
“往后一个院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就熟了。要是晚上没烧水,直接上我那儿提一壶,千万别外道。”
齐卫东赶忙站起身相送:“哎,好的,需要的话我再去。”
对方笑着点点头,转身出了屋。
目送对方离开,齐卫东想了想,没跟着出去,回身继续收拾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