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随着时间的发酵。

  如陶成道、任自垣、朱能、张玉一般无数人被朱允熥这只蝴蝶煽动翅膀,彻底改变了命运。

  他们怀揣着梦想和期待,从四面八方向着南京城汇聚而来,所求的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将为大明朝的未来增添属于自己的一分力量。

  如果把大明朝比作一个拳头的话,那么洪武二十六年这一年,大明这一个拳头正在被攥的更紧。

  “陛下,户部的数据已经统计出来了。”

  又是一年大雪。

  奉天殿暖阁之中,户部、工部、吏部的尚书都在,正在向朱元璋进行今年的工作总结汇报。

  朱元璋拿着户部统计的今年夏粮和秋粮的所有税赋数据,脸上不由露出了笑意。

  今年单粮食一项就增产了将近两千万石。

  去年全国赋税的总粮食税收也只有两千万石,而今年却直接暴增了一倍。

  这还不算各类丝绢棉麻等别的杂七杂八的赋税。

  “好啊!”

  “这全都得益于从今年开始推广的各种仙界良种!”

  “看来,今年咱大明的百姓能过一个好年了。”朱元璋咧嘴露出一丝笑意道。

  “可是陛下,如今又有了一个新问题,因为仙界良种的推广,导致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粮价下跌,往年一两银子差不多能买到两到三石精米,但今年粮食价格却下跌到了一两银四石甚至五石粮食。”

  “听说太孙殿下如今还外出带回来了能够增加土地肥力的鸟粪准备大范围在大明售卖,明年的粮食产量必定又是个大丰收。”

  “如此下去种粮投入越来越多,产量越来越高,受益却越来越少,会导致很多的百姓宁愿把地荒着,也不种地的,陛下,谷**伤农,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啊!”

  户部尚书梁开,脸上露出一丝愁苦,开口道。

  朱元璋闻言却是笑了起来。

  他可不会被梁开糊弄住,所谓谷**伤农的农可不是说的普通平民百姓,而是地主。

  那些宁愿把地荒着也不种地的同样也是地主。

  如今的大明朝,真正的那些贫苦农家,男子耕种,女子纺织,家里养着鸡鸭鹅等家畜,基本上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每年的粮食除了交税,基本上自己吃都将将够,怎么可能再往外卖啊!

  粮价高或者低,对最底层的百姓来说没有任何影响,他们只会高兴今年将会过一个能吃饱饭的肥年。

  因为往年需要十亩地才能养活的一大家子,或许今年五亩地就可以了。

  只有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才会发愁粮价下跌,毕竟往年他们的粮食产量虽然没那么高,但赚的银子是这么多,如今种的是良种,用的是粪肥,赚的银子不但没多,反而有减少的趋势,这自然让他们不满意。

  但他们却又不能不用这些粪肥和良种,因为不种,他们赔的更多。

  这就是梁开愁眉苦脸的原因。

  朱元璋对于梁开的家境一清二楚,这家伙所在的梁家乃是从南宋时期就开始传承的大族,浙江的大地主,家里有十多万亩祖上传下来的土地。

  而他之所以在六月份把梁开调到户部尚书的位置上,也正是看中了梁开的身份,想要依靠他的身份把大孙从仙界带来的良种快速的在大江南北铺开。

  事实证明,这位梁尚书干的非常不错。

  要不然大明不可能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就增产两千万石的赋税。

  “呵呵!”

  “梁尚书不必担心!”

  朱元璋心情极好的笑了起来:“粮食价格下降的问题,太孙已经和咱提过了,他上个月就乘船出海了,为的就是解决这个问题,梁尚书你只管等着便是,明年这个问题粮食价格应该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稳定。”

  说完这句话,朱元璋便略过了这个话题,目光一转又看向了另外一边的工部尚书姚天成。

  “姚尚书,今年无论是朝廷还是百姓过的都是肥年,再加上年初安南一战也并没有消耗多少国力,大孙告诉咱,财富一直积蓄在朝廷手里也不是什么好事,应该找个地方把它花出去……。”

  朱元璋说到这里看了一眼面前的三位尚书,笑道:“所以明年,咱准备趁着国库充裕,开工修一条路。”

  “这次修路咱不打算再征调徭役,而是用银子招工!”

  “因为是头一次,咱也不搞什么大工程了,就从南京到宁波。”

  “此次工程由工部负责具体营造,吏部负责监管,没问题吧!”他笑呵呵的看向两位尚书问道。

  工部尚书姚天成,吏部尚书柴文泽闻言不由彼此对视一眼,立马起身恭敬道:“谨遵陛下之令,我等一定把此事办好。”

  虽然还不太清楚这所谓的修路到底要怎么修,但他们已经习惯了,无论老朱吩咐什么事情,都先把事情应承下来。

  因为如今他们这些尚书在大明朝堂上的生态位,其实就相当于老朱的秘书,并没有多少实权。

  洪武十八年到二十六年之间,随着自己逐渐年老,为了保证权利一直都在自己手里,六部尚书的位置,老朱基本上保持着一到两年一换的状态。

  今年随着朱允熥的强势崛起,皇权突然稳固,特别是老朱自己的身体因为气血丹恢复了不少,所以今年倒是并没有如此频繁的更换尚书。

  但如今在位的这六位尚书,依然还是老朱的秘书角色。

  自然无论什么事情,都只有点头的份。

  “可是陛下,如今国库里的银子可也不多啊!”

  “即便要修路,朝廷发派徭役便可,这是历朝历代的规矩,何须徒劳耗费银钱啊!”梁开听说要招工修路,而且还用银子,顿时再次愁眉苦脸起来。

  如今大明国库里的粮食虽然堆积如山,但银子却真的并不多。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大明本就是一个缺银的国家

  在原本的历史上,大明的银荒从洪武一直延续到崇祯,正是因为银荒的存在,导致银子在海外和大明一直都存在利差。

  那些东南沿海的走私团伙正是靠着利差,走私丝绸和瓷器换回白银这才赚的盆满钵满的。

  这些走私团伙,最终和东南沿海的士绅地主阶层合流,并且依靠着源源不断的白银,腐蚀大明的上层建筑,逐渐由商转变为士大夫阶层,最终跻身庙堂,掌控了大明的朝局,甚至亲手埋葬了大明朝。

  身在浙江的梁家,若是能一直繁盛下去,或许也会成为其中的一员。

  当然如今的梁开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说因为洪武朝极其严厉的海禁政策,导致沿海走私还没有发展起来,但这并不妨碍他为了家族的利益去做一些事情。

  就比如这个修路到底是征发徭役还是开工钱的问题,虽然大明缺银是不争的事实,但梁开内心深处未尝没有私心。

  毕竟若是朝廷开工钱修路,那很多穷困潦倒,只剩下一把子力气的穷苦百姓就有了一份活路,不用再去他家做佃农,给他家耕地。

  而若是那些人不做佃农,他们家十多万亩土地,谁来耕种呢?

  不可能靠他那位已经八十多岁,走路都颤颤巍巍的老父亲吧!

  而若是朝廷征发徭役,那一些家中稍微富裕,劳动力本就欠缺的农家,或许就有可能因为这一次徭役成为贫农,甚至为了活命卖地、卖儿、卖女都有可能!

  而到时候他们便有了再次吃进土地,或者把那些大明的百姓,变成他梁家家奴的可能。

  甚至他们到时候还能在乡里之间收获一些美名。

  当然这些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心思,梁开自然不可能当众说出来。

  朱元璋也不确定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不过作为从平民百姓一路走上来的皇帝,他可并不像大明后面几任君主一般好忽悠,这些道理即便没人教,他也是知道的,甚至在年少时亲身经历过的。

  所以此刻他再看梁开的目光就有些意味深长起来。

  “呵呵,无妨!”

  “这次所用银钱户部不用管,咱大明很快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银钱流入的。”朱元璋笑呵呵的捋着胡须道。

  三位尚书闻言顿时都有些面面相觑,不知道朱元璋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朱元璋却不回答他们,而是站起身把目光望向窗外纷纷扬扬的大雪。

  “若是没有意外的话,咱大孙此刻应该已经到倭国了吧!”

  朱元璋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轻声自言自语的念叨了一句。

  “殿下!”

  “快看,是陆地,咱们到倭国了!”

  另外一边,大海之上,瞭望台上的张玉猛地跳下来,满脸激动的向正在钓鱼的朱允熥报告这个好消息。

  朱允熥自然知道快靠岸了,他甚至连前面是倭国什么地方都知道。

  毕竟他带着船队本来就是来找银矿的,来的自然只能是石见银山。

  所以他也没理会张玉,感受到鱼竿上猛地传来的拉扯力,朱允熥顿时一喜。

  “卧槽!”

  “鱼上钩了!”

  他开始迫不及待的和下面的大家伙拉扯起来,凭他的手感,基本上可以确定这次出的大货应该不是简单货色。

  “殿下,属下来帮您!”

  张玉看到鱼竿被拉扯的整个弯了下来,赶忙也想要上来帮忙。

  “不急,这钓鱼要的就是耐心,不能用猛劲,要不然猛地一拉,它容易脱钩,就要一点点的收线,慢慢拉扯它,这样才能把它整个钓上来!”

  朱允熥笑呵呵的道。

  张玉闻言似懂非懂的挠了挠脑袋。

  他不太懂这些弯弯绕绕,但觉醒了玄甲兵的他如今可是有一把子力气,待一会儿不动就浑身难受。

  “要不……卑职下海去把这条鱼给殿下您抓上来,如何?”张玉又笑着道。

  朱允熥:“…………。”

  他心道那特**还是钓鱼吗?

  “我看出来了,你是真闲得慌!“

  “既然如此,那你就带几个人下去探查一下岛上的形势,看看有没有倭国人,另外也把咱们的升龙旗插上去,宣布一下主权。”朱允熥笑着吩咐道。

  “那……殿下,万一有不开眼的家伙来找茬怎么办?”张玉犹豫道。

  “当然是杀啊!”

  “这还用我教你吗?”朱允熥咧了咧嘴。

  如今的明人因为沿海的倭寇,对倭国人没什么好印象,他对于倭国人那更是完全不感冒。

  他能强忍住没派遣炼尸大军把整个倭国屠了,就已经觉得自己是个天大的好人了。

  若是这些倭国人主动挑衅,那杀他们自然是天经地义。

  毕竟……倭国乃是秦朝人徐福发现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华夏的领土,他如今只不过是收复领土而已,倭国人算什么东西啊!

  “是,殿下!”

  张玉闻言心神一阵激动,立马点了几个玄甲兵,也不等大船靠岸,直接放下去一个小船,速度飞快的向岸边冲去。

  他们都是第二批转化的玄甲兵,转化之后没多久,就全部跟着殿下出海来了倭国。

  可以说自从转化完成到现在,就一直没有经历过杀戮、鲜血的洗礼。

  如今总算逮到了机会,一个个顿时犹如饿了大半年的饿狼,眼睛都变得绿油油的。

  几个人速度飞快,很快就跑了二十多里,见到了一个村子。

  他们刚一靠近,立马就察觉到了这里不对劲的地方。

  张玉凭借着自己多年担任马兵斥候的经验,很快就弄清楚了形势。

  这是一群衣衫褴褛,甚至有的还穿着兽皮的饥民正在围攻一个土堡。

  土堡完全由土砖垒成,虽然也是破败不堪,但已经算是整个村子里的门面担当了。

  不过张玉只看了一眼,就忍不住撇了撇嘴,这城堡在大明北方连民间最低等级的邬堡都不如,若是让大明百姓来攻,一百个饿红了眼睛的饥民就能轻松把他弄开。

  但在这里不同,无论是城头上的一些武士还是下面的饥民都是一群呆头呆脑的**。

  一大群三四百饥民拥挤成一团站在土堡外面干瞪眼,城头上几个会用弓箭的武士正零零散散的射着弓箭,把一些靠得近的饥民驱散。

  整个打斗场面,犹如小孩子过家家一般幼稚。

  依照张玉的经验来看,这群饥民攻进城堡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他们要不了多久应该就会溃散掉。

  “队长,怎么办?”手下一个玄甲兵不由问道。

  “还能怎么办?”

  “殿下可一直教导我们,要锄强扶弱,劫富济贫,遇到这种事情,当然是先干了再说了。”

  张玉咧嘴一笑,哈哈大笑着手握长刀一马当先的就冲了下去。

  “兄弟们,走起,咱们先冲了这个乡下土堡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