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7:从录像厅开始 第162章 惊爆:杨玉莹她

小说:重生1987:从录像厅开始 作者:沙盘球 更新时间:2025-11-06 12:14:35 源网站:2k小说网
  天气渐热,距离决定无数人命运的高考还有不到一个月。

  然而今晚,李默书桌上的复习资料被整齐地推到一边,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半导体收音机。

  他小心地调着旋钮,寻找着那个熟悉的频率。电风扇呼呼的转,陈旧的金属扇片摩擦的声音让人牙酸。

  李默更加烦躁。

  “**!怎么搜不到台!”

  李默强行压下心中的烦躁,小心翼翼地继续调试。

  不行,今晚必须要听到,不然睡不着觉!

  终于,那个甜美、清澈的声音,从收音机里断断续续地传了出来。

  出来了!

  这是一档上海本地颇受欢迎的晚间音乐访谈节目。主持人温和地引导着话题,从最新发行的歌曲,聊到学艺的经历,再到对未来的展望。

  这些问题,杨玉莹早已驾轻就熟,她的回答得体、真诚,又带着她特有的那份娇憨和甜美。

  李默靠在椅背上,闭着眼睛,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丝笑意。

  这些经历,他早已在无数报纸、杂志上看过无数遍,甚至能背下来,但亲耳听到她用那副好嗓子娓娓道来,感觉是如此不同,每一次都让他入迷。

  不过......

  主持人突然抛出了一个略显意外的问题:。

  “玉莹,最近有传闻说,你除了唱歌,也开始涉足影视了?是在拍摄新的电影吗?”

  收音机那头的杨玉莹似乎轻笑了一下,声音依旧清脆:“嗯,是的。不过可不是转型哦,只是客串一下我们公司自己投资的电影,《落叶归根》,算是支持一下同事和工作。”

  李默一阵开心,嗯,等上大学了,可以去电影院看岗岗了!

  他的身体不自觉地坐直了些。

  主持人显然很感兴趣,追问道:“哦?那在片场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可以和我们分享吗?听说星火文化的同事们关系都非常好。”

  “是呀,”杨玉莹的声音带着暖意,“片场很有意思的。比如晓东哥……”

  “晓东哥他生活中其实特别细心,会照顾人。”

  “因为我不是专业演员嘛,有时候找不到状态,或者台词说得不太对,冯导要求又严格,就会直接喊‘咔’,然后给我讲戏。他非常严厉,有次都把我骂哭了。

  是晓东哥陪我聊天,安慰我,帮我找状态。

  冯晓刚:????

  我什么时候骂你了?我有那个胆子吗?

  主持人也笑了起来:“看来解晓东为了电影也是做了突出的贡献啊。”

  “对啊,我们都笑他,说比开演唱会还累……”

  “还有,同样是非专业演员,但是他却很有悟性,我就很笨。”

  声音里还带着委屈,李默都能脑补出她撅起的小嘴。

  “他演什么,都是一遍过,我都在想,一个人怎么能那么优秀?唱歌又好,演戏又好。”

  冯晓刚:呸!你俩一个德行。

  李默本来还兴冲冲地听着那些片场趣事,但是逐渐感觉到不对劲了。

  他的注意力完全停留在“晓东哥”这个称呼,一股淡淡的、酸涩的滋味,不受控制地从心底蔓延开来。

  他知道这很没道理,也没有资格。

  解晓东和杨玉莹是同事,关系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可当他听到她用那样熟稔、甚至带着一丝维护意味的语气谈起另一个如此优秀的男性时,李默还是觉得心里堵得慌。

  他关掉了收音机,房间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窗外隐约的虫鸣和自己有些紊乱的心跳声。

  书桌上摊开的数学试卷,公式和符号变得模糊而陌生。他怔怔地坐了一会儿,才重新拿起笔,试图将注意力拉回到功课上。

  唉!

  烦人!

  杨玉莹接下来做客了数个地方的广播节目,解晓东那边也在发力,两个人毫不避讳彼此的关系,开始频繁地提及对方的名字。

  几天后,一种匪夷所思的宣传方式,开始在全国各大火车站的报摊上悄然蔓延。

  那些充斥着江湖轶事、奇闻怪谈的非正规小报,突然不约而同地开始聚焦于同一个名字——杨玉莹。标题一个比一个惊悚,内容一篇比一篇离谱:

  《甜歌皇后情路坎坷,苦恋解晓东深夜垂泪》

  《惊爆!杨玉莹已秘密产子,父亲疑为当红小生解晓东!》

  《解晓东的痴情:片场送暖,三千情书追玉女》

  文章内容更是写得有鼻子有眼,活色生香。

  “……那夜,细雨蒙蒙。解晓东叩响了杨玉莹的房门。门开处,杨玉莹身着一件丝质睡裙,玲珑曲线若隐若现。解晓东不禁心头一热,强自镇定道:‘岗岗,我……我来对戏。

  从拍摄《落叶归根》的第一天起,她就不由自主地、疯狂地迷恋上了这个才华横溢的男人……”

  .....

  这些文章文笔拙劣,情节狗血,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但它们凭借着猎奇、香艳和明星八卦的叠加Buff,迅速在火车站这类流动性极大的场所传播开来。

  等车的旅客花几毛钱买一份,看得津津有味,哈哈一乐,随手就扔在了座位上或车厢里,继续被下一个人捡起阅读。

  “老板!你怎么能那么糟践我!”杨玉莹过来兴师问罪。

  “别急别急,下个礼拜有一大批解晓东是舔狗的文章写出来,我正在加班加点写了,给其他人写的都不是那个味道。”方远赶快解释。

  “不是,重点不是这个!”杨玉莹真有点委屈了。

  方远笑道:“放心吧,这种报纸才有效果呢,看的人也没人会把里面的内容当真,都当明星同人看。但是潜移默化里会把你和晓东想到一起,回头我再告几个报纸,嗯,热度就起来了。”

  宣传效果极佳,方远有点沾沾自喜,同时有点后悔:当初自己就不该去搞什么短剧,去起点当擦边年代文娱文写手,该多好。

  哦,不行,日更超过4000的活都不是人干的。

  李默是在一次放学后,在离家不远的火车站广场上,从一个摊贩那里看到这些报纸的。

  当看到“杨玉莹睡衣开门”那段描写时,他的脸瞬间涨得通红,一股比听到电台访谈时更猛烈、更直接的酸涩和愤怒冲上了头顶。他一把将报纸揉成一团,但是犹豫了半天,又把它收回书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