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歌,我想送给一个人。”
台下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更热烈的欢呼和口哨声。
几个年轻工人扯着嗓子高喊:“解晓东!是解晓东吗?!”
“CP粉在哪个年代都不缺啊。
杨玉莹带着几分羞涩,轻轻对着话筒“嘘”了一声,待台下稍微安静,才继续说道。
“谢谢大家……我能感觉到,我说的那个人,他最近好像……有点迷茫,好像找不到前面的路了。”
“但是我想告诉他,没关系的。这条路,不是你一个人在走。很多人,比如我,都会陪着你,一直一直走下去的。”
“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在我心里,他永远是我最初认识时,那个闪闪发光的人。”
“让我的爱伴着你,直到永远~”
她的目光不再与台下观众广泛交流,而是仿佛有了焦点,一次次地飘向侧幕条的方向。
那里,正站着方远。
“你有没有感觉到,我为你担心~”
方远情不自禁的和她对视,这大庭广众的,玩的这么刺激的吗?
“在相对的视线里才发现,什么是缘~”
.....
方远有点觉得自己矫情了,杨玉莹真的是天生的艺人,这首歌,完完全全,被台下的观众当做是表白,但是却都想到了解晓东那边去了。
因为解晓东最近的日子刚好也不好过。
其实毛宁虽然被掠夺气运,但是最起码没被方远薅光。
面对星火文化凭借杨玉莹、解晓东等人形成的强大压力,羊城新时代公司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在方远的逼迫下,他们重金为毛宁打造了《蓝蓝的天蓝蓝的梦》这张专辑,希望凭借其优质偶像的潜质和这首金曲,在流行乐坛杀出一条血路,与星火分庭抗礼。
主打歌《蓝蓝的天蓝蓝的梦》一经推出,凭借其朗朗上口的旋律和毛宁俊朗阳光的形象,果然迅速走红,媒体也开始用“北解南毛”来形容这两位冉冉升起的男歌星。毛宁也大有与解晓东的强行双骄之势。
之前陈晓奇就很严肃的问了方远:“方老板,我们要不要也给晓东加大投入?或者让郑钧他们也发首歌?”
方远当时却摇了摇头:“不急。让他们先热闹着。”
因为他看得很清楚,毛宁的突然崛起,看似对星火造成了威胁,但实际上,方远更希望市面上多一些竞争者,把蛋糕做大了,对行业是好事。
还有解晓东的风格更偏晚会,毛宁则更偏向情歌王子,两者受众虽有重叠,但并非完全正面冲突。
还有最主要的是,不能捧出个没有丝毫竞争压力的艺人啊!
有竞争,才能让解晓东保持清醒,这小子,当初主动破釜沉舟加盟星火,可不是安分守己的人。
不过,方远虽然不急,但是陈晓奇他们还是急得不行。
现在音像店的喇叭里整天放着“蓝蓝的天,蓝蓝的梦,想你念你在梦中……”,大街小巷的年轻人,都能哼上两句。
媒体更是乐得见到这种“双雄并立”的局面,“北解南毛”的说法越炒越热。解晓东和毛宁两种风格,各有拥趸。
毛宁甚至也收到春晚邀请函,最重要的是独唱!唱的就是那首《蓝蓝的天蓝蓝的梦》!”
春晚这个舞台,在这个年代具有无与伦比的魔力。赵本山就是从春晚走出,全国现在家喻户晓,杨玉莹也是在这里,知名度上了一个台阶。
一旦毛宁在年三十晚上在全国观众面前亮相,他的知名度将瞬间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足以和解晓东平起平坐,甚至凭借春晚的“官方认证”光环,实现反超。
而且,新时代再度用了老手段:抹黑造谣。
一夜之间,解晓东的歌迷感觉天都塌了。
“解晓东背叛恩师谷建芬、为钱加盟星火”
“《枫桥夜泊》火爆只能归功于词曲作者”
还有,之前解晓东客串过好几部电影、电视剧,也被频繁批评演技差。
所以,杨玉莹这个时候突然来了一段似是而非的表白,所有人都把寓意拐到“金童玉女”CP上去了。
新时代这种造谣生事的手段,在方远这个重生者看来,既低级又可笑。
如果不是他存着把蛋糕做大的心思,就毛宁未来可能爆出的绯闻八卦,随便抛出,在风气相对保守的九十年代,都足以让这位冉冉升起的情歌王子瞬间形象崩塌,难以翻身。
方远让陈晓奇去联系了一下谷建芬老师,请她老人家方便的时候,在接受采访时或者在一些公开场合,为解晓东说几句公道话。
她的话,比我们辟谣一百次都管用。
方远又安排几家和星火关系好的报纸,给解晓东做几个深度访谈。没有直接去驳斥那些谣言,只是让解晓东谈谈他的音乐理想,谈谈对谷老师的感激,谈谈在星火这个平台上的创作自由和发展。
原本是中规中矩的处理这些传闻,但方远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他也原本打算稍后再和杨玉莹沟通,看看这位“能否在合适的场合,以她声援一下晓东,毕竟他们“金童玉女”的形象深入人心。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他还没来得及通知杨玉莹,这个丫头竟然自己先出手了,而且出手的方式如此巧妙,如此精准!
她这一手,比任何安排好的采访、任何正式的声明都更有效,更深入人心。
不过,方远烦心了没几天,就接到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方老板!方远!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方远眉头微挑,来电话的是张小海,能被这位大佬激动,看来非同小可。
“张主任,什么‘天大的好消息啊’!”
“柏林!柏林电影节!”对方的声音几乎是在喊,“你们的《落叶归根》!正式入选了主竞赛单元!邀请函已经发到电影局了!邀请全体主创明年二月去柏林!”
柏林电影节!
这可是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之一(柏林、戛纳、威尼斯),是当今世界影坛最高级别的殿堂!
尤其是在九十年代初,中国电影正在艰难地走出去,能在三大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亮相,其意义不亚于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
张艺谋凭借《红高粱》在柏林擒下金熊,一举奠定国际地位,才过去没几年。如今,这个机会竟然落在了他方远投资的电影上,落在了冯晓刚这个初出茅庐的导演身上!
“消息确凿吗?”方远问道。
“千真万确!电影局的朋友亲口说的,正式通知这两天就到!方老板,你们这回可是放了颗卫星啊!这是内地电影时隔几年再次冲击金熊,意义太大了!”
“好好好!谢谢张主任告诉我这个好消息,回头年后您忙完,我去首都叨扰一下,蹭杯酒喝。”
“好说好说!”张小海哈哈大笑,这个人情卖的真爽快,虽说方远可能过两天就能获得这个消息。
挂断电话,方远拨通了冯晓刚的电话。
此时的冯晓刚,开始慢慢的脱离美工工作了,他正在首都一个简陋的剪辑室里,跟剪辑师琢磨着下一个镜头。
电话响起,他有些不耐烦地接起来:“喂,谁啊?”
“老冯,是我,方远。”
“哎哟,方老板!”冯晓刚立刻换上了恭敬的语气,“您有什么指示?”
“手头活儿先停一下,有个事跟你说一下。”
冯晓刚心里咯噔一下,连忙示意剪辑师安静:“方老板您说,我听着呢。”
“刚接到电话,《落叶归根》,入选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了。邀请我们明年二月去德国。”
电话那头,陷入了长达五六秒的死寂。只能听到冯晓刚逐渐变得粗重的呼吸声。
“方……方老板……您……您再说一遍?哪个电影节?”冯
“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角逐金熊奖。”方远重复,嘴角扬起笑意。
“我……我X!”冯晓刚爆了句粗口,紧接着传来像是椅子被撞倒的声音,他显然是从座位上跳了起来,“真的?!方老板!这是真的吗?!柏林?!金熊奖?!我不是在做梦吧?!”
“是真的。准备一下,接下来有的忙了。”方远能理解他的失态,笑着叮嘱。
“哎!哎!您放心!方老板,谢谢您!谢谢您给了我这个机会!我……我……”冯晓刚激动得说不出完整的话来。
冯晓刚挂掉方远的电话,在剪辑室里愣神了足足一分钟,然后猛地蹦起来,挥舞着拳头。
巨大的狂喜过后,他几乎是立刻抓起电话,拨通了一个个号码。
“龙哥!晚上有空吗?出来喝点!必须出来!有天大的喜事!”
“硕爷!我晓刚!晚上攒个局,老地方!务必赏光!对,有大事宣布!”
当晚,首都一家熟悉的涮肉馆子包间里,热气腾腾。冯晓刚满面红光,早早地等在那里。不一会儿,郑小龙和王硕前后脚到了。
“哟,硕爷,您来的早,您猜猜看晓刚是什么事啊,火急火燎的,总不能是他捡着钱包了吧?”郑小龙笑眯眯说道。
王硕还是一贯的脾气,随意地坐下:“这孙子除了跟星火搭上线,能在我们这边吹一波,还能有啥?估计是那边有新剧本了呗。”
“不过话说回来了,那个《落叶归根》拍的确实不错。”郑小龙倒是个厚道人。
“他牛逼什么啊他!那电影是方远几乎喂到他嘴里的,连分镜头都设计好了,这孙子捡了个大漏。”王硕不屑道。
过了会,冯晓刚和马卫都也到了,寒暄几句,冯晓刚嘿嘿直乐,先给众人倒上二锅头,举起杯:“马爷,硕爷,各位哥哥,我先提一杯!感谢一直以来的提携!”
几人干了一杯。放下酒杯,却没人问冯晓刚有什么好事,笑着看冯晓刚上蹿下跳。
冯晓刚终于憋不住了:“哥哥们,我的那个《落叶归根》……成了!”
“成了?什么意思?”郑小龙问。
“《落叶归根》入选柏林电影节了!主竞赛单元!邀请我明年二月去角逐金熊奖!”
“嚯!”郑小龙吃了一惊,端起酒杯的手顿住了,“柏林?主竞赛?晓刚,你可以啊!”
就连一向玩世不恭的王硕,也收起了调侃的表情,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行啊,冯裤子!不声不响干这么大一票?这可是正经的国际A类电影节,够你吹一辈子了!”
“嘿嘿,主要是本子好……”冯晓刚嘴上谦虚,脸上的得意却藏不住,“当然,最关键的,是方老板有眼光,肯投钱,还……还给了很多关键的指点。”
王硕和郑小龙交换了一个眼神。王硕沉吟了一下,说道:“我手头现在有两个本子,一个叫《过把瘾》,是根据我小说改的,言情剧,但味道比较冲;另一个是《海马歌舞厅》,单元剧,社会众生相。都是好东西。”
他看向冯晓刚:“你回头方便,探探方远的口风。看他有没有兴趣,来做个制片人或者监制。不用他天天盯着,挂个名,关键时刻把把关就行。我觉得,跟他合作,路子可能能更野一点,也更稳当。”
冯晓刚一听,拍着胸脯保证:“没问题,硕爷!我回头就跟方老板汇报!他肯定感兴趣!”
又喝了几轮酒,冯晓刚和马卫都勾肩搭背地去放水,包间里只剩下王硕和郑小龙。
王硕夹了片涮羊肉,在麻酱碟里蘸了蘸,却没急着送进嘴里,而是看着郑小龙,嘿嘿一笑。
“小龙,瞧见没?冯裤子这就算彻底绑上星火的战车了。”
郑小龙点点头,抿了口酒:“方远这人,是有点邪的。运气也好,本事也罢,确实成了事儿。”
“邪?可不光是邪。我琢磨好些天了,越想越觉得这小子贼**不是东西,手太黑,也太高了。”
“哦?怎么说?”郑小龙来了兴趣。
“你想想,当初他找咱们写《编辑部的故事》的单元剧,剧本写得是漂亮,咱们承他的情。可结果呢?他指定塞进来那个叫宁静的姑娘,演那个被造谣是‘变性人’的模特。当时觉得是剧情需要,讽刺社会现象,现在回头一看,你品,你细品!”
郑小龙皱起眉头。
“一场戏,既给我们写了剧本,顺带手把他旗下的新人给捧了。我现在都怀疑,当初那些有模有样、有鼻子有眼的爆料,说那演员以前是男人,是不是就是他星火自己个儿在背后操盘的?”
郑小龙吸了口凉气:“让你这么一说……还真有点道理。”
“所以啊,”王硕眯着眼,“跟他合作,跟他接触接触不是坏事。”
这时,马卫都推门进来,接话道:“聊什么呢这么严肃?”
王硕冲马卫都乐了:“正说方远那小子呢。马爷,您见识广,您说说,咱们跟他接触接触,探探虚实,怎么样?看看他到底是真龙天子,还是**一妖孽?”
台下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更热烈的欢呼和口哨声。
几个年轻工人扯着嗓子高喊:“解晓东!是解晓东吗?!”
“CP粉在哪个年代都不缺啊。
杨玉莹带着几分羞涩,轻轻对着话筒“嘘”了一声,待台下稍微安静,才继续说道。
“谢谢大家……我能感觉到,我说的那个人,他最近好像……有点迷茫,好像找不到前面的路了。”
“但是我想告诉他,没关系的。这条路,不是你一个人在走。很多人,比如我,都会陪着你,一直一直走下去的。”
“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在我心里,他永远是我最初认识时,那个闪闪发光的人。”
“让我的爱伴着你,直到永远~”
她的目光不再与台下观众广泛交流,而是仿佛有了焦点,一次次地飘向侧幕条的方向。
那里,正站着方远。
“你有没有感觉到,我为你担心~”
方远情不自禁的和她对视,这大庭广众的,玩的这么刺激的吗?
“在相对的视线里才发现,什么是缘~”
.....
方远有点觉得自己矫情了,杨玉莹真的是天生的艺人,这首歌,完完全全,被台下的观众当做是表白,但是却都想到了解晓东那边去了。
因为解晓东最近的日子刚好也不好过。
其实毛宁虽然被掠夺气运,但是最起码没被方远薅光。
面对星火文化凭借杨玉莹、解晓东等人形成的强大压力,羊城新时代公司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在方远的逼迫下,他们重金为毛宁打造了《蓝蓝的天蓝蓝的梦》这张专辑,希望凭借其优质偶像的潜质和这首金曲,在流行乐坛杀出一条血路,与星火分庭抗礼。
主打歌《蓝蓝的天蓝蓝的梦》一经推出,凭借其朗朗上口的旋律和毛宁俊朗阳光的形象,果然迅速走红,媒体也开始用“北解南毛”来形容这两位冉冉升起的男歌星。毛宁也大有与解晓东的强行双骄之势。
之前陈晓奇就很严肃的问了方远:“方老板,我们要不要也给晓东加大投入?或者让郑钧他们也发首歌?”
方远当时却摇了摇头:“不急。让他们先热闹着。”
因为他看得很清楚,毛宁的突然崛起,看似对星火造成了威胁,但实际上,方远更希望市面上多一些竞争者,把蛋糕做大了,对行业是好事。
还有解晓东的风格更偏晚会,毛宁则更偏向情歌王子,两者受众虽有重叠,但并非完全正面冲突。
还有最主要的是,不能捧出个没有丝毫竞争压力的艺人啊!
有竞争,才能让解晓东保持清醒,这小子,当初主动破釜沉舟加盟星火,可不是安分守己的人。
不过,方远虽然不急,但是陈晓奇他们还是急得不行。
现在音像店的喇叭里整天放着“蓝蓝的天,蓝蓝的梦,想你念你在梦中……”,大街小巷的年轻人,都能哼上两句。
媒体更是乐得见到这种“双雄并立”的局面,“北解南毛”的说法越炒越热。解晓东和毛宁两种风格,各有拥趸。
毛宁甚至也收到春晚邀请函,最重要的是独唱!唱的就是那首《蓝蓝的天蓝蓝的梦》!”
春晚这个舞台,在这个年代具有无与伦比的魔力。赵本山就是从春晚走出,全国现在家喻户晓,杨玉莹也是在这里,知名度上了一个台阶。
一旦毛宁在年三十晚上在全国观众面前亮相,他的知名度将瞬间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足以和解晓东平起平坐,甚至凭借春晚的“官方认证”光环,实现反超。
而且,新时代再度用了老手段:抹黑造谣。
一夜之间,解晓东的歌迷感觉天都塌了。
“解晓东背叛恩师谷建芬、为钱加盟星火”
“《枫桥夜泊》火爆只能归功于词曲作者”
还有,之前解晓东客串过好几部电影、电视剧,也被频繁批评演技差。
所以,杨玉莹这个时候突然来了一段似是而非的表白,所有人都把寓意拐到“金童玉女”CP上去了。
新时代这种造谣生事的手段,在方远这个重生者看来,既低级又可笑。
如果不是他存着把蛋糕做大的心思,就毛宁未来可能爆出的绯闻八卦,随便抛出,在风气相对保守的九十年代,都足以让这位冉冉升起的情歌王子瞬间形象崩塌,难以翻身。
方远让陈晓奇去联系了一下谷建芬老师,请她老人家方便的时候,在接受采访时或者在一些公开场合,为解晓东说几句公道话。
她的话,比我们辟谣一百次都管用。
方远又安排几家和星火关系好的报纸,给解晓东做几个深度访谈。没有直接去驳斥那些谣言,只是让解晓东谈谈他的音乐理想,谈谈对谷老师的感激,谈谈在星火这个平台上的创作自由和发展。
原本是中规中矩的处理这些传闻,但方远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他也原本打算稍后再和杨玉莹沟通,看看这位“能否在合适的场合,以她声援一下晓东,毕竟他们“金童玉女”的形象深入人心。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他还没来得及通知杨玉莹,这个丫头竟然自己先出手了,而且出手的方式如此巧妙,如此精准!
她这一手,比任何安排好的采访、任何正式的声明都更有效,更深入人心。
不过,方远烦心了没几天,就接到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方老板!方远!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方远眉头微挑,来电话的是张小海,能被这位大佬激动,看来非同小可。
“张主任,什么‘天大的好消息啊’!”
“柏林!柏林电影节!”对方的声音几乎是在喊,“你们的《落叶归根》!正式入选了主竞赛单元!邀请函已经发到电影局了!邀请全体主创明年二月去柏林!”
柏林电影节!
这可是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之一(柏林、戛纳、威尼斯),是当今世界影坛最高级别的殿堂!
尤其是在九十年代初,中国电影正在艰难地走出去,能在三大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亮相,其意义不亚于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
张艺谋凭借《红高粱》在柏林擒下金熊,一举奠定国际地位,才过去没几年。如今,这个机会竟然落在了他方远投资的电影上,落在了冯晓刚这个初出茅庐的导演身上!
“消息确凿吗?”方远问道。
“千真万确!电影局的朋友亲口说的,正式通知这两天就到!方老板,你们这回可是放了颗卫星啊!这是内地电影时隔几年再次冲击金熊,意义太大了!”
“好好好!谢谢张主任告诉我这个好消息,回头年后您忙完,我去首都叨扰一下,蹭杯酒喝。”
“好说好说!”张小海哈哈大笑,这个人情卖的真爽快,虽说方远可能过两天就能获得这个消息。
挂断电话,方远拨通了冯晓刚的电话。
此时的冯晓刚,开始慢慢的脱离美工工作了,他正在首都一个简陋的剪辑室里,跟剪辑师琢磨着下一个镜头。
电话响起,他有些不耐烦地接起来:“喂,谁啊?”
“老冯,是我,方远。”
“哎哟,方老板!”冯晓刚立刻换上了恭敬的语气,“您有什么指示?”
“手头活儿先停一下,有个事跟你说一下。”
冯晓刚心里咯噔一下,连忙示意剪辑师安静:“方老板您说,我听着呢。”
“刚接到电话,《落叶归根》,入选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了。邀请我们明年二月去德国。”
电话那头,陷入了长达五六秒的死寂。只能听到冯晓刚逐渐变得粗重的呼吸声。
“方……方老板……您……您再说一遍?哪个电影节?”冯
“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角逐金熊奖。”方远重复,嘴角扬起笑意。
“我……我X!”冯晓刚爆了句粗口,紧接着传来像是椅子被撞倒的声音,他显然是从座位上跳了起来,“真的?!方老板!这是真的吗?!柏林?!金熊奖?!我不是在做梦吧?!”
“是真的。准备一下,接下来有的忙了。”方远能理解他的失态,笑着叮嘱。
“哎!哎!您放心!方老板,谢谢您!谢谢您给了我这个机会!我……我……”冯晓刚激动得说不出完整的话来。
冯晓刚挂掉方远的电话,在剪辑室里愣神了足足一分钟,然后猛地蹦起来,挥舞着拳头。
巨大的狂喜过后,他几乎是立刻抓起电话,拨通了一个个号码。
“龙哥!晚上有空吗?出来喝点!必须出来!有天大的喜事!”
“硕爷!我晓刚!晚上攒个局,老地方!务必赏光!对,有大事宣布!”
当晚,首都一家熟悉的涮肉馆子包间里,热气腾腾。冯晓刚满面红光,早早地等在那里。不一会儿,郑小龙和王硕前后脚到了。
“哟,硕爷,您来的早,您猜猜看晓刚是什么事啊,火急火燎的,总不能是他捡着钱包了吧?”郑小龙笑眯眯说道。
王硕还是一贯的脾气,随意地坐下:“这孙子除了跟星火搭上线,能在我们这边吹一波,还能有啥?估计是那边有新剧本了呗。”
“不过话说回来了,那个《落叶归根》拍的确实不错。”郑小龙倒是个厚道人。
“他牛逼什么啊他!那电影是方远几乎喂到他嘴里的,连分镜头都设计好了,这孙子捡了个大漏。”王硕不屑道。
过了会,冯晓刚和马卫都也到了,寒暄几句,冯晓刚嘿嘿直乐,先给众人倒上二锅头,举起杯:“马爷,硕爷,各位哥哥,我先提一杯!感谢一直以来的提携!”
几人干了一杯。放下酒杯,却没人问冯晓刚有什么好事,笑着看冯晓刚上蹿下跳。
冯晓刚终于憋不住了:“哥哥们,我的那个《落叶归根》……成了!”
“成了?什么意思?”郑小龙问。
“《落叶归根》入选柏林电影节了!主竞赛单元!邀请我明年二月去角逐金熊奖!”
“嚯!”郑小龙吃了一惊,端起酒杯的手顿住了,“柏林?主竞赛?晓刚,你可以啊!”
就连一向玩世不恭的王硕,也收起了调侃的表情,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行啊,冯裤子!不声不响干这么大一票?这可是正经的国际A类电影节,够你吹一辈子了!”
“嘿嘿,主要是本子好……”冯晓刚嘴上谦虚,脸上的得意却藏不住,“当然,最关键的,是方老板有眼光,肯投钱,还……还给了很多关键的指点。”
王硕和郑小龙交换了一个眼神。王硕沉吟了一下,说道:“我手头现在有两个本子,一个叫《过把瘾》,是根据我小说改的,言情剧,但味道比较冲;另一个是《海马歌舞厅》,单元剧,社会众生相。都是好东西。”
他看向冯晓刚:“你回头方便,探探方远的口风。看他有没有兴趣,来做个制片人或者监制。不用他天天盯着,挂个名,关键时刻把把关就行。我觉得,跟他合作,路子可能能更野一点,也更稳当。”
冯晓刚一听,拍着胸脯保证:“没问题,硕爷!我回头就跟方老板汇报!他肯定感兴趣!”
又喝了几轮酒,冯晓刚和马卫都勾肩搭背地去放水,包间里只剩下王硕和郑小龙。
王硕夹了片涮羊肉,在麻酱碟里蘸了蘸,却没急着送进嘴里,而是看着郑小龙,嘿嘿一笑。
“小龙,瞧见没?冯裤子这就算彻底绑上星火的战车了。”
郑小龙点点头,抿了口酒:“方远这人,是有点邪的。运气也好,本事也罢,确实成了事儿。”
“邪?可不光是邪。我琢磨好些天了,越想越觉得这小子贼**不是东西,手太黑,也太高了。”
“哦?怎么说?”郑小龙来了兴趣。
“你想想,当初他找咱们写《编辑部的故事》的单元剧,剧本写得是漂亮,咱们承他的情。可结果呢?他指定塞进来那个叫宁静的姑娘,演那个被造谣是‘变性人’的模特。当时觉得是剧情需要,讽刺社会现象,现在回头一看,你品,你细品!”
郑小龙皱起眉头。
“一场戏,既给我们写了剧本,顺带手把他旗下的新人给捧了。我现在都怀疑,当初那些有模有样、有鼻子有眼的爆料,说那演员以前是男人,是不是就是他星火自己个儿在背后操盘的?”
郑小龙吸了口凉气:“让你这么一说……还真有点道理。”
“所以啊,”王硕眯着眼,“跟他合作,跟他接触接触不是坏事。”
这时,马卫都推门进来,接话道:“聊什么呢这么严肃?”
王硕冲马卫都乐了:“正说方远那小子呢。马爷,您见识广,您说说,咱们跟他接触接触,探探虚实,怎么样?看看他到底是真龙天子,还是**一妖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