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7:从录像厅开始 第187章 又到年关

小说:重生1987:从录像厅开始 作者:沙盘球 更新时间:2025-11-06 12:14:35 源网站:2k小说网
  飞往首都的飞机上,宁静缩在靠窗的座位,努力缩小自己的存在感,余光瞥见身旁的杨玉莹正低着头仔细看一本《电影画报》。

  “静儿,你是害怕吗?别紧张,马上就到啦。”杨玉莹转过头,脸上是无可挑剔的对后辈关切的微笑。她今天穿一件白色高领毛衣,外罩浅咖色羊绒大衣,清新脱俗,像个大学生。

  宁静心里一紧:“哎,姐。我...我不紧张。”

  她比杨玉莹还高些,此刻却觉得自己矮了半头。这次同机北上,对她来说简直是场煎熬。

  杨玉莹,这个看似甜美无害的小公主,总让她感觉压力极大,看似温柔,却深不见底。她那点道行根本不够看,生怕哪句话说错,就被对方笑眯眯地绕了进去。

  更让她心底发虚的是那个电话。

  那天她脑子一热拨通了方远的电话。接电话的老板声音带着浓重的睡意,背景里,分明传来一声杨玉莹的轻哼……

  这是老板娘...之一啊!

  飞机到站,取行李时,杨玉莹很自然地帮宁静把那个沉甸甸的行李拎了下来。

  “谢谢姐。”宁静小声道谢。

  “客气什么,顺手的事,等会你打车吗?我叫来接我的司机顺便送你一下?”杨玉莹极其自然的挽住她的胳膊,这亲昵的举动让宁静身体微微一僵。

  “不用了,不用了,不麻烦您了。”宁静慌忙拒绝。

  杨玉莹却不由分说,硬拉着宁静上了车,在路上杨玉莹似乎兴致很高,主动挑起了话题。说起第一次来首都演出时的趣事,语言生动,笑声清脆,很快让宁静放松了警惕。

  “静儿,你觉得方老板这人怎么样?”杨玉莹随意地问道。

  宁静斟酌着词句:“老板……挺厉害的,有眼光,就是要求挺严的。”她不敢多说,怕暴露什么。

  “是啊,他眼光是毒。”杨玉莹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轻轻拍了拍宁静的手背,“不过他对有潜力的人,也是真舍得给机会。你看你,这么快就能来首都拍戏了,还是郑小龙导演的戏,多少人羡慕不来呢。”

  通过这一路的观察和试探,杨玉莹心里那点微妙的担忧彻底烟消云散。

  宁静漂亮吗?极其漂亮,身材更是火爆得连她作为女人都忍不住多看两眼。

  但方远要的,绝不仅仅是这些外在的东西。他欣赏美貌和好身材,这毋庸置疑,但他骨子里,更喜欢聪明的、有想法的、能和他并肩甚至偶尔能让他感到挑战的女人,

  宁静显然不够聪明,至少不是方远需要的那种“聪明”。想到这儿,杨玉莹脸上的笑容更甜更真诚了些,对宁静的态度也越发温和,甚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放心”后的宽容。

  某种意义上来说,杨玉莹还真是少数真正了解方远内心一部分的人。毕竟所谓美貌和身材,方远前世都经历过了,这一世,比实际年龄更大的他更喜欢一个能和自己能博弈的女人。

  车子先送宁静到剧组安排的招待所。下车时,杨玉莹还特意摇下车窗,笑着叮嘱:“静儿,好好拍戏,有事就给公司打电话。”

  宁静站在路边,看着车子汇入车流,长长舒了口气,感觉自己像刚打完一场仗。

  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大厅里,人来人往,春晚联排正在紧张地进行。

  杨玉莹穿着一身为节目定制的鹅黄色演出服,正在后台候场。她身边站着解晓东,两人正在对流程。这时,毛宁在一群工作人员的簇拥下从另一个化妆间出来,正好打了个照面。

  毛宁的脚步顿了一下,脸上闪过一丝极不自然的神情。他张了张嘴,最终只是扯出一个职业化的笑容,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便匆匆走向候场区。

  两家公司竞争白热化,私下过多接触是大忌。

  解晓东看着毛宁的背影,用肩膀轻轻撞了一下杨玉莹,压低声音调侃。

  “玉莹,瞧见没?情歌王子看见你,路都不会走了。”他撇撇嘴,“不过说真的,他哪有我帅?”

  杨玉莹嗔怪地瞪他一眼:“少臭美!人家现在红得很,媒体都喊‘北解南毛’了。”

  “切,”解晓东满不在乎地耸耸肩,“按咱老板以前讲的‘炒作秘籍’,我现在是不是该找个机会跟他干一架?保证明天全国报纸头条都是我。”

  杨玉莹忍俊不禁,正准备怂恿放嘴炮的解晓东过去找茬,赵本山溜达过来,他刚结束联排,脸上有点不自然。

  他今年准备的小品是《小九老乐》,其实他不太满意这个本子。

  “小杨,晓东,咋样?节目顺溜不?”

  “本山大哥!”两人赶紧打招呼。赵本山在、论人气、论知名度可比她俩只高不低,还是电影咖,地位超然。

  赵本山凑近些说道:“我们公司的《落叶归根》,要去柏林拿大奖了?啥前儿走啊?你俩去不去开开眼?”

  杨玉莹摇摇头:“本山大哥,我们就是去客串了一下,露个脸,可不是主创。到时候肯定是冯导、您,还有方老板他们去。”

  “哦,”赵本山点点头,搓着手,脸上露出点为难,“那可是个大好事儿,就是时间赶得巧,正月里走,我那旮沓演出排得满满登登,这要一走,得推掉多少场,得罪老些人喽……”

  本山也凡尔赛啊!

  杨玉莹自然听出来赵本山的言外之意,马上溜须拍马一番,哄得本山笑眯眯的走了。

  到年关咯!

  除了春晚彩排进入尾声,返乡大军也组成了春运浪潮。

  一列绿皮火车正“哐当哐当”地行驶在华北平原上。

  方瑶靠窗坐着,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景色,她身边,周文博坐得笔直,双手放在膝盖上,一本正经。

  这次过年,他鼓足了勇气,主动提出到方瑶家里拜访。

  这意味着,他要正式面对方瑶的父母,看看能不能取得方家的认可,虽然方瑶不止一次跟他提过,家里爸妈很开明,但是事到临头,不发虚就怪了。

  “文博,你别紧张,”方瑶似乎察觉到了他的情绪,轻轻握住他的手,“我爸妈人很好的,我弟你见过,都是很好相处的人。”

  周文博勉强笑了笑,反手握紧她的手,心里却丝毫没能放松。

  对比春运火车上的拥挤,奔驰可就舒服多了,方远先是把姚珮芳送回家,然后再调头,车速比平时稍快了些。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方瑶的男朋友周文博第一次正式上门。

  停好车,推开家门,一股红烧肉的浓郁香气扑面而来,厨房里传来沈慧芝和姐姐的说笑声,夹杂着锅铲碰撞的清脆声响,烟火气十足。

  客厅里的景象却有些微妙。

  只见周文博腰杆挺得笔直,双手规规矩矩地放在膝盖上,坐在沙发边缘,神情专注地看着电视机。而方青松,也端坐在一旁。

  方远一愣,这么严肃?苏联提前解体了?

  他顺着老爹和姐夫哥的目光看向电视,可电视屏幕上,播放的只是一段循环的保健品广告。

  额,老丈人面试姑爷的过程这么尴尬的吗?

  他换上拖鞋,故意加重了脚步“爸,文博哥,我回来了。哟,看什么好节目呢,这么认真?”

  两人仿佛被惊醒,同时转过头。周文博下意识地想站起身,方青松用眼神示意他不必多礼。

  “回来了?”方青松清了清嗓子,指了指电视,“没什么,随便看看广告。”

  方远走近几步,侧耳听了听广告里那把字正腔圆、颇具穿透力的男声,露出感兴趣的表情:

  “咦?爸,你听这配音,声音好熟悉,是你们厂里的陈叔叔配的吗?”

  提到专业领域,方青松紧绷的表情松弛下来,点评道:“是老陈配的。他老婆身体不好,愿意赚点外快。”

  周文博顺着话头说:“我觉得挺好的,声音很清晰。方叔叔,真佩服你们配音演员。”

  方远顺势在父亲身边坐下:“爸,说到配音,正好有件事要请您这位专业人士出山。我们公司的《永不瞑目》,需要个旁白。我看这活,非您莫属。配音标准给您按童自荣的来。”

  方青松愣了一下,随即摆手:“给你们帮忙是应该的,要什么钱。”

  “爸,这可不行。这是公司正规项目,和台里合作的,预算和流程都得按规矩来。

  费用必须给,您要是不收钱,这活儿我可不敢请您,不然台里和剧组该说我们星火不懂规矩了。”

  方青松沉吟了一下。他明白儿子的用意,既是尊重他的专业,也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他这才点点头:“行吧,既然是你公司的事,按规矩来也好。不过……老童的标准是不是有点高了?”

  “不高,您值这个价。”方远把事情定了下来。

  接着,他看向周文博,岔开话题:“文博哥,别光聊我们的事儿。你们北辰科技那边最近怎么样?上次你推荐的那套财务软件,可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姚会计都夸效率高了不少。”

  周文博笑道:“挺好的,软件还在持续升级。能帮上忙就好,以后有什么需求尽管提……”

  方远就这样插科打诨,一会儿跟父亲探讨配音,一会儿跟周文博聊聊技术前沿,偶尔还冲着厨房喊一句“妈,姐,做什么好吃的呢?香得我都饿了!”。

  可算把屋子内克格勃审案的气氛调动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沈慧芝系着围裙从厨房探出头,笑着招呼:“都别聊了,快洗手准备吃饭!瑶瑶,过来端菜!”

  众人落座。方青松自然坐在主位,沈慧芝和方瑶坐在一侧,方远则拉着周文博坐在自己身边,用行动表示支持。

  沈慧芝不停地给周文博夹菜:“文博,别客气,多吃点,就当自己家一样。”

  “谢谢阿姨,我自己来就好。”

  沈慧芝看着周文博问道:“文博啊,总听瑶瑶说你是做计算机的,是个高科技人才。这计算机……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呀?是不是就跟电视里演的那种,很大一个机器,能算很多数?”

  周文博放下筷子,认真想了想,用尽可能通俗的语言解释:“阿姨,计算机现在确实还有些大,但没那么神秘。它说白了还是个工具,能简化人很多的工作。”

  后世会增加人的工作。方远默默吐槽。

  方青松也产生了兴趣,问道:“那这个计算机,能干点啥?听说还能打字?”

  “是的,叔叔。”周文博转向方青松,“不仅能打字,代替打字机,还能排版,让打印出来的文章更漂亮。以后说不定还能用来画画、听音乐,甚至,能帮您这样的艺术家处理声音和图像呢。”

  “哦?还能处理声音?”方青松果然来了兴致,“怎么个处理法?”

  “原理大概是,能把您的声音变成数字存进去,想用的时候再调出来,可以修剪、拼接,甚至调整音调高低。”周文博尽量解释得浅显。

  “这倒是新鲜!”方青松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方远笑着对父母说:“爸,妈,你们别小看文博哥他们搞的这个。未来肯定是计算机的天下,咱们星火现在做账、管库存,都用上他们公司的软件了,效率高了好几倍。文博哥可是这方面的专家。”

  方瑶也骄傲地补充:“是啊,爸妈,文博他们公司可厉害了,开发的软件好多大单位都在用。”

  听着方瑶在帮腔,方青松和沈慧芝交换了一个眼神,沈慧芝笑容满面,方青松面色古怪。

  晚上,由于家里房间有限,方远主动安排周文博睡自己的房间。

  “文博哥,你睡我这儿,床单被套都是新换的。我打地铺,正好咱俩还能聊聊天。”

  周文博推辞不过,只好应下。洗漱完毕,两人一个在床上,一个在地铺上,灯已熄灭,黑暗中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自行车铃铛声。

  “小远,今天……真的谢谢你了。还有叔叔阿姨,都特别好。”周文博在黑暗里说道。

  “谢什么,一家人。”方远在地铺上翻了个身,面对床的方向,“我姐眼光不错,你是个实在人,也有真本事。我爸那人就是有点严肃,心肠热着呢,他今天能问你那么多,其实就是认可你了。”

  “嗯……”周文博应了一声,心里踏实了许多。

  方远像是忽然想起什么,语气变得认真起来:“文博哥,聊点正经的。你们北辰科技,现在主要就是做财务软件这类企业管理软件,对吧?”

  “对,目前市场主要还是在这块,企事业单位的需求比较明确。”周文博答道。

  “思路没错,但格局可以再大一点。计算机这行,未来几十年,会像电一样,渗透到每一个角落。现在盯着企业是对的,但眼光要放长远。”

  周文博支起身子,显然被勾起了兴趣:“小远,你的意思是?”

  “我琢磨了几个方向,你看有没有搞头。”方远如数家珍,“比如,行业定制软件。像专门给学校用的排课系统、学籍管理系统;给医院用的病历管理、药房库存系统。这些行业流程固定,需求量大,一旦做出口碑,就是稳稳的现金牛。”

  周文博若有所思:“嗯……这个思路好,专业性更强,竞争也相对小一些。”

  “还有一点。”方远郑重说道。

  “什么?”

  “网络。文博哥,你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