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红斑狼疮是一种不死的癌症,近年来确诊人数不断上升,对于女性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男性患者也有不断上涨的趋势。
余蔓很想当场问几个问题,但她忍住了。
她打了个手势,让摄制组继续拍摄。
因为现在是在拍纪录片,所以林远志并不急着过去诊断。
“张小姐,请坐!”
张小姐坐下来后,她抿了抿嘴唇,显然有点紧张。
“张小姐,你是什么时候确诊盘状红斑狼疮的?”
“嗯,四年前。”
“那一开始是怎么出现的?”
“有一次我得了感冒,浑身发痒,我去医院治疗,感冒是好了,但是回来还是会发痒,脸上最难受,然后就忽然出现红斑了。去检查,医院确诊是盘状红斑狼疮。医生说我运气好,盘状的只是局限于皮肤发病,暂时不会影响到其他功能。”
“那你这四年应该也有去治疗过吧?效果怎么样?”
“时好时坏,因为有时候太痒了,不得不用激素止痒,可是渐渐的激素也不管用了,脸色的红斑面积越来越大,颜色越来越深,额头上的皮肤不知道为什么也开始发黑,化很浓的妆都盖不住……”
说到这里,张小姐的声音出现了哭腔,眼角滑落眼泪。
这也难怪,她才二十出头,年纪轻轻却已经被折磨了四年。
因为脸部皮肤异常,不敢拿真面目去见人。
可以说,如果治不好,剩下的人生就这么毁了。
所以,她现在的脑子里,只剩下求医问药这回事,其他的事情她都不在乎了。
这病不仅影响到生理,甚至直接影响心理。
“最近中医在网上的讨论很火,有很多争议,我也是看了新闻才察觉,原来还可以试试中医——我以前没看过中医。听说广医中医科很有名,我就挂号过来了。”
“不用着急,你把手放桌子上,我先给你号脉吧。”
林远志号脉看舌,然后又让封总也上去做了一遍。
“小封,你说说你的诊断结果。”
“好像……是血瘀。她舌头边有很明显的紫色瘀斑,舌质颜色也深,舌下脉络颜色很黑。脉象的话……就是很细很沉,很用力按才能感觉到。”
林远志点点头,道:“对,病因就是瘀血。脸上有化不掉的斑,本身也说明是瘀血。但还要确定一下,还没有没有其他症状。”
他转向徐荣。
“徐主任,病人的问诊单上,除了主症外,还有什么其他症状?”
徐荣看着屏幕说道:“头晕,胸闷,心悸,肢体麻痹,胃口不好,疲惫无力。”
“月经方面呢?”
“量少,色暗,延迟,有血块。”
林远志点点头,说道:“这些症状,基本都跟气虚气滞有关,显然是体内瘀血导致的,瘀血才是主证,其他的都不是重点。”
“小封,你认为什么药方合适?”
“我……”
封总没想到林远志会把这个问题抛给自己,顿时浑身一僵。
“我觉得、我觉得大黄蛰虫丸比较合适。”
“大黄蛰虫丸虽然可以治疗体内瘀血,但是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意思,治疗头面部的瘀血,用通窍活血汤就可以。
因为张小姐有无力,肢体麻痹,纳呆这些气虚气滞症状,所以还必须加入补气的党参和黄芪,活气的白芷,去掉原方中的生姜,避免生热。因为麝香买不到,所以也不加入——徐主任。”
“通窍活血汤加减,没问题……我觉得是对症的,小林你要开几副?”
“十副。”
“好,一天两幅,十副。”徐荣开始写处方了。
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红枣、党参、黄芪、白芷。
《医林改错·通窍活血汤所治症目·紫印脸》:
【脸如打伤血印,色紫成片,或满脸皆紫,皆血瘀所致。如三五年,十副可愈;若十余年,三二十副必愈。】
王清任的牛逼之处在于,他不讲辩证不写医案,但是他却敢说几年的病用了几副药能好……
这种显得过度狂妄的口气,在前人的著作里是很少见的。
毕竟,国人向来谦虚,从不把话说满。
林远志也是根据张小姐病了四年这个前提,按照王清热的经验,才给她开了十副药。
“张小姐,把这十副药吃完再过来复诊,当然,如果已经全好了,就不用复诊,也不用继续吃药了。”林远志叮嘱道。
“好的,谢谢!”张小姐一边说一边用头巾重新把脸给包起来。
张小姐出去后,余蔓过来,问道:“林医生,我们可能会选择对你看过的部分病人,进行长期追踪跟访,你不介意吧?”
“不介意。”
“好的。”余蔓又说,“刚才那个张小姐,她得盘状红斑狼疮的原因,就是体内有瘀血吗?”
“最初的起因已经没办法搞清楚,因为那是四年前的事情了,说再多也只是猜测。我们只能是看病人当下的状态,当下有瘀血证,就按照瘀血去治。至于她其他的那些什么头晕胸闷的症状,到底是体内瘀血导致的,还是长期服用激素导致的,这个就更没办法分清了。”
余蔓点点头,道:“那是不是其他盘状红斑狼疮的病人,也是用这样的治疗方式来治疗呢?”
“当然不是。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即使症状看上去一样。嗯……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的手机忽然都没信号了。拆开检查,发现我手机是因为连接内置天线的排线断了,而你的手机的原因可能是信号芯片烧了或者什么供电异常……这可不是一码事。”
“这个例子举得好!就是同样的症状,病因可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解决。”
“对。现代医学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在发展,只是进度还很缓慢。但中医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看病的。
谁不希望用一个药方就可以治疗所有同类疾病,可是现实中办不到啊。
你看,同款手机一模一样造出来的,出现相同故障,原因都不一定相同,何况是人体这么复杂的东西。”
“你这样一说,中医治病的概念就变得清晰很多了。”
“刚才那个张小姐,可以当做简单病例吗?”
“呃……恐怕不行,盘状红斑狼疮,感觉和普通人距离还是太远了,要是有更简单更常见,病因更单纯的症状,那就好了。我们拍的毕竟是纪录片,不是科教片,所以希望能有更简单易懂的病例,能让观众看进去。”
林远志看向徐荣:“徐主任,麻烦您翻翻剩下几个病人的问诊单,看看有没有比较常见的症状,有的话,把号提前。”
“嗯,我现在就找找。”徐荣托了托鼻梁上的老花镜。
封总站在徐荣背后,也帮着看。
“哎,有一个朱先生,主诉症状特别单纯,就是口水多总是流口水,没其他症状。”徐荣说道。
“好,那就这个吧!”
接着,徐荣通过系统调节号序,让原本还要再等两个号的朱先生提前。
不久,朱先生进来,那是一个五十岁左右,脸色苍白,身材微胖的男人。
朱先生坐下后,问道:“是林医生你给我看吗?是我女儿帮我挂的号,她我这怪病说不定中医能治好。”
林远志没去问他女儿叫什么名字,因为他不一定能记得是谁。
“你先说一下你的病情吧。”林远志说道。
“就是这几年,大概是五年前开始吧。我这人会打呼噜,经常睡醒后,发现枕巾是湿的,不是汗水,是黏糊糊的口水。
一开始也没在意,可是后来几乎每次睡觉醒来都是这样,我才察觉这可能是一种病。
白天晚上睡觉都一样的,一醒来必须换枕巾,所以我家买了很多条枕巾。
还有,平时总感觉舌头下边有口水冒出来,说话的时候也一样。
经常说着说着,口水就从嘴角流出来,被人嘲笑返老还童,像是婴儿。我后来都不太敢跟人说话了……
但是不说话,口水也多,必须经常吐出来,我不喜欢吞下去,感觉太恶心了。我经常准备毛巾在身上,纸巾根本不够擦的。”
这话一说完,就有透明的带着白色小泡沫的口水从他的嘴角流出来。
他连忙从裤袋里掏出一条小毛巾去擦。
“那其他饮食,大小便,睡眠方面没什么异常吧?”
“没有,都很正常。只是偶尔会胸闷。”
“小封,我来考考你,口水属于什么脏腑管?”
封总想了想,说:“内经说: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涎就是口水,所以归脾管。”
“那唾呢?”
“唾是指口水中粘稠的部分,涎是指口水中透明的部分。”
“不错不错,基础扎实。”林远志说道,“所以,只是通过问诊和望诊,就可以初步判断,朱先生口水过多,就是脾土出了问题。接下来再看舌诊和脉诊。”
林远志给朱先生号脉看舌。
“沉细脉,舌淡苔白,很明显的气虚。朱先生,你平时还有疲软无力的症状没说吧?”
“嗯……对,不过我几十年都是这样,我都习惯了,不觉得是什么毛病。”
“到了这里,朱先生的病因就可以进一步明确:第一,就是脾虚无法运化津液,导致口腔津液过多,第二,就是气虚导致身体疲软无力。”
林远志忽然又抛出一个问题。
“小封,你知道气虚和阳虚,有什么主要区别吗?”
“知道。气虚主要表现是无力和动则益甚,神疲乏力懒言声微都是气虚,而只要一活动就无力得更厉害。阳虚就是在气虚的基础上,出现寒症,病人自诉怕冷,吃冰的东西不舒服或者摸起来皮肤发冷。”
“对,所以说有气虚,只要补气就可以,如果怕冷就一定要一起补肾阳。朱先生,看你外套穿这么厚,其实你有怕冷吧?”
“对,有点。”朱先生点头,“不过我一直都这样,我也不觉得算是一种症状,所以……问诊单上就没写。”
“所以说,朱先生口水太多这个症状,主要病因就是脾肾两虚,治疗思路就是健脾益肾。
党参、茯苓、白术、山药、法半夏、苍术各12、补脾燥湿;益智仁、菟丝子各12补肾气;石菖蒲10和远志6,通窍。”
封总疑惑地问道:“为什么要通窍?”
林远志回答:“朱先生一开始不就说了吗?他睡觉会打呼噜,说明他鼻窍不通,所以才会睡觉的时候用口呼吸。所以加了两味通窍药进去,一并解决这个症状。打呼噜……他自己也不觉得是一种症状,但从中医的角度,这就是病态的,需要治疗。”
这时,徐荣已经写好药方了,问道:“要几副药?”
“10副。每天两幅。”
“好。”
等朱先生拿着药方离开后,余蔓喊暂停,又要过来访问。
“余小姐,难道刚才那个病人的症状还不够简单?”
“不是的,我觉得刚才那个病例很好,后期说不定制片人会选这一段放进正片。我只是有点奇怪……你刚才说药方的时候,不是提到了‘远志’这个词吗?为什么跟你名字读音是一样的?”
“就是一样的两个字。我名字远志是中药名: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
林远志读的那一段是《神农本草经》对远志的注解,他可没能背下整本《本草》内容,他只是能完全背下【远志】这一条而已。
“原来如此。”余蔓恍然大悟,“那给你取名字的人,应该也是懂中医的吧?”
“对的,是我爷爷。不过我暂时不想提他,因为现在是工作时间,还有病人没看完。后续访问再问吧。”
“好的,那你们继续叫号吧。”
看完下午二十个号,本来以为可以下班,结束拍摄了,谁知道还有一个号。
“是个现役军人。我们医院有现役军人优先挂号的政策。昨天上午才挂的号,系统提前**了今天下午。”徐荣提醒了一句。
“现役军人?”林远志不由得精神一震。
之前有过缉毒警察过来,没想到还有现役军人来看……
按理说,军人一般不会来普通医院看病的,因为部队里边有军医,本市还有军医院。
除非……都看不好才会来普通医院,而且在其他科室看不好,实在没办法了,才会来看中医!
这绝对是一个疑难杂症。
男性患者也有不断上涨的趋势。
余蔓很想当场问几个问题,但她忍住了。
她打了个手势,让摄制组继续拍摄。
因为现在是在拍纪录片,所以林远志并不急着过去诊断。
“张小姐,请坐!”
张小姐坐下来后,她抿了抿嘴唇,显然有点紧张。
“张小姐,你是什么时候确诊盘状红斑狼疮的?”
“嗯,四年前。”
“那一开始是怎么出现的?”
“有一次我得了感冒,浑身发痒,我去医院治疗,感冒是好了,但是回来还是会发痒,脸上最难受,然后就忽然出现红斑了。去检查,医院确诊是盘状红斑狼疮。医生说我运气好,盘状的只是局限于皮肤发病,暂时不会影响到其他功能。”
“那你这四年应该也有去治疗过吧?效果怎么样?”
“时好时坏,因为有时候太痒了,不得不用激素止痒,可是渐渐的激素也不管用了,脸色的红斑面积越来越大,颜色越来越深,额头上的皮肤不知道为什么也开始发黑,化很浓的妆都盖不住……”
说到这里,张小姐的声音出现了哭腔,眼角滑落眼泪。
这也难怪,她才二十出头,年纪轻轻却已经被折磨了四年。
因为脸部皮肤异常,不敢拿真面目去见人。
可以说,如果治不好,剩下的人生就这么毁了。
所以,她现在的脑子里,只剩下求医问药这回事,其他的事情她都不在乎了。
这病不仅影响到生理,甚至直接影响心理。
“最近中医在网上的讨论很火,有很多争议,我也是看了新闻才察觉,原来还可以试试中医——我以前没看过中医。听说广医中医科很有名,我就挂号过来了。”
“不用着急,你把手放桌子上,我先给你号脉吧。”
林远志号脉看舌,然后又让封总也上去做了一遍。
“小封,你说说你的诊断结果。”
“好像……是血瘀。她舌头边有很明显的紫色瘀斑,舌质颜色也深,舌下脉络颜色很黑。脉象的话……就是很细很沉,很用力按才能感觉到。”
林远志点点头,道:“对,病因就是瘀血。脸上有化不掉的斑,本身也说明是瘀血。但还要确定一下,还没有没有其他症状。”
他转向徐荣。
“徐主任,病人的问诊单上,除了主症外,还有什么其他症状?”
徐荣看着屏幕说道:“头晕,胸闷,心悸,肢体麻痹,胃口不好,疲惫无力。”
“月经方面呢?”
“量少,色暗,延迟,有血块。”
林远志点点头,说道:“这些症状,基本都跟气虚气滞有关,显然是体内瘀血导致的,瘀血才是主证,其他的都不是重点。”
“小封,你认为什么药方合适?”
“我……”
封总没想到林远志会把这个问题抛给自己,顿时浑身一僵。
“我觉得、我觉得大黄蛰虫丸比较合适。”
“大黄蛰虫丸虽然可以治疗体内瘀血,但是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意思,治疗头面部的瘀血,用通窍活血汤就可以。
因为张小姐有无力,肢体麻痹,纳呆这些气虚气滞症状,所以还必须加入补气的党参和黄芪,活气的白芷,去掉原方中的生姜,避免生热。因为麝香买不到,所以也不加入——徐主任。”
“通窍活血汤加减,没问题……我觉得是对症的,小林你要开几副?”
“十副。”
“好,一天两幅,十副。”徐荣开始写处方了。
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红枣、党参、黄芪、白芷。
《医林改错·通窍活血汤所治症目·紫印脸》:
【脸如打伤血印,色紫成片,或满脸皆紫,皆血瘀所致。如三五年,十副可愈;若十余年,三二十副必愈。】
王清任的牛逼之处在于,他不讲辩证不写医案,但是他却敢说几年的病用了几副药能好……
这种显得过度狂妄的口气,在前人的著作里是很少见的。
毕竟,国人向来谦虚,从不把话说满。
林远志也是根据张小姐病了四年这个前提,按照王清热的经验,才给她开了十副药。
“张小姐,把这十副药吃完再过来复诊,当然,如果已经全好了,就不用复诊,也不用继续吃药了。”林远志叮嘱道。
“好的,谢谢!”张小姐一边说一边用头巾重新把脸给包起来。
张小姐出去后,余蔓过来,问道:“林医生,我们可能会选择对你看过的部分病人,进行长期追踪跟访,你不介意吧?”
“不介意。”
“好的。”余蔓又说,“刚才那个张小姐,她得盘状红斑狼疮的原因,就是体内有瘀血吗?”
“最初的起因已经没办法搞清楚,因为那是四年前的事情了,说再多也只是猜测。我们只能是看病人当下的状态,当下有瘀血证,就按照瘀血去治。至于她其他的那些什么头晕胸闷的症状,到底是体内瘀血导致的,还是长期服用激素导致的,这个就更没办法分清了。”
余蔓点点头,道:“那是不是其他盘状红斑狼疮的病人,也是用这样的治疗方式来治疗呢?”
“当然不是。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即使症状看上去一样。嗯……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的手机忽然都没信号了。拆开检查,发现我手机是因为连接内置天线的排线断了,而你的手机的原因可能是信号芯片烧了或者什么供电异常……这可不是一码事。”
“这个例子举得好!就是同样的症状,病因可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解决。”
“对。现代医学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在发展,只是进度还很缓慢。但中医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看病的。
谁不希望用一个药方就可以治疗所有同类疾病,可是现实中办不到啊。
你看,同款手机一模一样造出来的,出现相同故障,原因都不一定相同,何况是人体这么复杂的东西。”
“你这样一说,中医治病的概念就变得清晰很多了。”
“刚才那个张小姐,可以当做简单病例吗?”
“呃……恐怕不行,盘状红斑狼疮,感觉和普通人距离还是太远了,要是有更简单更常见,病因更单纯的症状,那就好了。我们拍的毕竟是纪录片,不是科教片,所以希望能有更简单易懂的病例,能让观众看进去。”
林远志看向徐荣:“徐主任,麻烦您翻翻剩下几个病人的问诊单,看看有没有比较常见的症状,有的话,把号提前。”
“嗯,我现在就找找。”徐荣托了托鼻梁上的老花镜。
封总站在徐荣背后,也帮着看。
“哎,有一个朱先生,主诉症状特别单纯,就是口水多总是流口水,没其他症状。”徐荣说道。
“好,那就这个吧!”
接着,徐荣通过系统调节号序,让原本还要再等两个号的朱先生提前。
不久,朱先生进来,那是一个五十岁左右,脸色苍白,身材微胖的男人。
朱先生坐下后,问道:“是林医生你给我看吗?是我女儿帮我挂的号,她我这怪病说不定中医能治好。”
林远志没去问他女儿叫什么名字,因为他不一定能记得是谁。
“你先说一下你的病情吧。”林远志说道。
“就是这几年,大概是五年前开始吧。我这人会打呼噜,经常睡醒后,发现枕巾是湿的,不是汗水,是黏糊糊的口水。
一开始也没在意,可是后来几乎每次睡觉醒来都是这样,我才察觉这可能是一种病。
白天晚上睡觉都一样的,一醒来必须换枕巾,所以我家买了很多条枕巾。
还有,平时总感觉舌头下边有口水冒出来,说话的时候也一样。
经常说着说着,口水就从嘴角流出来,被人嘲笑返老还童,像是婴儿。我后来都不太敢跟人说话了……
但是不说话,口水也多,必须经常吐出来,我不喜欢吞下去,感觉太恶心了。我经常准备毛巾在身上,纸巾根本不够擦的。”
这话一说完,就有透明的带着白色小泡沫的口水从他的嘴角流出来。
他连忙从裤袋里掏出一条小毛巾去擦。
“那其他饮食,大小便,睡眠方面没什么异常吧?”
“没有,都很正常。只是偶尔会胸闷。”
“小封,我来考考你,口水属于什么脏腑管?”
封总想了想,说:“内经说: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涎就是口水,所以归脾管。”
“那唾呢?”
“唾是指口水中粘稠的部分,涎是指口水中透明的部分。”
“不错不错,基础扎实。”林远志说道,“所以,只是通过问诊和望诊,就可以初步判断,朱先生口水过多,就是脾土出了问题。接下来再看舌诊和脉诊。”
林远志给朱先生号脉看舌。
“沉细脉,舌淡苔白,很明显的气虚。朱先生,你平时还有疲软无力的症状没说吧?”
“嗯……对,不过我几十年都是这样,我都习惯了,不觉得是什么毛病。”
“到了这里,朱先生的病因就可以进一步明确:第一,就是脾虚无法运化津液,导致口腔津液过多,第二,就是气虚导致身体疲软无力。”
林远志忽然又抛出一个问题。
“小封,你知道气虚和阳虚,有什么主要区别吗?”
“知道。气虚主要表现是无力和动则益甚,神疲乏力懒言声微都是气虚,而只要一活动就无力得更厉害。阳虚就是在气虚的基础上,出现寒症,病人自诉怕冷,吃冰的东西不舒服或者摸起来皮肤发冷。”
“对,所以说有气虚,只要补气就可以,如果怕冷就一定要一起补肾阳。朱先生,看你外套穿这么厚,其实你有怕冷吧?”
“对,有点。”朱先生点头,“不过我一直都这样,我也不觉得算是一种症状,所以……问诊单上就没写。”
“所以说,朱先生口水太多这个症状,主要病因就是脾肾两虚,治疗思路就是健脾益肾。
党参、茯苓、白术、山药、法半夏、苍术各12、补脾燥湿;益智仁、菟丝子各12补肾气;石菖蒲10和远志6,通窍。”
封总疑惑地问道:“为什么要通窍?”
林远志回答:“朱先生一开始不就说了吗?他睡觉会打呼噜,说明他鼻窍不通,所以才会睡觉的时候用口呼吸。所以加了两味通窍药进去,一并解决这个症状。打呼噜……他自己也不觉得是一种症状,但从中医的角度,这就是病态的,需要治疗。”
这时,徐荣已经写好药方了,问道:“要几副药?”
“10副。每天两幅。”
“好。”
等朱先生拿着药方离开后,余蔓喊暂停,又要过来访问。
“余小姐,难道刚才那个病人的症状还不够简单?”
“不是的,我觉得刚才那个病例很好,后期说不定制片人会选这一段放进正片。我只是有点奇怪……你刚才说药方的时候,不是提到了‘远志’这个词吗?为什么跟你名字读音是一样的?”
“就是一样的两个字。我名字远志是中药名: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
林远志读的那一段是《神农本草经》对远志的注解,他可没能背下整本《本草》内容,他只是能完全背下【远志】这一条而已。
“原来如此。”余蔓恍然大悟,“那给你取名字的人,应该也是懂中医的吧?”
“对的,是我爷爷。不过我暂时不想提他,因为现在是工作时间,还有病人没看完。后续访问再问吧。”
“好的,那你们继续叫号吧。”
看完下午二十个号,本来以为可以下班,结束拍摄了,谁知道还有一个号。
“是个现役军人。我们医院有现役军人优先挂号的政策。昨天上午才挂的号,系统提前**了今天下午。”徐荣提醒了一句。
“现役军人?”林远志不由得精神一震。
之前有过缉毒警察过来,没想到还有现役军人来看……
按理说,军人一般不会来普通医院看病的,因为部队里边有军医,本市还有军医院。
除非……都看不好才会来普通医院,而且在其他科室看不好,实在没办法了,才会来看中医!
这绝对是一个疑难杂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