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上,林远志照常上班。
今天起床一看手机信息,并没有收到余蔓发来的通知。
看来是拍摄进度没有赶上计划,所以才没通知自己今天过去三羊市那边拍摄拜师仪式。
有点期待落空。
昨晚蒋沁芸整的那一出,估计经过一个夜晚的传播,已经众所周知了。
不过,对此林远志也渐渐习惯,反正大家就喜欢看各种绯闻,至于真相如何,没人会关心,而自己没必要去澄清和解释。
中医门诊。
封总是第一个来的,林远志第二个,徐荣则是最后一个。
“林师兄,昨晚没休息好吗?”封总见林远志连连打哈欠。
林远志昨晚把蒋沁芸送到高铁站后,又返回小区,等洗完澡准备睡觉的时候,都半夜一点半了。
“有点。晚上开车挺累的。”
“师兄……”
封总还想打听什么,可是这个时候第一个病人已经进来了,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连续看了八个病人后,徐荣暂停叫号,说先休息一下。
这时,薛玉兰进来,说道:“林医生,董主任让我交个东西给你。”
“东西?”
薛玉兰把一个橘黄色的牛皮纸信封交到林远志手里。
“就是一封信。听说是患者的感谢信。我先出去了!”
一听是感谢信,封总和徐荣都了兴趣,嚷嚷着让大家都看看。
毕竟,现在这个时代,已经很少听说有手写感谢信这种事物了。
林远志把信纸抽出来一看,是两张格子稿纸,遍布黑色的手写字迹。
那卢小姐不愧是老师,字写得还是不错的。
信中大致意思是说,本市大大小小的正规医院我都去过了,该做不该做的检查都做过了,都检查不出病因。
她来广医本来不报什么希望,没想到喝中药后短短三天体温就恢复正常了。
她本来还有点怀疑是烧“自然”退了,跟中药没关系。
因为她前两次发烧,都是两个多月后就自己退烧,但是每次烧退之后,都会感到异常疲惫,浑身酸痛,出院后还会持续十天半个月。
而这一次退烧后却没有之前那种不舒服的感觉。
头脑异常的清爽,身体也不疲惫。经过对比,她才确信是中药起了作用。
她之前断断续续治疗了快一年,自己也翻了很多医书,从来没想过中医可以治疗这种长期发烧,难以确诊的怪病。
她表示如果下次发作,会来广南中医科挂号,还会推荐身边的亲戚朋友过来。
林远志看完之后,就给徐荣和封总看了。
封总感慨道:“很有诚意的感谢信啊,感觉多了一个中医推广员啊。”
徐荣也说:“这很正常,体验过中医的好处,自然会成为中医的推广员。这比任何理论都管用。”
封总说道:“没想到只是白虎汤加味,会有那么大的效果。说真的,当时林师兄开白虎汤的时候,我虽然觉得方向是对的,但我总觉得火大水小,可能有效果,但是没办法完全退烧,体温稍低一下又会恢复。”
徐荣说道:“哎,像是这种实热证的,如果不是用白虎汤真没办法解决啊。石膏作为一种可以清热透表的中药,有着其他清热药无法代替的特殊作用。有时候就是要重用才有效果。”
封总说道:“徐主任,可是《药典》规定只能用到60g啊,最多也没法超过60g。”
“60g你还嫌少啊?多喝几次就有效果了嘛。”徐荣把感谢信递出去。“小林,拿好!这封感谢信很有纪念价值,拿回去好好保存。现在不流行送锦旗,感谢信就相当于锦旗了。亲手写的,不比找人定制要更有价值嘛。”
林远志接过去,笑道:“徐主任说的有道理。对了,徐主任,该叫下一个病人进来了,不然病人在外边等那么久,该有意见了。”
“好。”
徐荣点击叫号系统,然后说道:“下一个病人,19岁,常辉,男,在校大学生,主要症状是——啊,急性白血病确诊?还是昨晚确诊的?优先插号!”
连徐荣这种见多识广的老中医都感到不可思议。
怎么会有刚刚确诊的急性白血病人来中医科插号呢……
破天荒啊!
林远志一听“常辉”这个名字,也是瞬间头皮发麻。
下一秒,一个坐在轮椅上,穿着病服,打着点滴的年轻男子,被一名脸色憔悴的中年妇女推着进来。
林远志一眼就认出,此人确实就是昨晚被自己用针灸救醒的男大学生常辉。
一瞬间,他还以为自己进入平行世界了。
原来世界的常辉是被自己救醒的,而眼前这个常辉却从没和自己有过接触。
常辉满脸倦怠,脸色发黄,两眼微眯,一副随时会睡着的模样。
妇女一见林远志,就带着哭腔说道:“林医生,请你一定要救救我儿子!”
林远志上前问道:“你是常辉的家长吧?”
“对,我是**妈!”
“家长你先别激动!先说说是怎么回事?常辉昨晚不是送去医院救治了吗?不可能送来的是我们这家医院吧,我们这里离学校太远了。”
林远志觉得这里头似乎有不合常理之处。
常母于是说起了个中缘由。
昨晚孩子被送到南山安福医院的急诊科进行检查和初步治疗,血常规检测出中度贫血,血小板大量减少,后来做了腰穿,确诊为急性白血病。
当时都半夜了,血液科医生不在岗,所以必须等到早上才能和医生商量治疗方案。
常母于是在病房里守着儿子,还好儿子经过输液之后烧退了,也安然睡着了。
早上七点,常母接到了一个电话,是校长助理乔助理打来的,说有点事情跟常母商量。
乔助理加了常母的微信后,发来一个视频。
——就是林远志使用针灸救治昏迷常辉的视频。
随后,乔助理推荐常母带孩子去找林医生治疗,治疗费由学生医疗保险报销。
常母一大早就**了转院手续,跟着儿子乘坐救护车转来了广南,入住综合病房后,要求插号,所以才挂到了中医科今天早上的号。
“原来是乔助理啊……”林远志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我查了很多有关林医生的新闻,而且当时我孩子晕倒了,也是林医生给救醒的,所以我就想来试试看。”常母哀求道,“林医生,拜托你了!我就一个儿子!”
压力立即给到了林远志这边。
专门找自己看病不稀奇,专门来看白血病,这可就颇为棘手了。
因为常辉他是属于症状比较严重的,而不是刚刚出现症状的早期。
“常辉,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林远志忽然问道。
常辉有气无力地回答:“很累……”
“在发病前,你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就是……很疲劳……爬楼梯都累……还有,刷牙经常出血……”
“当时为什么当时没有想到去治疗?”
“我还以为……只是休息不好……没重视。”
林远志给常辉号脉看舌后,让封总也过去诊断一遍。
“小封,你说说。”
“细数脉,舌红无苔,重按无力……应该是属于气阴两虚吧。”
“数脉是有热啊。”
“对,还有热!气阴两虚兼有内热!”
“徐主任,你怎么看?”林远志看向徐荣。
“我想起很多年前碰到过,没钱做化疗的一个乡下孩子,八岁,是百万宝宝初期,长期低烧牙龈出血,也是浑身无力,当时我的诊断是热入营分阴血伤,是用补阴清热的方法治疗的。”
“后来呢?”封总很感兴趣。
“住院吃了半个月药后,症状差不多都消失了,他家属就要求停止了治疗出院了。后来他们家送来很多土特产来医院,之后两年追访没复发。”
“徐主任,那时候全院的人不都把你当神医了?”林远志问道。
“哪有这种好事……”徐荣摇摇头,低声说道:“后来,领导找我去谈话,让我们中医科以后别接这种病人,传出去影响不好。”
“为什么会影响不好?”封总问道。
“这就不是我们这些没当领导的人能明白的了。”
林远志指着常辉的脖子,说道:“常辉的有颈部淋巴结结核,经过输液也没有消肿——就是瘰疬,我觉得应该从这里开始入手。”
封总问道:“瘰疬不是属于外科病嘛?”
林远志说道:“是外科病啊,可以手术摘除的。但既然会生瘰疬,那说明体内肯定有热痰。你还记得教科书上讲,瘰疬的病因把?”
“肺肾阴虚,虚火内灼,炼液成痰,或者外感风热所致。”
“常辉的病因显然是前一种。阴虚引起的,是虚症。”
“师兄,我不懂,为什么你的关注点会在瘰疬呢?”
“因为瘰疬是热痰,如果不清热痰的话,怎么治疗都不会有效果的。痰滞于内,经气不可能畅通。而痰是没办法通过补气补阴清热去掉的。”
徐荣点头,说道:“对。很多虚症之所以用补法没效果,就是因为体内有痰湿和淤血,不去痰不去瘀,怎么补都不会有用的。”
封总似有所悟,道:“我明白了,这就是著名的痰瘀学说!因为教材里没讲过,只是看其他书有提到过,所以我也不是很了解。”
林远志解释道:“近代中医发现,很多明显的虚症——就比如严重脱发,看脉象舌象,明显是肝肾阴虚,可是使用对应的补法,有些病人却没任何效果,后来试着加入活血祛痰的中药,马上就有了满意的疗效——说明痰瘀内生是很常见的,只是往往不容易诊断出来。其实就是《内经》里边说的‘积’这个范畴。”
《内经》: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
徐荣说道:“对,像是中风后遗症,补气补血的前提下,基本都是想办法去活血化痰,不然光是补气补血很难起作用。”
封总点点头:“原来还要考虑痰瘀……痰瘀要怎么除?”
林远志看着常辉说道:“瘰疬的话,一般使用内消瘰疬丸就可以,除此之外,常辉气阴两虚有内热,必须同时使用补气滋阴又能清火的药方。”
封总问道:“那用什么药方合适呢?”
林远志光明正大拿出手机app查了一下,道:“我建议用五参汤,把党参改**参——人参、玄参、苦参、北沙参、丹参。虽然这个药方原来是治疗气阴两虚心热引发房颤的药方,但也是个气阴双补清热又活血的方剂。我特别喜欢这个方剂,简洁明了,容易记忆。”
“我第一次听说这个方剂名!”封总大为惊奇。
林远志说道:“你没听说很正常,这是近代的方剂,古书上没有的。我们教授说过,有些病人明明坐着不动却心率奇高,跟做有氧运动时一样,也没其他明显症状,去检查心脏,查不出任何问题,这时候就可以用五参汤。”
“那……剂量呢?”
“剂量没有规定,根据实际情况来定。给常辉用的话,人参肯定要加大药量到50g才能起效,北沙参也要加大到40g,玄参和内消瘰疠丸重合,去掉,丹参用15g就可以了。他虽然有皮下血斑,但不算严重。”
“内消瘰疠丸合五参汤。”徐荣写下了药方。
常母问道:“现在给我儿子开药是吗?”
林远志说道:“是的,这个药我们会让人煮好送过来。他现在在综合病房对吗?如果常辉的病历被中医科接收了,病房不用换,就可以转入中医科。徐主任,可以嘛?”
徐荣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好吧。就这么定了。”
随后,常母就推着轮椅把常辉送回病房了。
徐荣说道:“小林……要不是我马上要退休了,我真不敢收治白血病人。”
“徐主任,我懂您的难处。”
“你才来几天,你懂什么?”
“我们教授说过的,在医院里中医治疗癌症遭人恨嘛。”
“原来你是知道的。那你们教授也算是教了你们一点真正有用的东西。医院有医院的生存法则,知道这个是很重要的。”
“我们教授当时闲聊一样跟我们说起的时候,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现在来了医院,想想才明白,那都是真的。”
“哎,所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大病重病,其实无非是先让其他科先把赚钱的项目给做完了,剩下不赚钱的部分,才让中医来接手。中医根本没参与治疗,只是负责善后的。”
封总也忍不住发表意见:“我在两家大型中医药实习过,现况基本是这样没错。不过,也跟病人的普遍观念有关系吧……好像都认为中医只能治疗一些慢性病或者检查不出来的怪病。”
“哈哈……”徐荣摸着肚子笑起来,“现在都没几个病人知道中医了,也是多亏小林的网络流量,现在才会天天满号。这网络就是双刃剑啊,虽然能带来好处,但也有危险啊。”
今天起床一看手机信息,并没有收到余蔓发来的通知。
看来是拍摄进度没有赶上计划,所以才没通知自己今天过去三羊市那边拍摄拜师仪式。
有点期待落空。
昨晚蒋沁芸整的那一出,估计经过一个夜晚的传播,已经众所周知了。
不过,对此林远志也渐渐习惯,反正大家就喜欢看各种绯闻,至于真相如何,没人会关心,而自己没必要去澄清和解释。
中医门诊。
封总是第一个来的,林远志第二个,徐荣则是最后一个。
“林师兄,昨晚没休息好吗?”封总见林远志连连打哈欠。
林远志昨晚把蒋沁芸送到高铁站后,又返回小区,等洗完澡准备睡觉的时候,都半夜一点半了。
“有点。晚上开车挺累的。”
“师兄……”
封总还想打听什么,可是这个时候第一个病人已经进来了,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连续看了八个病人后,徐荣暂停叫号,说先休息一下。
这时,薛玉兰进来,说道:“林医生,董主任让我交个东西给你。”
“东西?”
薛玉兰把一个橘黄色的牛皮纸信封交到林远志手里。
“就是一封信。听说是患者的感谢信。我先出去了!”
一听是感谢信,封总和徐荣都了兴趣,嚷嚷着让大家都看看。
毕竟,现在这个时代,已经很少听说有手写感谢信这种事物了。
林远志把信纸抽出来一看,是两张格子稿纸,遍布黑色的手写字迹。
那卢小姐不愧是老师,字写得还是不错的。
信中大致意思是说,本市大大小小的正规医院我都去过了,该做不该做的检查都做过了,都检查不出病因。
她来广医本来不报什么希望,没想到喝中药后短短三天体温就恢复正常了。
她本来还有点怀疑是烧“自然”退了,跟中药没关系。
因为她前两次发烧,都是两个多月后就自己退烧,但是每次烧退之后,都会感到异常疲惫,浑身酸痛,出院后还会持续十天半个月。
而这一次退烧后却没有之前那种不舒服的感觉。
头脑异常的清爽,身体也不疲惫。经过对比,她才确信是中药起了作用。
她之前断断续续治疗了快一年,自己也翻了很多医书,从来没想过中医可以治疗这种长期发烧,难以确诊的怪病。
她表示如果下次发作,会来广南中医科挂号,还会推荐身边的亲戚朋友过来。
林远志看完之后,就给徐荣和封总看了。
封总感慨道:“很有诚意的感谢信啊,感觉多了一个中医推广员啊。”
徐荣也说:“这很正常,体验过中医的好处,自然会成为中医的推广员。这比任何理论都管用。”
封总说道:“没想到只是白虎汤加味,会有那么大的效果。说真的,当时林师兄开白虎汤的时候,我虽然觉得方向是对的,但我总觉得火大水小,可能有效果,但是没办法完全退烧,体温稍低一下又会恢复。”
徐荣说道:“哎,像是这种实热证的,如果不是用白虎汤真没办法解决啊。石膏作为一种可以清热透表的中药,有着其他清热药无法代替的特殊作用。有时候就是要重用才有效果。”
封总说道:“徐主任,可是《药典》规定只能用到60g啊,最多也没法超过60g。”
“60g你还嫌少啊?多喝几次就有效果了嘛。”徐荣把感谢信递出去。“小林,拿好!这封感谢信很有纪念价值,拿回去好好保存。现在不流行送锦旗,感谢信就相当于锦旗了。亲手写的,不比找人定制要更有价值嘛。”
林远志接过去,笑道:“徐主任说的有道理。对了,徐主任,该叫下一个病人进来了,不然病人在外边等那么久,该有意见了。”
“好。”
徐荣点击叫号系统,然后说道:“下一个病人,19岁,常辉,男,在校大学生,主要症状是——啊,急性白血病确诊?还是昨晚确诊的?优先插号!”
连徐荣这种见多识广的老中医都感到不可思议。
怎么会有刚刚确诊的急性白血病人来中医科插号呢……
破天荒啊!
林远志一听“常辉”这个名字,也是瞬间头皮发麻。
下一秒,一个坐在轮椅上,穿着病服,打着点滴的年轻男子,被一名脸色憔悴的中年妇女推着进来。
林远志一眼就认出,此人确实就是昨晚被自己用针灸救醒的男大学生常辉。
一瞬间,他还以为自己进入平行世界了。
原来世界的常辉是被自己救醒的,而眼前这个常辉却从没和自己有过接触。
常辉满脸倦怠,脸色发黄,两眼微眯,一副随时会睡着的模样。
妇女一见林远志,就带着哭腔说道:“林医生,请你一定要救救我儿子!”
林远志上前问道:“你是常辉的家长吧?”
“对,我是**妈!”
“家长你先别激动!先说说是怎么回事?常辉昨晚不是送去医院救治了吗?不可能送来的是我们这家医院吧,我们这里离学校太远了。”
林远志觉得这里头似乎有不合常理之处。
常母于是说起了个中缘由。
昨晚孩子被送到南山安福医院的急诊科进行检查和初步治疗,血常规检测出中度贫血,血小板大量减少,后来做了腰穿,确诊为急性白血病。
当时都半夜了,血液科医生不在岗,所以必须等到早上才能和医生商量治疗方案。
常母于是在病房里守着儿子,还好儿子经过输液之后烧退了,也安然睡着了。
早上七点,常母接到了一个电话,是校长助理乔助理打来的,说有点事情跟常母商量。
乔助理加了常母的微信后,发来一个视频。
——就是林远志使用针灸救治昏迷常辉的视频。
随后,乔助理推荐常母带孩子去找林医生治疗,治疗费由学生医疗保险报销。
常母一大早就**了转院手续,跟着儿子乘坐救护车转来了广南,入住综合病房后,要求插号,所以才挂到了中医科今天早上的号。
“原来是乔助理啊……”林远志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我查了很多有关林医生的新闻,而且当时我孩子晕倒了,也是林医生给救醒的,所以我就想来试试看。”常母哀求道,“林医生,拜托你了!我就一个儿子!”
压力立即给到了林远志这边。
专门找自己看病不稀奇,专门来看白血病,这可就颇为棘手了。
因为常辉他是属于症状比较严重的,而不是刚刚出现症状的早期。
“常辉,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林远志忽然问道。
常辉有气无力地回答:“很累……”
“在发病前,你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就是……很疲劳……爬楼梯都累……还有,刷牙经常出血……”
“当时为什么当时没有想到去治疗?”
“我还以为……只是休息不好……没重视。”
林远志给常辉号脉看舌后,让封总也过去诊断一遍。
“小封,你说说。”
“细数脉,舌红无苔,重按无力……应该是属于气阴两虚吧。”
“数脉是有热啊。”
“对,还有热!气阴两虚兼有内热!”
“徐主任,你怎么看?”林远志看向徐荣。
“我想起很多年前碰到过,没钱做化疗的一个乡下孩子,八岁,是百万宝宝初期,长期低烧牙龈出血,也是浑身无力,当时我的诊断是热入营分阴血伤,是用补阴清热的方法治疗的。”
“后来呢?”封总很感兴趣。
“住院吃了半个月药后,症状差不多都消失了,他家属就要求停止了治疗出院了。后来他们家送来很多土特产来医院,之后两年追访没复发。”
“徐主任,那时候全院的人不都把你当神医了?”林远志问道。
“哪有这种好事……”徐荣摇摇头,低声说道:“后来,领导找我去谈话,让我们中医科以后别接这种病人,传出去影响不好。”
“为什么会影响不好?”封总问道。
“这就不是我们这些没当领导的人能明白的了。”
林远志指着常辉的脖子,说道:“常辉的有颈部淋巴结结核,经过输液也没有消肿——就是瘰疬,我觉得应该从这里开始入手。”
封总问道:“瘰疬不是属于外科病嘛?”
林远志说道:“是外科病啊,可以手术摘除的。但既然会生瘰疬,那说明体内肯定有热痰。你还记得教科书上讲,瘰疬的病因把?”
“肺肾阴虚,虚火内灼,炼液成痰,或者外感风热所致。”
“常辉的病因显然是前一种。阴虚引起的,是虚症。”
“师兄,我不懂,为什么你的关注点会在瘰疬呢?”
“因为瘰疬是热痰,如果不清热痰的话,怎么治疗都不会有效果的。痰滞于内,经气不可能畅通。而痰是没办法通过补气补阴清热去掉的。”
徐荣点头,说道:“对。很多虚症之所以用补法没效果,就是因为体内有痰湿和淤血,不去痰不去瘀,怎么补都不会有用的。”
封总似有所悟,道:“我明白了,这就是著名的痰瘀学说!因为教材里没讲过,只是看其他书有提到过,所以我也不是很了解。”
林远志解释道:“近代中医发现,很多明显的虚症——就比如严重脱发,看脉象舌象,明显是肝肾阴虚,可是使用对应的补法,有些病人却没任何效果,后来试着加入活血祛痰的中药,马上就有了满意的疗效——说明痰瘀内生是很常见的,只是往往不容易诊断出来。其实就是《内经》里边说的‘积’这个范畴。”
《内经》: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
徐荣说道:“对,像是中风后遗症,补气补血的前提下,基本都是想办法去活血化痰,不然光是补气补血很难起作用。”
封总点点头:“原来还要考虑痰瘀……痰瘀要怎么除?”
林远志看着常辉说道:“瘰疬的话,一般使用内消瘰疬丸就可以,除此之外,常辉气阴两虚有内热,必须同时使用补气滋阴又能清火的药方。”
封总问道:“那用什么药方合适呢?”
林远志光明正大拿出手机app查了一下,道:“我建议用五参汤,把党参改**参——人参、玄参、苦参、北沙参、丹参。虽然这个药方原来是治疗气阴两虚心热引发房颤的药方,但也是个气阴双补清热又活血的方剂。我特别喜欢这个方剂,简洁明了,容易记忆。”
“我第一次听说这个方剂名!”封总大为惊奇。
林远志说道:“你没听说很正常,这是近代的方剂,古书上没有的。我们教授说过,有些病人明明坐着不动却心率奇高,跟做有氧运动时一样,也没其他明显症状,去检查心脏,查不出任何问题,这时候就可以用五参汤。”
“那……剂量呢?”
“剂量没有规定,根据实际情况来定。给常辉用的话,人参肯定要加大药量到50g才能起效,北沙参也要加大到40g,玄参和内消瘰疠丸重合,去掉,丹参用15g就可以了。他虽然有皮下血斑,但不算严重。”
“内消瘰疠丸合五参汤。”徐荣写下了药方。
常母问道:“现在给我儿子开药是吗?”
林远志说道:“是的,这个药我们会让人煮好送过来。他现在在综合病房对吗?如果常辉的病历被中医科接收了,病房不用换,就可以转入中医科。徐主任,可以嘛?”
徐荣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好吧。就这么定了。”
随后,常母就推着轮椅把常辉送回病房了。
徐荣说道:“小林……要不是我马上要退休了,我真不敢收治白血病人。”
“徐主任,我懂您的难处。”
“你才来几天,你懂什么?”
“我们教授说过的,在医院里中医治疗癌症遭人恨嘛。”
“原来你是知道的。那你们教授也算是教了你们一点真正有用的东西。医院有医院的生存法则,知道这个是很重要的。”
“我们教授当时闲聊一样跟我们说起的时候,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现在来了医院,想想才明白,那都是真的。”
“哎,所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大病重病,其实无非是先让其他科先把赚钱的项目给做完了,剩下不赚钱的部分,才让中医来接手。中医根本没参与治疗,只是负责善后的。”
封总也忍不住发表意见:“我在两家大型中医药实习过,现况基本是这样没错。不过,也跟病人的普遍观念有关系吧……好像都认为中医只能治疗一些慢性病或者检查不出来的怪病。”
“哈哈……”徐荣摸着肚子笑起来,“现在都没几个病人知道中医了,也是多亏小林的网络流量,现在才会天天满号。这网络就是双刃剑啊,虽然能带来好处,但也有危险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