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中医学院的学生?”伍心驰瞪眼。
“是的,我叫林远志,现在在这里实习。”
林远志一看伍教授这反应就知道,他平时不怎么刷视频,所以才不知道“林远志”这号人物。
“你是徐主任对吧,这些文件麻烦你看一下。”
伍心驰根本不理睬林远志,直接走到徐荣面前,然后从手提袋里拿出一本厚厚的由A4纸打印的文件。
徐荣面对比这堆新华字典还厚几公分的文件,不由得皱起眉头:“伍先生,这些是……?”
“是之前我儿子在人民医院的检查报告,还有会诊记录。”伍心驰回答,“我都整理好了,全部都在这里了。”
徐荣操作叫号系统,看着屏幕上的电子病历,说道:“哦,病人是你儿子伍康健。唉……病人他今天没过来?”
“他在后边呢!差不多该到了。”伍心驰转身面朝门口。
这时,又有人推门进来。
这次推门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妈和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
这两个女人搀扶着一个四十岁左右,行动不便的男人。
显然,这个男人才是病人伍康健。
伍心驰上前拉着伍康健的手,带他过去坐到木椅上。
封总凑过来,小声问道:“林师兄,那是你学校里的教授?”
“是选修课程的教授——临床医学院的,不是学中医的。只是教了我十课时的《中药化学》。从形式上来说,也算是教过我的老师。不过,看样子,他根本不记得我了。”林远志小声回答。
这时,伍心驰问道:“徐主任,你看,我儿子这病,中医能看吗?要是看不了,我就要换别的医院了。”
徐荣沉声道:“病人病多久了,为什么这么多检查报告?我都看不过来。问诊单也只写着发烧。”
伍星驰说道:“他发烧四十天了,东西也吃不下,也没力气走路,得有人扶着。一开始去南山医院看的,后来没查出病因,又去人民医院检查,也没查出来是什么问题。人民医院的郭院长是我老同学,他召开了全院大会诊……这些报告就是当时的会诊记录,各科教授的发言全都一字不落地记录下来了。”
林远志到徐荣身后看了一下那个文档,所谓的会诊记录,全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跟长篇小说一样,几百页厚。
估计是使用语音转文字软件,把当时会诊的录音转成了文字记录打印出来了。
这文字量当然不少。
但是真正有价值的部分不多。
徐荣扭头对林远志说道:“小林,你去给患者诊断一下。”
伍心驰脸色一黑,道:“不是……这算怎么回事?徐主任,你让一个实习生来诊断?我儿子这可不是小病,都治了四十天都没好。说是非感染性不明发热,现在都查不出是什么原因。”
徐荣说道:“伍先生,这个……我们中医有什么中医的诊断方式。跟其他科室不不一样。”
伍星驰看到自己儿子坐着东倒西歪,还要儿媳妇去扶着,心里难受,说道:“那你们赶紧检查吧!”
林远志上前,给伍康健看舌苔和号脉。
黄厚腻苔,脉细数。
摸得出伍康健的皮肤有发热,不过温度不算特别高。
“伍先生,你怕冷吗?”
“不怕。”
“你主要是哪里不舒服?”
“肚子胀。”伍康健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即使穿着厚厚的毛衣,还是能看出他的肚子凸起来了。
“你没胃口吃饭吗?”
“也不是说没胃口,只是,我硬要吃的话,都会呕出来。”伍康健喘着气说,“有些没呕出来的,留在胃口,就感觉更胀了。平时只能吃一些稀饭,喝一点牛奶。我都不敢吃太多东西。”
“肝脏和肠道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检查过好几遍了,内脏都没问题。”
旁边的伍心驰忍不住插话:“要是能查出是什么内脏问题,早就能确诊和治疗了。”
林远志继续问道:“那你肚子疼不疼?”
伍康健摇头,道:“不疼,只是胀。”
“把衣服掀起来,让我看看肚子。”
伍康健试着去嫌衣服,动作太慢,他媳妇上前抓着毛衣下摆用力往上掀开。
确实,他的肚子胀大得明显,因为他人比较瘦,所以就更明显了。
林远志上手按了两下。
“痛不痛?”
“不痛。”
“一天大便几次?”
“两三次,经常蹲半天才拉得出来。”
“大便是什么样的?”
“黏糊糊的。有时候冲三次水都冲不干净。”
伍心驰说道:“你问这些干什么,大便检查报告,这些档案里都有。今天的也有!还是在你们广医做的。”
林远志摆摆手,说:“那些报告,不用看的。”
“你……你不看怎么知道是怎么回事?”伍心驰质问。
“伍教授,那人民医院的那些教授看了报告,知道是怎么回事嘛?”
一句话把伍心驰问蒙了。
伍心驰为了避免尴尬,赶紧岔开话题:“既然你说不用看,你就说我儿子这病是怎么回事,能不能治吧!”
“应该能治。”林远志点点头。
“能治?你就看了不到两分钟就说能治?你该不会是想打发我们走吧?”
“伍教授,在我们中医看来,这只是很常见的湿热滞留肠胃的症状,不是什么特别复杂的病。”
“湿热?湿热具体是指什么?”
“伍教授,你不是学中医的,以你的认知体系,我很难跟你解释。”
“我一个临床医学的教授,我都教书三十年了,还有我不懂的东西?”伍心驰不高兴了。
“伍教授,你别激动,我不是那个意思。”林远志苦笑,“只不过,你没学过中医,真的没办法给你解释明白。湿热滞留肠胃,这就是最简单最明白的说法了。”
“我们肠胃镜也做过了两三次了,也没看见里边有什么啊!”伍心驰反驳。
“湿热,不是那种可以看得到的东西。”
“既然看不到,你怎么确定它在肠胃里呢?”
“伍教授,你问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我作为实习生,没办法跟你解释,不如,让徐主任来给你解释吧。”
林远志将皮球提给徐荣。
徐荣脸色一冷,勉强解释道:“这个,我们中医概念的湿热……其实是指湿邪和热泻互相结合,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功能,所以脾胃无法容纳和消化食物。而且中焦湿热,中焦不运,还可能导致相火不降,所以有时候会出现上热症状。”
伍心驰听了解释反而更迷惑了。
他对着妻子低声说道:“你说你那个亲戚的孩子得了顽固性肠胃炎,是在这里看好的?他该不会是托吧?”
妻子挑眉,回答:“怎么会是托呢,人家是在国企工作的,有正经工作的。”
伍心驰心烦意乱,走过去把林远志拉到墙角,轻声问道:“你叫林远志对吧,咱们也算是师生一场,你就跟我实话实话吧,我儿子这病能不能治,我就要一句实话!”
“伍教授,我希望你明白一件事,这里是不是你的讲台,也不是你搞研究的实验室,这里是治病的地方。既然我们说了能治,那肯定能治。”林远志义正言辞地说,“我知道你儿子病成这样,你很着急,这是人之常情,但你的身份是病人家属,你的任务是让病人配合治疗,而不是来找医生参观学习,深入探讨的。”
“你……你怎么说话的?”伍心驰怒目圆瞪,“你一个中医学院的实习生,敢这样跟我说话?”
封总赶紧过来拦在两人之间。
“别这样,别这样,大家有话好好说,不要动气!”
林远志冷言说道:“伍教授,病人来看病,是不是应该建立在相信医生的前提下?那你来了,我们给你诊断了,告诉你能治,你还非要我们跟你们解释什么湿热滞留肠胃,这不是为难我们嘛?徐主任也尽量用你能懂的方式给你解释了,你还是无法明白,这能怪我们嘛?你学的西医体系,本来就和中医体系完全不同,怎么可能几句话就能你融会贯通呢?”
“你是说,听不懂是我的问题,不是你们的问题?”伍心驰怒火中烧,“当医生的,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应该尊重病人的知情权,都应该给病人解释清楚,这是你们应尽的义务!这怎么就成我强人所难了?林远志,你还是我曾经的学生呢,你就这么对待老师的?你们王教授没教你们什么叫尊师重道?”
徐荣赶紧出面说道:“伍先生,你儿子这病确实不是什么大病,我们中医确实能治,我们是有把握才会这么说的。为了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我认为最好马上**住院手续。我们会马上开药方,给病人进行治疗。”
伍心驰和妻子两人凑到一块儿商量起来。
接着,他们又和儿子儿媳讨论。
他们说的是方言,林远志他们听不懂。
这边,封总也和林远志嘀咕起来。
“师兄,那个病人的舌脉是什么样的?”
“黄厚苔,细数脉。”
“哦,所以认定是湿热证啊。可是,怎么知道是滞留肠胃了呢?”
“因为腹胀,呕,不欲食,便溏,全都是脾胃不运的症状。湿热滞留脾胃,才会只出现这些症状。如果滞留肝胆,那就会出现黄疸、肋疼,脾肿大,尿短深黄。”
“那发烧呢?”
“就是相火不降。刚才徐主任不是说过了吗?湿热滞留肠胃,脾胃不运,是上热不降导致的发烧。但他不怕冷,说明肾阳还没伤,虽然病了四十天,看上去无精打采,但暂时不会有生命危险。”
“哦,那用什么方剂可以治疗啊?我对湿热证不是很熟,是在《温病条辨》里才有介绍吗?”
“这个方剂具体来自哪里,我也忘了。我是在教材《中成药学》里看到的,叫——枳实导滞丸。”
“你们《中成药学》课有上吗?”
“没有,都是当课外书看的。”
……
几分钟后,伍心驰的家庭会议终于结束了。
伍心驰问徐荣:“我们现在**住院,你们中医要多久才能有疗效,大概要住院几天?”
徐荣想了想,道:“至少要住一周,多久有疗效……这个,不好说,不过一天吃两次药的话,应该两三天就会好转了。”
“两三天就有好转?”伍心驰半信半疑地说,“你这话我可记下了!好,我们现在就去**住院手续。具体是怎么治疗的,能不能提前说一下,让我们可以有心理准备。”
徐荣看向林远志,林远志回答:“喝中药,不用其他辅助治疗。”
“我儿子他现在这样子能喝中药?他吃他最喜欢的东西都会吐出来,中药味道那么大,他怎么喝得下?”伍心驰提出质疑。
林远志说道:“伍教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说的那种情况,等出现了再想办法解决不迟,现在没必要做这种最坏的假设。”
“好,那到时候我就等着看你来解决!”伍心驰赌气地说,“如果三天后,我儿子没有好转,我可不会跟你们客气!”
两分钟后,伍心驰一家扶着病人出去了。
封总说道:“他说不跟我们客气,是指什么意思?”
林远志摇摇头,说:“谁知道,他一个医学院教授,好歹是有点素质的,总不会来医闹吧。”
封总说道:“碰到这种病人家属,还真是难沟通啊……”
林远志说道:“这就是认知偏差。伍教授学了一辈子西医,又在学校教学几十年,你跟他讲中医,他反而比普通人更加抵触。他认为他无法理解的东西,就是不靠谱的。他认为医学知识就应该连小孩都能听懂。碰到这种人,你是没办法改变他想法的,只能用疗效给他上一课了。”
“林师兄,你对那个枳实导滞丸那么有信心?”
“这个药方,其实在夏季很常用的。你知道赫赫有名的‘保济丸’吧?”
“当然知道了,我们岭南人没几个是没吃过保济丸的,小时候腹痛腹泻经常吃这个。保济丸的药丸特别小。”
“枳实导滞丸其实就是保济丸的加强版,清湿热通滞的效果更强。”
“是的,我叫林远志,现在在这里实习。”
林远志一看伍教授这反应就知道,他平时不怎么刷视频,所以才不知道“林远志”这号人物。
“你是徐主任对吧,这些文件麻烦你看一下。”
伍心驰根本不理睬林远志,直接走到徐荣面前,然后从手提袋里拿出一本厚厚的由A4纸打印的文件。
徐荣面对比这堆新华字典还厚几公分的文件,不由得皱起眉头:“伍先生,这些是……?”
“是之前我儿子在人民医院的检查报告,还有会诊记录。”伍心驰回答,“我都整理好了,全部都在这里了。”
徐荣操作叫号系统,看着屏幕上的电子病历,说道:“哦,病人是你儿子伍康健。唉……病人他今天没过来?”
“他在后边呢!差不多该到了。”伍心驰转身面朝门口。
这时,又有人推门进来。
这次推门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妈和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
这两个女人搀扶着一个四十岁左右,行动不便的男人。
显然,这个男人才是病人伍康健。
伍心驰上前拉着伍康健的手,带他过去坐到木椅上。
封总凑过来,小声问道:“林师兄,那是你学校里的教授?”
“是选修课程的教授——临床医学院的,不是学中医的。只是教了我十课时的《中药化学》。从形式上来说,也算是教过我的老师。不过,看样子,他根本不记得我了。”林远志小声回答。
这时,伍心驰问道:“徐主任,你看,我儿子这病,中医能看吗?要是看不了,我就要换别的医院了。”
徐荣沉声道:“病人病多久了,为什么这么多检查报告?我都看不过来。问诊单也只写着发烧。”
伍星驰说道:“他发烧四十天了,东西也吃不下,也没力气走路,得有人扶着。一开始去南山医院看的,后来没查出病因,又去人民医院检查,也没查出来是什么问题。人民医院的郭院长是我老同学,他召开了全院大会诊……这些报告就是当时的会诊记录,各科教授的发言全都一字不落地记录下来了。”
林远志到徐荣身后看了一下那个文档,所谓的会诊记录,全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跟长篇小说一样,几百页厚。
估计是使用语音转文字软件,把当时会诊的录音转成了文字记录打印出来了。
这文字量当然不少。
但是真正有价值的部分不多。
徐荣扭头对林远志说道:“小林,你去给患者诊断一下。”
伍心驰脸色一黑,道:“不是……这算怎么回事?徐主任,你让一个实习生来诊断?我儿子这可不是小病,都治了四十天都没好。说是非感染性不明发热,现在都查不出是什么原因。”
徐荣说道:“伍先生,这个……我们中医有什么中医的诊断方式。跟其他科室不不一样。”
伍星驰看到自己儿子坐着东倒西歪,还要儿媳妇去扶着,心里难受,说道:“那你们赶紧检查吧!”
林远志上前,给伍康健看舌苔和号脉。
黄厚腻苔,脉细数。
摸得出伍康健的皮肤有发热,不过温度不算特别高。
“伍先生,你怕冷吗?”
“不怕。”
“你主要是哪里不舒服?”
“肚子胀。”伍康健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即使穿着厚厚的毛衣,还是能看出他的肚子凸起来了。
“你没胃口吃饭吗?”
“也不是说没胃口,只是,我硬要吃的话,都会呕出来。”伍康健喘着气说,“有些没呕出来的,留在胃口,就感觉更胀了。平时只能吃一些稀饭,喝一点牛奶。我都不敢吃太多东西。”
“肝脏和肠道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检查过好几遍了,内脏都没问题。”
旁边的伍心驰忍不住插话:“要是能查出是什么内脏问题,早就能确诊和治疗了。”
林远志继续问道:“那你肚子疼不疼?”
伍康健摇头,道:“不疼,只是胀。”
“把衣服掀起来,让我看看肚子。”
伍康健试着去嫌衣服,动作太慢,他媳妇上前抓着毛衣下摆用力往上掀开。
确实,他的肚子胀大得明显,因为他人比较瘦,所以就更明显了。
林远志上手按了两下。
“痛不痛?”
“不痛。”
“一天大便几次?”
“两三次,经常蹲半天才拉得出来。”
“大便是什么样的?”
“黏糊糊的。有时候冲三次水都冲不干净。”
伍心驰说道:“你问这些干什么,大便检查报告,这些档案里都有。今天的也有!还是在你们广医做的。”
林远志摆摆手,说:“那些报告,不用看的。”
“你……你不看怎么知道是怎么回事?”伍心驰质问。
“伍教授,那人民医院的那些教授看了报告,知道是怎么回事嘛?”
一句话把伍心驰问蒙了。
伍心驰为了避免尴尬,赶紧岔开话题:“既然你说不用看,你就说我儿子这病是怎么回事,能不能治吧!”
“应该能治。”林远志点点头。
“能治?你就看了不到两分钟就说能治?你该不会是想打发我们走吧?”
“伍教授,在我们中医看来,这只是很常见的湿热滞留肠胃的症状,不是什么特别复杂的病。”
“湿热?湿热具体是指什么?”
“伍教授,你不是学中医的,以你的认知体系,我很难跟你解释。”
“我一个临床医学的教授,我都教书三十年了,还有我不懂的东西?”伍心驰不高兴了。
“伍教授,你别激动,我不是那个意思。”林远志苦笑,“只不过,你没学过中医,真的没办法给你解释明白。湿热滞留肠胃,这就是最简单最明白的说法了。”
“我们肠胃镜也做过了两三次了,也没看见里边有什么啊!”伍心驰反驳。
“湿热,不是那种可以看得到的东西。”
“既然看不到,你怎么确定它在肠胃里呢?”
“伍教授,你问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我作为实习生,没办法跟你解释,不如,让徐主任来给你解释吧。”
林远志将皮球提给徐荣。
徐荣脸色一冷,勉强解释道:“这个,我们中医概念的湿热……其实是指湿邪和热泻互相结合,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功能,所以脾胃无法容纳和消化食物。而且中焦湿热,中焦不运,还可能导致相火不降,所以有时候会出现上热症状。”
伍心驰听了解释反而更迷惑了。
他对着妻子低声说道:“你说你那个亲戚的孩子得了顽固性肠胃炎,是在这里看好的?他该不会是托吧?”
妻子挑眉,回答:“怎么会是托呢,人家是在国企工作的,有正经工作的。”
伍心驰心烦意乱,走过去把林远志拉到墙角,轻声问道:“你叫林远志对吧,咱们也算是师生一场,你就跟我实话实话吧,我儿子这病能不能治,我就要一句实话!”
“伍教授,我希望你明白一件事,这里是不是你的讲台,也不是你搞研究的实验室,这里是治病的地方。既然我们说了能治,那肯定能治。”林远志义正言辞地说,“我知道你儿子病成这样,你很着急,这是人之常情,但你的身份是病人家属,你的任务是让病人配合治疗,而不是来找医生参观学习,深入探讨的。”
“你……你怎么说话的?”伍心驰怒目圆瞪,“你一个中医学院的实习生,敢这样跟我说话?”
封总赶紧过来拦在两人之间。
“别这样,别这样,大家有话好好说,不要动气!”
林远志冷言说道:“伍教授,病人来看病,是不是应该建立在相信医生的前提下?那你来了,我们给你诊断了,告诉你能治,你还非要我们跟你们解释什么湿热滞留肠胃,这不是为难我们嘛?徐主任也尽量用你能懂的方式给你解释了,你还是无法明白,这能怪我们嘛?你学的西医体系,本来就和中医体系完全不同,怎么可能几句话就能你融会贯通呢?”
“你是说,听不懂是我的问题,不是你们的问题?”伍心驰怒火中烧,“当医生的,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应该尊重病人的知情权,都应该给病人解释清楚,这是你们应尽的义务!这怎么就成我强人所难了?林远志,你还是我曾经的学生呢,你就这么对待老师的?你们王教授没教你们什么叫尊师重道?”
徐荣赶紧出面说道:“伍先生,你儿子这病确实不是什么大病,我们中医确实能治,我们是有把握才会这么说的。为了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我认为最好马上**住院手续。我们会马上开药方,给病人进行治疗。”
伍心驰和妻子两人凑到一块儿商量起来。
接着,他们又和儿子儿媳讨论。
他们说的是方言,林远志他们听不懂。
这边,封总也和林远志嘀咕起来。
“师兄,那个病人的舌脉是什么样的?”
“黄厚苔,细数脉。”
“哦,所以认定是湿热证啊。可是,怎么知道是滞留肠胃了呢?”
“因为腹胀,呕,不欲食,便溏,全都是脾胃不运的症状。湿热滞留脾胃,才会只出现这些症状。如果滞留肝胆,那就会出现黄疸、肋疼,脾肿大,尿短深黄。”
“那发烧呢?”
“就是相火不降。刚才徐主任不是说过了吗?湿热滞留肠胃,脾胃不运,是上热不降导致的发烧。但他不怕冷,说明肾阳还没伤,虽然病了四十天,看上去无精打采,但暂时不会有生命危险。”
“哦,那用什么方剂可以治疗啊?我对湿热证不是很熟,是在《温病条辨》里才有介绍吗?”
“这个方剂具体来自哪里,我也忘了。我是在教材《中成药学》里看到的,叫——枳实导滞丸。”
“你们《中成药学》课有上吗?”
“没有,都是当课外书看的。”
……
几分钟后,伍心驰的家庭会议终于结束了。
伍心驰问徐荣:“我们现在**住院,你们中医要多久才能有疗效,大概要住院几天?”
徐荣想了想,道:“至少要住一周,多久有疗效……这个,不好说,不过一天吃两次药的话,应该两三天就会好转了。”
“两三天就有好转?”伍心驰半信半疑地说,“你这话我可记下了!好,我们现在就去**住院手续。具体是怎么治疗的,能不能提前说一下,让我们可以有心理准备。”
徐荣看向林远志,林远志回答:“喝中药,不用其他辅助治疗。”
“我儿子他现在这样子能喝中药?他吃他最喜欢的东西都会吐出来,中药味道那么大,他怎么喝得下?”伍心驰提出质疑。
林远志说道:“伍教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说的那种情况,等出现了再想办法解决不迟,现在没必要做这种最坏的假设。”
“好,那到时候我就等着看你来解决!”伍心驰赌气地说,“如果三天后,我儿子没有好转,我可不会跟你们客气!”
两分钟后,伍心驰一家扶着病人出去了。
封总说道:“他说不跟我们客气,是指什么意思?”
林远志摇摇头,说:“谁知道,他一个医学院教授,好歹是有点素质的,总不会来医闹吧。”
封总说道:“碰到这种病人家属,还真是难沟通啊……”
林远志说道:“这就是认知偏差。伍教授学了一辈子西医,又在学校教学几十年,你跟他讲中医,他反而比普通人更加抵触。他认为他无法理解的东西,就是不靠谱的。他认为医学知识就应该连小孩都能听懂。碰到这种人,你是没办法改变他想法的,只能用疗效给他上一课了。”
“林师兄,你对那个枳实导滞丸那么有信心?”
“这个药方,其实在夏季很常用的。你知道赫赫有名的‘保济丸’吧?”
“当然知道了,我们岭南人没几个是没吃过保济丸的,小时候腹痛腹泻经常吃这个。保济丸的药丸特别小。”
“枳实导滞丸其实就是保济丸的加强版,清湿热通滞的效果更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