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中医 第218章 万癌之王

小说:末代中医 作者:最后阵地 更新时间:2025-11-06 12:19:55 源网站:2k小说网
  下午刚刚来上班,林远志就接到了余蔓的电话。

  “林医生,明天下午两点左右,可以过来三羊市这边吗?”

  “你是说拜师仪式?”

  “对对,等你一过来,我们就接你过去见邓国医!完成剩下的拍摄。”

  “好,我明天可以请假!”

  “那我们等你过来。”

  “额,那个……我有个朋友,她说也想到现场见识一下拜师仪式,不知道能不能帮忙安排一下?”

  “朋友?他从什么地方过来?”

  “她本人就在三羊市。”

  “哦,这好办,不是什么大问题,可以的。”

  ……

  林远志一想到马上可以见到国医,心情大好,上班也变得更投入了一点。

  下午来的病人,有常见病,也有少见病,林远志早就见怪不怪了。

  但是,第十六个病人一出现,还是让他不由得感到头皮发麻。

  蔡先生六十一岁,穿着红色的羽绒服,大腹便便,头发花白,脸色发黄,眼球也发黄。

  他是被儿子扶着进来的。

  林远志一看这对父子那面如死灰的表情,就知道这个病人肯定不简单。

  徐荣看着电子病历,念道:“蔡龙先生,从肿瘤科转过来,确诊……胰头癌?”

  胰头癌是胰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因为发生在胰脏的头部,所以叫胰头癌。

  胰腺癌被称之万癌之王,基本上无论用什么治疗手法,死亡率都极高,五年内生存率都极低。

  如果是晚期,那基本没有治疗价值了。

  徐荣继续念:“因为肿瘤和肠系膜血管黏连,无法完全切除,而且发生了总胆管转移,有腹积水,脾肿大,黄疸,无法进行化疗……唉,我都好多年没碰到有胰腺癌患者找上门了。”

  封总招呼着病人,让病人过去坐下。

  林远志开口问道:“请问你们为什么想到来看中医?”

  “肿瘤科的医生说,我爸最多只剩下半年的寿命了,我爸也说不想折腾了,但我……我不想放弃!他才刚刚退休,还没开始享福,我不想眼睁睁看着他就这样没了……”

  患者蔡先生十分疲惫,有气无力。

  接下来,都由他儿子蔡康来陈述。

  “一月的时候,出现了黄疸,而且一天大便好几次,体重开始减轻,治疗了半年都没什么效果,后来去人民医院检查,说是胰头癌。

  我们怀疑医院误诊了,又去了其他医院检查,第二人民医院,南山医院,也是一样的结果。我们来广医,检查结果也是一样。我们才不得不相信这是事实。

  上个月去胰胆外科做了手术,可是医生说开腹后发现肿瘤和血管黏连,没办法完全切除。后来穿刺检查,发现已经总胆管转移了,说癌细胞既然转移,已经没有治疗的意义了,让我们自己好好考虑,是不是要留下来住院。

  我听说广医的中医科最近挺火的,有不少人来这边治好了疑难杂症。虽然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总归想来试试看。就算最后还是不行,那我们当子女的,也算是尽力了。”

  林远志和徐荣对视一眼,徐荣眨眨眼,意思是让他尽管放手去干。

  人家病人都找上门了,就算难治,也不能拒之门外。

  况且,病人也是走投无路了。

  往往有些人会说:我要是得了癌症晚期,明知道没机会治愈了,那我干脆不治,我拿着原本拿来治病的钱去旅游吃喝玩乐,让自己人生最后的时光快乐一点不好吗?说不定旅游回来后会出现奇迹,癌症自己消失了呢?

  现实中是不可能的。

  就像是眼前这位蔡先生,他知道自己得了胰腺癌晚期,等于被判了死刑,所以不想继续治疗,不想拖累家人,不想浪费钱。

  可是他是没办法回家的,也没办法去哪儿旅游。

  他的脾肿大、腹积水会越来越严重,腹痛也会越来越剧烈,很快就连饭也吃不下,路也走不了。

  这是无法控制的,必须留在医院里继续治疗。

  “好吧,我们也会尽力的。”林远志说道。

  接着,他过去给蔡先生检查。

  脉象弦细无力,舌暗舌苔黄腻,舌底脉络颜色也偏暗,没有出现扭曲。

  徐荣问道:“病因是湿热嘛?”

  林远志点点头:“以湿热为主——蔡先生的体温是不是有一点偏高?”说着看向蔡康。

  蔡康点点头:“对,刚才测过体温37.1,有点低烧。”

  “蔡先生,你主要有哪里不舒服?”林远志这次看着蔡先生。

  蔡先生缓缓抬起头,虚弱地回答:“肚子痛……”他说着指了指自己的上腹部,“有时候痛起来,肩膀和后背也跟着疼。”

  “还有吗?”

  “没胃口吃东西,感觉很累。总感觉想尿尿,但每次去,都尿不出来多少。而且,一天拉肚子四五次。”

  “我们需要做抽腹水吗?”蔡康问道,“我问过外科的刘医生,可是他说有的人抽腹水不到两天,腹水又出现了,而且因为腹部多了个伤口,还容易引发感染。”

  “不用。”林远志摇头,“我们中药可以治疗腹水。不过,这得住院治疗,我们要根据病人服药后的变化,来调整药方。”

  “可是,我爸,他不太想住院。”蔡康一脸为难。

  “这样吧,先住院一周,看看服药后有没有好转,然后你们再决定是不是要继续住下去,好吗?”林远志说道,“像这种重病,不可能让你们回家自己煮药吃的,因为离开医院的话,不可控的原因太多了。”

  蔡康看着父亲,轻声问道:“爸,咱们就听医生的,住院一周看看吧?”

  蔡先生想了想,点点头,叹了口气,道:“好吧,反正都折腾这么久了,再呆一周,也没什么差别了。”

  听蔡先生的语气,并不抱太大希望,只是说看在儿子的份上,才没有直接拒绝。

  再说,以他目前的症状,离开了医院回到家也无法正常生活。

  林远志说道:“小封,你带两位出去**住院手续吧。”

  “哦!两位跟我来!”

  封总把那对父子带出去了。

  林远志问徐荣道:“徐主任,你以前治过胰腺癌病人吗?”

  “怎么可能会有晚期胰腺癌病人会来看中医,去肿瘤科和外科,一般折腾不到半年人就没了。只有那些发现早的,做过化疗和手术的,身体不舒服才会来找中医。印象里,这些年,我就治过一次胰腺癌病人。”

  “后来怎么样?”

  “那病人一边化疗,一边吃中药……一年后,死了。早期也救不回来啊。”

  “徐主任,胰腺癌的病人,以什么病因为主?”

  “我刚才不是说了嘛,湿热。胰腺癌病人,基本都有黄疸,而且都是阳黄,按照咱们中医的观念,就是湿热。但是胰腺癌属于病入盲膏了,一般治疗湿热的方剂,好像效果也不大。我也不敢开大剂量,有腹积水的病人,吃了中药,水分排不出来,那就更坏了。”

  徐荣拿出处方签说道:

  “不过,人家现在**住院手续了,咱们得给人家开药啊,不能让人家在那里干躺着。”

  “等等,我先查查。”

  林远志去查找国医大师的医案。

  有一些国医大师不治常见病,专门治疗癌症,可见他们对自己的医术是有多自信。

  治疗胰腺癌的医案也留下了一大堆。

  不过,并没有什么统一的药方专治胰腺癌,每个病人的症状虽然有部分相同,但是体质不同,严重程度不同,治疗方案也不同。

  没办法一概而论。

  林远志想了想,病人的舌脉显示,体内有瘀血和湿热,那就按照活血化瘀和清除湿热的思路去治吧。

  把黄疸当成主证,就知道怎么开药方了。

  治疗阳黄,就用张仲景的经典名方“茵陈蒿汤”。

  退黄神药“茵陈”要用到30才可能管用。

  栀子,用焦栀子12。焦栀子有清热凉血的效果,但寒性没生栀子那么大。

  大黄用制过的制大黄6,制过的也减少了寒性。

  主方确定了,剩下还要加味。

  除湿热还有一味常用药:白花蛇舌草,也用30。

  除湿的土茯苓、薏米仁、茯苓各30。

  清热化结的蒲公英30。

  活血化瘀的丹参、郁金、焦山楂、焦神曲各10。

  破血的三棱和莪术也用到30。

  最后还要加上炒柴胡。炒柴胡没有清热的作用,但保留了疏肝理气的作用。疏肝有助于化湿。

  通经活络:蜈蚣五条。

  大便不成型:白扁豆和炒白术各10,补脾健脾。

  腹痛:失笑散10加延胡索10g。

  低烧:知母、黄芩各8。

  腹胀水肿:鸡内金、大腹皮各10。

  林远志特地加了失笑散,原因很简单,因为蔡先生不久之前动过手术,只要动过手术,体内就肯定有瘀血,因此使用失笑散来清除瘀血。

  这样一来,药方就出来了。

  林远志打在手机上,拿给徐荣看。

  徐荣看着看着,点点头,道:“方向和加减都可圈可点,就是少了一个很重要的药。”

  “什么药?”

  “补气药啊。那蔡先生一看就有严重气虚。”

  “徐主任,您觉得应该加什么补气药?”

  “加太子参吧。虚不受补,用太子参最合适。人参偏热,病人现在低烧,显然不能用。”

  “行,那您把太子参给加上吧。”

  徐荣开始抄药方,写到蜈蚣,他问道:“你还想到加蜈蚣啊。”

  “我本来想加地龙的,地龙有利尿作用,但病人腹痛厉害,蜈蚣可以通经活络止痛,而且蜈蚣还可以攻毒散结。”

  “嗯,现代中药学也证明蜈蚣有抗癌效果,但是单用没效果。”徐荣继续写药方。

  之后,继续叫号,继续看病。

  封总二十分钟内后才回来,道:“蔡先生已经在综合病房住下了。”

  “你怎么去那么久?”林远志问道。

  “我顺便去看看其他几个住院病人。别的科室,都是一天查房两三次,我们中医科才一次,感觉……有点少。”

  “那你上午查一次,下午再查一次吧。”

  “好,我没问题。”封总接着问道,“哎,你们给蔡先生开什么药方啊?我实在想不到用什么药方来治疗胰腺癌的……”

  林远志把自己写的药方说了一下。

  “以治疗黄疸为主?”

  林远志问道:“干什么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

  “不是,我只是没想到会以治疗黄疸为主?”

  “蔡先生最初的症状,就是黄疸,前后治疗半年多,直到现在都没好,所以我认为治病应该回到起点,主要治疗黄疸。我们中医治病不就这样吗,抓住主证,你也不要管黄疸是肝炎引起的,胆囊炎引起的,还是胰腺癌引起的,都是一样治法。只是根据不同的症状做加减。”林远志理所当然地说。

  “嗯,我也认同这个治疗思路。”徐荣说道,“以前一碰到癌症,就使用以毒攻毒、消积化坚的药方,攻伐太过,对正气有所损害,往往适得其反,治愈率很低。所以中医界早就不流行攻坚的治癌方案,现在主流观念都是讲究带癌生存。”

  封总挠挠头,说道:“对于中医治疗癌症,我了解的真不多,因为教授说学了也没用,基本不会有癌症病人来找中医看病的。”

  林远志岔开话题:“对了,明天下午,我要去一趟三羊市,先跟你们说一声。”

  徐荣眼前一亮:“终于要去见邓国医了吗?”

  “制片主任说已经安排好了。”

  徐荣说道:“如果邓国医精神还不错……你可以拿今天这个病例去跟他问问嘛。邓国医可是全科中医,坐诊七八十年,肯定也治过不少癌症病人。说不定人家一句话点拨,能让你少走几十年弯路。”

  “看情况吧。”林远志笑了笑,“如果不是走过场的话,我就问问看。”

  封总说道:“师兄,那纪录片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播,你这次去一定要拍几张照片回来!”

  林远志说道:“到时候摄制组的人会拍的,我找他们要就行了,我自己拍的话,感觉不太礼貌。”

  这时,忽然有人推门进来。

  “刚刚那病人不是出来了吗?怎么这么久你们都不叫号的?”

  一个穿着灰色西服,国字脸,六十岁出头的男人气冲冲地说。

  林远志看到这人后,愣了一下,说道:“临床医学二院的伍心驰教授?”

  伍心驰回答:“对啊,我是,你怎么认识我的?”

  林远志笑道:“伍教授,我是中医学院的学生,我有去上过你的课程——《中药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