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点,林远志开车送蒋沁芸去高铁站,然后开车回去。
本来吃完晚饭才八点左右,后来被蒋沁芸硬拽着要去找房子。
“不用找了,其实有个很合适的地方,我之前已经看过了。”
“真的假的?”
“真的,上次那个纪录片节目组来医院里拍摄,晚上还非要来拍我住的地方。我和玉兰一起住,当然不太方便,所以我另外在楼上租了个单间,把行李搬上去。”
“你在那里住了几天?”
“就一个晚上,然后第二天我就回去了。”
“你打算长租那个单间?我觉得还是不要了,单间肯定很小,住着不舒服。”
“我可以换更大的套间。在那个小区住惯了,不太想换别的地方。”
接着,林远志就操作租房app,找到了云上豪庭的出租房源,选中一个一房一厅50平方的套间。
“就这个吧。”
点击选中下单,支付定金和收月租金,明天就可以过去领钥匙入住了。
“租好了,不用去看房了。”
“那我们去海边吧。”
“为什么去海边?风很冷的。”
“在车里怕什么。”
后来,林远志带着蒋沁芸去沿海公路转了一大圈,然后才送她去高铁站。
回去的路上,母亲陈木莲打电话过来。
“那个蒋小姐,回去了吗?”
“回去了,我刚刚从高铁站回来。妈,你忽然打来干什么?饭馆那边出什么事了?”
“没事没事。你这孩子乱说什么,难道一定要出事才能找你?我就想问问,你跟蒋沁芸是怎么回事?”
“就是朋友而已。”
“朋友会特地大老远找你看病?人家三羊市又不是没好医院好医生。你就别瞒着我了。”
“真的只是朋友。”
“你把她当朋友,还是她把你当朋友?”
“妈,你没必要问这么清楚吧。”
“她这人吧,给我印象还可以,跟我想象的不一样,我还以为那些大小姐都特别金贵,她还是比较接地气的,如果你们结婚的话,我倒觉得可以接受,不过不能拖太久,半年之内,这是最大的期限……”
“妈,我正在开车呢,不能继续跟你聊了,不安全。”
“你跟我说半天了,才说不安全。不就是想打发我嘛?对了,跟你说件正事。
我有个亲戚,是你外婆表弟——唉,反正就是娘家那边的亲戚,我叫舅爷,你应该叫舅公。
今年六十五了,人住西塘县,最近得了胆结石,县医院说只能切了胆囊,他不愿意。
不知道他跟谁打听,听说在广南中医科的中医是我儿子,然后几经周折和我联系上了,说是明天坐车过去你们中医科看病,看能不能不做手术,吃药把结石给排掉。
他会跟他儿子一起过来。他说晚上挂不上号,到时候你得帮他加号啊,我和人家说好了。虽然很久没联系,但总归是亲戚,不能不管。”
林远志回答:“加号倒是可以的。不过,何必来医院呢,去我们家饭馆,我中午过去,不一样可以给他看吗?”
“肯定要去医院啊,万一另外需要检查怎么办?而且他这么大年纪了,说不定还有其他什么老年病,要是发病了,不在医院怎么抢救?”
“好吧,我知道了。”
“这事就交给你办了。饭馆这边准备打烊了,你也早点回去睡吧。”
林远志回到住的地方。
薛玉兰正在客厅的瑜伽垫上做瑜伽。
“远志,你这么晚才回来?”她保持着盘坐的姿势。
“稍微有点事情。”
“是送蒋小姐回去吗?”
“你也知道?”
“你们在医院食堂吃饭……大家都看到了。之后,你肯定是要送她回去吧。她不是在三羊市读书吗?”
“对,我刚刚从高铁站回来。”
“听说,她今天整天都在医院。”
“没有一整天,只有中午和下午。”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蒋沁芸的事情,然后林远志忽然提到搬走的话题。
“我,那个新房子已经找好了,明天会搬过去。”
“哦,是吗?那……我也要尽快找新的合租者了。”
“我先进去收拾行李了。”
……
林远志看得出,薛玉兰表情讪讪的。
大概她很不习惯吧,毕竟之前那个室友走了没多久,又要换个室友。
林远志回到房间收拾行李,把东西都塞进行李箱。
忽然,薛玉兰走到门口。
门没关。
“玉兰,有事?”林远志听到脚步声回过头来。
薛玉兰摇摇头,道:“没有,只是想跟你说一下,我大姨的脚后跟,现在已经完全不痛了,而且也不会拉肚子了。她又准备去旅游了。她让我替她说一声谢谢你。”
林远志一经提醒才想起,道:“哦,应该的。她好了我也很高兴,原来鸡鸣散是真的可以治疗脚后跟疼。”
“需要我帮忙收拾吗?”
“不用了,我行李没多少,一个人就可以。”
“嗯,那我先去洗澡了。”
-----------------
隔天早上,林远志来医院上班。
刚刚看了两个病人,就有个年轻医生推着一张病床进来。
林远志还以为是急诊科那边的病人,可是一看那个医生的胸牌,才知道他是神经内科的规培医师金明权。
“你们中医是不是会治这种皮肤溃烂?”金明权一开口就问。
“你听谁说的?”林远志问道。
封总凑上去观察那个躺在病床上的病人。
那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十分瘦弱,脸色发黄,双眼眯起来,不知道是否醒着。
他的姿态有点奇怪,是趴着的。
金明权说道:“你们中医科不是专门治疗疑难杂症的吗?”
林远志问道:“确实有这种传闻,不过……你要得说清楚这病人得的是什么病啊。”
“病人姓张,得的是格林巴利氏综合征合并骶尾骨处四期褥疮,已经住院治疗四十五天,而且有大小便失禁。”
“什么格林?”林远志一下子没记住那个长长的病名。
“格林巴利氏综合征合并骶尾骨处四期褥疮。”金明权重复了一遍。
“哦……”林远志叹道,“完全听不懂。你就说他具体有什么症状吧。”
“**以下瘫痪,但我不是带他来看这个的,他因为躺在病床上无法翻身,护工的护理又不太及时,导致他长了褥疮,主要在尾骨的位置。你们看!”
金明权上前将病人的裤子往下拉,露出**。
只见病人的尾骨周围贴着网状医疗纱布。
一股恶臭顿时扑面而来。
接着,他又把纱布掀起来。
林远志只看一眼,赶紧转过脸,差点把早上吃的早餐给吐出来。
溃疡面直径约4厘米,两边深达1.5厘米左右,中间骶骨外露,分泌出绿黄色的脓液……
烂到这种程度,都能直接看到白花花的骨头了!
林远志忽然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乳腺癌术后伤口溃烂的病人,差不多也是这个样子,而且溃疡面更大更吓人。
不知道那病人好了没有,一直没见她来复诊。
金明权说道:“腐烂的组织已经送去化验室做过实细菌培养了,主要有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对妥布霉素中度敏感,对多粘菌素中度敏感,其余抗生素都耐药,所以无法控制住。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
林远志给病人号脉看舌。
“脉弱微细,舌淡无苔,这是阴阳两虚啊。”
封总问道:“师兄,这伤口溃烂止不住,跟阴阳两虚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不过现在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尾骨的褥疮,它面积会越来越大的,或者深入内脏,会有生命危险。”林远志说道,“我说的对吧,金医师?”
“对。按照目前这发展速度,确实可能扩大创面,还可能引发全身感染,引发脓毒血症。”
“救救我……我不想死……”病人开口了,眼角还滑落一行眼泪。
林远志说道:“张医生别担心,应该可以治好的。”
封总问道:“这属于中医外科的治疗范畴吧……师兄你对外科也有研究吗?”
“没有研究过。因为一般病人有皮肤病都去看皮肤科了,很少会来看中医的。不过……我倒是刚好知道一个专门治疗皮肉溃烂的药方。”
“是什么?”封总问道。
“木耳散。”
“第一次听说,木耳为主药?”
“对,这是《医林改错》里的方子,很简单,就是木耳烘干磨成粉,然后加入白糖,用的时候加温水做成糊状。”
“白糖治疗褥疮,我倒是知道原理,因为它是一种高渗物质,可以杀灭细菌,还可以提供营养、促进组织生长……只是木耳又怎么可以杀菌呢?我第一次听说木耳拿来外用的。”封总很是不解。
“确实没有研究表明,木耳有杀菌的作用,但中医不是这样用药的。
你看,木耳原本是从那些腐烂的树木上长出来的。古人联想到皮肉溃烂,就试着拿木耳来治疗,结果发现有疗效,就记录了下来。
虽然这个药方很简单,却留下了不少医案。肯定是有效果才会流传下来。这次我们就来试试看吧。”
徐荣点点头,道:“小林,木耳和白糖用多少克?”
“我记得木耳和白糖是等量的,都用少四两吧,多做一点,后期还要换药。”
“好。”
徐荣于是开了药方,道:“烘干打粉,这个不需要多少时间,很快就会送过来了。金医师,你先把病人送回病房吧,告诉我几号病房,等药做好了,我会让护士送过去。”
“5号住院楼,332病房。那我走了,麻烦你们了。”
之后,金明权就把病床推出去了。
徐荣不高兴地说:“现在一个个,动不动就把病床推进来,哪有这样看病的,简直胡闹。下次开全院大会我一定要好好说说其他科室。”
“可是徐主任,您都不去参加会议啊。”
“那你去替我参加,你也可以发表意见,你代表中医科。”
“金医师大概是觉得申请会诊流程太慢了吧,所以才会出此下策。”林远志说道,“可以理解,我觉得金医师也是好心。”
接着,徐荣还没叫号,有一个中年男子推门进来。
“请问谁是林远志?”
“哦,我是。”
“你好你好,我就是你妈介绍来的。我姓于天宏,你叫我宏哥就好了。我父亲在门等着。现在可以给他看了吗?”
林远志看着徐荣说道:“徐主任,这是我家亲戚,麻烦你加个号。”
徐荣点点头,道:“好。”
“宏哥,你把病人带进来吧。”
很快,于天宏出去,将一个六十多岁,穿着灰色西服,头发花白的老头扶进来。
“这边坐这边坐!”
“那个,我应该称呼您一声舅公,对吧?”
于老头点点头,道:“对对。咱们虽说是亲戚,不过平时来往比较少,太生分了。你小时候,我应该见过,只是都没印象了。”
林远志一眼就看出于老头眼白微微发黄,手背的皮肤也泛黄,而嘴唇为酱红色。
“舅公,你是不是有发烧啊?”
“我爸有点低烧,吃了退烧药也不管用。林老弟,你看,能不能和胆结石,一次都给他看了。”于天宏说道。
“舅公,你得胆结石多久了?”
“有两个月了。”
于天宏补充道:“有一阵子他老说右上腹痛,我带他去医院检查,人家说是胆结石,都塞满三分之一胆囊了。他要求人家取出结石,可是医院说现在已经没有取石保胆手术了,全世界都没有了。”
“为什么?”林远志问道。
“医生说,因为取石保胆手术容易复发,无法根治,而且还必须长期服药控制,容易产生副作用,也容易诱发胆囊癌,风险太大,所以现在医院都不做了,只能是直接切除胆囊。”
于老头说道:“我有几个老朋友,年轻的时候都切除过胆囊,有的拉肚子拉了几十年,都不敢吃稍微有点油腻的东西,也不敢喝酒,还有的切了没多久,肝里边又长了结石。不是有科学研究说,切了胆囊的人,肠癌发病率高百分之三十嘛,我不想得肠癌啊,我还想再活二十年呢。”
于天宏说道:“问了很多地方,人家都不肯做取石保胆手术,小门诊都不肯做。后来听人说,那个网红中医实习生,就是木莲婶的儿子,我们就想来问问看,如果能吃中药把结石排掉,不动手术,那当然最好不过了。”
林远志点点头,道:“中医确实有治疗结石的方法,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是可以排掉的。不过,我先给舅公做一个诊断吧。”
一分钟后。
林远志说道:“舌苔黄腻,脉象弦数,这是湿热引起的,很常见的病因。舅公,你巩膜发黄,是有轻度黄疸,发烧也和黄疸有关系。”
“对,之前县人民医院的医生也说了,胆结石病人也容易诱发胆囊炎和黄疸,说只要切了胆囊就会好。”
“舅公你大便怎么样?”
“比较硬。”
“口渴吗?”
“渴。”
林远志想了想,道:“现在就可以开方。你们**住院手续吧,最好住三天观察一下,如果黄疸退了,右腹痛减轻了,就代表有好转了。
“这么快,不用去做检查了,也不用看之前的检查报告?”于天宏问道。
“不用,已经很清楚了。”
林远志让封总带人去**住院手续。
徐荣问道:“小林,你要开什么药方?”
“徐主任,您应该也知道的啊,治疗湿热型胆结石,不是都用三金汤加减吗?”
“你加减看看。”
“金钱草30克,郁金10克,鸡内金10克,加九香虫6克,芒硝4克,因为有黄疸和低烧,另外加茵陈、蒲公英各10克,有右上腹痛,加川楝子、延胡索各5克理气止痛。”
徐荣微微皱眉:“为什么你会想到加九香虫呢?九香虫这个药现在很少有人用了。它叫九香虫,可是一点都不香,俗称臭屁虫,比臭豆腐还臭。一般病人都接受不了。”
“因为九香虫有通经活络的作用,而且是咸味的,凡是咸味的药,都有软坚化积的效果。我觉得是不可或缺的。”
“小林,你还研究过虫类药?真难得啊。”徐荣说道,“九香虫以前乡下很常见,现在少了。我小时候见了都是拿棍子打死,然后丢得远远的。那尸体可臭了。”
本来吃完晚饭才八点左右,后来被蒋沁芸硬拽着要去找房子。
“不用找了,其实有个很合适的地方,我之前已经看过了。”
“真的假的?”
“真的,上次那个纪录片节目组来医院里拍摄,晚上还非要来拍我住的地方。我和玉兰一起住,当然不太方便,所以我另外在楼上租了个单间,把行李搬上去。”
“你在那里住了几天?”
“就一个晚上,然后第二天我就回去了。”
“你打算长租那个单间?我觉得还是不要了,单间肯定很小,住着不舒服。”
“我可以换更大的套间。在那个小区住惯了,不太想换别的地方。”
接着,林远志就操作租房app,找到了云上豪庭的出租房源,选中一个一房一厅50平方的套间。
“就这个吧。”
点击选中下单,支付定金和收月租金,明天就可以过去领钥匙入住了。
“租好了,不用去看房了。”
“那我们去海边吧。”
“为什么去海边?风很冷的。”
“在车里怕什么。”
后来,林远志带着蒋沁芸去沿海公路转了一大圈,然后才送她去高铁站。
回去的路上,母亲陈木莲打电话过来。
“那个蒋小姐,回去了吗?”
“回去了,我刚刚从高铁站回来。妈,你忽然打来干什么?饭馆那边出什么事了?”
“没事没事。你这孩子乱说什么,难道一定要出事才能找你?我就想问问,你跟蒋沁芸是怎么回事?”
“就是朋友而已。”
“朋友会特地大老远找你看病?人家三羊市又不是没好医院好医生。你就别瞒着我了。”
“真的只是朋友。”
“你把她当朋友,还是她把你当朋友?”
“妈,你没必要问这么清楚吧。”
“她这人吧,给我印象还可以,跟我想象的不一样,我还以为那些大小姐都特别金贵,她还是比较接地气的,如果你们结婚的话,我倒觉得可以接受,不过不能拖太久,半年之内,这是最大的期限……”
“妈,我正在开车呢,不能继续跟你聊了,不安全。”
“你跟我说半天了,才说不安全。不就是想打发我嘛?对了,跟你说件正事。
我有个亲戚,是你外婆表弟——唉,反正就是娘家那边的亲戚,我叫舅爷,你应该叫舅公。
今年六十五了,人住西塘县,最近得了胆结石,县医院说只能切了胆囊,他不愿意。
不知道他跟谁打听,听说在广南中医科的中医是我儿子,然后几经周折和我联系上了,说是明天坐车过去你们中医科看病,看能不能不做手术,吃药把结石给排掉。
他会跟他儿子一起过来。他说晚上挂不上号,到时候你得帮他加号啊,我和人家说好了。虽然很久没联系,但总归是亲戚,不能不管。”
林远志回答:“加号倒是可以的。不过,何必来医院呢,去我们家饭馆,我中午过去,不一样可以给他看吗?”
“肯定要去医院啊,万一另外需要检查怎么办?而且他这么大年纪了,说不定还有其他什么老年病,要是发病了,不在医院怎么抢救?”
“好吧,我知道了。”
“这事就交给你办了。饭馆这边准备打烊了,你也早点回去睡吧。”
林远志回到住的地方。
薛玉兰正在客厅的瑜伽垫上做瑜伽。
“远志,你这么晚才回来?”她保持着盘坐的姿势。
“稍微有点事情。”
“是送蒋小姐回去吗?”
“你也知道?”
“你们在医院食堂吃饭……大家都看到了。之后,你肯定是要送她回去吧。她不是在三羊市读书吗?”
“对,我刚刚从高铁站回来。”
“听说,她今天整天都在医院。”
“没有一整天,只有中午和下午。”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蒋沁芸的事情,然后林远志忽然提到搬走的话题。
“我,那个新房子已经找好了,明天会搬过去。”
“哦,是吗?那……我也要尽快找新的合租者了。”
“我先进去收拾行李了。”
……
林远志看得出,薛玉兰表情讪讪的。
大概她很不习惯吧,毕竟之前那个室友走了没多久,又要换个室友。
林远志回到房间收拾行李,把东西都塞进行李箱。
忽然,薛玉兰走到门口。
门没关。
“玉兰,有事?”林远志听到脚步声回过头来。
薛玉兰摇摇头,道:“没有,只是想跟你说一下,我大姨的脚后跟,现在已经完全不痛了,而且也不会拉肚子了。她又准备去旅游了。她让我替她说一声谢谢你。”
林远志一经提醒才想起,道:“哦,应该的。她好了我也很高兴,原来鸡鸣散是真的可以治疗脚后跟疼。”
“需要我帮忙收拾吗?”
“不用了,我行李没多少,一个人就可以。”
“嗯,那我先去洗澡了。”
-----------------
隔天早上,林远志来医院上班。
刚刚看了两个病人,就有个年轻医生推着一张病床进来。
林远志还以为是急诊科那边的病人,可是一看那个医生的胸牌,才知道他是神经内科的规培医师金明权。
“你们中医是不是会治这种皮肤溃烂?”金明权一开口就问。
“你听谁说的?”林远志问道。
封总凑上去观察那个躺在病床上的病人。
那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十分瘦弱,脸色发黄,双眼眯起来,不知道是否醒着。
他的姿态有点奇怪,是趴着的。
金明权说道:“你们中医科不是专门治疗疑难杂症的吗?”
林远志问道:“确实有这种传闻,不过……你要得说清楚这病人得的是什么病啊。”
“病人姓张,得的是格林巴利氏综合征合并骶尾骨处四期褥疮,已经住院治疗四十五天,而且有大小便失禁。”
“什么格林?”林远志一下子没记住那个长长的病名。
“格林巴利氏综合征合并骶尾骨处四期褥疮。”金明权重复了一遍。
“哦……”林远志叹道,“完全听不懂。你就说他具体有什么症状吧。”
“**以下瘫痪,但我不是带他来看这个的,他因为躺在病床上无法翻身,护工的护理又不太及时,导致他长了褥疮,主要在尾骨的位置。你们看!”
金明权上前将病人的裤子往下拉,露出**。
只见病人的尾骨周围贴着网状医疗纱布。
一股恶臭顿时扑面而来。
接着,他又把纱布掀起来。
林远志只看一眼,赶紧转过脸,差点把早上吃的早餐给吐出来。
溃疡面直径约4厘米,两边深达1.5厘米左右,中间骶骨外露,分泌出绿黄色的脓液……
烂到这种程度,都能直接看到白花花的骨头了!
林远志忽然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乳腺癌术后伤口溃烂的病人,差不多也是这个样子,而且溃疡面更大更吓人。
不知道那病人好了没有,一直没见她来复诊。
金明权说道:“腐烂的组织已经送去化验室做过实细菌培养了,主要有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对妥布霉素中度敏感,对多粘菌素中度敏感,其余抗生素都耐药,所以无法控制住。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
林远志给病人号脉看舌。
“脉弱微细,舌淡无苔,这是阴阳两虚啊。”
封总问道:“师兄,这伤口溃烂止不住,跟阴阳两虚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不过现在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尾骨的褥疮,它面积会越来越大的,或者深入内脏,会有生命危险。”林远志说道,“我说的对吧,金医师?”
“对。按照目前这发展速度,确实可能扩大创面,还可能引发全身感染,引发脓毒血症。”
“救救我……我不想死……”病人开口了,眼角还滑落一行眼泪。
林远志说道:“张医生别担心,应该可以治好的。”
封总问道:“这属于中医外科的治疗范畴吧……师兄你对外科也有研究吗?”
“没有研究过。因为一般病人有皮肤病都去看皮肤科了,很少会来看中医的。不过……我倒是刚好知道一个专门治疗皮肉溃烂的药方。”
“是什么?”封总问道。
“木耳散。”
“第一次听说,木耳为主药?”
“对,这是《医林改错》里的方子,很简单,就是木耳烘干磨成粉,然后加入白糖,用的时候加温水做成糊状。”
“白糖治疗褥疮,我倒是知道原理,因为它是一种高渗物质,可以杀灭细菌,还可以提供营养、促进组织生长……只是木耳又怎么可以杀菌呢?我第一次听说木耳拿来外用的。”封总很是不解。
“确实没有研究表明,木耳有杀菌的作用,但中医不是这样用药的。
你看,木耳原本是从那些腐烂的树木上长出来的。古人联想到皮肉溃烂,就试着拿木耳来治疗,结果发现有疗效,就记录了下来。
虽然这个药方很简单,却留下了不少医案。肯定是有效果才会流传下来。这次我们就来试试看吧。”
徐荣点点头,道:“小林,木耳和白糖用多少克?”
“我记得木耳和白糖是等量的,都用少四两吧,多做一点,后期还要换药。”
“好。”
徐荣于是开了药方,道:“烘干打粉,这个不需要多少时间,很快就会送过来了。金医师,你先把病人送回病房吧,告诉我几号病房,等药做好了,我会让护士送过去。”
“5号住院楼,332病房。那我走了,麻烦你们了。”
之后,金明权就把病床推出去了。
徐荣不高兴地说:“现在一个个,动不动就把病床推进来,哪有这样看病的,简直胡闹。下次开全院大会我一定要好好说说其他科室。”
“可是徐主任,您都不去参加会议啊。”
“那你去替我参加,你也可以发表意见,你代表中医科。”
“金医师大概是觉得申请会诊流程太慢了吧,所以才会出此下策。”林远志说道,“可以理解,我觉得金医师也是好心。”
接着,徐荣还没叫号,有一个中年男子推门进来。
“请问谁是林远志?”
“哦,我是。”
“你好你好,我就是你妈介绍来的。我姓于天宏,你叫我宏哥就好了。我父亲在门等着。现在可以给他看了吗?”
林远志看着徐荣说道:“徐主任,这是我家亲戚,麻烦你加个号。”
徐荣点点头,道:“好。”
“宏哥,你把病人带进来吧。”
很快,于天宏出去,将一个六十多岁,穿着灰色西服,头发花白的老头扶进来。
“这边坐这边坐!”
“那个,我应该称呼您一声舅公,对吧?”
于老头点点头,道:“对对。咱们虽说是亲戚,不过平时来往比较少,太生分了。你小时候,我应该见过,只是都没印象了。”
林远志一眼就看出于老头眼白微微发黄,手背的皮肤也泛黄,而嘴唇为酱红色。
“舅公,你是不是有发烧啊?”
“我爸有点低烧,吃了退烧药也不管用。林老弟,你看,能不能和胆结石,一次都给他看了。”于天宏说道。
“舅公,你得胆结石多久了?”
“有两个月了。”
于天宏补充道:“有一阵子他老说右上腹痛,我带他去医院检查,人家说是胆结石,都塞满三分之一胆囊了。他要求人家取出结石,可是医院说现在已经没有取石保胆手术了,全世界都没有了。”
“为什么?”林远志问道。
“医生说,因为取石保胆手术容易复发,无法根治,而且还必须长期服药控制,容易产生副作用,也容易诱发胆囊癌,风险太大,所以现在医院都不做了,只能是直接切除胆囊。”
于老头说道:“我有几个老朋友,年轻的时候都切除过胆囊,有的拉肚子拉了几十年,都不敢吃稍微有点油腻的东西,也不敢喝酒,还有的切了没多久,肝里边又长了结石。不是有科学研究说,切了胆囊的人,肠癌发病率高百分之三十嘛,我不想得肠癌啊,我还想再活二十年呢。”
于天宏说道:“问了很多地方,人家都不肯做取石保胆手术,小门诊都不肯做。后来听人说,那个网红中医实习生,就是木莲婶的儿子,我们就想来问问看,如果能吃中药把结石排掉,不动手术,那当然最好不过了。”
林远志点点头,道:“中医确实有治疗结石的方法,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是可以排掉的。不过,我先给舅公做一个诊断吧。”
一分钟后。
林远志说道:“舌苔黄腻,脉象弦数,这是湿热引起的,很常见的病因。舅公,你巩膜发黄,是有轻度黄疸,发烧也和黄疸有关系。”
“对,之前县人民医院的医生也说了,胆结石病人也容易诱发胆囊炎和黄疸,说只要切了胆囊就会好。”
“舅公你大便怎么样?”
“比较硬。”
“口渴吗?”
“渴。”
林远志想了想,道:“现在就可以开方。你们**住院手续吧,最好住三天观察一下,如果黄疸退了,右腹痛减轻了,就代表有好转了。
“这么快,不用去做检查了,也不用看之前的检查报告?”于天宏问道。
“不用,已经很清楚了。”
林远志让封总带人去**住院手续。
徐荣问道:“小林,你要开什么药方?”
“徐主任,您应该也知道的啊,治疗湿热型胆结石,不是都用三金汤加减吗?”
“你加减看看。”
“金钱草30克,郁金10克,鸡内金10克,加九香虫6克,芒硝4克,因为有黄疸和低烧,另外加茵陈、蒲公英各10克,有右上腹痛,加川楝子、延胡索各5克理气止痛。”
徐荣微微皱眉:“为什么你会想到加九香虫呢?九香虫这个药现在很少有人用了。它叫九香虫,可是一点都不香,俗称臭屁虫,比臭豆腐还臭。一般病人都接受不了。”
“因为九香虫有通经活络的作用,而且是咸味的,凡是咸味的药,都有软坚化积的效果。我觉得是不可或缺的。”
“小林,你还研究过虫类药?真难得啊。”徐荣说道,“九香虫以前乡下很常见,现在少了。我小时候见了都是拿棍子打死,然后丢得远远的。那尸体可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