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喜,你先来吧。”林远志明说了。
宋金喜点点头,然后对着安娜说道:“安娜小姐,那我先给你看看吧。”
安娜笑了笑,用有点口音的中文说道:“好啊。”
“请问,你没化妆吧?”
“没有,因为婆婆说,看中医不能化妆。”
接着,宋金喜给安娜进行了初步诊断。
脉诊、手诊、舌诊都做了。
接着还有问诊。
“请问,安娜小姐,你胃口怎么样?”
“胃口一般,可能是我不太习惯吃中国菜吧……”
“你头晕发作的时候,有什么其他感觉吗?比如天旋地转,眼前发黑,耳鸣头疼?”
“你说的这些都没有,就是忽然手脚发软,脑袋昏昏沉沉的,要坐下来休息半个小时才慢慢恢复正常,之后就感觉浑身无力,走路走累。”
“睡眠怎么样?”
“还可以。”
“月经正常吗?”
“月经?正常的,我没有妇科病。”
“大小便正常吗?”
“小便还好,大便的话……有时候干,有时候烂,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正常。”
“好的,我已经问完了。”
王贺问道:“金喜,怎么样,能找出病因吗?”
宋金喜看向林远志:“让远志也看看吧。”
林远志指了指自己的鼻子,笑道:“你这是要跟我打擂台吗?”
“只是想让你也看一下,然后我们可以进行讨论。”
“好吧。”
宋金喜从安娜身前走开,林远志过来补位。
他同样也对安娜进行了脉诊和舌诊。
问诊就免了,因为他也问不出其他宋金喜没问过的问题。
王姐着急问道:“现在能确定病因了吗?”
王贺说道:“王姐,不要着急。远志,金喜,你们两个讨论一下吧。我想看看你们的怎么分析病情和推测病因的。”
林远志先说道:“舌淡苔白,脉细软,脸色微黄,身材消瘦,胃口一般,大便不爽,体虚乏力,这都是中气不足的表现。”
宋金喜说道:“我也这么认为。结合病人说的头晕症状,可以断定为中气不足,清阳不升。”
“舌下脉络有一点发暗,也有瘀血存在,应该是气滞血瘀,不过还不算严重。但在方剂里要加上活血的药。”
“手掌发白,没有血色,指甲盖颜色也是如此,说明中气虚的前提下,还有血虚。所以应该加一些补血的药。”
王姐忍不住插话道:“对啊,气虚血虚,我给安娜脉了阿胶人参熬汤,补气补血怎么没有效果呢?她说了一个多星期,完全没一点好转。”
儿子也说:“安娜说现在闻到人参和阿胶的味道就想吐……可是我也喝了,我妈也喝了,没这种感觉啊。”
林远志解释道:“病人确实存在气血虚的情况,但是气血虚是因为中气虚,脾胃无法运转食物,无法吸收营养导致的。所以,吃阿胶人参或者其他补药都不会有效。因为同样也吸收不了。这就是常说的虚不受补。”
宋金喜说道:“我实习的时候,就有看到有病人主要要求医生开维生素,蛋白粉……说是检查到身体缺乏这些营养,想要补回来。”
林远志说道:“如果是注射营养剂的话,或许有短暂的效果,口服的话也是没用的。因为根源是脾胃无法吸收营养,不是说吃的东西里没有这些营养。”
王姐恍然大悟,两手一拍,道:“我明白了!原来是先补脾胃,等脾胃好了,再吃补药!”
林远志说道:“不,如果脾胃治好,吃进去的食物营养都能充分吸收,自然能生出足够的气虚,也就不需要吃补药了。我们中医从来不提倡吃补药,都是身体有虚才提倡补,而且补对才有益,补错了反而会制造出更多症状。”
王姐脸色阴沉:“林医生,照你的意思,就是说我补的不对,是吗?”
林远志摆手:“普通人吃阿胶人参煮的汤,其实没什么问题的。我的意思是,有病治病,要用对症的方剂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起作用。”
王姐长叹一声,道:“那你们说说,该吃什么吧!你们是专业的,我听你们的。”
王贺说道:“等等,远志、金喜,你们两个先不要说出来。我这里有纸笔,你们各自写下一个药方,然后再同时亮出来。让我看看你们的开方思路是有什么不同。”
接着,他就从茶几下边拿出一个盒子,取出两纸笔递给林远志和宋金喜,然后又撕下两张白纸给他们。
两人毫不犹豫,低头写出了自己心中可以用来治疗的方剂。
几秒后,两人都对着王贺亮出了自己写的方剂。
林远志写的是:益气聪明汤去黄柏加红花2克。
宋金喜写的是:薯蓣丸去地黄、阿胶、杏仁、大枣。
王姐惊讶地说:“怎么两个人的药方不一样啊!”
王贺面带微笑,说道:“远志、金喜,你们各自说说,选方剂和加减的充分理由吧。”
宋金喜说道:“薯蓣丸本身就是调理脾胃,益气和营,可以治疗气血两虚的症状。方剂中有柴胡、川芎,可以疏肝祛风。去掉的那几位药,主要是因为其太过滋腻,容易败坏原本就虚弱的脾胃。薯蓣丸必须加等量炒糯米做成丸药,不能改成汤剂。”
王贺点评道:“嗯,有理有据。尤其是加入炒糯米这个想法很讲究,因为炒糯米本身就有补中益气的作用。远志,你呢?”
林远志说道:“益气聪明汤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恒原创的,主治饮食不节,劳役形体,脾胃不足,得内障,耳鸣或多年目暗……并没有提到治疗头晕,不过只要是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引起的上窍虚症,都可以治疗。因为病人脾胃虚弱,所以去清热的黄柏,因为有血瘀,所以加红花。”
王贺点评道:“能想到这个方剂,也是很了不得啊,确实这个方剂没说可以治疗头晕,列举的那种症状,基本都是老人病,但老人也有虚症头晕的,确实适合。”
王姐憋不住了:“老人病?我儿媳妇安娜才二十六岁啊……怎么会得了老人病呢?”
王贺回答:“王姐,我不是说安娜得了老人病,只是说这个病因和老人耳鸣眼花是一样的。只要病因是一样的,就可以用一样的方剂。这年头,年轻人得老年病的,还少吗?你说是不是?”
王姐一下子就没话说了。
因为现在的年轻人确实经常得各种原本只有老人才会得的病,大家都普遍感觉年轻人未老先衰的厉害。
小儿子追问道:“王教授,你两个学生开的药方你都说是对的,那我们要用哪一个?不可能两个一起用吧?那味道我不敢想象……安娜怎么吃得下去。”
王贺想了想,说:“他们开的药方虽然不一样,但治疗思路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补益脾胃升发阳气,两个方剂,我认为都会有效果。不过,从效率上来说,汤药要比丸药起效更快,但丸药的味道又比汤药更容易接受。让病人自己来选吧。”
安娜展颜一笑,道:“我听懂了!一个是丸药,一个是汤药,丸药是药丸,汤药是水煮的,丸药不哭,汤药苦,但汤药效果快!”
王贺竖起大拇指,道:“安娜小姐的理解能力真不错,一般外国人还真不容易搞懂。”
小儿子不无骄傲地说:“安娜是赫梅利尼茨基国立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的研究生。”
安娜搓了搓手,道:“那……我希望能够快一点好,我选汤药吧,苦一点我也是能接受的。你们中国人不是都说良药苦口嘛。”
之后,又寒暄了几句,王姐就带着小儿子和儿媳妇,还有林远志写的方剂,急着离开了。
王贺说道:“金喜,你不高兴了?”
“没有啊。”宋金喜淡然一笑。
“虽然安娜没选你写的方剂,不过我认为一样有效果的。咱们中医开方治病的法则,一病多方,一方多病,并没有标准的正确答案。”
王贺安慰道。
“像是安娜这个病人,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引起的头晕乏力症状,把你们两个开的方子,换成补中益气汤或者归脾丸,稍微加减一下,也是可以的嘛。同一个病因病症,可以选用的方剂多了去了。不同的医生,开的方剂不一样,很正常的。”
“教授你说得对。”宋金喜点头。
林远志说道:“头晕这种症状很常见,一般认为是肝风引起的,不过前人留下大量的治疗经验,总结出来的病因不只有风,还有虚、瘀、痰等。安娜这个病因就属于虚症,中虚引起的,还算是比较简单的。要是碰到击中病因混在一起的,就不好开方了。”
王贺说道:“远志,你分析得不错。《内经》虽说诸目掉眩皆属于肝,头晕风证多见,但临床上也有其他病因。病因单一的情况,还是好治的,虚实夹杂兼有他病,就不好治了。有些人头晕几十年都没能治好的,我亲眼见过不少。”
……
不知不觉,天色都黑下来了。
“王教授,时候不早了,我们该走了。以后有时间,再过来看你!”林远志起身说道。
宋金喜也站起身来:“教授,我也走了!”
“下次见面,不会隔很久的,不要忘了,你们一个月后要回校考毕业试了!”
“我当然没忘。”林远志说道。
“我也是。”宋金喜说道。
两人从教室公寓离开,来到楼下。
“金喜,你实习这段时间没回过校园吧?”
“没有。”
“我也是。不如我们在校园里转转吧,虽然只离开了两个月,不过应该会有一些新的变化。”
“好啊。”
两人漫步在校园中。
“果然学医的人都不喜欢户外活动啊,外边都没几个人。”
“因为晚上天太冷了吧。”
“不冷的时候,外边也没几个人啊。都躲在图书馆,宿舍里埋首苦读,学医需要考的科目实在太多了。”
“嗯,所以,我们中医学专业可以提前一个学期毕业,我觉得这不一定是坏事。”
“金喜,你打算拿到医师执照后,回去继续你外公家的医馆吗?”
林远志之前听宋金喜说过,之所以选中医学专业,是受她外公的影响,她外公是个老中医,而且目前还在世。
她跟自己不一样的地方是,她是想当中医才选中医,而自己是没得选才不得不读中医。
“外公的医馆,怎么轮到我继承呢,我只能继承他的衣钵……我应该会另外开一家诊所,在市区开。”
“你是早就这么考虑,还是听了王教授的指导才决定的?”
“我早就这么考虑了。”
“没想过进医院?”
“医院需要花费精力的杂事太多了,而且很多事情跟治病无关。想要在医院熬成主治医师,还要等很多年。”
“对,感同身受。”
“而且,医院里很多东西,都和我们中医的观念不同,有时候就算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是根本没办法和别人交流。”
“具体是指什么?”
“比如,我刚刚进人民医院不到一周,医院就出了个医疗事故。当然,不是中医科的。我是听人说的,没有亲眼所见。
有个年轻的女病人胸闷短气来肺内科就诊,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然后用药治疗后,第二天病人忽然病危,呼吸困难,心率下降,经过抢救无效死亡。鉴定死因是爆发性心肌炎。”
“爆发性心肌炎死得确实很快,也没什么特效药,不过这怎么就成医疗事故了?”
“后来家属把人民医院,还有南山医院一起告上法庭。”
“南山医院也参与了治疗?”
“对,南山医院是病人初诊的医院,当时病人喉痛气短,去南山医院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挂水治疗后没效果,病人第二天才来人民医院的。”
“哦,我知道怎么回事了,两家医院的诊断都不对,所以家属认为是误诊导致病人死亡的,把两家医院都给告了。”
“对。半个月前,法院判决书出来,认为两家医院都有责任,让南山医院赔偿百分之二十,人民医院赔偿百分之八十,一共六十六万。”
“你对此有不同的意见?”
“嗯,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或者心肌炎,在我们中医看来,不都是上热的症状嘛?有可能是实热也可能是虚热……
重点是,症状是会变化的,其实病人一开始就是扁桃体上火而已,然后治疗不当,发展到了肺部,之后又蔓延到了心脏……
并不是哪家医院误诊了,只是热邪侵犯的部位变化了而已。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这个病人是因为爆发性心肌炎死亡,那她一开始得的就也是爆发性心肌炎,诊断成其他病就是误诊。”
林远志咧嘴一笑,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这种想法,确实说出去别人也无法理解,甚至会觉得是奇葩。因为在大部分人看来,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和心肌炎,那是三种病,不是一回事,不能混为一谈。”
宋金喜点点头,然后对着安娜说道:“安娜小姐,那我先给你看看吧。”
安娜笑了笑,用有点口音的中文说道:“好啊。”
“请问,你没化妆吧?”
“没有,因为婆婆说,看中医不能化妆。”
接着,宋金喜给安娜进行了初步诊断。
脉诊、手诊、舌诊都做了。
接着还有问诊。
“请问,安娜小姐,你胃口怎么样?”
“胃口一般,可能是我不太习惯吃中国菜吧……”
“你头晕发作的时候,有什么其他感觉吗?比如天旋地转,眼前发黑,耳鸣头疼?”
“你说的这些都没有,就是忽然手脚发软,脑袋昏昏沉沉的,要坐下来休息半个小时才慢慢恢复正常,之后就感觉浑身无力,走路走累。”
“睡眠怎么样?”
“还可以。”
“月经正常吗?”
“月经?正常的,我没有妇科病。”
“大小便正常吗?”
“小便还好,大便的话……有时候干,有时候烂,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正常。”
“好的,我已经问完了。”
王贺问道:“金喜,怎么样,能找出病因吗?”
宋金喜看向林远志:“让远志也看看吧。”
林远志指了指自己的鼻子,笑道:“你这是要跟我打擂台吗?”
“只是想让你也看一下,然后我们可以进行讨论。”
“好吧。”
宋金喜从安娜身前走开,林远志过来补位。
他同样也对安娜进行了脉诊和舌诊。
问诊就免了,因为他也问不出其他宋金喜没问过的问题。
王姐着急问道:“现在能确定病因了吗?”
王贺说道:“王姐,不要着急。远志,金喜,你们两个讨论一下吧。我想看看你们的怎么分析病情和推测病因的。”
林远志先说道:“舌淡苔白,脉细软,脸色微黄,身材消瘦,胃口一般,大便不爽,体虚乏力,这都是中气不足的表现。”
宋金喜说道:“我也这么认为。结合病人说的头晕症状,可以断定为中气不足,清阳不升。”
“舌下脉络有一点发暗,也有瘀血存在,应该是气滞血瘀,不过还不算严重。但在方剂里要加上活血的药。”
“手掌发白,没有血色,指甲盖颜色也是如此,说明中气虚的前提下,还有血虚。所以应该加一些补血的药。”
王姐忍不住插话道:“对啊,气虚血虚,我给安娜脉了阿胶人参熬汤,补气补血怎么没有效果呢?她说了一个多星期,完全没一点好转。”
儿子也说:“安娜说现在闻到人参和阿胶的味道就想吐……可是我也喝了,我妈也喝了,没这种感觉啊。”
林远志解释道:“病人确实存在气血虚的情况,但是气血虚是因为中气虚,脾胃无法运转食物,无法吸收营养导致的。所以,吃阿胶人参或者其他补药都不会有效。因为同样也吸收不了。这就是常说的虚不受补。”
宋金喜说道:“我实习的时候,就有看到有病人主要要求医生开维生素,蛋白粉……说是检查到身体缺乏这些营养,想要补回来。”
林远志说道:“如果是注射营养剂的话,或许有短暂的效果,口服的话也是没用的。因为根源是脾胃无法吸收营养,不是说吃的东西里没有这些营养。”
王姐恍然大悟,两手一拍,道:“我明白了!原来是先补脾胃,等脾胃好了,再吃补药!”
林远志说道:“不,如果脾胃治好,吃进去的食物营养都能充分吸收,自然能生出足够的气虚,也就不需要吃补药了。我们中医从来不提倡吃补药,都是身体有虚才提倡补,而且补对才有益,补错了反而会制造出更多症状。”
王姐脸色阴沉:“林医生,照你的意思,就是说我补的不对,是吗?”
林远志摆手:“普通人吃阿胶人参煮的汤,其实没什么问题的。我的意思是,有病治病,要用对症的方剂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起作用。”
王姐长叹一声,道:“那你们说说,该吃什么吧!你们是专业的,我听你们的。”
王贺说道:“等等,远志、金喜,你们两个先不要说出来。我这里有纸笔,你们各自写下一个药方,然后再同时亮出来。让我看看你们的开方思路是有什么不同。”
接着,他就从茶几下边拿出一个盒子,取出两纸笔递给林远志和宋金喜,然后又撕下两张白纸给他们。
两人毫不犹豫,低头写出了自己心中可以用来治疗的方剂。
几秒后,两人都对着王贺亮出了自己写的方剂。
林远志写的是:益气聪明汤去黄柏加红花2克。
宋金喜写的是:薯蓣丸去地黄、阿胶、杏仁、大枣。
王姐惊讶地说:“怎么两个人的药方不一样啊!”
王贺面带微笑,说道:“远志、金喜,你们各自说说,选方剂和加减的充分理由吧。”
宋金喜说道:“薯蓣丸本身就是调理脾胃,益气和营,可以治疗气血两虚的症状。方剂中有柴胡、川芎,可以疏肝祛风。去掉的那几位药,主要是因为其太过滋腻,容易败坏原本就虚弱的脾胃。薯蓣丸必须加等量炒糯米做成丸药,不能改成汤剂。”
王贺点评道:“嗯,有理有据。尤其是加入炒糯米这个想法很讲究,因为炒糯米本身就有补中益气的作用。远志,你呢?”
林远志说道:“益气聪明汤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恒原创的,主治饮食不节,劳役形体,脾胃不足,得内障,耳鸣或多年目暗……并没有提到治疗头晕,不过只要是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引起的上窍虚症,都可以治疗。因为病人脾胃虚弱,所以去清热的黄柏,因为有血瘀,所以加红花。”
王贺点评道:“能想到这个方剂,也是很了不得啊,确实这个方剂没说可以治疗头晕,列举的那种症状,基本都是老人病,但老人也有虚症头晕的,确实适合。”
王姐憋不住了:“老人病?我儿媳妇安娜才二十六岁啊……怎么会得了老人病呢?”
王贺回答:“王姐,我不是说安娜得了老人病,只是说这个病因和老人耳鸣眼花是一样的。只要病因是一样的,就可以用一样的方剂。这年头,年轻人得老年病的,还少吗?你说是不是?”
王姐一下子就没话说了。
因为现在的年轻人确实经常得各种原本只有老人才会得的病,大家都普遍感觉年轻人未老先衰的厉害。
小儿子追问道:“王教授,你两个学生开的药方你都说是对的,那我们要用哪一个?不可能两个一起用吧?那味道我不敢想象……安娜怎么吃得下去。”
王贺想了想,说:“他们开的药方虽然不一样,但治疗思路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补益脾胃升发阳气,两个方剂,我认为都会有效果。不过,从效率上来说,汤药要比丸药起效更快,但丸药的味道又比汤药更容易接受。让病人自己来选吧。”
安娜展颜一笑,道:“我听懂了!一个是丸药,一个是汤药,丸药是药丸,汤药是水煮的,丸药不哭,汤药苦,但汤药效果快!”
王贺竖起大拇指,道:“安娜小姐的理解能力真不错,一般外国人还真不容易搞懂。”
小儿子不无骄傲地说:“安娜是赫梅利尼茨基国立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的研究生。”
安娜搓了搓手,道:“那……我希望能够快一点好,我选汤药吧,苦一点我也是能接受的。你们中国人不是都说良药苦口嘛。”
之后,又寒暄了几句,王姐就带着小儿子和儿媳妇,还有林远志写的方剂,急着离开了。
王贺说道:“金喜,你不高兴了?”
“没有啊。”宋金喜淡然一笑。
“虽然安娜没选你写的方剂,不过我认为一样有效果的。咱们中医开方治病的法则,一病多方,一方多病,并没有标准的正确答案。”
王贺安慰道。
“像是安娜这个病人,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引起的头晕乏力症状,把你们两个开的方子,换成补中益气汤或者归脾丸,稍微加减一下,也是可以的嘛。同一个病因病症,可以选用的方剂多了去了。不同的医生,开的方剂不一样,很正常的。”
“教授你说得对。”宋金喜点头。
林远志说道:“头晕这种症状很常见,一般认为是肝风引起的,不过前人留下大量的治疗经验,总结出来的病因不只有风,还有虚、瘀、痰等。安娜这个病因就属于虚症,中虚引起的,还算是比较简单的。要是碰到击中病因混在一起的,就不好开方了。”
王贺说道:“远志,你分析得不错。《内经》虽说诸目掉眩皆属于肝,头晕风证多见,但临床上也有其他病因。病因单一的情况,还是好治的,虚实夹杂兼有他病,就不好治了。有些人头晕几十年都没能治好的,我亲眼见过不少。”
……
不知不觉,天色都黑下来了。
“王教授,时候不早了,我们该走了。以后有时间,再过来看你!”林远志起身说道。
宋金喜也站起身来:“教授,我也走了!”
“下次见面,不会隔很久的,不要忘了,你们一个月后要回校考毕业试了!”
“我当然没忘。”林远志说道。
“我也是。”宋金喜说道。
两人从教室公寓离开,来到楼下。
“金喜,你实习这段时间没回过校园吧?”
“没有。”
“我也是。不如我们在校园里转转吧,虽然只离开了两个月,不过应该会有一些新的变化。”
“好啊。”
两人漫步在校园中。
“果然学医的人都不喜欢户外活动啊,外边都没几个人。”
“因为晚上天太冷了吧。”
“不冷的时候,外边也没几个人啊。都躲在图书馆,宿舍里埋首苦读,学医需要考的科目实在太多了。”
“嗯,所以,我们中医学专业可以提前一个学期毕业,我觉得这不一定是坏事。”
“金喜,你打算拿到医师执照后,回去继续你外公家的医馆吗?”
林远志之前听宋金喜说过,之所以选中医学专业,是受她外公的影响,她外公是个老中医,而且目前还在世。
她跟自己不一样的地方是,她是想当中医才选中医,而自己是没得选才不得不读中医。
“外公的医馆,怎么轮到我继承呢,我只能继承他的衣钵……我应该会另外开一家诊所,在市区开。”
“你是早就这么考虑,还是听了王教授的指导才决定的?”
“我早就这么考虑了。”
“没想过进医院?”
“医院需要花费精力的杂事太多了,而且很多事情跟治病无关。想要在医院熬成主治医师,还要等很多年。”
“对,感同身受。”
“而且,医院里很多东西,都和我们中医的观念不同,有时候就算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是根本没办法和别人交流。”
“具体是指什么?”
“比如,我刚刚进人民医院不到一周,医院就出了个医疗事故。当然,不是中医科的。我是听人说的,没有亲眼所见。
有个年轻的女病人胸闷短气来肺内科就诊,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然后用药治疗后,第二天病人忽然病危,呼吸困难,心率下降,经过抢救无效死亡。鉴定死因是爆发性心肌炎。”
“爆发性心肌炎死得确实很快,也没什么特效药,不过这怎么就成医疗事故了?”
“后来家属把人民医院,还有南山医院一起告上法庭。”
“南山医院也参与了治疗?”
“对,南山医院是病人初诊的医院,当时病人喉痛气短,去南山医院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挂水治疗后没效果,病人第二天才来人民医院的。”
“哦,我知道怎么回事了,两家医院的诊断都不对,所以家属认为是误诊导致病人死亡的,把两家医院都给告了。”
“对。半个月前,法院判决书出来,认为两家医院都有责任,让南山医院赔偿百分之二十,人民医院赔偿百分之八十,一共六十六万。”
“你对此有不同的意见?”
“嗯,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或者心肌炎,在我们中医看来,不都是上热的症状嘛?有可能是实热也可能是虚热……
重点是,症状是会变化的,其实病人一开始就是扁桃体上火而已,然后治疗不当,发展到了肺部,之后又蔓延到了心脏……
并不是哪家医院误诊了,只是热邪侵犯的部位变化了而已。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这个病人是因为爆发性心肌炎死亡,那她一开始得的就也是爆发性心肌炎,诊断成其他病就是误诊。”
林远志咧嘴一笑,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这种想法,确实说出去别人也无法理解,甚至会觉得是奇葩。因为在大部分人看来,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和心肌炎,那是三种病,不是一回事,不能混为一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