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病属于眼科的难治病,虽然常见,但大部分都是慢性病,只能用药物控制,无法治愈。
少数可以治愈的类型,也容易复发,而且病人的视力会有所损害,无法恢复到病前的状态。
眼底病的特点就是,眼睛从外观往往看不出任何异常,只有让病人滴了散瞳药水,然后使用专业仪器拍摄瞳孔,透过瞳孔才能看到眼底的真实情况。
林远志之前没有碰到过眼底病的病人,但在《眼科奇书》里看到过介绍。
《眼科奇书》:凡男女大小,一切内障眼病,初起之时,不红不肿,不疼不病,日久愈不明,皆由怒气伤肝,气闭胆口,加以怒气,忽然断光,遂成睁眼瞎子,一名反背瞳人。
书中的治疗思路的是,先服用破气的药,然后用补中益气丸疏肝健脾,最后服用熟益巴戟汤补肾。
简单来说,作者认为,内障眼病的标是气滞,而本是中虚和肾虚。
这时,两人已经来到了病房。
病房里郭老太太的家属少了一些,不过还有四五个人,都是中年人。
还没等林远志走过去,他们就主动迎上来了。
其中一个五十岁左右,头发花白的男子上前,问道:“你们就是中医科的医生?”
另外一个年龄差不多的妇女说道:“啊,我认得他……林远志,网上挺有名的。”
“两位怎么称呼?”林远志问道。
经过两人自我介绍,得知这两人就是郭老太太的大儿子李金鑫和小女儿李晚霞。
李晚霞说道:“听护士小姐说,中医能治好我**眼病是吗?”
“你有几分把握啊?我们之前去眼科医院看了几个月都没效果。吃中药能把眼睛治好?”李金鑫似乎抱有疑虑。
“后来我们也去三羊市的中医院看过两次,也拿了一些药回来吃,也是没什么效果,然后没办法了才回老家的。”李晚霞补充道。
林远志说道:“两位请不要那么着急,因为我们现在还没给病人诊断过,所以还没办法下结论。”
李晚霞说道:“那你们赶紧给我妈看看吧。我们劝了半天,她才暂时同意留在医院里。我担心她会改变心意。”
林远志和封总跟着李晚霞来到病床边。
郭老太太此时眯着眼,安静躺着,俨然已经睡着。
林远志坐下来,给她搭脉的时候,她却睁开眼睛。
“你是……医生?”
郭老太太的眼睛没看着林远志的脸,而是看着墙壁。
“是的,我是中医科的,我叫林远志。过来给你检查一下。”
“哦。”郭老太太一听是中医科的,又闭上了眼睛。
“郭女士,能张嘴给我看一下舌头吗?”
郭老太太麻木得张嘴吐舌。
“可以了。”
郭老太太闭上嘴后,一言不发。
感觉她对于中医科介入治疗,并不感兴趣。
林远志问道:“郭女士,你除了眼睛和腿外,还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吗?胃口怎么样?”
李晚霞比划着说道:“林医生,我来告诉你吧。她眼睛有时候会胀痛,还有有时候这里也会痛,不过做ct也没查出是什么原因。胃口不好,吃的东西很少,平时也没什么精神,睡眠也不好,护工说她晚上老是会醒过来。”
林远志点点头,没有继续问下去。
“好的,诊断结束了。”
“就这样结束了。”李晚霞从床头柜抽屉里掏出一个文件夹,“林医生,病历和检查报告,你不用看的吗?”
“不用看。”
李金鑫说道:“我妈得的是眼底病,你不看片子怎么知道到底病得怎么样?”
林远志说道:“我们中医不看这个,那是给眼科医生看的。”
封总接过文件夹,快速浏览,扫了一眼,道:“左右眼的视力只有零点几……确诊视神经萎缩……这里还有中医药的处方单,都是中成药啊,杞菊地黄丸,石斛夜光丸,磁珠丸。”
林远志说道:“情况我们已经了解了,用药还需要再仔细考虑,和上级医生商量一下,所以我们暂时回去了。”
林远志拉着封总快步离开病房。
封总赶紧把文件夹放下。
走廊上,封总问道:“师兄,你看这个病因是什么?这个郭老太太除了眼睛看不见外,腿骨折外,还有肋下痛,纳差,睡眠差,说明不只是眼睛的问题,对吧?”
林远志说道:“舌苔淡白腻,脉是弦细的,从舌脉上看倒不是很明显指出是什么方面的病因,结合其他症状,还有老太太的精神状态,可以判定是肝郁气滞导致的。”
“精神状态?你是说郭老太太想**?”
“不想**,精神状态也是抑郁状态。你想,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忽然间眼睛看不见了,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别人照顾……她会是什么心情?”
“我明白了!因为失明郁郁寡欢,肝气郁结。而肝开窍于目,肝气不通,阳气不能上奉,导致眼睛无法视物。”
“肝气郁结还导致了木克土的症状,她女儿不是说她没胃口吃东西吗,还有就是晚上经常醒过来,也是气机不通的表现。”
“那肝气郁结的话,一般用——逍遥丸?”
“加味逍遥丸,因为肝郁常化火,需要栀子清热,丹皮凉血,过于发散的薄荷去掉,另外因为没胃口,所以我觉得应该加谷芽和麦芽加强健脾效果,肋下疼痛,加香附子和合欢花理气止痛,远志和石菖蒲通窍。”
“唉,师兄,为什么要加远志和石菖蒲这两种通窍药?”
“《本经》说,远志……利九窍,聪耳明目;石菖蒲,通九窍,明耳目。眼睛看不见,也相当于被闭塞了。所以有必要使用通窍药。”
封总恍然大悟:“你一说肝气郁结,我只想到疏肝理气,都没想到用通窍药。是啊,眼睛也是窍也需要通的。这可以举一反三啊,耳朵要是听不见,不也可以通窍吗?”
“是这个道理。”
“咱们现在回去找郑主任,让他开方吗?不知道他会不会同意。”
“他既然叫我们过去看,没有和我们一起过去,说明他肯定是相信我们的,应该不会在药方上挑三拣四。”
封总笑了,道:“人家是相信你,不包括我。”
少数可以治愈的类型,也容易复发,而且病人的视力会有所损害,无法恢复到病前的状态。
眼底病的特点就是,眼睛从外观往往看不出任何异常,只有让病人滴了散瞳药水,然后使用专业仪器拍摄瞳孔,透过瞳孔才能看到眼底的真实情况。
林远志之前没有碰到过眼底病的病人,但在《眼科奇书》里看到过介绍。
《眼科奇书》:凡男女大小,一切内障眼病,初起之时,不红不肿,不疼不病,日久愈不明,皆由怒气伤肝,气闭胆口,加以怒气,忽然断光,遂成睁眼瞎子,一名反背瞳人。
书中的治疗思路的是,先服用破气的药,然后用补中益气丸疏肝健脾,最后服用熟益巴戟汤补肾。
简单来说,作者认为,内障眼病的标是气滞,而本是中虚和肾虚。
这时,两人已经来到了病房。
病房里郭老太太的家属少了一些,不过还有四五个人,都是中年人。
还没等林远志走过去,他们就主动迎上来了。
其中一个五十岁左右,头发花白的男子上前,问道:“你们就是中医科的医生?”
另外一个年龄差不多的妇女说道:“啊,我认得他……林远志,网上挺有名的。”
“两位怎么称呼?”林远志问道。
经过两人自我介绍,得知这两人就是郭老太太的大儿子李金鑫和小女儿李晚霞。
李晚霞说道:“听护士小姐说,中医能治好我**眼病是吗?”
“你有几分把握啊?我们之前去眼科医院看了几个月都没效果。吃中药能把眼睛治好?”李金鑫似乎抱有疑虑。
“后来我们也去三羊市的中医院看过两次,也拿了一些药回来吃,也是没什么效果,然后没办法了才回老家的。”李晚霞补充道。
林远志说道:“两位请不要那么着急,因为我们现在还没给病人诊断过,所以还没办法下结论。”
李晚霞说道:“那你们赶紧给我妈看看吧。我们劝了半天,她才暂时同意留在医院里。我担心她会改变心意。”
林远志和封总跟着李晚霞来到病床边。
郭老太太此时眯着眼,安静躺着,俨然已经睡着。
林远志坐下来,给她搭脉的时候,她却睁开眼睛。
“你是……医生?”
郭老太太的眼睛没看着林远志的脸,而是看着墙壁。
“是的,我是中医科的,我叫林远志。过来给你检查一下。”
“哦。”郭老太太一听是中医科的,又闭上了眼睛。
“郭女士,能张嘴给我看一下舌头吗?”
郭老太太麻木得张嘴吐舌。
“可以了。”
郭老太太闭上嘴后,一言不发。
感觉她对于中医科介入治疗,并不感兴趣。
林远志问道:“郭女士,你除了眼睛和腿外,还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吗?胃口怎么样?”
李晚霞比划着说道:“林医生,我来告诉你吧。她眼睛有时候会胀痛,还有有时候这里也会痛,不过做ct也没查出是什么原因。胃口不好,吃的东西很少,平时也没什么精神,睡眠也不好,护工说她晚上老是会醒过来。”
林远志点点头,没有继续问下去。
“好的,诊断结束了。”
“就这样结束了。”李晚霞从床头柜抽屉里掏出一个文件夹,“林医生,病历和检查报告,你不用看的吗?”
“不用看。”
李金鑫说道:“我妈得的是眼底病,你不看片子怎么知道到底病得怎么样?”
林远志说道:“我们中医不看这个,那是给眼科医生看的。”
封总接过文件夹,快速浏览,扫了一眼,道:“左右眼的视力只有零点几……确诊视神经萎缩……这里还有中医药的处方单,都是中成药啊,杞菊地黄丸,石斛夜光丸,磁珠丸。”
林远志说道:“情况我们已经了解了,用药还需要再仔细考虑,和上级医生商量一下,所以我们暂时回去了。”
林远志拉着封总快步离开病房。
封总赶紧把文件夹放下。
走廊上,封总问道:“师兄,你看这个病因是什么?这个郭老太太除了眼睛看不见外,腿骨折外,还有肋下痛,纳差,睡眠差,说明不只是眼睛的问题,对吧?”
林远志说道:“舌苔淡白腻,脉是弦细的,从舌脉上看倒不是很明显指出是什么方面的病因,结合其他症状,还有老太太的精神状态,可以判定是肝郁气滞导致的。”
“精神状态?你是说郭老太太想**?”
“不想**,精神状态也是抑郁状态。你想,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忽然间眼睛看不见了,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别人照顾……她会是什么心情?”
“我明白了!因为失明郁郁寡欢,肝气郁结。而肝开窍于目,肝气不通,阳气不能上奉,导致眼睛无法视物。”
“肝气郁结还导致了木克土的症状,她女儿不是说她没胃口吃东西吗,还有就是晚上经常醒过来,也是气机不通的表现。”
“那肝气郁结的话,一般用——逍遥丸?”
“加味逍遥丸,因为肝郁常化火,需要栀子清热,丹皮凉血,过于发散的薄荷去掉,另外因为没胃口,所以我觉得应该加谷芽和麦芽加强健脾效果,肋下疼痛,加香附子和合欢花理气止痛,远志和石菖蒲通窍。”
“唉,师兄,为什么要加远志和石菖蒲这两种通窍药?”
“《本经》说,远志……利九窍,聪耳明目;石菖蒲,通九窍,明耳目。眼睛看不见,也相当于被闭塞了。所以有必要使用通窍药。”
封总恍然大悟:“你一说肝气郁结,我只想到疏肝理气,都没想到用通窍药。是啊,眼睛也是窍也需要通的。这可以举一反三啊,耳朵要是听不见,不也可以通窍吗?”
“是这个道理。”
“咱们现在回去找郑主任,让他开方吗?不知道他会不会同意。”
“他既然叫我们过去看,没有和我们一起过去,说明他肯定是相信我们的,应该不会在药方上挑三拣四。”
封总笑了,道:“人家是相信你,不包括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