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中医科的?”那老头看了林远志的胸牌,道:“中医真的能治这个病吗?”
许涂伟也问道:“如果可以不动手术,那当然最好了。我爸就怕动手术。”
林远志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话说的太过了。
自己都没跟病人诊断过,不知道病情轻重,随便说中医能治,很容易让病人和家属有产生抓住救命稻草的心理。
“呃……腹腔凸起的肿块有多大,躺下的时候,肿块可以回到腹腔吗?”林远志问老头。
老头微微点头,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小腹,道:“躺下自己回不去,要稍微用手推一下才能回去……挺疼的。大概有,半个拳头那么大。”
许涂伟立即把轮椅扶手上挂着的一个文件袋拿出来,说道:“林医生,检查报告在这里,你看一下吧。”
“这里人多,不太方便,还是进休息室说吧。”
林远志把父子俩带进休息室,然后看了一下检查报告。
是右侧圆孔有肠子跑出来,左侧没有问题。
封总也跟着看了报告,说道:“还算是早期的。”
林远志看着病人,说道:“许先生,之前你去老年病科看了医生,医生说治不了吗?”
许涂伟说:“那个女医生说我这病吃中药没什么效果,最好动手术,现在肠子出来的还不多,做小手术还容易就可以拉回去,然后加装补网挡住洞口,以后肠子就出不来了。如果时间久了,出来的肠子肿大回不去,缺血坏死,就要切除坏掉的肠子重新接起来,那就是大手术了。”
林远志一听那个女医生对手术流程这么熟悉,就知道她肯定碰过不只一两例这种狐疝病人,而结果估计通通推荐去了外科。
“我先给你诊断一下吧。”
林远志给许先生检查了一下舌脉。
舌淡苔厚腻,脉象沉弱。
“许先生,在你没得腹股沟疝之前,你的身体有没有什么明显症状?比如,走路两腿乏力,胃口差,非常怕冷。”
许先生大幅度点头,大概是动作太大,牵扯到腹部,痛得他龇牙咧嘴,不敢吭声。
许涂伟说道:“没错。我爸之前老是说走路没力,所以我就给他买了拐杖,胃口确实也不好,每天只吃很少东西就吃不下了。”
“这是典型的寒湿型狐疝,我想……可以服用中药几天,试试看效果。”
封总激动地说道:“我知道了,师兄你肯定要开【蜘蛛散】对不对!《金匮要略》里就只有这个方剂是对症的!”
“对,就是蜘蛛散。不过这个冷门药方现在应该没什么人会开了,没人开就没进进货。中心药房的中药多,不过,印象里虫类药很少,八成没有。”
“我也觉得不太可能有,一年下来都没几个药方会用到蜘蛛,而且张仲景还特别说明,蜘蛛要熬焦才能入药,不是直接用干货入药。”
蜘蛛散,这个只有两味药的方剂,别说是现在的中医,就算是过去的中医也很少会开。
因为蜘蛛这味药往往连大药房里没有,必须让病人或家属想办法回去自己弄,可是常见的一些蜘蛛是有毒的,病人和家属不懂分辨,吃了毒蜘蛛会出大事。
所以,医生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干脆就不开这个方剂了。
后来的医家使用“暖肝煎”这个方剂来代替蜘蛛散,不只可以行气止痛,还可以补益肝肾,效果比蜘蛛散更好。
狐疝被中医认定为属于“肝经”病变,腹股沟疝发生的部位,正好就位于足厥阴肝经的循经路线上。
所以,根据辩证,都是治肝为主,有疏肝理气的,有滋补肝阴的,有升清健脾的……不一而足。
暖肝煎无法统治所有的狐疝,只能治疗寒湿型的狐疝,而寒湿型的却是最为多见的。
林远志看着封总说道:“就用暖肝煎吧。”
“暖肝煎,方剂学里好像有学过,不过我忘了……我得查查。”封总拿出手机查了一下,然后拿笔写下药方。“我带你们去找主任开处方。”
“多谢你们了!”许涂伟说道。
林远志回到中医儿科诊室,继续工作。
可是,很快封总打电话过来。
“师兄,郑主任不同意啊。”
“为什么?”
“他说狐疝现在都统一建议手术治疗了,我们刚来医院不清楚,所以不怪我们。如果病人服中药后没有好,耽误了治疗,导致病情加重,病人要是用这个理由投诉我们科,他是要负责的。所以他不肯签字。
“结果……许家父子就走了?”
“对,那儿子说他们不会投诉的,说了半天,郑主任还是不同意。所以他们只能走了。我送他们出去后,偷偷把药方塞给他们了。我看,他们应该会去药房抓药吧。”
“小封,你不怕惹事上身?”
“反正那个药方就算吃了没效果,也不会有什么副作用,能出什么事?”
“你回诊室吧。杜医生在抱怨了,说老是不见我们的人影,他一个人都忙不过来了。”
儿科因为要同时接待小孩和家长,所以往往需要有人在现场维持秩序,以免有的小孩到处乱跑乱动,或者大哭大叫影响到医生看病。
有时候也会碰到情绪异常激动的家长,需要有人拦在前边。
封总忽然问道:“对了,之前不是有一个叫卓航的见习医生,老是跟着杜医生的吗?他怎么今天都不见人?”
“我刚才问过杜医生了,他说那个卓航昨天申请离职了,所以以后都不回来了。”
“不管是哪里的儿科,都不好混啊……”封总叹道,“总院那边的儿科也是够呛,医生一天要工作十个小时以上。那时候我也只是路过看看,没想到现在被分到儿科来了。真是应了那句话——初看只知剧中事,再看已是剧中人。”
“别说那么多了,你快回来吧。”
林远志刚刚挂掉电话,却马上又有人打进来。
郑主任?
难道他是要对之前自己擅自给那个原本应该去动手术的许先生开药,而追究自己的责任。
“郑主任,有事吗?”林远志说着走到没人的角落。
“你什么时候认识柳局长的,现在她和她女儿过来办公室,说要找你。我让她们去会客室等了。”
“柳局长,哪个柳局长?不好意思,我没什么印象。”
“怎么会没印象呢,她就是卫生局上一任局长啊。她之前去总院那边找你看过糖尿病的。人家现在找你复诊来了。”
“哦,我想起来了。是那个柳女士,对,我知道了谁了。”
林远志的记忆中,柳局长的长相已经完全模糊,只记得当时徐荣见到柳局长的时候,态度十分恭敬有礼。
可见,在这些老医生眼里,柳局长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就算她已经退休了,那个影响力还在。
这种来自领导的“威压”,是林远志这种初来乍到的新人感受不到的。
在他看来,那就是个普通病人,和其他病人没什么两样。
许涂伟也问道:“如果可以不动手术,那当然最好了。我爸就怕动手术。”
林远志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话说的太过了。
自己都没跟病人诊断过,不知道病情轻重,随便说中医能治,很容易让病人和家属有产生抓住救命稻草的心理。
“呃……腹腔凸起的肿块有多大,躺下的时候,肿块可以回到腹腔吗?”林远志问老头。
老头微微点头,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小腹,道:“躺下自己回不去,要稍微用手推一下才能回去……挺疼的。大概有,半个拳头那么大。”
许涂伟立即把轮椅扶手上挂着的一个文件袋拿出来,说道:“林医生,检查报告在这里,你看一下吧。”
“这里人多,不太方便,还是进休息室说吧。”
林远志把父子俩带进休息室,然后看了一下检查报告。
是右侧圆孔有肠子跑出来,左侧没有问题。
封总也跟着看了报告,说道:“还算是早期的。”
林远志看着病人,说道:“许先生,之前你去老年病科看了医生,医生说治不了吗?”
许涂伟说:“那个女医生说我这病吃中药没什么效果,最好动手术,现在肠子出来的还不多,做小手术还容易就可以拉回去,然后加装补网挡住洞口,以后肠子就出不来了。如果时间久了,出来的肠子肿大回不去,缺血坏死,就要切除坏掉的肠子重新接起来,那就是大手术了。”
林远志一听那个女医生对手术流程这么熟悉,就知道她肯定碰过不只一两例这种狐疝病人,而结果估计通通推荐去了外科。
“我先给你诊断一下吧。”
林远志给许先生检查了一下舌脉。
舌淡苔厚腻,脉象沉弱。
“许先生,在你没得腹股沟疝之前,你的身体有没有什么明显症状?比如,走路两腿乏力,胃口差,非常怕冷。”
许先生大幅度点头,大概是动作太大,牵扯到腹部,痛得他龇牙咧嘴,不敢吭声。
许涂伟说道:“没错。我爸之前老是说走路没力,所以我就给他买了拐杖,胃口确实也不好,每天只吃很少东西就吃不下了。”
“这是典型的寒湿型狐疝,我想……可以服用中药几天,试试看效果。”
封总激动地说道:“我知道了,师兄你肯定要开【蜘蛛散】对不对!《金匮要略》里就只有这个方剂是对症的!”
“对,就是蜘蛛散。不过这个冷门药方现在应该没什么人会开了,没人开就没进进货。中心药房的中药多,不过,印象里虫类药很少,八成没有。”
“我也觉得不太可能有,一年下来都没几个药方会用到蜘蛛,而且张仲景还特别说明,蜘蛛要熬焦才能入药,不是直接用干货入药。”
蜘蛛散,这个只有两味药的方剂,别说是现在的中医,就算是过去的中医也很少会开。
因为蜘蛛这味药往往连大药房里没有,必须让病人或家属想办法回去自己弄,可是常见的一些蜘蛛是有毒的,病人和家属不懂分辨,吃了毒蜘蛛会出大事。
所以,医生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干脆就不开这个方剂了。
后来的医家使用“暖肝煎”这个方剂来代替蜘蛛散,不只可以行气止痛,还可以补益肝肾,效果比蜘蛛散更好。
狐疝被中医认定为属于“肝经”病变,腹股沟疝发生的部位,正好就位于足厥阴肝经的循经路线上。
所以,根据辩证,都是治肝为主,有疏肝理气的,有滋补肝阴的,有升清健脾的……不一而足。
暖肝煎无法统治所有的狐疝,只能治疗寒湿型的狐疝,而寒湿型的却是最为多见的。
林远志看着封总说道:“就用暖肝煎吧。”
“暖肝煎,方剂学里好像有学过,不过我忘了……我得查查。”封总拿出手机查了一下,然后拿笔写下药方。“我带你们去找主任开处方。”
“多谢你们了!”许涂伟说道。
林远志回到中医儿科诊室,继续工作。
可是,很快封总打电话过来。
“师兄,郑主任不同意啊。”
“为什么?”
“他说狐疝现在都统一建议手术治疗了,我们刚来医院不清楚,所以不怪我们。如果病人服中药后没有好,耽误了治疗,导致病情加重,病人要是用这个理由投诉我们科,他是要负责的。所以他不肯签字。
“结果……许家父子就走了?”
“对,那儿子说他们不会投诉的,说了半天,郑主任还是不同意。所以他们只能走了。我送他们出去后,偷偷把药方塞给他们了。我看,他们应该会去药房抓药吧。”
“小封,你不怕惹事上身?”
“反正那个药方就算吃了没效果,也不会有什么副作用,能出什么事?”
“你回诊室吧。杜医生在抱怨了,说老是不见我们的人影,他一个人都忙不过来了。”
儿科因为要同时接待小孩和家长,所以往往需要有人在现场维持秩序,以免有的小孩到处乱跑乱动,或者大哭大叫影响到医生看病。
有时候也会碰到情绪异常激动的家长,需要有人拦在前边。
封总忽然问道:“对了,之前不是有一个叫卓航的见习医生,老是跟着杜医生的吗?他怎么今天都不见人?”
“我刚才问过杜医生了,他说那个卓航昨天申请离职了,所以以后都不回来了。”
“不管是哪里的儿科,都不好混啊……”封总叹道,“总院那边的儿科也是够呛,医生一天要工作十个小时以上。那时候我也只是路过看看,没想到现在被分到儿科来了。真是应了那句话——初看只知剧中事,再看已是剧中人。”
“别说那么多了,你快回来吧。”
林远志刚刚挂掉电话,却马上又有人打进来。
郑主任?
难道他是要对之前自己擅自给那个原本应该去动手术的许先生开药,而追究自己的责任。
“郑主任,有事吗?”林远志说着走到没人的角落。
“你什么时候认识柳局长的,现在她和她女儿过来办公室,说要找你。我让她们去会客室等了。”
“柳局长,哪个柳局长?不好意思,我没什么印象。”
“怎么会没印象呢,她就是卫生局上一任局长啊。她之前去总院那边找你看过糖尿病的。人家现在找你复诊来了。”
“哦,我想起来了。是那个柳女士,对,我知道了谁了。”
林远志的记忆中,柳局长的长相已经完全模糊,只记得当时徐荣见到柳局长的时候,态度十分恭敬有礼。
可见,在这些老医生眼里,柳局长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就算她已经退休了,那个影响力还在。
这种来自领导的“威压”,是林远志这种初来乍到的新人感受不到的。
在他看来,那就是个普通病人,和其他病人没什么两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