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中医 第344章 奖罚分明

小说:末代中医 作者:最后阵地 更新时间:2025-11-06 12:25:16 源网站:2k小说网
  第二天清晨,天光未亮,嘹亮的军号声便刺破了灾区临时营地的寂静。

  引擎轰鸣,人影绰绰,战士们迅速集结,再次奔赴抗洪一线。

  林远志匆匆用过简单的早餐,与乔军医一同清点药品器械。

  几辆军用卡车和冲锋舟陆续返回,卷起泥泞。

  车上载满了从更深处灾区解救出来的群众,他们大多衣衫褴褛,面带疲惫与惊恐,被临时安置在北郊一所侥幸未被完全淹没的废弃小学里。

  小学的操场泥泞不堪,主楼虽显破败,但结构尚存。

  最大的礼堂被紧急征用为临时医疗救助站。

  当林远志跟随医疗队踏入这里时,一股混杂着消毒水、汗液、霉味和淡淡血腥气的热浪扑面而来。

  有限的两医生和几名志愿者如同救火队员,在人群中穿梭,进行着最基础的清创、包扎和药品分发,忙得脚不沾地。

  林远志被指派负责内科和杂症区域。

  礼堂角落用破旧课桌勉强围出一小块隔离区,里面坐着七八个孩子,年龄从五六岁到十二三岁不等。

  这些孩子眼睑高度红肿,结膜充血如兔眼,泪液和粘稠分泌物不断溢出。

  他们畏光地眯着眼,不时因难以忍受的痒痛而试图用手揉搓,又被身旁焦虑的家长厉声制止。

  “医生!医生快来看看!孩子的眼睛红得吓人,又痒又痛,见光就流泪,怎么办啊!”

  一位母亲看到穿着白大褂的林远志,如同看到救星,带着哭腔喊道。

  负责该区域的志愿者李大姐,一位四十多岁、面带倦容但眼神坚毅的妇女,叹了口气对林远志解释:“林医生是吧?这几个孩子是昨天从重灾区转移来的,估计是泡了脏水又密集接触,急性结膜炎,传染性强。用了带来的抗生素眼药水,效果不太理想,红肿痒痛没怎么缓解,只能先隔离。唉,看着孩子受罪,心里真不是滋味。”

  林远志仔细观察后,对李大姐和围过来的几位家长温和地说:“急性结膜炎,中医称为‘天行赤眼’,多因外感疫疠毒邪或肝胆火盛上攻于目。要是配合针灸治疗,可以缓解症状,缩短病程。”

  他话音未落,一位父亲立刻眉头紧锁,连连摆手,声音带着抗拒:“针灸?在眼睛旁边扎针?这太危险了!孩子本来就害怕,再拿针扎,还不吓坏了?而且得多疼啊!不行不行!”

  “是啊是啊,听着就吓人!”另一位母亲紧紧搂住自己的孩子,“还是滴眼药水吃抗生素稳妥点,慢就慢些吧,安全第一。”

  一个看起来有些见识、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年轻的林远志,语气充满怀疑:“针灸?这能治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红眼病?原理是什么?有科学依据吗?别是安慰剂效应吧?万一没效果,耽误了病情,导致角膜炎甚至更严重的问题,谁负责?”

  他的质疑引起了不少家长的附和,空气中弥漫着不信任的气息。

  就在这时,一个一直靠在墙边、面色蜡黄、瘦削得几乎脱形的中年男子,发出一声沙哑的冷笑,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他眼神浑浊,指着林远志,声音不大却字字刺耳:

  “哼,中医?怎么有在中医在这里?小年轻,别在这儿吹得天花乱坠了!我告诉你,中医要是真像你说的那么神,我甄大强也不会落得今天这步田地!”

  他剧烈地咳嗽了几声,喘着气继续说,“我当年,身体壮得跟牛一样能扛一百斤麻袋!就信了中医的邪,得了慢性胃炎,不好好吃西药抑制胃酸,非去找什么‘老神医’调理,结果呢?中药汤子灌了几大缸,钱花得像流水,人却越治越虚!胃疼、胀气一点没好,反而吃不下饭,瘦成这副鬼样子!活干不了,成了家里的累赘!中医?全是骗人的把戏!根本治不了病!就会故弄玄虚,掏空你的钱包!”

  甄大强现身说法,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本就充满疑虑的家长心中掀起了巨浪。

  家长们看林远志的眼神,从怀疑变成了几乎彻底的否定和警惕,纷纷将孩子护得更紧,仿佛林远志是什么江湖骗子。

  连志愿者李大姐也面露难色,不知该如何是好。

  场面瞬间降到了冰点。

  林远志并未动怒,反而神色平静,目光诚恳地看着甄大强:“甄大哥,你之前的胃炎,具体有哪些症状?那位中医是怎么诊断的?用了哪些方药,还有印象吗?”

  甄大强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林远志会如此反应,他烦躁地挥挥手:“症状?就是胃疼、胀气、反酸呗!吃了啥药?名字乱七八糟谁记得!反正越吃越糟!你别跟我扯这些没用的!”

  正当气氛僵持不下时,礼堂另一头突然传来一位妇女撕心裂肺的尖叫,瞬间打破了这里的对峙:“医生!救命啊!我的孩子!抽筋了!快来人啊!!”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

  只见一位年轻母亲瘫坐在地,怀里抱着一个约三四岁的小男孩。孩子面色潮红,双眼上翻,全身强直性抽搐,手脚绷直,牙关紧咬,口角隐约有白沫,意识模糊。

  “是惊厥!快!需要镇静剂!”有志愿者惊呼。

  但现场唯一的医生正在处理一个外伤大出血的患者,根本无法分身。另外一名医生刚刚出去了。

  孩子的母亲绝望地哭喊着,目光扫过全场,最终定格在离她最近、穿着白大褂的林远志身上。

  她连滚带爬地冲过来,抓住林远志的胳膊,语无伦次地哀求:“医生!求求你,救救我孩子!他不行了!”

  这一刻,所有的质疑、嘲讽、排斥都被这生死攸关的求救声淹没。

  林远志眼神一凝,没有丝毫犹豫,一个箭步冲上前,沉稳地对慌乱的人群喊道:“让开!保持通风!找软物垫住他的头!”

  他迅速检查:孩子体温仅是低烧,但抽搐剧烈,脉象浮紧有力,舌苔薄白。

  询问惊惶的母亲,得知孩子之前曾长时间浸泡在冷水中,已有轻微流清鼻涕、怕冷的症状。

  “别慌,是外感风寒,郁而化热,我能处理!”

  在无数双紧张、怀疑、甚至带着看热闹心态的目光注视下,林远志迅速打开随身携带的针灸包。

  他凝神静气,手法快如闪电,精准无误地将细短的毫针刺入孩子的人中穴(开窍醒神,镇惊厥要穴)、合谷穴(通调气血,镇静止痉)、太冲穴(平肝熄风)。

  几十秒后……

  孩子紧绷如弓的身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松弛下来;剧烈的抽搐停止了;紧咬的牙关缓缓松开;喉咙里发出微弱的呜咽声,继而转为清晰的啼哭——意识恢复了!

  “不抽了,不抽了!谢谢医生!谢谢医生!”母亲喜极而泣,抱着孩子不停地向林远志鞠躬。

  周围的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惊呼和难以置信的议论。

  “天哪!扎几针就不抽了?”

  “这比打针还快?”

  “这年轻医生有点本事啊!”

  ……

  林远志的工作并未结束。

  他判断孩子风寒未解,筋脉失养,病根未除。他立刻对李大姐说:“大姐,麻烦帮我找个能煎药的小锅和炉子,需要马上用药巩固,不然等一下可能还会复发。”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林远志从自己用板车拖来药材包里,迅速而精准地称取出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葛根等药材。

  就在礼堂的角落,他用志愿者找来的小砂锅和便携式瓦斯炉,当场急煎起来。

  药材的清香渐渐弥漫开来,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

  药煎好后,放在窗边晾了几分钟,林远志小心地将温热的药汁一点点喂入孩子口中。

  “这是桂枝加葛根汤,能解肌发表,生津舒筋,针对这种外感风寒引起的痉证有奇效。”

  约莫半小时后,孩子身上微微出了一层细汗,体温降至正常,脸色恢复红润,甚至小声嘟囔着“饿”。

  整个礼堂,鸦雀无声,继而爆发出更加热烈的议论。

  之前那些坚决拒绝针灸、对中医嗤之以鼻的家长,此刻脸上的表情复杂极了。

  那位戴眼镜、质疑最激烈的父亲,第一个反应过来。

  他抱着自己眼睛红肿、痛苦呻吟的儿子,快步冲到林远志面前:“林医生!对不起!刚才我们错怪你了!求求你,给我儿子治疗吧!”

  这一声呼喊,如同打开了闸门。

  “林医生!也给我家孩子看看吧!”

  “我们也要针灸!我们不怕疼!”

  “求你救救孩子!”

  家长们抱着孩子,瞬间将林远志围得水泄不通,眼神里充满了信任和期盼。

  李大姐帮忙维持秩序:“大家别急!排好队!一个个来!林医生,需要我帮什么忙?”

  林远志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但脸上只是露出温和的笑容,点点头:“好,大家别急,排好队,我一个个看。”

  他重新拿出针灸包,酒精棉球仔细消毒。

  面对第一个因为害怕而哭泣的小女孩,他柔声安慰:“小朋友,别怕,像小蚂蚁轻轻夹一下,很快就不痒不痛了。”

  一个、两个、三个……

  当林远志为最后一个红眼病孩子扎针后,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一个身影磨磨蹭蹭地挪到了他面前。

  正是之前言辞最激烈的甄大强。

  他佝偻着腰,脸上满是复杂的表情,交织着尴尬、羞愧、还有一丝重新燃起的、微弱却迫切的光。

  他搓着干瘦的手,声音沙哑而低沉:

  “林医生,我这张臭嘴,刚才都是我胡说八道。你千万别往心里去。我给你道歉。

  “这老胃病,折磨我这么多年了,生不如死。你看,能不能帮我瞧瞧?

  我之前可能是真遇上骗子了。我没福气,没遇到像你这样有真本事的。机会难得,我想拜托你给我治治这病……”

  林远志指了指旁边的凳子,语气平和而真诚:“甄大哥,快请坐。过去的事,不提了。来,我先给你诊诊脉,你慢慢说,到底怎么个不舒服法。”

  他仔细地为甄大强切脉,查看舌苔,耐心询问每一个细节。

  甄大强还拿出手机,展示过去看中医的处方签。

  林远志大致看了一下,基本都是补脾燥湿的方子,什么苍术、茯苓、厚朴、干姜、陈皮、吴茱萸……之类。

  舌红少苔,舌面裂纹,脉象细数,应该是过去使用温燥药太多,服用时间太长,伤了胃阴。

  目前手头的药材里,并没有补阴的中药。

  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大事。

  只要开个药方给甄大强,让他去找间药店按方抓药就可以了。

  麦冬、铁皮石斛、北沙参、莲子、玉竹、生地……

  “这个药方,你拿着,先吃几副药看看效果,如果觉得有好转,再来找我复诊。我这几天应该都还在这里。”

  “好的,谢谢!太感谢了!”

  甄大强离开后,老乔忽然出现在林远志身后。

  “好小子!干得漂亮!我果然没看走眼!”

  “老乔。你怎么来了?”

  乔军医用力拍了拍林远志的肩膀,力道大得让林远志晃了一下:“我来凑热闹啊。刚才都听说了,好家伙,你小子在这礼堂里可闹出大动静了!行啊!真给我长脸!”

  他声音洪亮,毫不避讳周围的群众,语气里充满了自豪,仿佛林远志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兵。

  “说真的,小林,一开始老乔我让你留下,是看你证照齐全,有点本事,想着多个人多份力。没想到,你小子是真有料,关键时刻顶得住,镇得住场子!”

  他顿了顿,语气深沉了些:“咱们这救灾,不光是要把堤坝堵上,把水排干,更要把人心的‘病’给治好。你做的,就是这事!好样的!”

  林远志被乔军医这一顿连夸带训说得有些不好意思,忙道:“您过奖了。”

  “诶!别谦虚!”乔军医一摆手,“在我们部队里,奖罚分明!该夸就得夸!你大胆干,需要什么支持,尽管跟我提!老子给你撑腰!”

  说完,他转向周围那些带着感激目光的群众,大声道:“乡亲们放心!有我们在,一定尽全力让大家伙儿都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