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林远志一直坚持通过网络诊疗的方式,远程关注着安阳的娄锡兰的恢复情况。
令他欣慰的是,娄锡兰的病情正在稳步好转。虽然还无法独立行走,但据她反馈,双脚的感觉和知觉正在一点点恢复,在护工的搀扶下,已经能够勉强自己去洗手间了。
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让她和她的家人欣喜若狂,对林远志更是感激涕零。
李晓薇的纪录片团队也一直在跟踪记录这个过程。
娄锡兰甚至在征得林远志和李晓薇同意后,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开通了康复日志直播,真实分享自己的治疗经历和点滴变化。
她的乐观和坚强,以及那肉眼可见的恢复进展,有力地回击了之前网络上那些质疑林远志“用毒药”、“炒作”的负面言论,赢得了越来越多网友的支持和祝福。
当然,网络上依然存在杂音。
一个被顶得很高的热门评论写道:“格里巴利综合征本来就有一定的自愈率,个案好转说明不了什么,可能是碰巧了。”
这条评论下面,充满了网友的反讽:“你生病也别看医生,等着自愈!”“嘴硬王者!”
紧接着,又有人提出了一个新的“验证”方法:“治疗一个新病人,有好转确实不能证明治疗有效,毕竟病人也是有恢复能力的!有本事再找一个严重的、病程长的格里巴利病人治治看!要是也能治好,那才真叫厉害!”
这个提议,瞬间点燃了网友们的“人肉”热情。
很快,他们真的在网上“锁定了”一个合适的人选——二十五岁的知名漫画家付志洋。
付志洋两年前罹患吉兰巴利综合征,虽然经过抢救和治疗保住了生命,但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双下肢无力,生活难以自理,需要两名护工轮流照顾,只能依靠轮椅和助行器活动。
但他没有放弃,坚持康复训练,并靠着惊人的毅力,继续指导助手创作他火爆全网的热门漫画《星域幻想》,经常在微博发布自己艰难复健和绘画的短视频,以其不屈的精神和才华感动了无数粉丝,被称为“二次元漫画侠”。
无数付志洋的粉丝和看热闹的网友开始疯狂@林远志和各种大V,呼吁林远志出手相助。
这股风潮也席卷到了线下。
这天下午,一个穿着校服、满脸焦急和执拗的高中生,不顾分诊台护士的劝阻,硬是闯进了林远志的诊室,激动地大喊:“林医生!求求你!救救付志洋吧!他是我的偶像,只有你能救他了!”
封总见状,脸色一沉,立刻上前试图将他拉出去:“喂!你怎么回事?出去出去!这里是看病的地方,不是让你来闹事的!”
林远志却抬手制止了封总,他看着眼前这个狂热的少年。
“付志洋是谁?你慢慢说,怎么回事?”
高中生喘着气,将网上发生的一切和网友的请愿飞快地说了一遍,最后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说:“林医生!求求你联系一下他吧!你一定能帮到他的!他是那么好的人,不该一辈子坐在轮椅上!”
林远志沉默了片刻。
他理解这种粉丝行为背后的盲目和冲动,但也为这份纯粹的热忱和信任所触动。
他想了想,说:“好,我知道了。我会尝试联系他了解一下情况。但你以后不能再这样闯诊室了,会影响其他病人,明白吗?”
高中生见林远志答应了,喜出望外,连连鞠躬:“谢谢林医生!谢谢林医生!我保证不会了!对不起!对不起!”然后才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
下班后,林远志根据网上查到的信息,找到了付志洋漫画工作室的公开联系电话,拨了过去。
接电话的是个语气警惕的助理,一听是“有人自称林远志”,立刻以为是蹭热度的骚扰电话,敷衍两句就挂断了。
林远志拿着传来忙音的电话,无奈地笑了笑,放下了手机,并没有再打过去强求。
大约半小时后,他的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的外地号码。
接通后,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异常虚弱、缓慢、带着明显气短和疲惫感的年轻男声:“您好。请问……是……林远志……医生……本人吗?”
“我是。您哪位?”
“我……是……付志洋。”对方一字一顿,说得非常吃力,“刚才……我的助理……不懂事……挂了您电话……我听他说起来,猜想……可能真是您……所以……打回来……确认一下……非常……抱歉……”
林远志心中一动,放缓语速,尽量清晰地说:“付先生,没关系的,我不在意。确实是我打的电话。情况是这样的……”
他将下午付志洋粉丝擅闯诊室的事情简单说了一下。
付志洋听完,呼吸声显得有些沉重,然后艰难地说:“还有这种事?给林医生……非常……对不起……我……不知道……粉丝们……会打扰到你……”
“不必道歉,这不是你的错。你也控制不了粉丝。”林远志切入正题,“付先生,冒昧问一下,你目前具体的身体状况怎么样?方不方便简单说一下?”
付志洋吃力地描述了自己的情况:
双下肢弛缓性瘫痪,肌力极差,无法长时间站立,坐下就起不来。只有双手还勉强能画草稿。全身肌肉萎缩,感觉迟钝,伴有轻度呼吸困难,容易疲劳,需要长期依赖轮椅出行和专人护理。
林远志仔细听着,心中快速分析。
病程两年,久病必虚,气血亏耗,筋肉失养,痿废不用。但听他语言思维清晰,上肢功能似乎尚可,说明病未及上,主要损伤在下,属中医“痿证”重症,但并非完全没有希望。
“付先生,从你描述的情况看,病情确实比较重,病程也长。”林远志坦诚相告,“中医治疗痿证,需要过程,也需要您的坚持和配合。我不敢保证一定能恢复到什么程度,但尝试治疗,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你……愿意试试吗?”
电话那头,付志洋的呼吸似乎急促了一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真……的吗?林医生……您……愿意……给我看?我……我当然……愿意!只要……有一线希望……我……都不想放弃!我……什么时候……可以……去找您?”
“我周日休息,没有门诊。如果您方便,可以周日过来,时间充裕些。”林远志说。
“好!好!谢谢……林医生!我……周日……一定到!”付志洋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更加气短,但那份喜悦和希望却清晰地传递了过来。
挂断电话,一直在旁边旁听的封总忍不住担忧地说:“师兄,你……真的接了啊?这风险太大了!付志洋这情况明显比娄锡兰重得多,病程也长!痿证重症,神经和肌肉萎缩了两年,想恢复极其困难。万一……万一效果不明显或者进展缓慢,之前积累的那些好评和口碑,恐怕……”
林远志目光平静:“有难度才有进步。”
两天后的早晨,林远志刚走进诊室,封总就举着手机,一脸兴奋又带着些许慌乱地冲了进来:“林师兄!出大事了!你快看!”
林远志接过手机,屏幕上显示的是“全民健康”APP的首页。
只见首页最醒目的“每日名医推荐”栏目里,赫然挂着他的职业照、姓名和杏仁堂的坐诊信息。
旁边还配着一篇标题为《三年鼻炎,五剂中药见奇效——感谢林远志医生!》的长文,作者署名正是樊七三。
文章详细描述了樊七三自己备受慢性鼻炎困扰的痛苦经历、四处求医的挫折,以及如何在杏仁堂经林远志“健脾化痰、治病求本”的思路治疗,短短五天症状大为缓解的惊喜过程。
文字真挚,充满感激,对林远志的医术和医德不吝赞美之词。
这篇由APP创始人亲自撰写的“广告”,其影响力和可信度是爆炸性的。
林远志看着手机屏幕,感觉头皮一阵发麻,喃喃自语:“这樊总动作也太快了。这下该不会全国各地的病人都往这儿涌吧?”
封总苦笑着点头:“师兄,恐怕不只。这APP用户好几千万,覆盖国内外!别说国内了,海外华人圈估计都能看到。这下咱们杏仁堂的门槛,怕是真的要被踏破了。关键是,你一天的号就那么多,这可怎么应付啊?”
林远志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船到桥头自然直。到时候先看看情况再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果然,不出意外,从当天下午开始,杏仁堂的预约电话就被彻底打爆了。
公众号后台的预约申请呈几何级数增长,几乎瘫痪。
第二天一早,医馆还没开门,门口就已经排起了长队,其中不少是拖着行李箱、操着各地口音的外地患者,甚至还有被人用电动辅助担架抬来的重症病人!
所有人都眼巴巴地盼着能加上“林神医”的号。
场面一度有些失控。
萧宣当机立断,紧急召集所有管理人员开会,迅速出台了一条临时规定:即日起,首次来杏仁堂就诊的患者,原则上只能挂其他坐堂医生的号;连续复诊两次以上、经其他医生确认病情复杂或疗效不佳确需林医生会诊的,方可申请加挂林远志的号。
同时,她亲自在门口向排队患者耐心解释,安抚情绪。
这条规定虽然略显“不近人情”,但有效缓解了混乱局面,也将林远志从完全无法承受的接诊压力中暂时解救出来。
但即便如此,林远志的门诊量还是被迫从每天四十多人增加到了近六十人。
他不得不进一步压缩每个病人的看诊时间,提高效率,从早到晚几乎不停歇地工作,身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他辨证的速度更快,思路更清晰,用药更精准,仿佛一块海绵,在巨大的临床流量中疯狂吸收着经验和养分。
就在林远志忙于应对暴涨的病患,身心俱疲之际,一封设计精美、措辞正式的邀请函送到了他的诊室。
来自国内以观点犀利、思辨性强而闻名的热门辩论综艺节目——《是非说》。
林远志看了一眼,随手放到一边,并未在意。
他对此类节目本能地排斥,认为多是哗众取宠的口舌之争。
几分钟后,一个陌生的号码打到了他的私人手机上。他刚接起,一个语速明快、声音干练又不失亲和力的女声便传了过来:
“您好!请问是杏仁堂的林远志林医生吗?冒昧打扰,我是《是非说》节目的制片人,全莉。”
林远志微微皱眉,语气平淡:“全小姐您好。邀请函我收到了,谢谢贵节目的厚爱。但我只是个医生,我的职责是看病,不是上节目辩论。恐怕要辜负您的期望了。”
全莉似乎早有预料,并不气馁,反而轻笑一声,语气更加诚恳:“林医生,您先别急着拒绝。我理解您的想法。很多像您这样的专业人士,一开始都对我们的节目有误解,认为我们是搞噱头、博眼球。但我可以向您保证,《是非说》的初衷,是搭建一个理性、深度、有建设性的公共讨论平台。
中医是怎么治病的,这是一个困扰了很多人,也争论了很多年的问题。我们需要的,不是能言善辩的辩手,而是像您这样,有扎实一线经验、有真实病例支撑、有深入思考的实践者,来呈现中医最真实、最核心的一面。”
林远志叹了口气,语气依旧坚决:
“全制片,谢谢您的认可。但我确实志不在此。我现在每天门诊量巨大,实在分身乏术。而且,医学是严谨的,很多道理和案例,需要在具体情境下因人制宜地分析,很难在综艺节目有限的时长和预设的辩论框架里说清楚。我怕我表达不好,反而引起更大的误解。所以,还是算了吧。”
“林医生!”全莉的声音提高了一些,“您说的顾虑我非常理解。但正因为医学严谨,才更需要一个平台去破除误解、普及常识啊!您想想,现在网络上关于中医的争议有多大?
有多少人因为不了解而排斥、甚至污名化中医?您一个人,一天看几十个病人,一年能看两万多人,这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您能改变多少人的观念呢?”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深沉有力:“而《是非说》拥有一千五百万的固定收视群体,其中70%是25-45岁、具有高等教育背景和社会影响力的人群!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科普和教育窗口!
您上台,不需要巧舌如簧,不需要战胜谁,您只需要平静地讲述您的故事,分享您的病例,阐释您辨证论治的逻辑。
您治愈的那些疑难杂症,您对中西医差异的理解,本身就是最有力的声音,这比您埋头看一万个病人,对中医整体形象的扭转和推广作用可能更大!”
林远志沉默了片刻,全莉的话确实触动了他一丝心弦,但他仍有顾虑:“全制片,你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我担心节目效果会不会为了追求冲突和收视率,刻意剪辑,或者被网上的有心人引导到一些肤浅的争论上去?,我怕到时候适得其反。”
“这一点我可以向您保证!”全莉语气斩钉截铁,“我们可以提前签署一份详细的协议,明确您的发言权和剪辑底线,确保您的核心观点和案例阐述的完整性得到尊重。
我们邀请您,是希望呈现深度内容,不是为了制造闹剧。如果您在录制过程中感到任何不适,可以随时叫停。我们追求的是真理越辩越明,而不是为了辩论而辩论。”
她趁热打铁,抛出了更沉重也更具诱惑力的一击:“林医生,您想过没有?现在中医院校招生越来越难,很多医学院的中医专业都被废除了,很多年轻人对中医缺乏了解和兴趣。为什么?因为他们接触到的关于中医的信息,很多是片面的、负面的。
如果您能在这样一个面向年轻精英群体的平台上,展现出中医的智慧、有效和现代性,哪怕只能影响其中一小部分人,让他们对中医产生好奇甚至投身其中,那对中医未来的传承和发展,将是多么巨大的一份贡献?这远比您一个人辛苦看诊的意义更为深远!您是在为整个行业发声,为未来播种!”
全莉的话,像一连串的重锤,敲打着林远志的内心。
他想起国医大师邓老的期许,想起自己一路走来遇到的诸多误解,想起网络上那些根深蒂固的偏见……
他握着手机,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诊室外依稀传来的嘈杂声,更衬托出他内心的波澜。
全莉没有催促,耐心地等待着。
良久,林远志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全小姐,你口才真好,不愧是做节目策划的。”
全莉心中一喜,但语气依旧保持平稳:“那么,林医生您的意思是?”
“但是,”林远志话锋一转,“我还有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顾虑:时间。我现在的门诊压力非常大,录制节目需要准备、需要往返奔波,我担心这会严重影响我现有病人的诊疗。”
听到这个实际而具体的困难,全莉反而松了口气,她立刻给出了解决方案:“林医生,请放心!时间问题我们可以全力配合您!
我们可以将录制时间安排在您休息的周日!如果您需要准备,我们可以派团队到广南市,利用您晚上的碎片时间进行前期沟通和彩排,最大限度减少对您工作的影响。
交通、食宿全部由我们负责,保证您以最有效率、最舒适的状态参与录制。您的病人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绝不会让节目影响您的本职工作!”
至此,林远志所有的顾虑都被全莉一一化解,并且被提升到了为中医未来发声的高度。
他再也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他再次沉默了几秒钟,最终,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清晰地说道:
“好吧,全小姐。你说服我了。但我重申我的原则:只讲述事实和案例,不参与无谓的争吵和人身攻击,保持理性和客观。”
电话那头,全莉终于难以抑制地流露出喜悦之情:“太好了!林医生!非常感谢您的信任和支持!您放心,我们绝对尊重您的专业和立场!期待与您的合作!我马上让团队把协议和具体安排发给您。”
挂断电话,林远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像是完成了一次艰难的问诊。
封总在一旁大致听到了对话内容,忧心忡忡地问:“师兄,您真的要去啊?”
林远志收回目光,眼神却异常坚定:“既然有机会,那就去试试吧。什么都应该试一下。”
萧宣听说这事儿后,则是又喜又忧。
喜的是这又是一个提升杏仁堂和林远志知名度的绝佳机会;忧的是林远志的身体。
她立刻吩咐阿姨,每天额外给林远志煲一份滋补药膳汤,用的是上好药材和食材。
见林远志总是推辞不肯上楼吃饭,她干脆让人直接送到诊室。
“远志,这汤是阿姨特意给你熬的,安神补气,缓解疲劳。你要趁热喝。封总,你也有一份,看着你师兄喝完。”
封总端着那盅用料讲究、香气扑鼻的补汤,看着萧宣离开的背影,凑到林远志耳边,压低声音嘿嘿笑道:
“师兄,萧掌柜这关心得是不是有点超纲了?还给你送补汤来。这哪是老板关心员工,这分明是——怕是不止把你当‘台柱子’,更把你当‘理想结婚对象’了。全馆上下,只要不瞎,都看得出来。”
林远志瞪了他一眼,低声呵斥:“别乱说,让人听见像什么话,赶紧喝你的汤!”
封总缩缩脖子,嘟囔着:“我说的是事实啊。萧掌柜条件多好,人漂亮又能干,还懂得照顾人,虽说比你大几岁,但女大三抱金砖嘛……师兄你真没点想法?”
令他欣慰的是,娄锡兰的病情正在稳步好转。虽然还无法独立行走,但据她反馈,双脚的感觉和知觉正在一点点恢复,在护工的搀扶下,已经能够勉强自己去洗手间了。
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让她和她的家人欣喜若狂,对林远志更是感激涕零。
李晓薇的纪录片团队也一直在跟踪记录这个过程。
娄锡兰甚至在征得林远志和李晓薇同意后,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开通了康复日志直播,真实分享自己的治疗经历和点滴变化。
她的乐观和坚强,以及那肉眼可见的恢复进展,有力地回击了之前网络上那些质疑林远志“用毒药”、“炒作”的负面言论,赢得了越来越多网友的支持和祝福。
当然,网络上依然存在杂音。
一个被顶得很高的热门评论写道:“格里巴利综合征本来就有一定的自愈率,个案好转说明不了什么,可能是碰巧了。”
这条评论下面,充满了网友的反讽:“你生病也别看医生,等着自愈!”“嘴硬王者!”
紧接着,又有人提出了一个新的“验证”方法:“治疗一个新病人,有好转确实不能证明治疗有效,毕竟病人也是有恢复能力的!有本事再找一个严重的、病程长的格里巴利病人治治看!要是也能治好,那才真叫厉害!”
这个提议,瞬间点燃了网友们的“人肉”热情。
很快,他们真的在网上“锁定了”一个合适的人选——二十五岁的知名漫画家付志洋。
付志洋两年前罹患吉兰巴利综合征,虽然经过抢救和治疗保住了生命,但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双下肢无力,生活难以自理,需要两名护工轮流照顾,只能依靠轮椅和助行器活动。
但他没有放弃,坚持康复训练,并靠着惊人的毅力,继续指导助手创作他火爆全网的热门漫画《星域幻想》,经常在微博发布自己艰难复健和绘画的短视频,以其不屈的精神和才华感动了无数粉丝,被称为“二次元漫画侠”。
无数付志洋的粉丝和看热闹的网友开始疯狂@林远志和各种大V,呼吁林远志出手相助。
这股风潮也席卷到了线下。
这天下午,一个穿着校服、满脸焦急和执拗的高中生,不顾分诊台护士的劝阻,硬是闯进了林远志的诊室,激动地大喊:“林医生!求求你!救救付志洋吧!他是我的偶像,只有你能救他了!”
封总见状,脸色一沉,立刻上前试图将他拉出去:“喂!你怎么回事?出去出去!这里是看病的地方,不是让你来闹事的!”
林远志却抬手制止了封总,他看着眼前这个狂热的少年。
“付志洋是谁?你慢慢说,怎么回事?”
高中生喘着气,将网上发生的一切和网友的请愿飞快地说了一遍,最后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说:“林医生!求求你联系一下他吧!你一定能帮到他的!他是那么好的人,不该一辈子坐在轮椅上!”
林远志沉默了片刻。
他理解这种粉丝行为背后的盲目和冲动,但也为这份纯粹的热忱和信任所触动。
他想了想,说:“好,我知道了。我会尝试联系他了解一下情况。但你以后不能再这样闯诊室了,会影响其他病人,明白吗?”
高中生见林远志答应了,喜出望外,连连鞠躬:“谢谢林医生!谢谢林医生!我保证不会了!对不起!对不起!”然后才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
下班后,林远志根据网上查到的信息,找到了付志洋漫画工作室的公开联系电话,拨了过去。
接电话的是个语气警惕的助理,一听是“有人自称林远志”,立刻以为是蹭热度的骚扰电话,敷衍两句就挂断了。
林远志拿着传来忙音的电话,无奈地笑了笑,放下了手机,并没有再打过去强求。
大约半小时后,他的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的外地号码。
接通后,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异常虚弱、缓慢、带着明显气短和疲惫感的年轻男声:“您好。请问……是……林远志……医生……本人吗?”
“我是。您哪位?”
“我……是……付志洋。”对方一字一顿,说得非常吃力,“刚才……我的助理……不懂事……挂了您电话……我听他说起来,猜想……可能真是您……所以……打回来……确认一下……非常……抱歉……”
林远志心中一动,放缓语速,尽量清晰地说:“付先生,没关系的,我不在意。确实是我打的电话。情况是这样的……”
他将下午付志洋粉丝擅闯诊室的事情简单说了一下。
付志洋听完,呼吸声显得有些沉重,然后艰难地说:“还有这种事?给林医生……非常……对不起……我……不知道……粉丝们……会打扰到你……”
“不必道歉,这不是你的错。你也控制不了粉丝。”林远志切入正题,“付先生,冒昧问一下,你目前具体的身体状况怎么样?方不方便简单说一下?”
付志洋吃力地描述了自己的情况:
双下肢弛缓性瘫痪,肌力极差,无法长时间站立,坐下就起不来。只有双手还勉强能画草稿。全身肌肉萎缩,感觉迟钝,伴有轻度呼吸困难,容易疲劳,需要长期依赖轮椅出行和专人护理。
林远志仔细听着,心中快速分析。
病程两年,久病必虚,气血亏耗,筋肉失养,痿废不用。但听他语言思维清晰,上肢功能似乎尚可,说明病未及上,主要损伤在下,属中医“痿证”重症,但并非完全没有希望。
“付先生,从你描述的情况看,病情确实比较重,病程也长。”林远志坦诚相告,“中医治疗痿证,需要过程,也需要您的坚持和配合。我不敢保证一定能恢复到什么程度,但尝试治疗,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你……愿意试试吗?”
电话那头,付志洋的呼吸似乎急促了一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真……的吗?林医生……您……愿意……给我看?我……我当然……愿意!只要……有一线希望……我……都不想放弃!我……什么时候……可以……去找您?”
“我周日休息,没有门诊。如果您方便,可以周日过来,时间充裕些。”林远志说。
“好!好!谢谢……林医生!我……周日……一定到!”付志洋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更加气短,但那份喜悦和希望却清晰地传递了过来。
挂断电话,一直在旁边旁听的封总忍不住担忧地说:“师兄,你……真的接了啊?这风险太大了!付志洋这情况明显比娄锡兰重得多,病程也长!痿证重症,神经和肌肉萎缩了两年,想恢复极其困难。万一……万一效果不明显或者进展缓慢,之前积累的那些好评和口碑,恐怕……”
林远志目光平静:“有难度才有进步。”
两天后的早晨,林远志刚走进诊室,封总就举着手机,一脸兴奋又带着些许慌乱地冲了进来:“林师兄!出大事了!你快看!”
林远志接过手机,屏幕上显示的是“全民健康”APP的首页。
只见首页最醒目的“每日名医推荐”栏目里,赫然挂着他的职业照、姓名和杏仁堂的坐诊信息。
旁边还配着一篇标题为《三年鼻炎,五剂中药见奇效——感谢林远志医生!》的长文,作者署名正是樊七三。
文章详细描述了樊七三自己备受慢性鼻炎困扰的痛苦经历、四处求医的挫折,以及如何在杏仁堂经林远志“健脾化痰、治病求本”的思路治疗,短短五天症状大为缓解的惊喜过程。
文字真挚,充满感激,对林远志的医术和医德不吝赞美之词。
这篇由APP创始人亲自撰写的“广告”,其影响力和可信度是爆炸性的。
林远志看着手机屏幕,感觉头皮一阵发麻,喃喃自语:“这樊总动作也太快了。这下该不会全国各地的病人都往这儿涌吧?”
封总苦笑着点头:“师兄,恐怕不只。这APP用户好几千万,覆盖国内外!别说国内了,海外华人圈估计都能看到。这下咱们杏仁堂的门槛,怕是真的要被踏破了。关键是,你一天的号就那么多,这可怎么应付啊?”
林远志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船到桥头自然直。到时候先看看情况再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果然,不出意外,从当天下午开始,杏仁堂的预约电话就被彻底打爆了。
公众号后台的预约申请呈几何级数增长,几乎瘫痪。
第二天一早,医馆还没开门,门口就已经排起了长队,其中不少是拖着行李箱、操着各地口音的外地患者,甚至还有被人用电动辅助担架抬来的重症病人!
所有人都眼巴巴地盼着能加上“林神医”的号。
场面一度有些失控。
萧宣当机立断,紧急召集所有管理人员开会,迅速出台了一条临时规定:即日起,首次来杏仁堂就诊的患者,原则上只能挂其他坐堂医生的号;连续复诊两次以上、经其他医生确认病情复杂或疗效不佳确需林医生会诊的,方可申请加挂林远志的号。
同时,她亲自在门口向排队患者耐心解释,安抚情绪。
这条规定虽然略显“不近人情”,但有效缓解了混乱局面,也将林远志从完全无法承受的接诊压力中暂时解救出来。
但即便如此,林远志的门诊量还是被迫从每天四十多人增加到了近六十人。
他不得不进一步压缩每个病人的看诊时间,提高效率,从早到晚几乎不停歇地工作,身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他辨证的速度更快,思路更清晰,用药更精准,仿佛一块海绵,在巨大的临床流量中疯狂吸收着经验和养分。
就在林远志忙于应对暴涨的病患,身心俱疲之际,一封设计精美、措辞正式的邀请函送到了他的诊室。
来自国内以观点犀利、思辨性强而闻名的热门辩论综艺节目——《是非说》。
林远志看了一眼,随手放到一边,并未在意。
他对此类节目本能地排斥,认为多是哗众取宠的口舌之争。
几分钟后,一个陌生的号码打到了他的私人手机上。他刚接起,一个语速明快、声音干练又不失亲和力的女声便传了过来:
“您好!请问是杏仁堂的林远志林医生吗?冒昧打扰,我是《是非说》节目的制片人,全莉。”
林远志微微皱眉,语气平淡:“全小姐您好。邀请函我收到了,谢谢贵节目的厚爱。但我只是个医生,我的职责是看病,不是上节目辩论。恐怕要辜负您的期望了。”
全莉似乎早有预料,并不气馁,反而轻笑一声,语气更加诚恳:“林医生,您先别急着拒绝。我理解您的想法。很多像您这样的专业人士,一开始都对我们的节目有误解,认为我们是搞噱头、博眼球。但我可以向您保证,《是非说》的初衷,是搭建一个理性、深度、有建设性的公共讨论平台。
中医是怎么治病的,这是一个困扰了很多人,也争论了很多年的问题。我们需要的,不是能言善辩的辩手,而是像您这样,有扎实一线经验、有真实病例支撑、有深入思考的实践者,来呈现中医最真实、最核心的一面。”
林远志叹了口气,语气依旧坚决:
“全制片,谢谢您的认可。但我确实志不在此。我现在每天门诊量巨大,实在分身乏术。而且,医学是严谨的,很多道理和案例,需要在具体情境下因人制宜地分析,很难在综艺节目有限的时长和预设的辩论框架里说清楚。我怕我表达不好,反而引起更大的误解。所以,还是算了吧。”
“林医生!”全莉的声音提高了一些,“您说的顾虑我非常理解。但正因为医学严谨,才更需要一个平台去破除误解、普及常识啊!您想想,现在网络上关于中医的争议有多大?
有多少人因为不了解而排斥、甚至污名化中医?您一个人,一天看几十个病人,一年能看两万多人,这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您能改变多少人的观念呢?”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深沉有力:“而《是非说》拥有一千五百万的固定收视群体,其中70%是25-45岁、具有高等教育背景和社会影响力的人群!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科普和教育窗口!
您上台,不需要巧舌如簧,不需要战胜谁,您只需要平静地讲述您的故事,分享您的病例,阐释您辨证论治的逻辑。
您治愈的那些疑难杂症,您对中西医差异的理解,本身就是最有力的声音,这比您埋头看一万个病人,对中医整体形象的扭转和推广作用可能更大!”
林远志沉默了片刻,全莉的话确实触动了他一丝心弦,但他仍有顾虑:“全制片,你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我担心节目效果会不会为了追求冲突和收视率,刻意剪辑,或者被网上的有心人引导到一些肤浅的争论上去?,我怕到时候适得其反。”
“这一点我可以向您保证!”全莉语气斩钉截铁,“我们可以提前签署一份详细的协议,明确您的发言权和剪辑底线,确保您的核心观点和案例阐述的完整性得到尊重。
我们邀请您,是希望呈现深度内容,不是为了制造闹剧。如果您在录制过程中感到任何不适,可以随时叫停。我们追求的是真理越辩越明,而不是为了辩论而辩论。”
她趁热打铁,抛出了更沉重也更具诱惑力的一击:“林医生,您想过没有?现在中医院校招生越来越难,很多医学院的中医专业都被废除了,很多年轻人对中医缺乏了解和兴趣。为什么?因为他们接触到的关于中医的信息,很多是片面的、负面的。
如果您能在这样一个面向年轻精英群体的平台上,展现出中医的智慧、有效和现代性,哪怕只能影响其中一小部分人,让他们对中医产生好奇甚至投身其中,那对中医未来的传承和发展,将是多么巨大的一份贡献?这远比您一个人辛苦看诊的意义更为深远!您是在为整个行业发声,为未来播种!”
全莉的话,像一连串的重锤,敲打着林远志的内心。
他想起国医大师邓老的期许,想起自己一路走来遇到的诸多误解,想起网络上那些根深蒂固的偏见……
他握着手机,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诊室外依稀传来的嘈杂声,更衬托出他内心的波澜。
全莉没有催促,耐心地等待着。
良久,林远志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全小姐,你口才真好,不愧是做节目策划的。”
全莉心中一喜,但语气依旧保持平稳:“那么,林医生您的意思是?”
“但是,”林远志话锋一转,“我还有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顾虑:时间。我现在的门诊压力非常大,录制节目需要准备、需要往返奔波,我担心这会严重影响我现有病人的诊疗。”
听到这个实际而具体的困难,全莉反而松了口气,她立刻给出了解决方案:“林医生,请放心!时间问题我们可以全力配合您!
我们可以将录制时间安排在您休息的周日!如果您需要准备,我们可以派团队到广南市,利用您晚上的碎片时间进行前期沟通和彩排,最大限度减少对您工作的影响。
交通、食宿全部由我们负责,保证您以最有效率、最舒适的状态参与录制。您的病人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绝不会让节目影响您的本职工作!”
至此,林远志所有的顾虑都被全莉一一化解,并且被提升到了为中医未来发声的高度。
他再也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他再次沉默了几秒钟,最终,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清晰地说道:
“好吧,全小姐。你说服我了。但我重申我的原则:只讲述事实和案例,不参与无谓的争吵和人身攻击,保持理性和客观。”
电话那头,全莉终于难以抑制地流露出喜悦之情:“太好了!林医生!非常感谢您的信任和支持!您放心,我们绝对尊重您的专业和立场!期待与您的合作!我马上让团队把协议和具体安排发给您。”
挂断电话,林远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像是完成了一次艰难的问诊。
封总在一旁大致听到了对话内容,忧心忡忡地问:“师兄,您真的要去啊?”
林远志收回目光,眼神却异常坚定:“既然有机会,那就去试试吧。什么都应该试一下。”
萧宣听说这事儿后,则是又喜又忧。
喜的是这又是一个提升杏仁堂和林远志知名度的绝佳机会;忧的是林远志的身体。
她立刻吩咐阿姨,每天额外给林远志煲一份滋补药膳汤,用的是上好药材和食材。
见林远志总是推辞不肯上楼吃饭,她干脆让人直接送到诊室。
“远志,这汤是阿姨特意给你熬的,安神补气,缓解疲劳。你要趁热喝。封总,你也有一份,看着你师兄喝完。”
封总端着那盅用料讲究、香气扑鼻的补汤,看着萧宣离开的背影,凑到林远志耳边,压低声音嘿嘿笑道:
“师兄,萧掌柜这关心得是不是有点超纲了?还给你送补汤来。这哪是老板关心员工,这分明是——怕是不止把你当‘台柱子’,更把你当‘理想结婚对象’了。全馆上下,只要不瞎,都看得出来。”
林远志瞪了他一眼,低声呵斥:“别乱说,让人听见像什么话,赶紧喝你的汤!”
封总缩缩脖子,嘟囔着:“我说的是事实啊。萧掌柜条件多好,人漂亮又能干,还懂得照顾人,虽说比你大几岁,但女大三抱金砖嘛……师兄你真没点想法?”
